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秘书基础 / 正文

2021年好医生五个故事

2021-03-11 11:27:40

  好医生的五个故事

 如果病人是受伤的草,医生就是给它们施肥并杀死它们的园丁。如果病人是遇到惊涛骇浪的船夫,医生就是护送他们的船夫。所以说“医生父母之心,是杏林天使之爱”。接下来是关于好医生的故事,方便大家阅读欣赏!

 一个好医生的事迹

 期末考试后,我以为会有寒假让自己飞起来,却不知道病毒悄悄来了。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灼伤人,让我们紧张。然而中国出现了很多英雄,就是白衣天使。他们逆势而行,面对困难,让我们放下包袱。其中钟南山是最让人敬佩的一个。

 钟南山,1936年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科专家,全国抗击非典领军人物。钟南山虽然出生在一个医疗世家,但是他的体育非常优秀,以54分的成绩获得了1959年9月的第一届全运会冠军。他以4秒的成绩赢得了男子400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

 当然,他也参与了这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十七年前,在非典疫情的门槛上,他说:“把所有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十七年后,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他建议公众“不能去xx”,第一次坐高铁去xx,跑到防疫一线。这时,带着病毒逆行的人是84岁的钟南山。

 2021年春节前一周,随着春运热潮的大开,新型冠状病毒中的扩散情况突然加剧。截至1月21日24: 00,确诊440例,死亡9例,医学观察1394人。

 人数不断增长,真假消息不断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游走,忙着退票、买口罩、取消聚会的人都慌了。面对传染病,没有吃瓜的人,只有生命危险。前方疫情凶猛,但当钟南山院士出现在大屏幕前时,所有的躁动和不安都平息了不少。

 关键时刻再次上阵的钟南山,每一句话都在嘴里说,让人感到不安,因为他说的话不会是假的!很多人一看到他的心就觉得“稳”。

 在此,我向钟南山和所有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致敬。

 一个好医生的事迹2

 王玲同志,1951年12月出生,1968年3月入伍,197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师。王玲同志,从护士、医生到主任医师,行医30余年,视病人为亲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无私的奉献赢得了人民的爱戴,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展现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

 人们经常谈论血液病,血液病患者更加焦虑不安,恐惧无助。王玲同志视患者为亲人,爱护患者的心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医生对真诚的真谛。

 两年前王玲导演膝关节半月板受伤。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坚持等到春节再动手术。一般来说,手术后需要2-3周才能下床走动,但王玲主任心里在想她的病人。术后第4天,她让护士坐着轮椅去血液学科给病人检查。有个病人说好几天没见王主任了,感觉有些不安。他没想到王主任还没好就来看我们了。看着坐在轮椅上的王主任,很多患者的眼睛都湿了。

 血液疾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痛苦让许多患者望而生畏。但是在血液科,很多病人都在问医生同样的问题。听说化疗会让人恶心,呕吐,疼死。为什么我没觉得不舒服

 1997年3月的一天,革命老区的一个农民带着14岁患白血病的儿子去找王玲主任,王主任热情地接待了这对父子。为了得到王玲导演的特别关注,这位农民偷偷把一个准备好的500元“红包”塞到了她的口袋里。看着老人憨厚的样子和期待的眼神,王玲导演实在不忍心亲自还“红包”。安顿好病人后,她立即为病人支付了500元的住院押金。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治疗,病人的病情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出院时,他还是缺800元钱,连回家的车费都没有。王玲导演知道后,拿出1000块钱塞在老人手里。老人走后,含着眼泪对她说:“王主任,你对我们真好。你真的是孩子的二胎父母!”

 面对患者,王玲主任总是保持着亲人般的笑脸,但面对那些药品、器械供应商,她的表情总是很严肃:“我们需要你的产品,我们会联系你,请不要影响我们治疗患者的时间。”她先是婉言谢绝,然后干脆在门上贴了“医药代表,禁止入内”。

 王玲主任,从护士到主任医师,从初中学历到医学博士,一步一步不懈的努力到医学的巅峰,因为她坚持认为医生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就不是好医生。

 从医疗开始,王玲主任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卫生工作者。30多年后的今天,王玲主任已经成为一名医生和主任医师。是什么力量让她坚持下来,一路成功?如果说患者的需求是王玲爱上医疗的初衷,那么患者痛苦无助的眼神就是她不断攀登医疗高峰的动力。

 王玲主任1977年进入第一军医大学,1985年考入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1989年考入xx同济医科大学,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她上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已经15年了。这15年,她要负责临床工作,准备考硕,考博。她的努力和心血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1971年,王玲在广州军区第165医院烧伤科当护士。在烧伤人工皮肤的研究过程中,为了测试不同中草药的镇痛效果,她在腿上做了十多个伤口,亲身体验了镇痛效果。

 获得博士学位后,王玲回到当时的广州军区第177医院工作。作为医院的第一任医生,她并不满足于自己的高学历,而是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咨询医院的老主任和专家,不断接受新知识,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至今在国内外血液学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王玲在孜孜不倦学习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提高科室医生护士的整体素质。她为全科医生和护士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给科室的医生上课,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苦心总结的经验传授给科里的医生。

 王玲导演的书架上有一本泛黄的精装书,里面全是著名的名句。从小学开始,她最喜欢的书是《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牛虻》,《欧阳海之歌》。

 作为医生,作为共产党员,王玲30多年来忠实维护群众利益,绝非偶然。

 1951年12月,王玲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有四个弟妹,王玲排名第二。王玲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对孩子的要求和军人一样严格。王玲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王玲生活在烈士的子女中间,许多烈士的英雄故事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今天,王玲童年的故事似乎都发生在昨天。

 参军后,读书成为王玲军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现在,她还保留着当年的读书笔记,笔记本上写满了革命者的一些名言和精彩篇章。这些读书笔记一直写到她上军校,她因为学习紧张而放弃了。

 王玲导演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当医院里有事情,每当病人需要的时候,她总是随叫随到。她的日程没有固定的时间表,也没有假期。因为忙于医疗工作,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终身大事”。她今年54岁,没成家。她为了大家放弃了自己的“小家庭”,总是无怨无悔。一位和她共事多年的同事说:“她因为病人错过了组建家庭的最佳年龄,事业成了她的伴侣,科室成了她的家,病人成了她的亲人和朋友。”

 好医生的事迹3

 _ _ _ _ _,男,土家族,省县出生,年月日出生。加入中国共产党,中专文化,并取得乡村医生资格。1988年,他继承了父亲的委托,一直在镇上、村里的每个角落跑来跑去,进行日常的医疗工作。他在县城南门最偏僻的——村呆了26年,村里有11个村民。他不知道自己跑了多少次,数据反映不出来。在基层最艰苦的医疗卫生工作中,她默默奉献了一生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人民的健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继承父亲渴望去农村的意愿

 在很小的时候,受父亲的影响,他决定成为一名医生。因为父亲是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服务人员,他经常教导我们,医生要有“治病救人”之类的原则。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作为大哥,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帮忙做家务。他经常在半夜和父亲一起穿梭,为病人看病。看到村子极度贫困封闭,经济极度落后,村民们缺医少药,很多人患上了风湿病。有的村民骨骼畸形,40岁了还站不起来。村民们最缺的就是一个能对症下药的好医生。他眼神焦虑,坚定了学医的信念。1997年9月,为了实现这个信念,父亲让他自费去上卫校。在校期间学习临床夜,刻苦学习,勤于钻研,尽可能多的学习和掌握高血压患者的医学知识和管理,高危孕妇管理动态表,婴儿管理动态表,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动态表,其中逐一登记了需要关注的村民的姓名、最后检查时间、健康状况、用药状况。“作为国家资助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他免费为所有签约村民测量血糖和血压,同时做好登记和随访工作。”

 一个好医生的事迹

 在人民医院的急诊室里,有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人们亲切地称他为郭医生。大家评价他待人和善,对待病人像对待亲人一样,工作认真细致,是一个被大家称赞的好医生。

 在同事眼里,郭医生是个随和可亲的人,温柔敦厚,做事总是很匆忙。每天早上,我们总会看到他忙忙碌碌,不忙着给病人开处方,也不忙着帮病人量血压。当病人对医院条件不熟悉时,他会热情地指导。

 在郭卫东看来,所有来医院找他的病人都是病人。对于每一个病人,他总是热情相待,因虚寒而求温暖,详细了解病情,然后对症下药。有些农村人看不懂,郭医生就耐心的提醒他们用法用量。郭医生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普通人的生活不易,从不给病人开大处方。以此,他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敬佩。每当一个老人在镇上生病,他就要花费100英镑

 还有一次,郭卫东值夜班,有很多病人。他在忙着给病人治病的时候,一直没办法吃饭,所以同事特意给他留了牛奶和面包。这时,一个民工带着孩子去吊水,孩子一直哭着要吃饭。郭医生知道孩子还没吃饭,就毫不犹豫的给孩子面包和牛奶,还坚持空腹给病人读。

 这样的例子很多。于乐镇红星村的两位老人清楚地记得,20年后,因为妻子拉肚子,急着去医院,老教师急着住院。是素未谋面的郭医生慷慨地借钱给他们,帮他们准备药品,送到输液室。老人一直说他遇到了一个好人,一个好医生,但郭卫东谦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根据郭卫东妻子的记忆,在郭卫东呆在急诊室的近10年里,每当他晚上120离开汽车或需要在医院加班时,电话一响,他就会立即跑到急诊室,有时他会在半夜去那里。某年腊月初二,到处弥漫着新年的气息。今天早上,一名车祸患者来到医院。他不省人事,满脸是血。郭卫东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救援中。擦洗、拍摄、缝合.经过一系列链接,已经过了中午。这时,郭卫东还没有吃午饭,虽然他饿了,但他仍然在病房和科室之间徘徊,直到病人的病情稳定下来,然后筋疲力尽地拖回家。

 郭卫东不仅医德高尚,而且技术高超。他一直在努力学习,经常看专业书,积极向老医生求教。在他十几年的工作中,从来没有收到过病人的红包。他诚实守信、廉洁行医的高尚品格值得学习。

 好医生事迹五

 如果病人是受伤的草,医生就是给它们施肥并杀死它们的园丁。如果病人是遇到惊涛骇浪的船夫,医生就是护送他们的船夫。所以叫:“医生父母之心,杏林天使之爱”。

 最近看到一些关于医生的新闻,让我又喜又悲。其中一个新闻故事的标题是“这位34岁的医生在旅行后突然去世,他的亲戚、朋友和病人令人难以置信”。这位姓王的医生是宁波妇儿医院的主治医生。他不仅精通医学,而且对病人很有耐心。他建立了几个微信群,为患者答疑解惑。据妻子回忆,王医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病人身上,甚至在家里,他都在研究药材和医书。为了让他放松和休息,他的家人特意安排了这次澳大利亚之行。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他在车里睡着后再也没有醒来。一个手很棒的医生,仁春,就这样去世了。看到这里,我很难过。他真的很累。也许他嫉妒有才华的人。也许上帝希望我好好休息,而不是这么累。王医生是如此的敬业无私,值得我们深深的敬佩和怀念。有些人,他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却让我们铭记于心;有些人只是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却深深打动了我们。我觉得王医生就是这些人之一。希望他能在远处好好休息。

 另一个新闻我很欣慰,标题是“男子心脏停止跳动两小时,医生以15000次按压击退死亡。”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这位医生的坚持和毅力,他可以说是做到了最好的对待病人,他一点也不敢怠慢。当病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时,他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医生的15000次按压阻止了病人匆忙离开这个世界。有这样一位医生的确是我们社会的幸事,我们都应该对这位优秀的医生表示敬意和赞美。

 但是这几年社会上发生了很多医疗事件,有些是我们分不清对错的,医患之间的信任度下降了,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希望医生和患者都要有不同的思考。

 另外,真心劝各位医生:多注意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样对很多患者都有帮助。希望你在救人的同时不要忘了休息,照顾好自己。

 都说:“医生父母之心,杏林天使之爱”。医生关心病人,担心病人,就像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态度一样。有时候,医生在乎的不是医术有多好,而是对病人的态度。

 医生,一个治愈生命的团队,值得我们赞美。愿每一个受伤的生命都能得到医生的悉心照顾。

Tags: 好医生   故事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