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办公表格 / 正文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大全

2020-09-08 20:08:55

《声音》单元复习 【教材简析】 《声音》单元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共8课,第1课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强、弱、高、低、悦耳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
第2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3课说明了声音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
第4课,学生通过对耳朵结构的学习,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第 5 课和第 6 课,学生们通过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了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和音高;
第 7 课,学生通过弦乐器发现更多影响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在对这些影响音高因素了解的基础上,第 8 课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 声音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既具体又抽象的存在,通过《声音》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解开心中关于声音问题的疑惑,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并发现他们听到的声音和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声音的理解会得到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发现,同时配上简单的图表,进行归纳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进一步巩固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音量与音高等相关知识。

科学探究目标 学会单元复习的一般方法,会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进行复习整理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巩固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音量与音高的的相关知识。难点:从单元中提取关键科学概念,并能用所学解决相关科学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单元回顾 师:我们先一起回顾一下本单元学了些什么。

(教师与学生一起根据单元课时安排进行逐一回顾,并提炼每一课的学习重点) 1. 出示第一课重点后,请学生用关于声音的科学词汇对某种声音或某个场景进行描述。

2. 说一说:我们是通过哪些证据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4. 我们是怎么来模拟鼓膜的振动的?描述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

5. 我们可以通过怎样实验发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有怎样的关系? 6. 我们可以通过怎样实验发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到音高与物体振动快慢有怎样的关系? 7. 说一说:弦发出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8. 说一说:自己制作的小乐器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二、 概念整理 提炼本单元重点概念: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音量、音高 (利用课件,再次巩固重点科学概念) 三、 运用检测 根据课件出示,逐一解决两个问题。(见作业设计) 四、 答疑、练习 1. 师:关于本单元的学习,你还有哪些存在疑惑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引导、解答) 2. 完成课堂作业本单元练习部分习题。

【板书设计】 《声音》 产生:物体的振动 传播:需要物质 气体、液体、固体 强弱——音量 振动幅度 大→强 小→弱 高低——音高 振动快慢 快→高 慢→低 【作业设计】 1.在看电视时我们会根据需要调节( ),这是由物体振动的( )决定的。

A.音量 B.音高 C.幅度 D.快慢 2.下图是一位同学自制的排箫,他想让其中一根管子发出更高的声音,他可以( )。

A.将这根管子剪短一点 B.换一根更长的管子 C.用更大的力去吹 D.换一根更粗的管子 四上《呼吸与消化》单元教学设计 《呼吸与消化》单元整理 【教材简析】 “呼吸与消化”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人体内部结构及其与外界物质的联系。这个单元以“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和外界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为线索设计了有层次的探索活动:1~3 课关注呼吸与健康的关系;
4~6 课研究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
7~8 课探索食物消化的过程与变化。以此促进学生对人体系统的认识与理解,为高段学习 “健康生活”打下基础。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将有机会体验与探索人体呼吸与消化过程,了解空气、食物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人体用于呼吸与摄取养分的器官;
感受人体不同部分的器官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建立“系统化”的人体结构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了一个单元的学习、活动和体验,认识呼吸是我们的身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
吃进肚子里的所有食物,都要通过消化为人类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以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但对于“人体就像一台复杂而神奇的机器,多个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命体,人体与外界物质有着紧密的‘不可思议’的联系”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单元整理回顾进一步巩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
●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 自然界的物质以“食物”的形式与人类产生联系;

● 消化器官将食物转变为人体可以吸收的养料与能量;

● 人体就像一台复杂而神奇的机器,多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 人体需要通过各种器官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才能维持生命活动。科学探究目标 :
● 经历对相关科学词汇回顾,整理,再认识的过程;

● 以观察、记录、交流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建构解释、集体论证等科学实践。

科学态度目标 ● 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在探究学习中,发现人体的生命活动与空气、食物的关系,感受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复习本单元的科学词汇,整体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

难点:通过复习本单元的科学词汇,整体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进一步建构“呼吸与消化”相关的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等。

学生:记录纸、笔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复习聚焦:通过了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些科学词汇,同学们能回忆起来哪些呢?(预设:呼吸、肺活量、蛋白质……学生按自己的水平自由回答) 过渡:这么多科学词汇,一下子也很难说全、说准、说明白,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单元学习进行回顾整理吧! 2.揭示课题:《呼吸与消化》单元整理(板书) 二、探索:再现科学词汇(预设30分钟) 1.通过本单元的探究学习,我们知道了“呼吸”是人体的重要活动,“呼吸”和“肺活量”就是本单元最先了解的两个科学词汇,关于这部分学习,大家现在有哪些认识呢? 提示:大家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并把自己小组的结果,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下来。

(1) 参与呼吸的人体器官主要有哪些? (2) 呼吸时,身体会有怎样的变化? (3)运动前后呼吸和心跳次数的变化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4)“肺活量”是指什么?我们是怎样测量的? (5)“肺活量”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2.学生小组内部讨论、记录、交流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3.除了呼吸之外,要使人体维持生命活动,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从外界获得能量的活动,就是饮食,食物是人体与外界联系的又一个“桥梁”。围绕以下问题,我们一起来回顾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并尝试把相关科学词汇找出来哦! (1)我们每天会吃多少种食物? (2)不同食物会给我们带来哪些营养?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3)怎样才能让我们的饮食更健康? (4)食物进入人体会经历怎样的“旅行”?发生怎样的改变? (会经过哪些人体器官?这些器官分别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4.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并圈画出主要科学词汇。

三、研讨:再认识“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预设5分钟) 1.说一说“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各自功能及工作过程;

2.说一说“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各自功能及工作过程;

3.尝试说一说“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

【板书设计】 《呼吸和消化》单元整理 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 呼吸 平衡膳食宝塔 肺活量 消化器官 消化系统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无活动手册 【作业设计】 1.小明中餐吃了米饭、青菜和牛肉,其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的是( )。

A.米饭 B.青菜 C.牛肉 2.中餐后,食物营养成分主要在小明的( )被吸收。

A.胃 B.大肠 C.小肠 3.午休结束小明来到操场打篮球,运动过后,他的呼吸会( )。

A.加快 B.变慢 C.不变 四上《运动和力》单元整理 《运动和力》单元整理 一、认识力 1.重力: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2.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测量力 (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1.概念: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

2.组成: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3.原理:受力大,伸长长 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力 (二)使用弹簧测力计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如果不在零刻度,先要调到零刻度后再测力。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测力范围。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 (一)拉力 垫圈的重力 缆绳的拉力 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 活动:拉力大小与小车 研究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垫圈、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 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3.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4.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

我们的发现:
(1)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

(2)在这个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 垫圈数量 )有关。

(3)在这个实验中,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 重力 )。

(二)反冲力 用气球驱动小车 材料:小车、气球 实验步骤:
1.组装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

2.给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观察气球喷气方向和小车运动方向。

3.将气球吹大一点,观察小车行驶距离。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1.小车行驶的方向与喷气方向相反。

2.气球吹得越大,小车行驶的越远。

实验原理: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我们的气球小车就是被反冲力推动的。

火箭、喷气式战斗机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 反冲力 )运动的。

(三)弹力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材料:小车、橡皮筋 实验步骤:
1.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2.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1.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行驶的距离越长。

2.橡皮筋在车轴上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运动方向相反。

实验原理:橡皮筋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会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当橡皮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四)摩擦力 模拟搬运重物过程 材料:硬纸盒、垫圈、橡皮、胶棒等。

实验步骤:
1.将纸盒放在木板上, 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2.用各种笔或筷子等作“滚木”放在纸盒下,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3.给纸盒按上轮子,往托盘里逐渐增加垫圈,当纸盒开始运动时,记录下垫圈的数量。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1.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 需要克服摩擦力。

2. “滚木”在移动盒子时受到的摩擦力比直接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小,比安装上轮子时受到的摩擦力大。

(五) 能量 实验一:敲击实验。

1、第一次,缓慢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

2、第二次较快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

3、第三次快速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

4、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比较三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实验二:撞击实验。

1、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

2、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

3、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

我的发现 实验一结论:
1.敲击的速度越大,运动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大,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大。

2.敲击的速度越小,运动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小,音叉的振动幅度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小。

实验二结论:
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撞击木块时的速度越大,撞击后木块移动的距离越长,小车具有的能量越大。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撞击木块时的速度越小,撞击后木块移动的距离越短,小车具有的能量越小。

拓展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都具有能量。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六) 设计制作小车 制定方案:
1、观察小车模型,了解小车结构。

2、讨论、确定小车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 实施方案:
1、做好分工,根据设计图制作小车。

2、汇报、测试和改进。

评估与改进 (七)练习 1.下面的物体靠反冲力运动的是( A )。

A.喷气式飞机 B.火车 C.汽车 2.在一定限度内,橡皮筋下端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产生的弹力( B )。

A.不变 B.越大 C.越小 3.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 C )。

A.杆秤    B.天平秤  C.弹簧秤 4.在同一个平面上,同一个物体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与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相比较,( A )。

A.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要小 B.滚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要大 C.两者一样大 5.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是( C )。

①制订方案;
②评估与改进;
③明确问题;
④实施方案。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④②

Tags: 知识点   上册   考点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