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文秘写作 > 谈判技巧 / 正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50)

2020-12-09 20:08:5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文论专题》2024-2025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50)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 )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

A.仁学 B.礼学 C.诗学, D.义学 2.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 )。

A.“灵籁” B.“物籁” C.“神籁” D.“天籁” 3.《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 )等四个方面的因素。

A.习 B.质 C.识 D.力 4.《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A. 诗评 B.诗体 C.诗法 D.诗辨 5.“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 )。

A.地域的范围 B.教义的造诣修炼层次 C.诗歌的内涵 D.诗人的精神情怀 6.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 B.《屈子之文学精神》 C.《宋元戏曲考》 D.《人间词话》 7.黑格尔说;
“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

A.科学性 B.理性 C.感性 D.目的性 8.关于艺术批评,克罗齐的看法在总体上是( )的。

A.文化主义 B.实证主义 C.殖民主义 D.女性主义 9.“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 )。

A.泰纳 B.伊瑟尔 C.孔德 D.拉封丹 10.接受美学研究的重点是既往理论所忽视的或不重视的( )与作品的关系。

A.主人公 B。作者 C.评论者 D.读者 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11.简要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答: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

12.亚里士多德怎样说明“情节”在悲剧中的地位和作用?请简要说明。

答:因为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行动和生活“人的幸福与不幸均体现在行动之中;
生活的目的是某种行动,而不是品质;
人的性格决定他们的品质,但他们的幸福与否却取决于自己的行 动”。所以,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

由此可见,事件,即情节是悲剧的目的,而目的是一切事物中最重要的。此外,没有行动即没有悲剧,但没有性格,悲剧却可能依然成立。……因此,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悲剧的灵魂。

13.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哪些“层面”?请予以说明。

答:有四个层面:
(1)声音层面。

(2)意义层面。

(3)意象和隐喻层面。

(4)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44分) 14.从下面三段王国维的相关著述,简单分析境界说的理论内涵。

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 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日:有境界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宋元戏曲考》) 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已,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人间词乙稿叙》) 答:(1)“境界”之本质在“情景交融”“境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一个核心话题: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2)“境界”之特征在“真”,审美效果在于“不隔”“境界”不仅是要情景交融,而且必须是“真”情“真”景的交融与表现,而要能写“真”景物“真”感情,作者必须“所见者真,所知者深”。

“不隔”的含义,是指诗人之言情写景能令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审美效果。作品之“境界”所以能产生这样的审美效果,根源在于诗人面对生活而能“入”能“出”,故此“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因而能够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总之,正是由于“境界”生成的基本特征在于“真”,从根本上决定了“境界”的审美效果必定在于“不隔”。

15.布瓦洛所说的“自然”是指什么?怎样看待和认识这些“自然”? 答:首先,“自然”在布瓦洛那里,不是指客观现实或自然事物,而是指“常情常理”,也就是现实生活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习惯性的东西,亦可称作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理性。

其次,“自然”对于布瓦洛有着“自然人性”的含义。这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指由年龄不同造成或决定的性格、性情取向。布瓦洛认为,任何人都会随年龄的改变而改变性格或性情,文艺创作要做到符合“常情常理”、“逼真”、贴近“自然”,就应当抓住年龄这个关键因素。

对于文艺创作的这一“自然”要求,显然是人物“类型化”、“共性化”的主张。毫无疑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性格或性情一般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文艺创作要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不能不注意人物的年龄因素。据此来说,布瓦洛的看法不无道理。但是,经验同时能够有力地说明,社会的人的性格或性情的变化,起主要作用的,总是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而决不是生理的自然的年龄。以年龄作为人物性格塑造的根本依据,只能塑造出没有鲜活个性的类型化形象。在布瓦洛,“自然”或“自然人性”的另一方面含义,是由出身所决定的性格特点。如他说,写英雄就应该写出他们“论勇武天下无敌,论道德众美兼赅”,而若是写平民,则只能有“扭捏难堪的嘴脸”。这是一种血统论在理论上的运用,也是其强调理性统一性的一个体现。

Tags: 文论   电大   期末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