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领导讲话 > 农业讲话 / 正文

最新3篇县区领导参加国土空间规划培训班的心得体会

2020-11-09 13:03:50

 县区领导参加国土空间规划培训班的心得体会与感悟

 市委组织部组织开展县处级领导干部读书活动,并推荐读书书目,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形成良好读书习惯。由于城乡规划具有极强的政策性、综合性。我在通读推荐书目的基础上,特别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要充分认识《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 《城乡规划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要求而制定的一部十分重要的法律。《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加深理解十七大精神,发挥城乡规划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乡统筹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规范政府和城乡规划部门行政行为,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要求,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我市提前八年实现建设小康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城乡规划系统的广大从业人员,尤其是我自己必须认真学习《城乡规划法》,充分认识《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城乡规划法》的内容和实质 《城乡规划法》共七章七十条,与《城市规划法》比较最大的不同是强调城乡统筹,最显著的进展是强化监督职能,最明确的要求是落实政府责任,其重要内容可概括为十个方面:

 第一,突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从内容上看,重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促进公共财政首先投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项目;强调城乡规划制定、实施全过程的公众参与;保证公平,明确了有关赔偿或补偿责任。

 第二,强调城乡规划综合调控的地位和作用。《城乡规划法》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这就从法律上明确,城乡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政策,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发展蓝图。同时,法律适用范围扩大,强调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确立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三规合一”是规划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三,新的城乡规划体系的建立。体现了一级政府、一级规划、一级事权的规划编制要求;明确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突出近期建设规划的地位;强调规划编制责任。

 第四,严格城乡规划修改程序。对城乡规划评估,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修改详细规划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第五,城乡规划行政许可制度的完善。建立完善了针对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制度;规定了各项城乡规划的行政许可。

 第六,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明确了上级行政部门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以及全社会的公众监督。

 第七,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资质管理,对规划师职业的管理,都有明确规定。

 第八,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和县城关镇总体规划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镇总体规划由人大审议。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县城关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报县人大常委会备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和镇总体规划定期评估须向人大报告。

 第九,强化法律责任。追究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责任;追究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的责任;追究违法建设行为的责任;明确对违法行为给予罚款的范围和数额;授予市政府强制拆除权。

 第十,法律授权,建立完善的城乡规划法律体系。

 三、要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开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新局面 《城市规划法》是1990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工作,《城市规划法》在我市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我们及时优质修编了总体规划,大力推进规划编制,初步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优化城市布局、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以及提升城市形象作出了应有贡献。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城市规划法》存在先天不足,例如就城市论城市,不能更好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植根于计划经济的土壤,不能体现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使得规划的弹性不大、刚性不强等,导致了规划常滞后于建设等现象的产生,影响和制约了规划作用的发挥。这在我市以前的规划实践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开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新局面提供了契机。如何推进《城乡规划法》在我市的贯彻落实,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大力宣传《城乡规划法》。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首先要宣传好《城乡规划法》。要多渠道、多途径、多方法组织规划宣传,向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宣传《城乡规划法》。要深入城市社区和广大乡村广泛宣传《城乡规划法》,力求《城乡规划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城乡规划法》顺利实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二、加快完善铜陵城乡规划管理的地方规章。《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使得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新规定急需制订。由于《安徽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正在制订之种,我市现在出台新的地方规定的条件还不成熟,但是可以做好前期研究工作,省里上位法律规定一旦出台,我们立即可以启动相关工作。另一方面,针对我市规划管理的难点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事先制订相关文件,例如《建筑退让道路管理规定》,可以率先出台。

 第三、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抓好城乡规划的编制就是“谋全局和万世”。我市城乡规划体系基本覆盖了市域范围和各项事业,今后规划编制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向重点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转变,二是向重点编制重要地段、重要节点和重大项目的城市设计转变。编制内容从过去注重提目标、摆项目转向注重提高人居质量和环境承载力,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突出城市特色、处理好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第四、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的实施管理。结合铜陵实际,要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努力提高行政效能;注重发挥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积极引导城市向新区拓展、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聚;在项目规划管理上要按照“透山水、重改造,多退让、降密度,建高层、提档次,上规模、齐配套”的要求,积极引导,严格把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在规划审批内部要加大两个分开。一是“技术审查要与行政许可适当分开”,做到行政审批建立在规划技术审查基础上,使审批工作进一步公开、透明,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二是“规划许可要与规划监督适当分开”,建立内部相互制约、监督机制。

 第五、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机制。切实增加城乡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方式,努力做到阳光规划、和-谐规划。坚持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告制度,重大规划全过程公示,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切实维护公众的规划知情权。以推进规划公开审批和规划许可听证制度为重点,切实维护公众的规划参与权。以执行规划许可公示牌等制度为重点,切实维护公众的规划监督权。

 第六、强化城乡规划的监督检查。坚持城乡规划向人大报告制度,加强法律监督。建立城乡规划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监督。加强城乡规划的批前、批后监督,依法处理和制止违法建设。同时,要严格城乡规划调整审批程序和监督管理,杜绝城乡规划的随意性。

 第七、加强规划队伍建设。要加强规划设计队伍建设,完善规划设计人才引进和使用制度,健全规划设计人才选拔机制,优化规划设计人才的管理与服务,为规划设计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加强与省内外优秀设计单位合作,大力引进先进规划理念和方法,促进规划设计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明显提升。要加强规划管理队伍建设,按照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求,选派年轻干部到重要岗位锻炼,在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本领,为城乡规划工作更好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参加国土空间规划培训班的心得体会

 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对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高标准完成编制工作,努力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为本地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在摸清本地区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口结构等底数和产业布局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红线,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落实的规划的指标参数上,实事求是制定正负面清单、三条控制线现状情况清单、人口规模清单、政策清单、产业发展清单、农业布局清单等等,根据这些完成国土空间规划。

 一是首要应聚焦解决“一张图”这一基本问题。

 解决规划种类过多、内容重叠冲突的现实矛盾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首要目标,也是在征集意见过程中各方对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要求。在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中,与提出新体系、新标准相比,更重要的是各类划线一定要不重叠、不冲突、不矛盾,把“一张图”做好。

 二是围绕人做规划,做能让人感受得到的规划。

 无论是规划的起源还是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都要求规划应始终围绕为人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进行。我们共同战胜了疫情,但是,由此带来的对城镇的考验更值得我们重视。基层应急医疗体系的构建、小型肉菜超市等生活服务设施密度的提高、物流体系的下沉都是接下来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要考虑的内容。同时,高品质生活的打造,要求要逐步提高乡镇级服务设施的基本标准,进一步提升设施的人性化、舒适化、多样化并向城市标准看齐。另外,还需对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提高认识与重视程度。

 三是控制的刚性与弹性。

 伴随城市发展而来的项目需求与规划预期一定会存在偏差,这也是为什么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的部分原因,而解决这一问题,控制好规划的刚性和弹性尤为重要。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应体现在底线管控上,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要素如定位、生态空间、公共设施等方面必须严守;对其他方面应考虑给予更大的弹性空间,例如在一定区块或管理单元内“预留”有一定经营性用地指标余量可根据市场分配、按“区间”指标进行管控等,给与市场一定的自我调节空间。

 县级领导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学习体会和几点认识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如规划冲突、规则重叠、审批相互制约等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开发建设和良性发展,还导致各类资源浪费与过度消耗,不利于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有序、高效、法治、协调的空间秩序亟待建立。2018年,以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为契机,统领性权威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应运而生,开启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变革时代。当前,各省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进一步深化对国土空间规划的认识,对于实现上下贯通,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1.战略和使命认识 国土空间规划是富有战略性思想的规划,须体现国家意志。国家、省、市、县、乡镇各级规划编制和实施,都要优先考虑国家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和大战略,进而实现不同层级的规划传导。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时要对主权国土空间安全有全局性的认识,对区域国土空间的协调要有系统性的把控,对城乡国土空间融合要有总体性的考虑,对要素国土空间配置要有科学性的布局,要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此轮国土空间规划将会构筑国家和地方到2035年的国土空间基本格局,在规划引导下的国土空间也会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承载空间。所以,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每一位参与者都应具有强烈的使命认识。在国土空间规划方案编制中要有责任之心,在规划实施监督中要有敬畏之心,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要有守法之心,在落实国家战略、平衡地方发展意愿的博弈过程中,制定最优的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编制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案。

 2.发展认识 国土空间规划是不断发展的规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不仅要收集基期年以前的空间数据,同时要对未来15年发展形势与规模进行科学预判与预测。国土空间治理同样在规划时段要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发展始终是动态的、变化的,高质量发展则是定向且正向的,国土空间规划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导原则,为国土空间的运行制定正向秩序,支撑各项国民经济活动有序、正向发展。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将高质量发展思路与认识贯彻国土空间规划的全周期,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国土空间治理新格局。

 3.协同认识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对国土空间的诉求与事权过于重叠,纵向传导不利,横向连接不畅,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协同性较差,造成资源浪费与成本高筑。变革后的国土空间规划必然是多元协同的规划。自然资源部门的组建,不是简单的权力划分和调整,而是为了在国土空间治理中,实现目标统一、步调统一、政令合一,实现协同、高效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从根本上解决好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问题。多元协同既包括各级政府及自然资源管理系统的纵向协同,又包括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横向协同以及多实体国土空间管理与管控的跨区域协同。空间高质量发展必须打破单一维度的壁垒与分割,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建立纵向、横向、跨区域的多元协同机制。

 4.融合认识 城乡空间是不可分割的紧密整体。城乡融合发展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国土空间规划要充分考虑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性,顺畅传导城乡融合关系、互动关系、对流关系,助推农业人口转移、城乡布局形态优化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5.底线认识 坚持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优先,把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放在优先位置,确保空间规划落实国家、省、市重要战略部署和指标约束。在开展“双评价”的基础上,科学划定三条控制线,科学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管控机制,以空间规划统领自然资源利用、污染防治、流域生态保护、区域统筹发展等方面空间利用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在立足区域发展的长远价值目标下,突出生态本底的保护与管控。

 6.文化认识 国土空间品质塑造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不可偏废。历史的厚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名片。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城市都是一部活生生的史书,每一寸土地都经过了硝烟与繁华洗礼,沉淀下来的是流在炎黄子孙血脉中永不褪色的文化符号。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监督,要传承文化、尊重历史,将古人营城智慧与现代规划技术相结合,发掘文脉、保护文遗、描绘文图,做到城市符号不丢失、城市映象不模糊、城市历史不断代,实现城市发展的蓝图与文化传承的精华高度结合、相互融合、完美契合。

 

Tags: 培训班   空间规划   心得体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