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年终总结 / 正文

论文:新时代下对三农问题思考与对策

2020-03-24 13:00:38

  新时代下对三农问题思考与对策 摘要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中央时刻关注的问题,我国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城乡二元化结构明显阻碍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改变,对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农业出现的问题,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与缩小城乡差距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 农业经济效益 缩小城乡差距

 一、三农问题出现的背景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生产部门效率较低使得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大问题;而一些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投资额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易分割,政府进行提供是最优选择;对于农业科研活动,其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巨大的科研投入也需要政府财政进行支撑,所以,三农问题是政府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 因为我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进程,政府介入三农问题也有着其特殊性。第一,农业作为众多生产部门中的一个,理论上应与其他部门同样以自身资本积累提高产业效率,解决自身发展问题,但我国农业的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无法达到社会平均收益率。而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小,但供给呈现不规则波动,这样不稳定的状态很难通过市场进行调整,进而冲击国民经济,所以需要政府介入进行调整。第二,我国仍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工业与农业两大部门的区分较大,城乡差距十分明显,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并且,由于我国在城乡之间实行的不同的户籍制度和各种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得经济结构的转换更为困难。 二、三农问题解决措施 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以“三农”工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18年的文件中对于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做了系统性,全面性的规划,提出了在之后三农建设中的目标与规划。本文中将将三农问题的治理措施按照上文中我国现阶段出现的问题归为两个方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与缩小城乡差距。 (一)提高经济效益 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方面,要继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化改革,正如之前提出的“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随着我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着变化,从吃饱到吃好,从温饱到健康,从基本产品到多样化的个性追求,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同样体现在农产品上,大众化的低端农产品已经不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导致了结构性的过剩,农产品的产出是否绿色有机,是否多样化成为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需求侧的改变也要求着供给侧作出相应的变化。 首先,针对消费者最关心问题,农产品是不是真正的绿色有机,政府提出要完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的监管体系,建立一个从田头到餐桌全链条的可监测的质量监管体系。 其次,农业的发展应加强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使农业从生产到流通、加工、销售、服务、物流、网络销售等形成一个农产品的全产业链一个过程。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使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分享到农产品进入二三产业的增值利润,使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的收入提高。 最后,农村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农业不仅是提供给广大消费者农产品,同时,本身还有生态涵养、休闲观光、农耕文明的传承等多方面功能。在保证项目的安全性为条件下,利用闲置农房发展民宿、养老项目,发展乡村的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跟整个社会的的文化事业的建设,包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都结合起来。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增加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目标,牢牢抓住这一指向性纲领,逐步完善农业发展。 (二)缩小城乡差距 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要激发农村自身内在活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我国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具有着不同的功能,城镇化的推进并不会使乡村消失,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将永远存在,因此,农村发展除了借助外力之外,还必须发挥自身的活力。 首先,可以通过农村的产业兴旺为农民开辟“第三就业空间”—通过产业融合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民在乡村提供主要不依赖于单纯农业的就业岗位。 其次,要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建立城乡双向的良性互动机制。在农村发展中,人才引进与资本输入是基本条件,政策与制度是必要环境。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驱动力,而不能只靠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靠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要靠创新性的人才,包括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能手等,这些人才需要向农村输送或者是回流。政府大力鼓励在城市的企业家、在城市的农民工,包括部分在城市的大学毕业生,返乡或者回乡创业,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同样指出保留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给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潜在人力资源;资本,是农村发展的推动力,农村的土地通过转变用途,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增值收益全部返还用于农村的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把土地资本化后的增值收益全部返还农村,成为巨大的资金来源;政策与制度,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良好环境,为农村发展的新业态、新产业提供相应的农村的非农建设用地指标,在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上,规定可以通过合股、联营、股份合作的形式发展休闲农业,农村闲置的宅基地,通过改造之后,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的方式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这样人才在农村才能够稳定地留住,能够发展,能够创业,能够致富,农村的凋敝状况才会相应得到改变,最终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具有竞争力的农业,组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及相应的农村企业家队伍,形成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农村治理体系和繁荣的农村社区,这就是政府最终要实现的愿景。 政府对未来乡村振兴作出展望: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有历史耐心,有信心也有能力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2]陆学艺,杨桂宏.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03):5-1 [3]陈锡文.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乡村不能衰败[J].农村工作通讯,2018 [4]许经勇.论农产品流通与农业供给侧改革[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6

Tags: 新时代   对策   三农问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