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 / 正文

2024年(26篇)宣传部工作总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网信工作总结汇编

2024-01-14 13:27: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26篇)宣传部工作总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网信工作总结汇编,供大家参考。

2024年(26篇)宣传部工作总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网信工作总结汇编

2023年宣传部工作总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网信工作总结汇编(26篇)

目  录

一、宣传思想文化总结

天津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1 

四川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7 

辽宁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12 

河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19 

石家庄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工作综述  24 

乌海市新闻宣传战线工作综述  27 

陇南市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宣传矩阵传播力影响力综述  30 

楚雄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32 

张家口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34 

承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39 

阳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44 

党的十八大以来钦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50 

党的十八大以来来宾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54 

衡水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58 

襄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63 

16.2023年以来清丰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69 

汤阴县宣传思想工作综述  74 

铁西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77 

海勃湾区思想政治工作综述  80 

二、网信工作总结

宁夏网信工作综述  83 

新时代新征程北京网信工作综述  86 

新时代天津网信工作综述  91 

新时代贵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综述  96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网信工作综述  102 

大同市扎实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综述  106 

吴忠市网信工作综述  108

天津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今后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思想之光照亮伟大征程,躬逢盛事奏响激昂强音。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 踔厉奋发、守正创新,扎实书写***文化思想的天津实践,不断开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一幅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凝聚奋进力量的生动画卷徐徐铺展。

一、理论武装走深走实,固本培元凝心铸魂

  进入新时代,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学细悟笃行,凝聚党心民心,筑牢思想基础。

  一是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引新征程。十年前,***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这是对天津发展的殷切重托,饱含着对天津人民的关怀厚爱。

  思想伟力,指引方向。十年来,海河儿女牢记嘱托、矢志不渝,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

  今年,在***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十周年之际, 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开展“牢记嘱托启新篇”主题活动,举办天津贯彻落实“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十年生动实践座谈会,制作播出大型政论片《三个着力领航天津》,出版主题图书《贯彻“三个着力”重要要求推进“十项行动”见行见效》,在《天津日报》头版刊发“津宣”署名文章《牢记殷殷嘱托书写美好华章》,浓墨重彩呈现党的创新理论在津沽大地的扎实实践,激励鼓舞全市上下砥砺奋进。

  二是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学思践悟,走深走实。“要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政治高度、从‘两个结合’

的理论高度、从文化自信的历史高度、从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高度学习贯彻***文化思想。”11月8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集体学习, 深入学习领会***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天津始终坚持把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第一主课,及时跟进学、一以贯之学、联系实际学,推动入脑入心、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今年4月,市委利用一周时间在市委党校举办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交流学习成效。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按照深化内化转化的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开展学习培训,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理论研究阐释,拓展深度广度。10月21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端论坛(2023)在我市举办,围绕“***文化思想与新时代文化建设”,百余位全国专家学者深入研讨,夯实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理论与实践互动,持续深入深化。南开大学、市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朝阳里社区、天津港沿着***总书记在天津视察的足迹,我市首批设立6个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题实践基地,把深学笃用、知行合一引向深入。

  三是群众在哪里,理论宣传就到哪里。“从党的20D精神到我市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一字一句都体现着人民至上。”夏日的午后,市委宣传部机关青年干部“好学能讲”宣讲小分队深入社区,开展主题宣讲活动。

  初秋的傍晚,红桥区本溪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冬洋走进社区里的健身小花园,与来往居民坐在长凳上唠起“家常”。

  党的20D闭幕后,全市迅速构建起“1+N”宣讲工作体系,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开展宣讲活动3.8万余场、覆盖222万余人次,涌现出新时代劳模宣讲团、老战士宣讲团等一批在全国范围“叫得响”的宣讲品牌。“小院宣讲”“板凳唠嗑”“田间课堂”“百人百讲”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让新思想走进“百姓家”。

二、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文者,贯道之器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

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将文化自信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涵养全民族精神力量,为复兴伟业凝心聚力。殷殷重托,回响耳畔;
久久为功,笃行不怠。

  一是承文脉、贯古今,含深意、重千钧。***总书记在视察梁启超纪念馆时强调,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惟进取也,故日新。今天,走进梁启超纪念馆,通过数字技术,100多年前梁启超阅读的书籍《瀛寰志略》的内容尽现眼前。纪念馆外,曹禺、李叔同等百余位中国名人故居沉浸式的旅游演艺项目与海河的流光溢彩,共同勾勒出“近代百年看天津”的独特魅力。

  蓟北黄崖,雄险奇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天津段)正在加紧建设,一块块被完整保留的古城砖,讲述着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家国情怀。山脚下、水库旁, 一处处各具特色的农家院因长城文化而“爆满”。

  悠悠运河,青青杨柳。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杨柳青木版年画,正是杨柳青镇因运河而兴的文化符号,古老的年画制作工艺在千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再绘新篇。

  美景醉人,文博火热。今年春节期间,天津博物馆内,国宝级文物《雪景寒林图》真迹时隔5年再次与观众见面,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天津这座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历史文化名城绽放异彩。“文博热”“文物热”“文创热”的持续升温, 也为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天津共接待游客1612.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1.85亿元,成为外地游客占比较高的十大省市之一。

  二是推力作、攀高峰,兴文化、惠民生。元旦前夕,国家主席***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视频画面中,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出现在他办公室的书架上。

  近年来,天津着力推动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作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

  评剧《革命家庭》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电视剧《换了人间》、图书《海边春秋》、歌曲《春风十万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分别荣获第十五届、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篇小说《红骆驼》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热雪》《云落图》分别

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精心打造的话剧《俗世奇人》、民族歌剧《同心结》、交响诗篇《长城》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全民阅读,书香天津。今年5月,《天津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进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阶段。近年来,天津阅读设施日益完善,群

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的精神食粮,“海河书香节”“书香天津•   读

书月”成为常态长效的全民阅读品牌。

  今年继首届天津音乐节之后,2023海河戏剧节也为市民带来数十部精彩好戏。“戏剧节所有演出剧目,我们都可以用天津文惠卡购买优惠票。”戏剧迷周女士兴奋地说。

  “变补贴院团为补贴观众”的小小文惠卡,已带动演出近4万场,吸引观众近600万人次,带动全网票房超8亿元。

三、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

  80年前,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提出“爱国三问”——“这既是历史之问, 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总书记在南开大学视察时指出。

  “***总书记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翻阅《***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总书记与南开大学师生交流的照片中,站在总书记身后的南开学子周敏杰目光坚定。毕业后,周敏杰进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脚踏实地,在科研报国的路上奋力前行。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天津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中心环节,举办“信仰之光”红色资源进校园、“时代新人说”等活动,不断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三问”的时代回答——“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愿意中国好!”响彻海河两岸。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和平区朝阳里社区是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发祥地。***总书记在视察朝阳里社区时,称赞志愿者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

如今,志愿服务精神已成为该社区党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有效载体。“我们铭记嘱托,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身边好人等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讲好志愿服务故事,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志愿朝阳’。” 朝阳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苗苗说。

  全市以朝阳里社区为典型引领,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打造学雷锋“志愿之城”。“宁湾家园社区将物业岗亭作为创文阵地,打造为百姓24小时不间断服务的文明实践岗亭。”河北区宁湾家园社区“一肩挑”王森介绍说,越来越多的居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积极加入到文明志愿服务队伍当中。

  一体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我市5个区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涌现出一大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

  今年7月,西青区启动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网络文明传播活动, 邀请广大网友记录并分享斑马线前的文明瞬间,同时曝光不文明行为——“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通过“楼道革命”“最美弯腰”“节俭养德文明餐桌”等10项重点内容,让文明之花开遍津沽大地。

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感人的故事来自脚下的泥、眼中的光,坚强的队伍在践行“四力”中淬炼。天津新闻工作者始终牢记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激荡起唱响奋进凯歌的强大力量。

  一是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组织“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采访活动等;
聚焦党的百年华诞,做好“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等重大主题宣传,爆款短视频《天津这百年》累计阅读量

近3.4亿次;
全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刊发《最好的致敬,是热气腾腾的奋斗》等一大批接地气、沾泥土、有温度的报道

  天津新闻战线聚焦重大主题宣传,周密策划、尽锐出战,形成宏大声势, 壮大主流强音。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十项行动见行见效”主题宣传,集中推出“‘十项行动’调研行”系列报道,举办10场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大力营造真抓实干、昂扬向上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是市级媒体融合不断深化。党的20D报告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天津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深化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改革,持续做大做

强津云新媒体,打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同向发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

  今年记者节当天,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启动“百名记者在基层”大型采访活动,“报、网、声、屏、端”全媒体脚踩实土,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市高质量发展、民生热点等蹲点调研,呈现中国式现代化新场景下的天津实践。

  三是区级融媒体建设亮点频现。2019年3月,天津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成立。如今,已成为市级媒体的有力补充。今年8月,面对特大洪水,全市新闻战线冲锋在前,区级融媒体队伍在实战中得到锤炼。“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刊播推送304条各类新闻报道、272条原创和其他媒体产品。”静海区融媒体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于俊勇说。

  四是网络成为凝聚共识新空间。面对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天津推动主力军加快挺进主战场,让网上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充沛。一天连救两人的短视频,让大家认识了身穿白衬衣、总是不知疲倦、奔波在大街小巷的警察穆“baibai”——首届“你好,天津”网络短视频大赛,网民拍摄上传参赛作品逾38万件,全网播放量超86亿次。今年,天津启动第二届“你好,天津”网络短视频大赛,上线“你好天津”视频号,致敬美好时代,祝福伟大祖国,讴歌奋斗精神,点赞幸福生活。

  国际文化传播精彩讲述天津故事、中国故事——鲁班工坊,由天津出发, 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技术驿站,也成为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大型纪录片《匠心筑梦——走向世界的鲁班工坊》全景呈现了鲁班工坊走进亚、非、欧,“授人以渔”开展国际职教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天津茱莉亚学院,以“音乐艺术教育”为媒,促进中美人文艺术交流合作,搭建东西方艺术交融交汇的桥梁。日前,在京举办的国际文化交流类大奖、首届兰花奖颁奖典礼上,纽约茱莉亚学院荣休院长兼首席中国事务执行官、天津茱莉亚学院理事会主席波利希获得该奖项的终身荣誉奖。

  文化交流感知中国,文明互鉴融通世界。越来越多的洋面孔正在通过《洋主播话天津》系列短视频,“天津发布”政务平台、“感知天津”英文网站, 以及“天津有约”等多个外宣平台爱上天津、爱上中国。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使命在肩再谱新篇。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联系微信32311699,以钉钉子精神把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的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四川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文化思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定向、正本清源。

  巴风蜀韵、文脉深厚,***总书记对这片土地厚望如山。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亲临四川,对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引领四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正本清源中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

  灯塔引航,破浪笃行。四川省委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坚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文化思想统揽四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加快推进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守正创新、勇争一流,以巴蜀大地上的火热实践,生动印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

一、凝心铸魂,让党的创新理论镌刻巴蜀大地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四川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一是抓好“关键少数”。坚持把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头等大事。省委带头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常委会第一议题和中心组学习必修课,每年举办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省委中心组沿着***总书记的四川足迹开展主题教育,全覆盖开展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示范带动全省各级党委(党组)持续用力把党的创新理论学懂弄通做实。

  二是创新理论宣讲。支持建设30个基层理论宣讲“一地一品”示范项目, 开辟四川日报思想周刊、四川广播电视台“学习新天地”等融媒体平台。全力打造“理响巴蜀”网上网下理论传播品牌,开展云课堂、视频直播、交流访谈等网上宣讲。《竹乡山歌颂党恩》《一滴水可以见太阳》等一批理论宣讲短视频点击量超亿次。“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访问量突破100亿次。在中宣部2022 年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表彰中,我省获得5项表彰、数量居全国第一。2023“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四川举办,

成为“超现象级”网络热点和新时代强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创新实践。

  三是深化研究阐释。《***谈治国理政》等重要理论读物发行逾千万册, 编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实施社科强省建设行动,设立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基金,遴选建设10所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专著400余部,理论文章3500余篇。一系列有深度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让思想的光芒闪耀巴蜀大地,为新时代治蜀兴川注入源源动力。

  从成都平原到雪域高原,从革命老区到民族地区,从繁华城市到美丽乡村, 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党的“好声音”响彻巴山蜀水,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成为四川大地上最嘹亮的主旋律、最昂扬的精气神。

二、守正创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欢迎大家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体验并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上,***总书记向世界发出邀请。

  承载着***总书记殷殷期许,奋进在新时代治蜀兴川新征程上,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挺膺担当,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舆论。

  一是高奏奋进主旋律。***总书记来川视察、***总书记连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石椅村村民等重大宣传报道浓墨重彩,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开设“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等专题专栏,推出原创报道6000余条, 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拥戴核心、紧跟核心、捍卫核心的强烈心声响彻巴山蜀水。围绕“国之大者”“省之要事”,聚焦建党百年、党的20D、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等,策划推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重头报道和爆款产品。四川13件作品荣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数量为近5年之最。

  二是传播四川好声音。金秋九月,首届金熊猫奖成功举办。来自104个国家和地区的7024部作品参评,张艺谋领衔、国内外名家大师组成超强评委阵容, 60余位专家学者和外国前政要在首届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交流探讨,170余名国内外知名演员亮相金熊猫盛典。有海外媒体盛赞,金熊猫奖注重不同文化的交流,明显体现了提高中华影响力的作用。这场具有国际水准、中国特色、巴蜀韵味的国际传播盛会,也成为四川面向全球的“金名片”。

  不止金熊猫,在成都举行的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让全世界看见四川的“想象力”。集合优势资源打造《灵感中国》《熊猫观察》等外宣栏目,《天府四季交响》《熊猫与少年》《东坡地图》等现象级作品广为传播。自贡彩灯已走

进80余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故事四川声音更加响亮。

  三是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川观新闻、四川观察、封面新闻等省级新媒体旗舰破浪前行,大美仁寿、古蔺融媒等185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战船奋楫扬帆,资阳、宜宾、遂宁、南充等市级媒体融合涉入深水。创新组建贯通省市县三级226 家媒体的天府融媒联合体传播航母,加强对基层传播赋能、技术赋能、人才赋能,变单兵作战为集群作战、各自发展为抱团发展,让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正能量澎湃大流量。成都大运会期间,天府融媒联合体226个新闻客户端统一开设“天府融媒看大运”专题专栏,全网传播超100亿人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四是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第七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等重要会议活动在川举办。开展网络人士“红芯领航”项目,打造正能量网红“正规军”,培养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组织开展“天府清风”“清网护航”系列专项行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更加牢固。广电阵地建设再上新台阶,“智慧广电、视听四川”建设成效走在全国前列。

三、价值引领,让新时代的文明风尚润泽天府之国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牢记嘱托、奋力答卷。四川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红色文化育人育心。四川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化“四史”教育, 加快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和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展览馆,持续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加强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评选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190 人,7人荣获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全民国防教育月”系列活动蓬勃开展, 全民国防意识不断提升。

  二是文明风尚氛围浓厚。坚持做大做亮“德耀巴蜀”品牌,组织基层巡演, 出台评选表彰、礼遇帮扶系列制度,表彰四川省道德模范340人,79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荣誉称号。举办31场“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3339人上榜, 58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举办“传承三苏家风涵育家国情怀”研讨会,开展“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主题展暨家风故事分享等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家

庭文明新风尚。大力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示范活动,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中华美德。

  三是志愿服务持续深化。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在成都大运会、金熊猫奖等国际赛会上,在抗震抢险、应急救援的第一线,处处都有四川志愿者的身影。扩阵地,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开展挂点联系和结对共建,评选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所、站)255个;
强项目,深入实施“文润天府”“风新四川”“情暖万家”等文明实践项目,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四是文明创建改革优化。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公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重点领域治理,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举办集中展演和成果图片展, 出版主题图书,着力涵养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网上延伸,实现网上网下文明建设有机融合。

四、传承创造,让巴蜀文明闪耀文化强省奋进征程

  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三苏祠,生机盎然;
一条古蜀道,苍翠悠远;
凝望三星堆,再醒惊天下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绚丽多姿的文明画卷徐徐铺展。

  一是源清流长,唤起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发掘大型直播特别节目全网传播量超过200亿,稻城皮洛遗址打破西方考古学界的“莫维斯线”。建设诗歌、中医、藏羌彝文化等9所中华文化研究院和青铜文明、简帛石刻等5所古文字研究中心,推出《三星堆考古与中国古史传承体系》《天回医简》等系列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巴蜀全书》成功结项,《汉

语大字典》修订启动。建成各级各类博物馆429家,推出“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高山仰止• 回望东坡”苏轼主题展等精品展览。

  二是古为今用,绽放新时代的文艺风采。出台《四川省重大文艺项目扶持和精品奖励办法》,激励文艺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出品牌。深入实施振兴出版、振兴影视、振兴川剧和曲艺工程,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话剧《苏东坡》等传统文化题材文艺作品叫好叫座,纪录片《又见三星堆》等4部作品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川剧《草鞋县令》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高质量承办第十一届中国曲艺节,实施博物

馆、图书馆、文化馆三馆提升行动和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建成四川大剧院、成都城市音乐厅等一批演艺场馆,天府书展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书展品牌之一。

  三是强基固本,打造新时代的产业支撑。大力推进文旅融合,连续五年召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5批次累计创建天府旅游名县47个,文旅融合蓬勃发展。持续推动数字赋能,获批开展游戏属地管理试点,成立省文化大数据公司,推进四川省文化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营。

  四是改革创新,锻造新时代的文化力量。全面完成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和四川D建期刊集团整合、峨眉电影集团体制改革,新组建四川新传媒集团、四川天府演艺集团,推动四川文投集团、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做强做优做大,啃下系列改革“硬骨头”。四川文化产业保持年均增长12.1%,成为西部首个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规上文化企业数突破2000户的省份。

  不忘深切关怀,不负殷殷嘱托。新时代新征程,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文化思想为引领,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更大力量。

辽宁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思想之光引领前行之路,激扬奋进力量。

  近年来,省委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对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组织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开创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凝聚奋进力量,奏响振兴强音!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具体安排,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展现新作为,在守正创新、攻坚克难中焕发新气象,为推动辽宁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高举思想旗帜,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奋力跑出振兴发展‘加速度’,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辽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连日来,随着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宣讲团的宣讲,各地各部门各领域的共识不断凝聚、斗志更加昂扬。

  “欲事立,须是心立。”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步调一致的前提。

  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事业大发展,我省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指导实践工作体系,不断筑牢干部群众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近年来,我省创新加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建立完善情况通报、学习提示、书目推荐等制度,推动“关键少数”的学习由“软要求”变成“硬任务”。

  全方位强化理论武装,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上率下,开展集中学习,示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养成在吃透党中央精神前提下开展工作的习惯。

  仅今年以来,省委举办读书班4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深入学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开展专题学习10次, 各市委、沈抚示范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154次,深刻领会***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省委专门印发学习宣传贯彻方案等文件;
召开系列研讨会;
组建宣讲团开

展集中宣讲;
全省各级各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制作推出一批新媒体产品。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在新时代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省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学习教育,持续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学习热潮,推动大家在学习中坚定信念、开阔视野、理清思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等在辽宁一经发行,就引起购买热潮,党员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党员干部的案头书、必读书。

  加强研究阐释,充分发挥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和省社科规划基金作用, 着力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编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100卷)、《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前20卷),为深化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加深厚的学理支撑,在业界、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全省高校全面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朝阳市“乡村振兴火种计划”宣讲团结合群众需求宣讲;
铁岭县“炕头学堂”授课忙;
丹东市组织“理想邮递员”青年理论宣讲团我省充分发挥全省五级理论宣讲体系作用,综合运用“互联网+”、“文艺+”、“红色+”等形式, 深入基层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让百姓听得懂、喜欢听。

  为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我省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辽宁文艺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全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大兴调查研究,开展全省宣传思想战线大调研。勇于改革创新,推动省属文化企业改革,建强人才队伍, 不断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能力本领。

  坚持守土尽责,全面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我省从顶层设计、督查落实、问责处分等方面拧紧“发条”,确保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持续深化“扫黄打非”。持续开展网络生态治理系列专项行动,网络空间日益清朗。

思想在学习中升华,力量在团结中汇聚。

二、擂响奋进鼓点,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强信心、提士

今年前三季度,辽宁省GDP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10年来

同期首次超过全国增速。

  中央媒体、省直主要媒体纷纷推出报道,说变化、析原因、话走势,充分展现辽宁经济发展的“时”与“势”。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大干三年、奋斗三年,首战之年建新功,决战四季度决胜首战年,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打造新时代“六地”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勇担使命,守正创新,不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大做强正面宣传,近年来,我省构建起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

  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等, 推出一大批重头报道、文艺精品、融媒体产品,举办一系列成就展、文艺演出、主题活动等。

  用心讲好辽宁故事,用情传播辽宁好声音,一篇篇报道关注辽宁,一组组镜头聚焦辽宁。持续深化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主题宣传,“开放合作看辽宁”、“振兴发展看辽宁”等大型主题采访,“开启‘十四五’迈向新征程”、“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新闻发布,有力展示了辽宁振兴发展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

  42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省内各级各类媒体开设“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等专题专栏,充分展示全省上下推动振兴发展的生动实践。围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我省与央企深化合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聚焦中沙精细化工及原材料工程项目开工等重大活动,推出一批强底气、提士气、展形象的宣传报道。

  今年以来,我省精心组织“高质量发展看辽宁”中外媒体采访活动,邀请新华社、美国《纽约时报》等22家中外媒体来辽采访,大力宣传三年行动首战之年的新进展新成效。第21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第四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首届全球辽商大会、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持续向外界传递良好预期。

一件件有温度、有力度的新闻精品,展现了开放的辽宁、拼搏的辽宁、奋

进的辽宁,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出台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 扎实推进省直媒体深度融合,全省41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运行,“学习强国” 辽宁学习平台激活用户688.8万人。召开全省地市级媒体加快融合现场推进会, 推动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融媒体传播矩阵。

  创新加强对外宣传,我省建立联系会议机制,深化合作交流,扩大“朋友圈”。近年来,成功举办中埃新春云歌会、“中孟情”文艺展演、“四海同心一起过节”、“中华文化书架”等品牌外宣活动,组织开展“珍奇辽味”——

2023东北亚民间美食文化交流周、举办“感知中国•   记录辽宁——(蒙古国)

百日展播”活动,制作推出“国宝在辽宁”等系列双语短视频,生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辽宁形象。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辽宁、走进辽宁、选择辽宁、扎根辽宁,让正能量汇聚成振兴最强音。

  三、涵养新风正气,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全省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11月8日,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在辽宁广播电视台举行发布会,授予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新松机器人研发群体、鞍钢集团海工钢科研团队辽宁“时代楷模”称号。

  英模辈出是辽宁突出的文化现象、鲜明的文化特质。信念的力量、奋斗的精神、忘我的胸怀、进取的锐气,在辽宁人身上成为共同的精神基因。

  近年来,在“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中国好人榜”等榜单上,频频可以看到辽宁人的名字。全省上下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氛围日益浓厚。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使之日益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一系列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随处可见的“图说我们的价值观”等公益广告宣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街(路),主题微电影比赛。在辽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让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高昂。

  今年5月,6集电视纪录片《热血河山》在央视播出,全面反映辽宁百年红色传承,深刻诠释辽宁“六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举办辽宁“六地”红色印记主题展,出版主题图书,拍摄融媒体纪实片, 积极开展口述历史抢救性保护传承红色基因,我省不断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整理研究,用心用情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推出东北抗联文化、抗美援朝精神等10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和30条精品线路;
22家国家级、109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生动的“第二课堂”;
举办“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清明祭英烈”等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厚植人们的爱党爱国情怀。

  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精心打造“雷锋学院”等品牌阵地, 广泛开展“80,雷锋正年轻”“春暖辽宁”等品牌活动,15个单位、13名个人被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气质。让文明新风更强劲,我省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增量进位、提质扩面。在乡村开展“文明乡风美在我家”活动,在校园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活动,在家庭开展“讲家史、传家风、颂党恩”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积极引导人们争做文明风尚的培育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红色基因赓续传承,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在辽沈大地不断汇聚,激励着辽宁人在新征程上不断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四、厚植文化沃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进入农闲时节,我省各地的农家书屋越来越热闹了。除了阅读,农家书屋还成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在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大房身镇,镇农家书屋还开展了满族剪纸培训班,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公益授课。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厚植文化沃土,我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改革创新激发文化活力,以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召开座谈会对全省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举办“文化传承发展

探源中华文明”新时代大讲堂,进一步叫响“红山文化”;
制定中长期计划, 扎实做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彰显辽宁的文化担当。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全

民读书节;
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河之澜”演出季惠民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延伸服务等有效文化供给我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县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广场, 全省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持续推动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我省不断加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深入实施“名牌、名品、名人”工程,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讴歌人民、抒写时代,一大批精品力作涌现,文化园地百花齐放、硕果累累。

  芭蕾舞剧《铁人》、广播剧《有事找彪哥》等多部优秀作品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电影《钢铁意志》被列入中宣部迎接党的20D重点影片。舞蹈《散乐图》获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开创性推出“又见大唐”“又见红山”“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等特色主题展,和合中国

——“和”文化主题文物展荣获第二十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文化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扎实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制定推动全

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和行动计划,设立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全省14个市、100个县(市、区)全部出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并提供扶持资金,建立“项目管家”制度,服务重点文化企业1500余家。探索投贷联动运作模式,推动设立辽宁文化和数字产业投资基金以及低息无抵押信贷产品“辽宁文企贷”,推动解决不同规模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推动“一圈一带两区”文化产业带和重点文化产业链建设。

  “山海有情,天辽地宁!”在高速公路上,一路可以看到辽宁向游客发出的真诚邀约。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你可能因为好奇来到辽宁、因为美食美景认同辽宁,但最终一定会因为辽宁人而爱上辽宁。

  我省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全省文旅市场“火”下去、文旅产业“强”起来、文旅经济“旺”起来。

  今年以来,我省举办全省文旅产业振兴发展大会及推介活动,发布辽宁旅游宣传口号,举行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额达383亿元。组织全省重点文化企业和单位参加深圳文博会和香港“维园庆回归”主题展,举办文化产业招商洽谈会和文化旅游招商推介会,累计现场签约66个项目,签约总额122.1亿元。

  一部部作品、一场场展览、一个个项目辽宁厚积薄发的文化软实力逐步彰显,文化名片越来越闪亮。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新征程上,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将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更好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如何守正创新、再谱华章?

  思想之光照亮前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正本清源, 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方向明,思路清。河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心系国之大者,服务省之要事,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强化理论武装,凝聚党心民心,激励燕赵儿女感恩奋进深情似海,厚望如山。

  5月10日至12日,***总书记到河北视察。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十次到河北视察。深情嘱托、巨大鼓舞,带给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无穷力量。

  省委第一时间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及时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进行专题学习。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深入多地进行专题调研,对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具体要求。

  省委召开十届四次全会,细化了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的“施工图”。

  在省委的有力推动和引导下,燕赵大地掀起新的学习热潮。欲事立,须是心立。

  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全省上下深学细悟笃行,凝聚党心民心,筑牢共同思想基础。

一、全方位强化理论武装,理论学习氛围愈发浓厚

  《***著作选读》《***谈治国理政》、党的20D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

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级党

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分专题开展学习交流,党员领导干部讲好党课,办好主题教育读书班,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不断将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二、全覆盖开展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省级领导带头宣讲,省委“走基层”宣讲团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用接地气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总书记和正定人民‘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奋斗历程,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就具有的坚定信念、为民情怀、改革思维、开放意识、务实作风和责任担当。”2022年9月6日,邯郸市临漳县狄邱乡西申村文化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课堂”开讲。30余名党员群众围坐在一起,来自县委党校的教师刘敬敏为大家讲解图书《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正定足迹》。谈体会、说感悟,大家踊跃发言,现场气氛热烈。一场场接地气、聚人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声音直达人民心间、回响燕赵大地。创新形式载体,理论宣传广度不断拓展——石家庄理论“微宣讲”、邢台“学习快递小哥”宣讲队、蔚县“蔚萝新声”宣讲团、孟村“指尖微课堂” 我省各地结合实际,培树传播广泛的理论宣传品牌。

  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推进事业大发展,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汇聚起感恩奋进、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升殷殷期许寄深情,谆谆教导催奋进。

  我省新闻战线全面、及时、准确做好***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第十次视察河北报道,形成大规模、连续性、多形式的报道声势。河北日报以40多个整版、河北广播电视台以数十个系列专题推出系列回访报道和反响报道,长城新媒体推出“我们和总书记面对面”竖屏融媒系列短视频,展现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以及河北人民对总书记深深的爱戴之情。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党的20D召开聚焦重要节点、重大活动,全省各级媒体记者访企业、进车间、到一线,深入宣传全省上下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取得的新成效,充分报道河北推动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的一系列举措,让主旋律成

为聚人心的正能量。

  今年6月12日,河北日报重磅推出《“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次日中央和各省党报头版转发,全国1235家媒体集中宣传,总阅读量达5亿多次。

三、重大主题报道浓墨重彩、有声有色

  “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营造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营商环境”一个个精心策划的专栏专题、一组组精准聚焦的重头报道,巩固壮大主流舆论,讲好河北故事,传播河北好声音。

  40多篇河北日报“冀言”评论文章,平均每篇阅读量超百万,通过鲜明的观点、鲜活的文风,将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更加及时有效传达到基层,推动末端落实。

  太行深处的临城县梁家庄,在今年7月底8月初的强降雨中成为全省最大的降雨点。

  通往村庄的路断了,河北日报等媒体记者冒险绕道,第一时间进入村庄, 发回多篇报道,让这个遭遇暴雨却没有人员伤亡的小山村受到人们关注,生动诠释了基层党组织在危急时刻的主心骨作用。

  今年汛期,面对史所罕见的特大暴雨灾害,我省各级新闻媒体用大量发自抗洪抢险救灾一线的报道,强信心、筑同心、暖民心,坚决打赢抗洪抢险和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

四、特色栏目让百姓爱听爱看、爱刷爱赞

  聚焦百姓愿望、立足百姓视角,各级新闻媒体着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栏目。

  长城新媒体集团联合河北广播电视台,联动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的竖屏短视频日播栏目《百姓看联播》,寻找小切口,挖掘小故事,一年来推出360多期节目,播发1700多条短视频,收获点赞、转发、评论数超475万,累计浏览量超10亿;
河北广播电视台推出《美丽河北》慢直播,在全省布设380余路摄像头,实时直播当地、当时、当季的风光美景,成为展示河北形象的独特窗口。

五、让网络空间成为凝聚共识的新空间

我省持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净化网络生态,强化与受众的连接,切

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河北形象立体呈现、广泛传播——一只“火出圈”的小鸟,展现河北生态之美。中共河北省委“中国这十年• 河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委书记倪岳峰展示的一张白洋淀青头潜鸭的图片,引起中外媒体广泛关注。

  一群河北孩子的纯真笑容,打动全球观众。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来自阜平县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44名小学生,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小康的声音。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我省以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牵引,层层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严格阵地管理,主流意识形态不断巩固壮大。

六、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传承创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发展

  “餐具上‘缔造美好生活’这几个字的字号再调大一些,抓紧出样品。”9 月5日上午,峰峰矿区裕行陶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石磊对技术人员下达指令。前不久,该公司接到一笔价值120余万元的餐具订单。

  磁州窑火,千年不息。峰峰矿区重点实施磁州窑文化产业战略,建立了陶瓷产业园区等一批产业园,引导企业集中进园、二次创业,擦亮磁州窑文化品牌。

  “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牢记***总书记嘱托,近年来,我省坚持全面系统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 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出台《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率先在全国对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工作立法,组织实施山海关、金山岭等30余项长城保护修缮工程。

“开船喽!”去年6月24日,京杭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互联互通。 2022年6月1日起,《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正式施行。我

省积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大运河沿岸生态环境、文旅融合等持续取得新进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

  我省话剧《塞罕长歌》、舞蹈《人民英雄纪念碑》分别荣获“文华大奖” 和群星奖;
中宣部公布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名单,电影

《我和我的父辈》、图书“足迹”系列荣获“特别奖”,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歌曲《春风十万里》荣获“优秀作品奖”。

  放眼燕赵大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时代文化事业生机盎然。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省迎来旅游消费高峰,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分别达到2019年的148.8%和144.2%,其中京津游客811.89万人次,“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精彩!过瘾!”10月20日晚,“点亮北方戏窝子”2023年东西南北中五路丝弦优秀剧目展演

在石家庄拉开帷幕,32个丝弦院团轮番献艺,“北方戏窝子”焕发新风采。日前,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在石家庄开场,自创办以来,来自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节目、30000多名中外嘉宾和杂技艺术家相聚河北, 这场“杂技的盛会”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力量。

  文化硕果,百姓共享。600多家“小而美”“专而精”的文化名家工作室, 设立在临街路旁、城市社区,囊括了书法、美术、摄影、戏曲、收藏等10余个艺术门类的文化名家,让群众近距离与名家交流、跟名家学艺。

  文明新风,更加强劲。“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扎实开展,广大干部群众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文明风尚维护者、美好生活创造者。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站在新起点,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守正创新、勇开新局,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石家庄市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工作综述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从社区广场到乡村舞台,从机关单位到工厂车间,从学校课堂到“两新” 组织在石家庄市,各类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的场景随处可见。

  2023年以来,石家庄市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重点在强化中心组学习示范、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推进理论宣传平台融合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积极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通俗化主题宣讲活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一、加强队伍建设,壮大理论宣讲主力军

  石家庄市把组建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宣讲本领出众的理论宣讲工作队伍作为重要任务,持续加大教育培训。强化激励引导,推出了一大批常年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宣讲骨干。

  “太行深处的山窝窝,有个地方叫西柏坡。西柏坡不算大,这里发生的红色故事震山河”7月12日上午,在新华区文体中心举办的石家庄市理论宣讲骨干集中巡讲首场报告会上,西柏坡纪念馆宣讲员王璠、申媛丽用清脆的快板开场, 以《从“两个务必”的传承者到“三个务必”的践行者》为题,采取“理论+文艺”的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委讲师团多次组织全市社科理论界专家到生产一线和项目现场实地调研观摩,深入了解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组织开展了石家庄市第四届理论宣讲大赛,并创新举办了全市理论宣讲骨干集中巡讲报告会。“巡讲报告会非常精彩,老师们用一个个小话题反映大主题、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讲出了百姓味道,更传递出了时代强音, 加深了我们对党的20D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新华区新华路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杨威表示。理论微宣讲和集中巡讲相结合,让党的创新理论变得更加鲜活生动。石家庄市以此次巡讲报告会为契机,全力打造一支来自各行各业的理论宣讲队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社区广播站等载体,推动党的创新

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除了开展理论宣讲大赛和巡讲报告会,石家庄市还积极举办了全市社科理论骨干培训班、全市理论工作座谈会,组织各县(市、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秘书、理论宣讲骨干围绕全面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交流研讨,提升宣讲水平。联合市委讲师团,开展青年宣讲骨干精品课试讲, 加强市级后备宣讲师资队伍建设。

二、做活做实理论宣讲,散发理论“泥土芬芳”

  理论是鲜活的,也必须是大众的。石家庄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教育、服务群众作用,通过领导队伍带头讲、专家队伍辅导讲、“走基层” 队伍入户讲、特色小分队灵活讲等形式,聚焦不同群体,积极开展灵活多样主题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入脑入心。

  6月21日,市委讲师团理论宣讲专家夏靳苗和市美术家协会专家史安东一行,走进行唐县口头镇东沟村,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身边,把文化艺术送到村民家门口。夏靳苗用朴实生动的语言,给村民们就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宣讲。史安东则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现场示范,从绘画技法、美学传承等方面进行讲解。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为充分发挥我市文化名家和理论宣讲专家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特色活动为抓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发挥传承艺术、弘扬文化、服务群众、温暖人心、传递精神的作用,创造性地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与文化名家工作室、市委讲师团理论宣讲专家组、市文联十一个艺术家协会相结合等“三结合”工作,并专门制定下发了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用新思路新模式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而在赞皇县石臼山社区,青年宣讲员田利佳正在向社区青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赞皇县坚持把理论宣讲作为加强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持续擦亮“赞皇青年说”宣讲品牌,选拔各行各业优秀青年组建了青年宣讲团。宣讲团深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今年以来该县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青年特点,开展主题宣讲活动120 余场次,

受众青年达4万人次,以青年之声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青春力量。

三、理论指导实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真理的味道为什么甜?因为百年来真理养分滋养神州大地,孕育盛世中华累累硕果。从原理到道理、从道路到出路、从方法到办法,我们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公式,来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时代课题”。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使广大党员干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拓展实践路径,破解工作难题,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特别是今年5月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石家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抢抓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 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积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瞄准“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8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大力推进“6+2+2”等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升级蝶变;
 不断夯实民生基石,破解民生难题,增进人民福祉,持续为广大市民生活增加“幸福厚度”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的壮美画卷“实时更新”、全面铺展开来,取得最新讲话系列的变化和令人振奋的发展成就。

  阔步新时代新征程,石家庄市将不断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思想伟力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乌海市新闻宣传战线工作综述

  一篇篇通俗易懂的理论宣传报道凝聚共识,引领方向,奏响时代最强音;
 一个个紧扣中心的主题宣传,同步记录着乌海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一条条“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展现着乌海人幸福生活的美丽瞬间;
一道道运用融媒体新技术烹制出的新闻大餐,让乌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翻开今年全市新闻宣传工作的长卷,精彩不断、亮点纷呈,处处闪烁着全市新闻人的智慧火花和责任担当。

  今年以来,全市新闻宣传战线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文化思想,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稳中有进、守正创新,用心讲好新时代乌海高质量发展故事,用情唱响新征程乌海奋进凯歌。

  11月8日是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走进乌海新闻宣传战线,讲述那些精彩故事。

一、融合步伐更加铿锵

  ***总书记指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全市新闻宣传战线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融合的思维提升软硬实力,全力打造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乌海样本”。

  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市委宣传部聚焦全盘抓好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强化跟踪调度、协调解决难题,全力指导媒体融合改革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市融媒体中心打破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之间的内容生产壁垒,精心构建“一体策划、一次采集、二次加工、多种生成、多元发布、移动优先”的现代传播格局,努力发挥好地市级媒体“承上启下”的“腰部”作用。三区融媒体中心在加强自有业态建设的同时,积极入驻“草原云”“奔腾融媒”等上级媒体客户端,全力打造“深耕本土”与“借梯登高”双向发力的多元传播体系。

  媒体融合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今年以来,市委宣传部将“走转改”活动和“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按照践行“四力”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新春走基层”等活动,全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宣传工作队伍。在2023年自治区“新春走基层”表彰评选中,我市一家媒体被评为先进集体、两人被评为先进个人、两件作品入选优秀作品;
在内蒙

古第十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市委宣传部荣获优秀组织奖、一人荣获三等奖。

  融合带来活力,发展厚植实力。今年以来,市区两级媒体各类平台共刊播发新闻产品超过6万件;
新媒体平台粉丝总数突破120万,较去年增加20多万;
 累计在各类平台推出“10万+点击量”产品300余个。在第31届内蒙古新闻奖评选中,市融媒体中心5件作品荣获二等奖、2件作品荣获三等奖。在2023自治区旗县融媒能力建设研讨会上,乌达区融媒体中心和海南区融媒体中心推送的作

品分别荣获草原云•   全区旗县级融媒体中心2023年上半年优秀作品一等奖和三

等奖,海勃湾区融媒体中心作典型经验发言。

二、党媒声音更加嘹亮

  在高举旗帜中凝心聚力,在守正创新中服务大局。一年来,全市新闻宣传战线坚持把牢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围绕大局、大势、大事,精心统筹谋划,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做大做强做响正面宣传,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舆论支持。

  这一年,重大主题宣传浓墨重彩。聚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市新闻宣传战线开设《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牢记嘱托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等专题专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用鲜活生动的事例,全方位、多角度做好宣传阐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一年,重点工作报道有声有色。聚焦完成好***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围绕产业转型、生态环境治理、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等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市委宣传部通过每周新闻例会加强统筹调度,组织媒体研究报道选题、商定报道计划,各级媒体安排精干力量深入采访,3万余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报道生动记录了乌海牢记嘱托、奋力前行,跨步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发展目标的铿锵步伐。

  这一年,重大活动报道“破圈”出彩。围绕2023中国(乌海)第二届BDO及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建功新时代民歌颂北疆”2023内蒙古民歌大会等国家级、自治区级盛会,市委宣传部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针对会前、会中、会后三个节点制定翔实宣传方案,协调统筹中央、自治区、市、区四级媒体开展联动报道,在全景式呈现活动举办盛况的同时,立体式宣介我市城市形

象,新华社客户端推发的《全国各地经典民歌汇聚乌海斗丽争妍》《2023中国

(乌海)第二届BDO及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在乌海开幕》两篇报道浏览量合计突破百万次。

三、故事登上更大舞台

  一年来,全市新闻宣传战线主动对接中央、自治区主流媒体,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让乌海好故事、好声音通过“大报大台大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逐“绿”前行绘就大美乌海生态画卷》等近百篇优秀新闻作品在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等中央权威媒体首页首屏刊发,《千城胜景|内蒙古乌海:观长河落日品红色温柔》等数十万点击量的融媒体产品冲上热搜、燃爆网络,《乌海:把电力网格守好让生活更美丽》在“学习强国”平台浏览量达到102万次;
 “建功新时代民歌颂北疆”2023内蒙古民歌大会在新华网、央视网等60余家中央级、省区级主流媒体平台和国内知名网站直播;
《中国日报》(英文版)刊发了2023中国(乌海)第二届BDO及可降解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和2023乌海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节的相关报道,展示了我市BDO和葡萄产业发展成果亮点。

  中央、自治区主流媒体一次次聚焦乌海,声音强势、形象凸显。各媒体单位加快品牌建设,一批有影响、有深度的重点报道,为乌海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新时代,新闻宣传变的是技术、形态,不变的是“脚底板下出新闻”的坚守。全市新闻工作者将继续扎根基层、脚踩大地,用心用情记录这个伟大的新时代,讲好乌海故事。

陇南市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宣传矩阵传播力影响力综述

  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有政务新媒体账号992个,账号合格率98.3%,信息转发比率达46%。

  这是我市今年上半年在政务新媒体宣传矩阵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单。这份成绩的背后凝结着我市的艰辛努力和付出,体现着我市在政务新媒体宣传矩阵建设方面永不停歇的干劲和精神。

  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作用,我市积极探索创新,按照“实现一个目标、落实两项制度、采取三条方法”的“123”工作要求,多措并举,多点发力,不断提升我市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一、坚持高位推动,持续发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政务公开及政务新媒体管理工作十分重视。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就我市政务公开及政务新媒体管理工作先后作出6次批示,指出了工作失误、提出了目标要求,给工作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动力。

二、坚持完善机制,精准用力

  落实“周预警、月通报、季评比、年考核”工作机制,同时加大对全市政务新媒体管理的频次和力度,每周两次错敏词汇反馈、每月三次信息转发提醒。不断优化工作反馈渠道,分三个层次,反馈月通报、周预警、错敏信息及转发情况等,加快了反馈速度,提升了整改时效。

三、坚持多施并举,开足马力

  今年以来,先后召开了全市政务服务与政务公开会议、市直部门第一季度政务新媒体问题整改攻坚突破研判会议、市直单位政务新媒体业务培训暨管理提升会议等,加强政务新媒体业务和管理培训;
即将印制《常用词语易错信息2000词》,便于各单位查询纠错。通过这些措施,全市政务新媒体各级主管单位及主办单位工作人员及账号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四、坚持技术支撑,保障有力

  去年7月份引进政务新媒体第三方状态监测和内容分析云服务项目,全市政务新媒体账号有了检测手段,改变了过去缺乏有效抓手的局面。通过每周、每月以及定期错敏信息、转发信息反馈,掌握了全市1000多个账号的运行情况, 对长期不更新的“睡眠账号”“僵尸账号”及时提醒督促,对注销账户及时沟通协调,防止因注销时间过长而造成新的“睡眠账号”“僵尸账号”。

五、坚持点名通报,传导压力

  在月通报、季评比中,除了对账号合格情况、信息转发情况分县区、市直单位数据总体统计、分析之外,还对账号点名通报,同时对账号合格率100%的两当县、西和县、成县点名表扬,对信息转发比率100%的县区、市直单位共114 个主办单位及146个账号点名表扬。同时对一条都没有转发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推送的政务信息的245个主办单位及321个账号点名通报,促进全市政务新媒体账户账号“双百双零”目标早日实现,全面发挥宣传矩阵作用。

  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市政务新媒体账号992个,注销关停27个,有序增加10个,比去年总量净减少10个,“僵尸账号”实现清零。全市账号合格率由上年末92.3%上升到今年6月份98.3%,提高了6个百分点;
信息转发比率由上年末13.5%上升到今年6月份的46%,提高了32.5个百分点。上半年错别字、敏感词总量明显减少,整改时限极大缩短,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错误信息检测共525条, 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100%。

楚雄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舆论宣传强劲有力,文明建设熠熠生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楚雄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凝聚力量、催人奋进,已成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生动缩影,在2023年的时代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年来,全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宣传思想文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践行“三法三化”,统筹各方力量资源,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主题主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作为贯穿全年宣传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和主线,拓展学习教育。组织举办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5次,精心组织谋划主题教育期间6次中心组学习, 州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经验做法得到省级列席旁听组充分肯定,永仁县委理

论学习中心组打造“1+N+1”学习模式得到省委宣传部认可和关注。开设主题教

育和“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专栏,举办楚雄州“学习强国•   学

习达人”学习竞赛,持续做好党的20D精神常态化宣讲2.2万余场次。

二、强化舆论引导,推动凝聚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紧扣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统筹各级各类媒体、内宣外宣、网上网下,唱响昂扬主旋律。组织召开“开好局、强信心、促发展—

—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25场(次),举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楚雄彝绣• 秀出美好生活”“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遇见楚雄”“米兰时装周楚雄彝绣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米兰时装周楚雄彝绣”“遇见楚雄

——中国绿孔雀之乡2023双柏绿孔雀文化季”等系列新闻发布会,进一步擦亮“世界恐龙之乡”“东方人类故乡”“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绿孔雀之乡” 四张世界级名片、打响楚雄彝绣品牌。紧扣独具楚雄特色的彝绣、“中国龙” “绿孔雀”“元谋人”等元素及民族传统节日,精心组织策划融媒体产品,采

写一批优质稿件,上半年央媒、省媒共刊播稿件16218条(篇)。

三、强化以文化人,推动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深化先进典型选树宣传,李学平入选“中国好人”、张之道被授予“云岭楷模”称号,新评选“新时代楚雄好少年”25名,2人入选“新时代云南好少年”;
 选树第八届楚雄州道德模范28名、道德模范提名20名、2023年度“楚雄好人” 30名。以文明城市为龙头统筹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持续提升补齐楚雄市全国文明城市、大姚县和双柏县2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基础设施短板。成立楚雄州志愿服务联合会,承办全省“云岭V成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班,楚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经验在全省推介,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注册总人数达到28.54万人。

四、强化文化惠民,推动文化强州建设提质提效

  加快推进元谋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元谋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启动元谋猿人遗址第六次考古发掘工作, 元谋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通过国家复核验收,成功举办“书声彩云南”楚雄州全民阅

读分享会•   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成功举办上海时装周“楚雄彝绣发布会”,在

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举行以“流光彝彩、美美与共”为主题楚雄彝绣系列发布会, 创成2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77个彝绣车间、260个彝绣作坊,成立全国首个彝绣现代产业学院,培养一批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上半年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带动1200多名残疾绣娘就近就业。1至8月,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

4408.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8.88亿元,同比增长63.22%、52.52%, 实现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在下步工作中,楚雄州将紧紧围绕学习贯彻***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20D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做好全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楚雄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张家口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为主线,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为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有力舆论支持和强大精神动力。

高举伟大旗帜,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思想就是力量。

  ***总书记两次亲临张家口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张家口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深情嘱托、巨大鼓舞,带给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无穷力量。

  市委始终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河北、视察张家口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在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等进行传达学习。

  旗帜引领,信念凝聚。在市委的有力推动和引导下,全市上下持续掀起学习热潮。

一、大兴学习之风,用理论凝聚思想共识

  市委书记赵文锋在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会议上强调,要深化理论武装,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系统学习中深化思考,在联系实际中学以致用, 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各级党委(党组)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主题教育读书班为载体,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不断将理论学习引向深入,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著作选读》《***谈治国理政》、党的20D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

二、深入基层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市级领导带头宣讲,市委讲师团深入机关、企业、校园、农村、社区、网站、两新组织等开展示范宣讲活动,通过“干部群众点单——市委讲师团派单

——市级宣讲团接单——互动评单”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宣讲活动2.5万余场次,直接受众75万余人次。”市委讲师团有关负责同志介绍。

  8月18日,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陈家洼乡下元皂村开展党的20D精神理论宣讲和文艺演出活动。台上演得卖力,台下看得有味,现场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党的20D说的都是跟咱老百姓有关的事啊!我们听得懂, 记得住!”

  宣化“老车惠民宣讲小分队”、理响万全、蔚萝新声等基层理论宣讲品牌, 成为群众身边“走不了”的宣讲队伍,让“排排坐”变“围着坐”,让党的“好声音”更具吸引力。

三、创新形式载体,特色宣讲活动有声有色

  创造性举办理论宣讲竞赛,组建市级“理论微宣讲”示范团,在张家口新闻网打造“张家口宣讲直通车”网络宣讲平台,推出“理论之声”微宣讲、线上宣讲小课堂。一场场形式新、接地气、聚人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声音直达心间。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实际行动推动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盘星、行动上的指南针。

四、壮大主流舆论,让正能量更加强劲、主旋律更加高昂

  近年来,面对大事要事交织、急事难事叠加的复杂局面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新闻战线聚焦脱贫攻坚、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举办、党的20D召开等重要节点、重大活动,守正创新、勇担使命,深入宣传张家口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取得的显著成绩,让主旋律成为聚人心的正能量。

  以冬奥会为契机,依托中央媒体,协同其他省市媒体,融合域内媒体,用好国际传播渠道,对外宣传精彩纷呈。“长城拥抱五环”和“五环拥抱长城” 主题报道,找准了对外宣传与海外需求的结合点,《让世界看见张家口》城市形象片在纽约时代广场大屏投放,张家口在国际视野频频亮相。

  冬奥会期间境内外刊播报道阅读量达36亿次。其中,市级媒体推出报道12500余篇(条),阅读量达到9.6亿次,是往年年均发稿量的10倍,极大提升了张家口的国际知名度,让世界看见了张家口。在不久前举办的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我市荣获品牌海外融合传播案例。主力军是社会舆论的“压舱石”。

  张家口日报社策划的“盐碱地里看变化——‘首都两区’建设全媒体采访行”重大主题采访活动,推出张北县运用生物改良技术,让千亩盐碱地变为米粮仓等20多篇典型报道,先后被新华社、北京日报转发。“感受高质量发展力量——全媒体园区企业行”“一把手说环境”等系列采访,推出有影响力的全媒体报道400余篇(条),总阅读量达660万。

  7月21日,由北京日报社、张家口日报社联合开展的“聚焦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草原天路、桑洋水路全媒体采访行”活动启动,成为后奥运时期, 进一步深化固化冬奥宣传协作机制、打造京张媒体融合宣传新格局的具体实践。

  以“河山”新闻客户端作为全市宣传总端口、总平台,全市“一盘棋、一张网”媒体融合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一年时间,“河山”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达130万次,覆盖全市近三分之一人口,“河山视频”“河山观察”“河山政经资讯”等“河山”系列品牌产品成为新型主流舆论阵地。

  今年,张家口日报社《构建后奥运时期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宣传推介主阵地》案例和《“河山云”智能媒资管理平台项目》案例分别入选中国报业协会新媒体(客户端)发展大会主旨报告优秀案例和全国报业技术赋能媒体融合优秀案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打造“智能党报”、《百姓看联播》等移动化、可视化产品和“新闻110”、“百姓呼声”、“问政张垣”、民生630等民生品牌栏目,推出“凡人微光”“张家口好故事”等策划,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让群众登上新闻的“舞台”、成为新闻的“主角”。

4月17日,“阳光向南• 原来有你”张家口市自媒体协会成员到阳原创作采

风,领略张家口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大家表示,要立足本市, 以“汇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为原则,为家乡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自媒体成为全市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市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各级党委(党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用实际行动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向上向好,在省委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年中评估中,张家口位列第一方阵。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持续繁荣发展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11月1日,在万全右卫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区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的施工场景,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的重点项目,该项目于2021年启动,建筑设计均采用砖木结构,空间布局沿袭原有的街巷肌理, 局部点缀保留近现代建筑,成为展现右卫城历史变迁的窗口。

  同日,《张家口堡保护利用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对加强张家口堡的保护利用,更好守护历史遗产,赓续城市文脉作出全面细致规定。

  “快来、快来,帮我和‘雪墩儿’合个影”,在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上, 由北动漫(河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冰雪文化,结合本地传统文化设计的动漫IP形象——“雪墩儿”及其周边文创产品成为文博会河北展厅的最大亮点, “雪墩儿”立体人偶每天吸引上千名观众互动拍照。

  而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展示现场,同样吸引中外游客驻足参观并参与体验,这一“老”一“幼”成为张家口最好的城市“推荐官”。现场签约的万全右卫城保护与开发二期项目,签约金额达6亿元,占大会签约总金额的15,是河北省唯一一个现场签约项目。

文艺是时代进步的号角,也是文化创造的脉动。

  在第十四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评选中,我市选送的戏剧《雪如意》、电视剧《塞上风云记》,纪录片《晋察冀边区》、广播剧《德胜欢歌》、歌曲《雪之舞》《陪一朵雪花过节》、图书《冬奥序曲——崇礼筹办冬奥会纪实》等7部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是历年来全市获奖最多的一次。

  冬奥会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也留下了宝贵的奥运遗产,在“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巨大赋能下,我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体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后奥运经济发展。

  冬奥场馆成为旅游打卡地、“最美梧桐大道”火爆出圈、草原天路游人如织今年1至10月,我市旅游接待7582.08万人次,旅游收入74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2.45%和228.77%。文化硕果,百姓共享。上半年,全市面向城乡居民发放文化惠民卡券24.52万张,完成年度任务的211.38%,惠民卡券发放数量全省第一。完成“七进”文化惠民演出任务1554场。春节期间开展了“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等10大类161项3300余场文化活动,央视《第一时间》《新闻直播间》等数十家主流媒体给予报道。

奋斗担当使命,实干成就梦想。

  站在新起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奋力开创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承德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一场场入心入脑的理论宣讲传递党的“好声音”,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奏响舆论宣传“主旋律”,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树起文明“风向标” 翻开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画卷,亮点频频、精彩连连。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领导干部大讲堂开讲;
“蒲公英”宣讲队“六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讲好精彩承德故事,充分展示承德形象,宣传舆论引导质效双提;
全市三级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建设全覆盖,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3800余支;
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获评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这条主线,推动***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地落实,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日新,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利文化条件。

一、旗帜引领,信念凝聚,紫塞儿女共绘“同心圆”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

  ***总书记亲临承德视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承德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深情嘱托、巨大鼓舞,带给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无穷力量。

  在市委的有力推动和指导下,全市上下持续掀起学习热潮,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结合起来, 与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一是以上率下,学习见行见效。年初以来,先后组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0次,在全省率先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列席旁听工作, 推动理论学习中心组提质提效。“学习强国”推广使用向纵深发展,注册率和活跃度位居全省前列,在省级平台、全国总平台发稿实现大幅提升,持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

  二是内外联动,宣讲入脑入心。全市市县乡村四级“蒲公英”宣讲人才库达到18000余人,90支特色宣讲队伍,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六进”8500余场次,直接受众60万余人。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集中“六进”活动月、全市基

层理论宣讲大赛、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巡讲等系列主题宣讲活动,全省党委讲师团系统“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理论宣讲大赛在承德成功举办。

  三是深入基层,研究走深走实。组织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开展大调研, 立项申报《以塞罕坝精神为引领,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建功立业的研究与思考》等市级研究课题98个。《新媒体时代数字化赋能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路径研究》等5个课题成功列入省级研究课题。

  一次次学习研讨,一篇篇理论文章,一场场精彩宣讲,让真理之光照耀紫塞大地,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二、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11月6日,全市庆祝第24个中国记者节大会在承德广播电视台召开,成为承德新闻工作者的“高光时刻”。

  52个美丽河北慢直播摄像头、9000余分钟精彩展示,100余项河北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新春走基层”优秀作品等奖项,汇聚起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强市、魅力承德”的磅礴力量。

  为精心讲好承德故事、传播承德声音、展示承德形象,全市新闻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内聚力量、外树形象,让主旋律成为聚人心的正能量,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是对内全面展现多彩承德。围绕清洁能源产业、温泉医养康养、普通话应用等23方面重点,开设专题专栏,开展走基层采访,推出重点稿件3800余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新闻发布会40余场,完成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模拟演练。组织舆情信息供稿1000余篇,被中宣部表彰为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二是对上讲好精彩承德故事。加强上宣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新闻宣传智库、对上新闻宣传选题策划等机制,在中央重点媒体及新媒体发稿4100余篇,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台等省级媒体刊发重点报道300余篇;
组织“大美承德新跨越”“生态强市新动能魅力承德新实践”等主题采访活动;
推出《百姓看联播》等精品报道,对上宣传数量、质量、效果同步提升。

  三是对外充分展示承德风采。坚持央媒、省媒、京津媒体联动,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共同发力,借助“皇家避暑地• 热河温泉城”等主题推介会,依托“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峰会”等重大会议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推介;
不断深化媒体

融合发展,组织避暑山庄、梨花节等多场直播,策划推出“我爱承德我爱普通话”“我是家乡推荐官”等8个系列40余条融媒短视频;
完成了法国电视台、今

日俄罗斯电视台在金山岭长城的拍摄直播活动,协助完成《飞阅河北(第三季)》

《中国微名片世界遗产》《山• 海• 人》《万卷风雅集》等10余部纪录片、特

色节目拍摄,多途径展示“生态强市、魅力承德”风采。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一篇篇稿件、一张张图片、一段段影像,正全面展示着: 承德,发展的力量不断凝聚,追梦的激情正在迸发。

三、弘扬文明,润泽沃土,绘就城市“最美底色”

  漫步在承德街头巷尾,扑面而来的文明之风让人倍感温馨与惬意。在小区,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口袋公园里享山水之乐;
在街头,秩序井然的车流与文明礼让的行人有序前行;
在景区,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志愿者传递爱与希望。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文明成为紫塞大地最美的风景线,全民全员全域持续创建,不断推动城乡面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市民素质等实现较大提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两年均取得优异成绩。今年我市作为全省唯一提名资格城市代表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并作交流发言。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在居民家门口,全市三级阵地建设实现全覆盖,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3800余支,小积分兑换大文明、“时间银行”等一大批实践活动被群众纷纷点赞。

  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启动“共创文明城文明我先行”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全市339个企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帮建活动1万余场次,参加志愿者10万人次。在全市广泛开展“双争有我——优化营商环境、共建文明承德”系列文明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窗口服务单位提质提效,文明执法常态长效,诚信缺失专项治理,组织主题新闻发布和系列文明典型评选。市县(市、区)两级共发布文明市民、最美驾驶员等6类文明典型1000余名,刊发典型事迹170个、450余篇,向省“双争”光荣榜推荐50名。开展道德典型培树,发布“承德好人”80人,10 人入选“河北好人”,丰宁成功承办8月“河北好人”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

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刘军、张建军、管文军3人获评第九届河北省道德模范。推出“时代新人• 燕赵楷模”,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7路巾帼文明线、“新时代承德榜样”等国家省市级典型550余个。

  耕耘未来,播种希望。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召开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会,举办承德市2023年新时代好少年

先进事迹发布会,推出“塞罕坝精神进校园”“美育浸润”等活动,树立凤凰山小学、滨河路小学等一批文明校园品牌。

  在追求文明的路上,塞外古城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豪情满怀、文明向上、宜居宜游的新时代之城正阔步走来。

四、百花齐放,文化惠民,根植热土构建“精神家园”

  协助拍摄国家广电总局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5周年主旋律电视剧《侦察英雄》;
《最美的奋斗》《塞罕坝之魂》正式出版,推动《青山谣》改版提升;
 话剧《塞罕长歌》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
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歌舞剧《情系塞罕坝》等5部作品荣获第十四届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我市成功续评“中国摄影之乡”称号。

  文化若水,润物无声。翻看全市文艺文化工作的成绩单,折射出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活力持续迸发,也进一步增强了承德人的文化自信。

  在持续推出文艺精品的同时,我市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努力方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文化名家工作室”建设,开展“我们的幸福生活——乡村村晚”“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北方戏窝子承德真有戏”展演、第九届文化艺术展演季、“‘双争’有我”群众文化赛事等系列文化活动3000余场次,有力促进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全面繁荣。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编制《“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承德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成功争取到位省级扶持资金用于古籍数字化、特色文创品牌等项目建设,山庄老酒文化产业园等7个项目有序推进,淘金小镇入选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大项目”。成功举办文创大集等“创意承德”系列创意创新活动。承德鼎盛、山庄老酒两家企业入选“河北省知名文化企业三十强”。《鼎

盛王朝•   康熙大典》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元宝街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

街区。

  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用文化赋能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金山岭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开发特色文创产品,真正把人文资源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把民族民俗文化与娱乐体验结合起来,促进业态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今年1-10月全市接待游客7213万人次,同比增长366%。

  回望过去,信心充足;
展望未来,步履愈坚。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

想,勇担新时代新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以新担当新作为奋进新征程、再谱新篇章。

阳泉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讲好阳泉故事,传播阳泉声音,展示奋进形象。去年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和***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红色领航战略,按照“八个聚焦”要求和“1133”工作思路,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守正创新、开拓进取, 持续深化理论宣传宣讲,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讲好新时代阳泉故事,唱响新征程奋进凯歌,不断增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全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一、高举思想旗帜,引领前进方向

  “社区干部上门问候,为孤寡老人提供服务,咱们结伴聊天读书看报,这就是党的20D说的‘家门口的养老’,党和政府关心支持养老事业发展,咱们老年人的日子会越来越好。”3月27日,城区阳坡垴社区茶艺室里,居民赵道林、张增贵等人一边喝茶,一边交流去年以来,该社区党委制定排班表,由辖区退休干部为居民宣讲党的20D精神,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主题,这项制度一直坚持至今。

  深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让干部群众信念更坚、信心更足,这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任务。去年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继续巩固良好态势、总结有效经验、创新工作载体,筑牢思想之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上率下示范带动。建立了市委常委会会前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制度,实现“学理论—议工作—解难题—促发展”常态化。去年以来,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集中学习34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及时跟进、学深悟透, 自觉以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市委书记雷健坤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媒体融合发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作出专门批示,深入文化单位、精神文明创建点位、重点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调研,根据省委关于文化建设的指示要求,亲自安排开展深入实施红色领航战略、进一步增强文化影响力专题调研,以上率下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宣传工作的安排部署,引领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强起来实起来亮起来。

大调研面向基层求深求实。按照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大调研要求,参照

市委关于落实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精神专项调研工作安排,我市深入开展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大调研,确定了6个全局性战略性调研课题和13个专题调研选题,认真查找影响和制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深入系统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症结所在,形成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拿出一批情况翔实、分析透彻、切实管用的调研报告,为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理论宣讲持续推动。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讲师铸魂”钉钉在线平台、理论宣讲示范点,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七进”宣讲,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持续开展党的20D精神宣讲,深入开展“新思想在山西”基层宣讲活动,组建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英模人物、先进典型、离退休人员、宣讲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开展宣讲,截至目前已进行“线上”“线下”基层宣讲活动14851场,受众约48.5万人次。

  理论研究以点带面联动开展。围绕省委决策部署,聚焦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突出“十大战略”,组织开展“落实党的20D精神,阳泉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智库课题研究,共拟定70余个选题,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二、服务发展大局,凝聚信心力量

  文旅先行开新篇。新年伊始,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走进我市狮脑山、藏山、娘子关、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阳泉记忆• 1947”文化园以及全市各大旅行社,进行了深入采访。2月27日晚,《焦点访谈》栏目围绕“人勤春来早”

主题,对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一南一北”两个城市——三亚和阳泉旅游业复苏的景象进行了全方位报道,以点带面展示了全国旅游业复苏的繁荣景象。

  强化对外宣传报道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中央、省级主要媒体重点版面、醒目位置上稿率和精品率,不断提升阳泉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去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迎接党的20D召开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工作主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精心策划主题宣传,真情描绘时代画卷,生动讴歌火热实践,展示奋进形象,提振精神士气,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一是精心策划,做强新闻宣传。按照省委宣传部安排,持续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重大主题宣传,在市直各主要媒体及县区融媒体中心开设了专题专栏,大力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的浓厚氛围。紧跟市委部署,

提质升级推出“强信心抓落实十大战略进行时”栏目,突出报道重点项目进展成效,生动讲述基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故事,全平台推送、全媒体传播,全面展示阳泉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成效。

  二是建立机制,做优对外宣传。建立对外宣传报道、重点选题策划会机制, 完善信息收集、通气平台、采访刊发的对外宣传工作机制,实现各媒体、各单位信息资源共享,策划打造更多具有阳泉地域特色的宣传报道热点,持续扩大阳泉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邀请央媒、省媒到我市调研采访,做好数智新城、文化旅游、服务业提质等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去年,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刊(播)发我市重点报道3671 条。今年1至3月,刊(播)发我市重点报道910条,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刘慈欣进行独家专访;
新华社山西分社对国家级非遗“跑马排”民俗活动进行专题采访并中文直播;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治日报》《山西日报》相继刊发文章,报道我市基层治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特色亮点在一次次广泛有力的宣传报道中,阳泉声音、阳泉故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阳泉影响力和美誉度空前提升。

  三是保持优势,做好舆情报送。作为中宣部、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社会直报点,市委宣传部连续多年被中宣部、省委宣传部评为“舆情信息工作优秀单位”。今年以来,坚持做到常规信息每日报、重点约稿快速报、紧急信息随时报,向中宣部报送舆情信息1842条,向省委宣传部报送舆情信息1291条,继续保持在全国、全省的领先位置。因工作成绩突出,市委宣传部被中宣部《舆情信息业务通讯》2次点名表扬。

三、深化文明创建,展示奋进形象

  人间最美四月天。当前,阳泉大街小巷百花争艳,“红马甲”“小红帽” 随处可见,“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巩固创建成果,建设美丽家园”, 全市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踊跃参加志愿服务,开展文明行为提升行动,齐心协力守护创卫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去年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力巩固创卫成果、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以文明创建实效凝聚奋进正能量。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迈上新台阶。市委以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

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城市为目标,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带动形成了全力创建、全民创建、全域创建的有利形势和生动局面。出台《阳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年)》,成立阳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指挥部,市委书记任第一总指挥,市长任总指挥,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下设13个专项工作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氛围更加浓厚,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有效提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现新提升。按照“试点先行、融合共建、全面覆盖、对标一流”的工作思路,以郊区列为全国试点、矿区列为省级试点为契机,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全市5个县(区)、阳泉高新区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所46个、站777个,覆盖率100%,打造阳泉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33个,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57个。矿区水滩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余志刚等一批个人和组织入选山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突出模范典型选树和引领,王雪同志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近三年来共6人获山西道德模范(提名奖) 荣誉称号,张秋贵等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7人获评“山西好人”,评选出第七届阳泉道德模范12名,道德模范提名奖10名。“五大创建”方面,3个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5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1个家庭获评全国文明家庭,1所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市教育局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四、坚持守正创新,增进文化自信自强

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阳泉记忆• 1947”文化园推出花灯展、新春音

乐节、美食集市、礼堂演艺、美术展览等系列活动,园内火树银花,游人如织, 广大市民沉浸式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近年来,我市坚持稳中求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着力点,深入实施红色领航战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文旅商生活新场景,发展文旅产业, 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加快建设更具创造力、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的文化强市,增进文化自信自强。

  一是大力实施红色领航战略。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我市出台了红色领航战略行动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细化44个项目、129条具体措施,推动各

项任务落地落实,努力形成红色之城特色鲜明、红色文化事业产业繁荣、红色D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责任单位认真落实,开展红色资源普查、系列红色文化宣传活动,编撰红色教育资料,推动红色景观大道建设,推出一批富有阳泉特色的红色文艺精品,研发设计剪纸、面塑、紫砂、工艺葫芦、书签礼盒套装等20余个系列200余款红色文创产品。“阳

泉记忆•  1947”文化园正式开放,全省首个《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条例》正

式实施。

  二是擦亮“中共创建第一城”红色品牌。聚焦塑造城市形象,把“中共创建第一城”作为我市的鲜明特色和鲜亮品牌,牵头制定方案、成立工作机构、带队考察学习、督促施工进度,统筹做好旧址修缮、理论阐释、宣传宣介、文艺精品、文旅融合等各项工作,拍摄形象宣传片。“中共创建第一城”被中宣部列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宣传活动宣传重点,旧址修葺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已成为干部群众赓续红色血脉、感悟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干事创业动力的“打卡地”“加油站”,阳泉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三是擦亮科幻文化名片。用好刘慈欣名人资源,成立刘慈欣名家工作室。在此基础上,筹划举办“山西• 阳泉刘慈欣故乡科幻文化活动周”,通过举办全国青少年文学作品大赛、全国青少年美术作品大赛颁奖典礼、《刘慈欣创作

年谱》首发式暨朗诵音乐会、刘慈欣创作故地游、刘慈欣科幻文学作品改编电影展播等5项活动,激活发展潜力,不断擦亮我市文化名片,促进和推动科幻文学艺术事业快速发展。

  四是打造文艺精品。持续加大现实题材作品创作力度,讲好具有时代高度、精神厚度、生活广度的阳泉故事,邀请中央、省级专家学者,举办现代晋剧《铸城》修改提升研讨会,进一步打磨剧本,提升水准质量,为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做好项目储备。推出创作小戏《梦回百团》、舞剧《那一抹红》、广播剧

《矿山华佗》等系列作品。其中,刘慈欣《三体》(捷克语版)获得中宣部优秀外宣产品表彰;
晋剧《泥火情》荣获全省“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播”奖;
广播剧《冰雪陶然》荣获2021年度山西广播影视奖广播剧一等奖;
舞剧《那一抹红》、小戏《梦回百团》、歌曲《关王》等荣获全省群众文艺作品创作选拔(文本类)奖。

  五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设立文化产业(事业)专项扶持资金,对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企业给予支持,推动企业入规入统。截至目前,我市规上文化企业

达17家,为历年来最多。建设市文化产品(非遗)展示交易中心,共有18个非遗项目、47个企业及相关传承人入驻,搭建了企业、传承人与市民的交流平台, 有力推动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组织参加深圳文博会和第五届山西文博会, 集中展示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展现我市文化产业特色。

  历史写下辉煌过往,时间掀开崭新一页。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胸怀光荣梦想、肩负使命重任,焕新出发、勇毅前行,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实干实绩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阳泉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钦州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思想之光照亮前路。

  理论武装凝心铸魂、文化文艺惠民暖心、主流舆论巩固壮大这幅昂扬着奋进新征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画卷,铺陈在钦州大地,如甘泉浸润心田,如战鼓震响奋进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钦州篇章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我市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加强对***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凝心聚力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的滨海运河城市。

一、高擎思想旗帜勇毅前行

伟大的思想,指引前进方向,激发奋进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是以上率下,理论学习提质增效。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常态化、规范化推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调研,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宣传贯彻落实***总书记

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  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

重要指示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持续发力,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钦州落地生根。

  《***著作选读》《***谈治国理政》等重要著作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崇尚学习、热爱阅读蔚然成风。

  二是有声有色,理论宣讲生动鲜活。“阿叔,现在水稻产量怎么样”在钦北区板城镇开展党的20D精神宣讲时,融媒宣讲人易榕在稻田间与村民一起, 讲案例、拉家常,打通基层理论延伸和发展的“任督二脉”。

  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一场场接地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

常百姓家”。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数字化赋能理论宣讲,组建融媒记者宣讲“轻骑兵”,打造“理响运河•  话美钦州”等特色理论微宣讲品牌,聚焦“谁

来讲”“讲什么”“怎么讲”“对谁讲”,扎实推进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宣讲,新的理论宣讲方式使“有意义”变得更加“有生气”“有意思”“有共鸣”。

  十年来,线下年均3000多场各类主题理论宣讲、理论政策宣传,受众超200 多万人;
着力构建“报、台、网、端、微、屏”理论宣传传播矩阵,打造“钦

钦弹”等特色网络评论专栏;
推荐多个理论宣讲微视频作品分别荣获全区“学思践悟20D• 踔厉奋发新征程”理论宣讲微视频大赛一等奖、二等奖。

  三是统领聚合,理论研究走深走实。加强与北部湾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系,与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好党校、社科联和智库联盟作用;
成功举办第九届广府文化论坛和首届向海经济论坛,每两年组织1次全市社科优秀成果评选,理论研究成果显著。

二、奏响时代强音担当实干

  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向海图强。中国式现代化钦州篇章的美好蓝图加快变为实景图。

  2022年8月2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开工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目光再次聚焦钦州。这座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正迸发着汹涌澎湃的新活力。

  开展“网格扎根铸魂”工程,用心用情用力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推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全媒体报道,多角度展示历史钦州、文化钦州、烟火钦州。

  一是出新出彩,重大主题宣传有热度。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改革开放40周年、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党的20D等重要时间节点,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乡村振兴等中心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浓墨重彩开展主题宣传,在自治区以上主流媒体刊播稿件10多万篇(条),讲好钦州故事, 传播钦州好声音,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唱响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主旋律。

  二是亮点纷呈,对外宣传有看点。创新举办中国钦州—马来西亚关丹友好交流“关丹日”“钦州日”以及“海外华文媒体聚焦钦州”、“两国双园”、“飘洋过海来看你”直播等,讲好中国故事、钦州故事。“虎年城市家书”在

2022年春节期间登上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短时间内,海外总传播量超1100万,国内总传播量超1亿。持续组织海外达人探索钦州活动,借助外国网络大咖及新媒体视角打造钦州专属话题,提升钦州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是深度融合,数字化赋能有力度。以中宣部批准建设首批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试点为契机,在全区率先挂牌成立市级融媒体中心,建强技术平台,深耕数智融媒赛道,坚持以“数字化+可视化赋能”“宣产销一体化”模式,发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句句有“料”,互动频繁,话语活泼,新的宣传模式不断突破常规,让不少年轻人被“圈粉”。“运河向海• 千年之约”“钦州正当红”“网眼看钦州” 等主题话题宣传,浏览量超10亿。“网络名人壮美广西行”钦州采访活动,涉

钦州话题总阅读量超9亿。围绕民生主题,在“钦州发布”视频号、《新闻9点半》视频号、钦州此刻APP“钦州威”视频版块等推出系列短视频,讲述百姓故事,爆款不断。

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创新

“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

  “有仓鼠窝吗?”“猫隧道什么时候上架?”近期,“灵山竹编”非遗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刘霞冰的创业故事登上央视《超级农人秀》栏目,历史悠久的灵山竹编技艺重新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扎根人文沃土,文化精品口口相传,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新时代文化事业生机盎然。

  一是好戏连台,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打造精品力作,创排海歌剧《龙窑村的故事》,纳入文化和旅游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项目。现代舞剧《窑变千彩》获国家艺术资金资助项目,粤剧《海岛情缘》、纪录片《“两国双园”,美美与共》入选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重点扶持项目,歌曲《月亮湾》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奖,坭兴陶《蟾戏瓜园》荣获第十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

  二是百姓共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壮族三月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草坪音乐汇、乡村“村晚”、公益电影放映等系列活动,深受群众欢迎,让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全市建成981个农家书屋,获全国最美农家书屋1个、自治区提质增效先进农家书屋2个,建成农家读书角14个,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崇德向善,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红马甲”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斑马线

旁司机师傅暂停示意路人先行,小区居民自觉垃圾分类在全区率先制定出台文明行为促进办法,深入开展“运河向海文明先行”主题系列活动,持续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
加强新时代文明中心

(所、站)建设,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长廊和平陆运河乡风文明示范带, 每年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万多场(次);
推进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刘永福、冯子材旧居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担当作为、勇毅前行。站在新起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钦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来宾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新时代十年,注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

这十年,来宾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讲好新时代来宾故事,唱响新征程奋进凯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在吹响向春天进发号角的同时,也给约270万来宾人民树立了高扬的精神坐标。

翻阅成绩单,一条条一项项赫然映入眼帘:

  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均纳入中宣部试点;
《小广播大作为》《山歌传播新风尚百姓唱响理论歌》先后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工作案例选编》,“贝侬山歌传理论”入选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
多人获得“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全国扫黄打非先进个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

一、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思想之基

  思想之光,照亮征程。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引导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桂中大地转化为生动实践。

  一是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市委常委会第一议题,发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作用,带动各级党委(党组)常态化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持续掀起学习热潮。如今,《***著作选读》《***谈治国理政》和党的20D报告等已成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必读书目。

  二是理论宣传入脑入心。“树上喜鹊叫喳喳,党的声音进万家”3月22日晚, 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来宾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山歌宣讲带头人郭秀莲来到兴宾区迎宾广场,用接地气的山歌,传唱党的20D精神。

  兴宾区“兴宾百灵”持续传播文明新风尚;
象州县“象州姑娘”唱出壮乡人民新生活;
武宣县常态开展“贝侬山歌来传唱”文明实践活动;
忻城县建起新时代文明实践山歌传唱基地;
合山市“壮师山歌”唱暖“昔日煤都”;
金秀

瑶族自治县“瑶族童声合唱团”唱响大瑶山在理论宣讲方面,6个县(市、区) 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打造出一个个“叫得响、拿得出”的品牌。成立全区首个县级党委讲师团,并覆盖至六个县(市、区)。创新搭建麒麟山讲坛、来宾市民大讲堂、村级“理论小广播”等理论宣传平台,创新建设覆盖全市724个行政村的“村级学用理论政策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服务队,组建“十团”理论宣讲队伍,深入开展“十百千”示范宣讲。

  涌现出“象州姑娘”“武宣婆”等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品牌这些接地气、贴民心的来宾特色理论宣讲,受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热捧。

  十年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主题理论宣讲、理论政策宣传活动超6万场次, 受众超180万人次,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桂中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加快媒体融合,奏响时代之音

  市级融媒体改革以来,各平台总粉丝量累计超200万,较改革前增长75%。总点击量超20亿,单个短视频点击量破亿,百万点击率爆款产品达327个,千万点击率爆款产品34个。

  新闻产品《象州最美女孩》先后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等7家中央媒体发布,总阅读量超7000万次;
历史的时针定格在2023年,现如今,“主旋律” 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越奏越响亮,大势已成。

  十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凝心聚力讲好来宾故事。一篇篇稿件、一张张图片、一个个影像,仿佛在告诉世人:来宾,发展的力量不断凝聚,追梦的激情正在迸发。

  一是重大主题宣传浓墨重彩。聚焦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20D精神,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推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等近600多个专栏, 累计刊播稿件超8000篇(条),让广大群众触摸发展脉搏、感受山乡巨变,汇聚强大正能量。

  二是对外宣传亮点纷呈。组织邀请孟加拉国、法国、尼日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学者、学生到我市开展境外媒体看来宾活动,境外媒体总传播量超百万次。组织队伍积极在Facebook、Instagram等国外社交媒体账号推送我市美食、美景和非遗文化等图文视频,在国际平台上讲好来宾故事。10月8日, CCTV4《中国舆论场》用了约1分钟的时长,向观众展现来宾的风景、风情、风

貌。此外,10月14日至20日,北京4号线、大兴线、14号线、16号线地铁的站点和车厢电视屏,“霸屏”播放来宾的美丽风光。

  开展侨胞线上联谊、中外青年夏令营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多场次,定期邀请驻桂中央媒体及外籍专家和留学生到来宾开展专题走访报道。全市累计在

《人民日报》等重点媒体刊播重点新闻稿件3.4万余篇(条),在海外媒体、国内外宣媒体等发稿1200余篇(条)。

  三是全媒体传播能力提升。通过“九个强化”,“一体化”整体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国试点,在全区率先实现彻底合并、深度融合、健康发展, 媒体公信力、影响力快速提升,形成了西部地区市级媒体改革的来宾经验。创新建立的“来宾市宣传工作指挥平台”“市级融媒体指挥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指挥平台”三大指挥平台,有力加强对宣传工作和全域媒体的指挥,有效提升媒体传播力。第一个打通与自治区、县级媒体联动通道, 建立区市县三级共同策划重大新闻主题机制,在市级融媒体指挥平台多次成功召开区市县三级媒体联动“云上”新闻策划会,成为广西区内首创。“来宾市级媒体融合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新闻年鉴》媒体融合创新案例名单,来宾市在《中国新闻年鉴》年会暨首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研讨会上作为唯一地市代表作经验主旨发言。案例先后入选2023年国家广电智库案例和广西改革案例;
《媒体深度融合之来宾路径》获评“全国地方党媒深度融合年度创新项目”;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试点项目》案例荣获“2021-2022年度全国媒体融合技术应用‘创新’案例奖”;
在2023年全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年中推进会上作媒体融合发展交流发言。全区各地市及区外已有40多批次考察调研组到来宾市融媒体中心考察学习。静水流深处,润物无声时。来宾,正在奏响一曲激昂奋进的大合唱。

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文明之风

  十年来,累计举办各类文艺展演2600多场,惠及群众110多万人次;
2019年以来,成功签约文旅项目37个,总投资479.26亿元,武仙古城、七星湖体育综合体、金秀瑶医药产业等一批项目落地开工一连串的数据,折射出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活力持续迸发,也进一步增强了来宾人的文化自信。

  文化若水,润物无声。来宾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努力方向。

一是文化文艺活动精彩纷呈。每年元旦、春节、“壮族三月三”、端午、

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文艺院团深入农村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同时,结合群众需求,在各地组织开展“村BA”篮球赛、原创歌曲大赛、广场舞大赛等体育文化赛事。

  今年8月,来宾“村BA”火热开打,吸引众多市民群众线上线下观赛。“球赛太精彩了,看得很过瘾!”“我们全家天天都过来看,期待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开展。”比赛结束,现场观众意犹未尽。

  二是文化惠民服务深得民心。建成810个“六个一”标准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全市行政村实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广播电视光缆联网、数字农家书屋全覆盖,公共图书馆、文化(群艺) 馆、乡镇文化站均达到国家部颁标准以上。全市各级900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场所“零门槛”向社会免费开放。

  文明新风,愈加强劲。十年来,我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三是精神文明创建硕果累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蓬勃开展,创新建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指挥系统、统筹协调和推动落实机制,策划并组织实施“城市形象十大提升工程”和“提升城市形象倡导十大文明行动”,有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惠民利民。创新推行屯级“一约四会一队”制度,得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度肯定,经验做法在全区推广。全市共获全国文明村镇7个、全国文明单位9个、全国文明家庭1户、全国文明校园2所,自治区文明村镇81个、自治区文明单位90个、自治区文明校园19所。

  四是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首创推行市县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建设,每条示范带涵盖3-5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整体覆盖辖区60%以上乡镇,率先在全区实现市、县、乡、村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移风易俗“四个统一”得到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高度肯定,并拓展为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在全区推广,形成“一中心(所、站)一品牌”。

  站在新的起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 更好的担负使命任务,齐心协力、担当实干、奋勇争先,全力开创我市宣传思想文化事业新局面,持续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来宾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衡水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思想如炬,引领未来。

  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衡水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文化思想内涵, 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一、高扬思想旗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现场聆听总书记的报告,我感觉自己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沸腾,只想赶紧将党的20D精神传达给大家。”2022年10月27日,“思想在心中奋进新征程” 党的20D精神首场基层宣讲报告会在故城县举行,党的20D代表、故城县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居艳梅对党的20D精神作了深入系统的阐释,拉开了全市党的20D精神基层宣讲帷幕。

  如今,围绕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思想在心中奋进新征程”基层宣讲团的87个分团、828名宣讲骨干活跃在乡村、企业、社区、学校,平均每月宣讲1200场以上。

这是我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家喻户晓、入脑入心的生动写照。

  思想之光照亮前路。近年来,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20D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全市上下深学细悟笃行,凝聚党心民心,筑牢共同思想基础。

  一是理论学习扎实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分专题开展学习交流,办好主题教育读书班,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不断将理论学习引向深入。《***著作选读》《***谈治国理政》、党的20D文件及学习辅导读物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的案头卷、必读书,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耿长锁纪念馆、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等红色教育基地成为理论学习的生动课堂。

  二是理论宣传特色鲜明。市委网信办组织省、市两级新闻网站以及“学习强国”衡水学习平台联合推出“云上学‘习’• 持之以‘衡’”专题,设置学

习专栏、融媒体产品、宣传活动等,唱响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最强音。“云上学‘习’• 持之以‘衡’”学习宣传党的20D精神网络答题活动首日,2.3 万余人在线答题互动。

  三是基层宣讲因地制宜。“思想在心中奋进新征程”基层宣讲团精选草根名人、党校教师、党员干部、道德模范加入,各县市区、市直单位组建分团, 涌现出“桃城老井”“杨树红墙”“满江顺口溜”等一批特色品牌,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凝聚奋进力量,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工作最前沿。

  我市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主题报道引导行动,用正面报道激发斗志,用新媒体传播讲好衡水故事,让主旋律成为聚人心的正能量。

  一是重大主题报道浓墨重彩。“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市县主流媒体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通过一个个精心策划的专栏专题、一组组精准聚焦的重头报道,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传播衡水好声音。今年7月底,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饶阳县遭遇洪涝灾害,农业经济损失严重。衡水日报社、衡水广播电视台、饶阳融媒的记者们奔赴抗洪抢险一线,发回多篇报道,传递出抢险重建一线的最强音。

  二是对外宣传亮点纷呈。外宣战线不断加强与央媒省媒的对接联系,既做服务员、又当导航员,勤跑基层一线,深挖好故事素材,有效拓展在央媒省媒的宣传报道渠道。《干群同心重建家园》《138家外商在中国最大丝网产销地洽谈合作》《看衡水湖怎样创建“无废景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河北日报》等央媒省媒频频聚焦,全方位推介展示衡水形象, 有效扩大了我市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全媒体传播有声有色。推出“我心永‘衡’”系列网上主题宣传,运用VLOG、短视频、H5横屏画卷、抖音话题互动等宣传方式吸引网民互动,多篇阅读量破千万、百万次,并被学习强国总平台选用。“纪念台城特支成立100周年”“网络名人看衡水”“研学万物相约衡水”等各类主题原创新媒体作品广受关注。冀州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创意短片《0318号驿站》《湿地鸟欢歌》获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

三、绽放文明之花,打造更具影响力的“道德高地”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现场,一张憨厚而熟悉的笑脸出现在观众席,他正是全国道德模范张志旺。张志旺是衡水冀州区码头李镇王明庄村的农民。20余年来,他对亲人孝诚、对社会至诚,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正能量之歌”。

精神,是一座城市的丰碑。

  我市以建设更具影响力的“道德高地”为目标,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精神支柱、树价值标杆、育时代新人,全力打造“好人之城”“道德之城”“文明之城”。

  一是文明创建见实效。扎实推进交通秩序、小广告、飞线、占道经营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双争”活动和“争做文明市民我为衡水添彩”5大专项行动,政 整理, 广泛践行“从我做起”8项倡议,全面推进“共创文明城志愿我先行”“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等主题系列活动走深走实,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全域覆盖、全员参与,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是文明实践育新风。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按照“1+8+N”模式,建立11个县级志愿服务总队、118个支队、5123个大队、3343个特色队伍。以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依托,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涌现出武强县“积分超市”、冀州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新模式”、饶阳县“1+10”新时代文明实践制度等一批特色亮点,推动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实践浸润人心、湖城大地遍开文明之花。

  三是文明培育结硕果。印发《衡水市建设“更具影响力的道德高地”实践场景行动方案》,广泛开展“争做文明市民我为衡水添彩”“信仰照亮青春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活动,推动文明新衡水建设迈上新台阶。张志旺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退役军人”,7人上榜“中国好人”,童莉入选第八届河北省道德模范,8个集体、8名个人被命名为全省学雷锋活动模范岗、岗位学雷锋标兵,获评各类省级先进典型260余个,进一步擦亮了衡水“道德高地” 品牌。

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

  今年是文学大师孙犁诞辰110周年,也是孙犁参与编纂的经典图书《冀中一日》出版82周年。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单位组织了“衡水一日”纪实文艺作品创作征集活动,收到各种题材作品近400篇,以文艺形式真实记录中国式现代

化建设衡水篇章的生动实践。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和灵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全市文化系统紧紧围绕学习贯彻***文化思想,政 整理,抓牢抓实文化发展改革创新,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助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

  一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出台《衡水市文物保护条例》《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完成大运河永济渠考古勘探项目,举办大运河衡水段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项目专家论证会,打造衡水非遗工坊、非遗会客厅50余家, 让历史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建设大运河文化公园、冀州古城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举办董仲舒儒家思想国际研讨会等重大活动,实施《文化衡水》丛书编纂工程,推动衡水大地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是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盈枝。出台《关于开创新时代衡水文艺工作新局面的实施意见》《衡水市文艺精品创作方案》,深入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文艺精品创作行动,推出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现代评剧《台城星火》获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是全省唯一;
散文《飘动的红袖带》获得冰心散文奖,河北梆子《桃城巷》获田汉戏剧奖剧目入围奖,《岁月征程》MV衡水版登上“学习强国”总平台。现代评剧《台城星火》、电视剧《爱拼会赢》、广播剧《点亮星星之火》、歌曲《晶莹之爱》、图书《特别支部》5 部作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市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武强县广播电视台、饶阳县图书馆获全国“双服务”先进集体,饶阳县成功创建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依托名家个人场地和文化场馆、街道社区等,培育建设文化名家工作室、公共文化空间160余个,充分发挥文化名家示范带动作用, 常态化开展文艺创作、人才培养及各类文化活动,让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组织开展“百支文艺轻骑兵千场活动进万家”、“百年台城红色安平”——“夏季村晚”全国示范展示、“我的音乐我的窝”周窝村音乐大集、“民声夜色、艺彩风光、乐享生活季”等特色品牌文化活动,惠及百姓230万人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三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建设高质量文旅融合示范区、特色文化产业隆起带、大运河文化发展带、红色文化传承带的“一区三带”发展目标,推

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衡水乐器基地被评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武强县获评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3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文化旅游强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成功举办全省首届研学大会,进一步聚集了人气,扩大了影响,今年中秋、国庆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

346.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35亿元,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85.34%、91.54%,增长率全省第一,进一步叫响了“京津周末休闲首选地”品牌。

致敬过往,实干今朝,开启未来。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和党的20D文化建设部署,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守正创新、争先进位,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的新征程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襄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让党的20D精神和创新理论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文艺精品进基层、有看头,让各界群众近距离感受精神世界的“沁人芬芳”;
新闻宣传有深度、有力度,让可亲可敬可爱的襄阳形象“叫响华夏” “闪亮全球”;
文旅产业提品质、壮集群,让八方游客接踵而至流连忘返。

  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坚定不移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确保党的理论武装、对内对外宣传、文化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文旅产业发展同步推进,为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凝聚起磅礴力量,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奏响动人强音。

一、夯实理论武装,筑牢思想之基

  从前辈事迹里学到的勤廉家风,于工作点滴中领悟的实干信念,在是非抉择前坚守的廉洁本色2月23日晚,“贯彻20D同心话清廉”——襄阳市“襄理襄情”理论微宣讲大赛盛大举行,经过层层选拔的9名“基层宣讲员”走上舞台, 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将身边的清廉故事分享给全市干部群众。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思想引领未来。2022年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将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同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有机结合,不断丰富理论学习、宣教的形式与内涵,让全市干部群众自觉自发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党的声音深入人心。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党的20D精神等主题开展集中研学25次、举办“襄阳论坛”5期;
印发《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参考》和《2023年县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引导各级党委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逾千次随着理论学习层层推进、学思践悟有机统一,红色思想的根基不断得到夯实。

  市委领导以上率下,牵头“进基层”宣讲百余场,结合党中央部署与襄阳实际,传递思想、谋划方向、部署任务,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
约2000支“两团多队”宣讲队伍“兵分多路”,根据自身和受众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特色鲜明、通俗易懂、紧扣实际的宣讲方式、内容,让近200万群众“学得会、

记得住”;
党员教育大篷车、视频微宣讲、“书香溢襄阳•   理论进基层”活动

等活泼新颖、互动性强的“新式宣讲”百花齐放,让更多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中了解理论、爱上学习通过坚持“需求导向”“用户导向”,锐意创新形式内容,理论宣讲走深走实、红色思想入脑入心。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召开多次会议, 梳理推动襄阳发展的具体思路、明确路径;
连续开展作风建设“奋进年”、“实干年”大调研,甄选调研文章近百篇,为推动上级部署落实落地提供建议;
举办“加快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 发动3.5万干部群众,征集“金点子”1200余个围绕学习成果的转化运用、开展一系列活动,让理论光辉更加闪耀。

  欲事立,须是心立。随着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市党员群众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更加牢固,奋力打造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的动力更加充盈。

二、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繁荣

  日前,“荆楚楷模”2023年第二季度上榜人物名单揭晓,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上榜。

  这家历经66年风雨的基层剧团,主动与新时代同频共振,转型求生,通过深化文艺院团改革,广纳生源、打磨精品、服务群众,打造出《黄河绝唱》《曾真的故事》等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舞台作品,重新赢回荣誉和观众,成为县级剧团标杆。

  2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深度文章《“板车剧团”唱起古老越调》,全面展示被称为铸就文化事业新辉煌的“板车剧团”的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

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锐意改革、拥抱新生的经验做法;
4月14日,该中心青年演员孙帅康、张霜枫携精品剧目《凤仪亭• 小宴》登上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再次让湖北越调走进全国视野。

  助力地方戏曲重现荣光,是我市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走深走实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通过成立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发布《襄阳市加快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构建机制、完善流程、细化责任、步步推进,抓重点和带整体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渐进推动相衔接,以深层次改革激活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源动力。

  一是坚定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级外宣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创新“四个一”新闻舆论工作机制、构建扁平化新闻宣传指挥调度体系等方式

提升机制效能;
探索市级媒体融合发展“襄阳模式”,集中资源和技术优势, 打造“汉水襄阳”新闻客户端,实现“一端看襄阳”,装机量已突破150万,261 家单位入驻“汉水号”。

  二是持续深化文艺院团改革。修订《襄阳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奖励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指导各院团建立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实施地方戏曲人才培养工程,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襄阳文艺精品质量提升工程,围绕襄阳人文历史和新时代新作为,重点策划了襄阳花鼓戏《醉美莺河》、襄河道坠子《暖心》、湖北越调《百里丹渠》等一批文艺精品,收获业界人士盛赞和当地群众喜爱。

  三是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策划“文化惠民艺暖人心”“喜迎20D礼赞新时代”等大型文化惠民活动,在扎实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校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传统活动”的同时,依托新兴文化旅游景区优势,融入特色文化元素,开展赏月游园会、奇幻烟火秀等创新型爆款活动, 在丰富群众生活的同时,吸引省内外游客来襄。

  四是大力培育文化数字经济。不断完善帮扶激励政策,酷娱科技、猫咖网络等一大批新业态企业脱颖而出,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文化企业数量达369家, 实现营收99.1亿元,同比增长11%。

  依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我市文化文艺领域百花齐放、周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壮大主流舆论,凝聚奋进气场

  3万多台收割机投入抢收、干部群众合力“雨中夺粮”、536万亩小麦颗粒归仓“三夏”时节,我市争时抢收的典型做法频频登上中央媒体“C位”。

  随着一系列报道的连续刊发、播出,画面文字中干群协力的团结、不漏一人的温情、科学统筹的高效为全国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象,在展示农业大市良好形象的同时,让无数奋战农业生产一线的工作者受到鼓舞。

  好故事要用心讲述,好声音要动情传播。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宣传引导创新,借势借力加强内外宣传,聚焦时政热点、突出重要节点、打造本地亮点,讲好百姓故事,传递襄阳声音,以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提振精神力量、凝聚奋进气场。

  一是聚焦重点、营造氛围。以“喜迎、宣传、贯彻20D”为主线,策划组织主题宣传20余项,中省主流媒体刊播涉襄稿件2958篇,其中,襄阳日报社

参与的《百年奋斗路• 百城访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百城” 大型全媒体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二是突出热点、提亮形象。今年来,精准聚焦“南阳挣钱襄阳花”“春风行动”“五一”期间等各界关注的热点焦点,精心策划话题议题、全力加快对上推介,推出多个百万级点击的“新闻爆款”,其中“南阳挣钱襄阳花”主题稿件全网阅读量突破6.8亿人次,直接推动春节、“五一”、端午等假期襄阳“文旅大热”。上半年,中省主流媒体刊播涉襄重要稿件1335篇(条、次),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涉襄稿件1651篇,让全国乃至全球人民进一步了解襄阳、认识襄阳。

  三是牢记使命,心系民生。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设立“防疫襄助”服务平台,收集社情民意1508条、线上答疑1248件、线下解困260件,并依托平台发布权威消息和相关新闻报道5万篇(条、次),及时组织刊发“汉水襄评”系列评论文章,有力稳定军心、鼓舞士气;
结合全市作风建设“奋进年”活动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组织“奋进襄阳一线行”襄阳日报社全媒体采访活动、“党风政风热线走基层”系列活动等一批蹲点基层、纾难解困的新闻报道活动,促进新闻工作者增强“四力”,从而更好地服务群众、反馈民声。

  四是沟通内外、叫响襄阳。有序推进“一句话叫响襄阳”全国征集活动, 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15家权威媒体平台广泛推介襄阳城市形象宣传片《三顾在襄阳》,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万名文化爱好者投稿参赛;
连续多年春节制作“城市家书”,登上纽约、北京、上海等国内外都市户外大屏;
《诗画襄阳“襄”当精彩》图文稿件,经新华社Facebook账号转发,阅读量突破1.5亿次;
 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洲非洲语言节目中心联合拍摄的纪录片《襄阳四季》在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家主流电视台播出,全球观看量超2亿次,多国代表慕名来襄实地考察。

  随着主流思想舆论阵地不断壮大,襄阳城市影响力、美誉度、公信力、传播力持续增强,在中国城市报社、中国城市品牌研究院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擘雅品牌研究院共同发布的“2022全国城市传播热度指数百强榜”中,襄阳位列第64位。

四、厚植文明底色,孕育古城新风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5月25日晚,2023年“奋进实干年榜样的力

量”致敬礼活动成功举行,通过视频短片、情景讲述、戏曲表演等多种形式, 先锋榜样、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的故事被搬上舞台,为收听收看节目的数百万观众带去了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

  千年古城、尚义崇文。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系统坚持从细节入手、用典型引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厚植文明底色, 让“有情有义”的城市精神薪火相传。

  发掘红色资源、依托文化场馆,开展教育实践活动2000余场,帮助50余万群众领悟家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
通过百姓宣讲、红色书籍阅读、道德讲堂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崇德向善的风尚潜移默化、浸润人心;
结合特殊时间节点,开展祭英烈、敬劳模等主题活动,促进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一步加强广泛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收留聋哑流浪汉12载,花光积蓄为其治病的“大爱辅警”陈小峰;
2000个日夜隐于深山,30载青春献于军工的“兵器神医”孟繁胜;
坚持18年捐资50余万元,帮助150多名留守儿童和孤儿的“爱心妈妈”吕玉坤;
潜心DS研究和宣讲20多年,义务宣讲2000余场的“DS爷爷”梁发双持续不断的典型选树宣传, 让凡人微光,星火成炬。

  发放60余万个“时间存折”,在全市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日”,带动志愿服务500多万小时,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累计注册志愿者逾百万人,“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常态;
建立全链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保责任体系,实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天天迎国检+双周拉练+双月模拟测评”“红黑榜评选+双周调度约谈+追责问责”闭环管理,推动近千个文明城市创建短板、问题得到解决;
推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美市场、最美公园、最美志愿者、最美小区等候选名单8期,充分展示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效走深走实的文明创建工作,让文明之花、开遍城乡。

  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群众自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激活,制约城市发展和群众生活的盲点、漏点、堵点得到解决,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文明城市的实践者、志愿者、拥护者。

  仅2022年,我市2人入选全国最美人物、1人入选中国好人、8人(组)入选“荆楚楷模”、3人入选湖北好人,“有情有义襄阳城”的美名响彻荆楚。

五、发挥资源禀赋,助力产业发展

6月27日,市政协十五届七次常委会议召开,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旅游目

的地”进行专题协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到会,与专家学者、政协委员们热烈交流,共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策。

  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抢抓市场机遇、发挥资源禀赋,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过硬的文化产品、优质的文化服务、发达的文旅经济,加快提升襄阳都市圈综合实力, 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持续用好《襄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实施细则》

《加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六条措施》等政策,陆续出台《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襄阳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等方针规划,更好地为我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二是科学配置资源。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诚邀各地专家、企业为襄阳文旅发展聚力献策;
持续推进《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提升计划

(2021—2023)》,统筹推进古城文物保护、功能完善、旅游设施配套,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增5家3A级以上景区,并推动原有热门景区的个性化升级, 不断壮大优势互补的文旅产业集群。

  三是聚焦重大项目。华侨城奇幻度假区项目、汉江生态城文旅商综合体、关圣古镇项目、隆中文化园等53个重点文旅项目同步推进,2022年完成投资70 亿元,共同浇筑支撑襄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厚积薄发中,襄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积淀、交通枢纽城市的区位优势、山水魅力之城的动人风光得到充分激活,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消费市场持续火爆,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区域消费中心已初具雏形。

2023年以来清丰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今年以来,在党的20D精神指引下,孝乡大地格外绚丽耀眼,清丰之声格外铿锵悠远。

  打开清丰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卷轴:形成了一批特色亮点工作,清丰宣传工作走深走实;
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宣传报道,清丰高质量发展故事声名远播;
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清丰群星闪耀夺目;
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一个个频闪的亮点,让清丰进入“高光时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宣传是聚力的号角。今年以来,清丰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清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

一、高扬旗帜,凝心铸魂,理论光辉照耀清丰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

  今年以来,清丰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推动全县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一是深化理论学习。严格落实党委(党组)“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强化研讨交流学习。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8次,其中研讨交流学习5次、实地调研学习1次,县级领导干部畅谈认识体会18篇,经验总结被省委宣传部《中心组学习动态》刊登,并在全省推广。13名科级干部带队,分批次、分类别、分层级在全县开展乡科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工作和示范班遴选工作。印发《党的创新理论应知应会》小册子3000余本,在全县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应知应会知识测试,以考促学、以考敦行。

  二是深化理论宣讲。打造宣传矩阵,政 整理,凝聚强大精神合力。充实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人才库30余人,组建县委宣讲团6个、百姓宣讲团1 个、“新时代宣讲师”志愿服务队1支、宣讲小纵队10支,推出《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菜单》,合力打造“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模范代表讲故事” 的多元宣讲,开展宣讲2000余场,其中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在景

区展馆设立了党的20D专题展区,结合红色历史文化,传播开展党的20D精神宣讲1700余场,受众9万余人次,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开展“祭英烈爱国防”等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300余场。持续开展“四史”教育、“新时代新征程争出彩”十大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120余场。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活动,该县录制的短视频被省委宣传部在大象新闻展播。

  三是务实理论创新。创新打造《戏韵传党音》《红色花匠》等2个基层理论宣讲品牌,打造出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基层宣讲铁军,把党的声音、新时代的要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百姓群众。向全县征集基层理论宣讲优秀讲稿20余篇、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主题征文10余篇、纪念毛泽东同志130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征文2篇。

二、筑牢堡垒,坚守高地,精神动力磅礴强劲

  今年以来,清丰县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紧密结合,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

  一是守好主体责任底线。县委常委会先后8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召开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暨联席会议、网络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暨联席(扩大)会议、县委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各2次,对85名提拔、晋级的干部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县委领导班子成员签订《县委领导班子成员2023年度意识形态工作目标责任书》,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地落细落实。

  二是守好意识形态界线。印发风险预警提示清单,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排查。持续充实县意识形态巡察人才库20余人,并分别抽调7人、4人参与十四届县委第四轮、第五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巡察工作,5至6月,开展2023 年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实现了全县意识形态工作专项督查全覆盖。认真落实省委巡视意识形态工作专项整改任务,联系微信32311699,整改工作清单化、具体化、明晰化,梳理出29项整改任务和85条具体整改措施,高质高效完成巡视“后半篇文章”。

  三是守好网络安全防线。用好“三单一函”制度,定期召开网络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暨联席(扩大)会议,监控发现负面网络舆情,通过下发网络舆情风

险提示函、网络舆情督办单,妥善处理相关舆情。开展“清朗”专项行动。围绕制度机制、人才队伍、网络生态建设等6大方面,每月定期开展互联网新闻许可评估考察。对各大平台网络信息内容和有害信息进行整治,梳理汇总涉及全县违规“自媒体”账号并上报市委网信办备案。

  四是守好前沿阵地战线。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斗争。持续推进两大集中行动、五大专项行动,检查出版物发行单位210余家,印刷企业61余家,取缔游商书摊3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23册。荣获2022年全市“扫黄打非”工作先进县,城关镇葛营村、双庙乡单拐村“扫黄打非”工作站被评为全市“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明月湖小学被评为全市“护苗”工作站示范点,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增强。

三、壮大主流奏响强音,奋进力量更加昂扬

  知向何处则方向不惑,明所从来则动力充足。在中央级新闻媒体发稿60篇, 省级新闻媒体发稿120篇,市级新闻媒体发稿240篇。

  今年以来,清丰县紧盯“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展示新形象”工作目标,精准聚焦中心大局,不断强化主题策划、精心做好新闻采写,在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清丰的宏伟蓝图中主动发声、持续发力,激励全县上下更有信心、更有力量地迈进新征程。

一是“报网端微”佳作频传。《光明日报》连续刊发《节前严查消费市场》

《白萝卜喜获丰收》《3万亩红薯苗正在移栽》,发稿量为县区同期最多;
人民网、新华网首页屡次报道清丰经验。

  二是电视广播同频共振。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两次报道《河南清丰抢抓农时3万亩红薯苗正在移栽》;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专访种粮大户周建士, 报道清丰县“筑梦童年、多彩活动”暨迎“六一”活动;
央视财经频道报道《濮阳清丰统筹调度争分夺秒抢收76万亩小麦》。

  三是主题宣传重点突出。家博会期间,人民网、《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10家中央级品牌媒体,及《河南日报》、河南卫视等10家省、市级重磅媒体,多角度策划新闻选题,采编推出38篇侧记、综述、图片、视频等重头报道,总点击阅读量超360万人次。

四是节日视频屡次出圈。拍摄《她色彩》《清丰•   清明》《劳动的快乐》

《护苗行动》《屈原文化园端午新地标》《七月的风》《老师教会了我》等视频,彰显新时代妇女风采、传承厚重忠孝文化、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致敬

广大普通劳动者、礼赞建党节、歌颂教师队伍,以社会宣传不断凝聚全县干事创业共识共为。

四、价值引领成风化人,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今年以来,清丰县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引领作用,在“选”“学”“宣”“用”上狠下功夫,大力培育选树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充分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榜样引领作用,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积极营造了崇德向善、成风化人的浓厚氛围。

  一是深化典型引领。连续6年举办“孝子张清丰纪念日”主题活动,持续开展“孝老子女”“乡村光荣榜”“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评选活动,创新推进“孝道清丰”建设,持续擦亮“中国孝道文化之乡”亮丽名片,集中连续推动宣传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年初以来,选树孝老子女108名,“新时代好少年”10名,成功推选韩立峰荣获第一季度诚实守信类“濮阳好人”、上半年诚实守信类“河南好人”。

  二是深化文明实践。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综合整治提升行动,实现全覆盖。广泛开展科学理论宣讲40余场,党的政策宣传80余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活动会演130余场次。组织召开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两期,以“诚信清丰”建设高效能助推“文明清丰”高质量建设。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学雷锋我行动”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450余场。

  三是深化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精耕细作,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入全省前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聚焦“五星”支部创建,完善“一约四会”制度,明确红白事指导标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蔚然成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学雷锋讲奉献文明实践活动周、科技活动周、国家安全宣传日等系列活动500余场,全社会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热爱人民、敬爱祖国的正能量逐步攀升。

五、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文产文艺质效双增

今年以来,清丰县文化事业送出一份沉甸甸的大礼。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中共直南特委旧址修复10余处。冀鲁豫军区军工部暨第二军工厂旧址修缮保护方案已编制。濮阳至聊城高速公路清丰段文物调查勘探已完成,发现古遗址2处。冀鲁豫解放战争博物馆、全民健身馆、

苏堤码头水毁工程正在修复。孝道博物馆建设稳步推进中。

  二是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以“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为依托,开展春晚、元宵民俗展演、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文艺演出、“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清丰八景”评选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文艺活动320余场次。剧目《三娘教子》选段荣获2023“盛世梨园我来唱”濮阳市戏迷擂台赛一等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300余场次,书写对联等美术书法作品1.36万余幅。新编柳子戏《情暖孝乡》、戏剧《党的20D精神到农家》完成初步排演。“春之声,邂逅非遗之美”线上非遗展示被省、市媒体集中报道。举办“阅读新时代新经典奋进新征程新伟业”全民阅读启动仪式。“我的书屋我的梦”主题活动中,该县马庄桥镇初级中学学生于紫洲硬笔书法作品获得中宣部印刷发行局表彰。

  三是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提升。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参加“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缤纷龙都秀美时节”“老家河南回濮阳过年——非遗亮相年货美食街”等6大文旅产品展销活动。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城关镇葛营村获评省第一批示范村、双庙乡获评省级特色生态示范乡镇、大流乡大岳庄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目前第二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赵家村自评工作正在推进中。开展清丰县“八景”“八村”评选活动。开展“清丰—台前”结对互游活动,充分发挥孝道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提升3条精品特色旅游线路,接待旅客约103.3万人次,营业收入与带动周边旅游收入约8264万元。“五一”黄金周期间,游客同期增长量创近3年新高。

回望过去,信心更足;
展望未来,步履愈坚。

  站在新的起点上,清丰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积蓄奋发蓬勃的新动力,为时代铸魂、为人民立传、为梦想放歌,为谱写新时代清丰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汤阴县宣传思想工作综述

  打开一年来汤阴县宣传思想工作的卷轴:一场场热气腾腾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好声音”润泽民心;
一批批特色亮点工作,叫响了汤阴品牌;
一篇篇生动鲜活的宣传报道,讲述着岳乡高质量发展的奋斗故事;
一道道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给群众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
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让这座千年古县格外绚丽耀眼这些都鼓舞人心、汇聚力量、催人奋进,成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宣传是聚力的号角。一年来,汤阴县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和***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忠实履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健全完善机制, 创新方法载体,强化责任落实,打通新闻宣传“最后一公里”。

一、夯实理论武装“压舱石”

  汤阴县委坚持以示范促引领,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至少每月都开展集中学习,并围绕相关专题开展理论研讨。县委常委会扎实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总书记最近的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参会常委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交流研讨。2022年,汤阴县委常委会被评选为我市落实“第一议题”示范点。同时,在理论学习中心组常态化巡听旁听基础上,汤阴县每月开展市、县示范班观摩学习制度,学先进找差距、查弱项补短板,推动理论学习提质增效,并建立督查通报制度,不定期对相关单位“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对浮于表面、学而不研等现象予以通报,使理论学习逐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唱响创新理论“主旋律”

  汤阴县聚焦基层关注,整合宣讲资源,使基层理论宣讲更加有温度、有深度。该县围绕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和***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实现学思悟结合和知信行统一;
组织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群众增收致富员、榜样模范和青年宣讲骨干组建百姓宣讲团和政策宣讲轻骑兵,分行业、分领域、分重点宣讲,使党的创新理论覆盖所有行政村;
县委书记、各乡镇和县直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也积极在本单位或联系村开展“三级书记讲第一课”活动。同时,根据受众不同,灵活设定场景,开展板凳宣讲、庭院宣讲、长廊宣讲、车间宣讲等, 将理论融入快板说唱、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中,讲活讲透理论政策;

录制宣讲视频,利用“两微一端”等平台,开展点单式宣讲。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线上线下宣讲3500余场,录制宣讲视频300余个。

三、筑牢风险防控“防火墙”

  汤阴县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将“扫黄打非”融入D建、精神文明、平安建设等工作。韩庄镇部落村实行“D建网格+党员联户+量化积分管理”模式, 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白营镇北陈王村创建了“网格员、志愿者—‘扫黄打非’ 工作站—执法部门”三级联动监督管理模式。部落村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 进基层示范点,北陈王村被评为全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该县还扎实

开展全民阅读,新建甲骨文书屋6座,成立“1+9+N”阅读俱乐部,结合“4•  23

世界读书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学习正当时、阅读助成长”和“寻找最美读书人”等全民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汤阴浓厚氛围。

四、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一是打好思政教育“红色牌”。该县开展精品思政课评优活动,尝试将思政教育和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融合,使各学科思政元素同向发力;
 开展“红旗渠精神进课堂”精品思政课大赛,推选出的20个精品思政课案例在融媒平台展播;
各中小学校开展“红色育人”品牌创建活动,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育人格局。

  二是打好舆论宣传“安全牌”。汤阴县融媒体中心加强内容监管,全流程落实“三审三校”制度,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县融媒体中心全平台粉丝量突破50万人,连续15次荣获县级融媒省级平台稿件采用量第一名,在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验收中被评定为优秀等次。今年年初以来,已在主要央媒发稿281篇,在市级以上媒体发稿1859篇。

  三是打好文旅融合“文化牌”。汤阴县举办了纪念岳飞诞辰920周年暨岳飞文化节、“周易杯”马拉松比赛、“文化盛宴、陪您过年”、“欢乐五一• 潮

玩汤阴”等系列活动,充分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1月至5月,全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144%;
旅游收入2257万元,较2019年增长69%。

  四是打好文明实践“服务牌”。目前,汤阴县已打造“保护母亲河”“义务理发”“冬日送温暖”等精品志愿服务项目13个、常规项目30个,志愿服务由县城向乡镇、村延伸。今年4月,县城11家理发店成为新时代文明示范点,每周四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理发服务,各乡镇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站)组织开展义务理发、义诊、送课下乡、普法等志愿服务。天天都有志愿红,日日都有文明事。汤阴志愿服务已经实现了不间断、全过程、常态化。

铁西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铁西区牢牢把握“为铁西振兴发展鼓与呼”主旨主线,肩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根本任务,谨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重大原则,切实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进一步汇聚振兴铁西的强大合力。

一、坚定方向、增进认同,筑牢踔厉奋发思想共识

  铁西区印发并组织实施《2023年全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学习内容确定为11项专题,对各部门党委(党组)提出了学习要求。截至目前,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已开展集体学习6次,并要求各部门制定学习计划,对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研讨,对各部门学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举办全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基层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 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四平市委宣讲团宣讲报告会,同时,按照“五统一”理论宣讲模式,扎实做好“五学五讲”活动,组织十百千宣讲团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校园、军营、各类社会组织开展理论宣讲,聘任区委党校优秀客座讲师,举办普法宣讲走进博达学院活动,进一步强化师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持续抓好“学习强国”平台使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习强国”学习的通知》,督促全区党员干部日常学习,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夯实意识形态政治责任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铁西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召开“两小组会”传达市委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审议关于《2022年开展党委(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专项督查情况的报告》的起草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制度体系;
按照《网络综合治理效能提升计划实施方案》要求, 审议通过并下发《四平市铁西区2023年网信工作要点》《关于以清单化方式做好2023年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的通知》,为有效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遵循;
强化网信领导管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网络安全)自检自查,对全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常态化开展“清朗”系列行动,坚决抵制有害信息传播,维护属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主流舆论强大力量

  铁西区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观看黄大年主题影视剧,深入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开展“红色铸魂国防筑梦” “迈向强国新征程军民共筑强军梦”国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国防教育活动普及和发展;
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常态化列入铁西区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每日进行头条发布, 共发布相关报道4000余条;
在吉林电视台、《吉林日报》、四平广播电视台、

《四平日报》等主流媒体刊播稿件700余篇,新闻舆论引导有效提升,同时,在铁西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2000余条,转发市级媒体信息100余条,铁西发布关注度持续增长达17800人,公信力不断提升;
推出阅感铁西“初夏—让梦想飞跃蔚蓝的天空”等具有铁西风景特色的宣传片,开设“全民巩卫—美丽铁西”“繁华仁兴里扮靓新铁西”等专栏,展示铁西风采;
按照《舆情引导管控能力增强计划实施方案》要求,采取“1134”举措,提高铁西区舆情引导管控水平,明确网络舆情研判、预警、应对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最大程度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重大突发敏感舆情可能对我区造成的各种负面舆论影响,排查信息4700余条,处理苗头性舆情17条。截至目前,辖区内未发生重大舆情事件,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四、强化统筹、加大培树,构建向上向善精神之基

  铁西区大力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在2020-2022年度市级文明集体换届中,铁西区共评出文明村镇2个、文明单位29家,文明家庭3户、文明校园5所;
持续开展“四平好人”“吉林好人”推荐宣传工作,推荐“四平好人”7人、“四平好人”年度人物1人。开展“红色铸魂国防筑梦”中小学国防教育活动和“迈向强国新征程军民共筑强军梦”党员干部国防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国防教育活动普及和发展;
组织开展“永远

跟党走奋斗新征程”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强国有我•   不负韶华”主题征

文活动、“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
完成2023年度“新时代好少年”推荐评选工作,共向市里推荐好少年15人,向省里推荐好少年6人,人数较比去年增加8%;
开展“爱在铁西志愿同行”学雷锋志愿服务系列活动103次;
开展“佳节尚文明志愿关爱行”主题系列志愿服务活动90余次;
持续推动全区“同心工程” 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化、精准化、专业化、常态化开展,广泛开展“同心铸魂” “同心暖阳”“同心扶残”“同心助学”“同心护爱”“同心富民”“同心易俗”“同心净美”文明实践活动239次;
下发《关于做好“吉事办”志愿服务小

程序注册使用工作的通知》。截至目前,在“吉事办”小程序“志愿服务”专栏注册志愿者27315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142个、发布项目428个,全区共评出优秀志愿者1110人。

  以人为本、把握方向,淬炼文艺文化产业之魂。铁西区积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世界读书日等全民阅读活动;
深入开展“铁西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召开铁西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会, 助力文化企业更好发展;
制定并下发《四平市铁西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行动方案》,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召开铁西区“扫黄打非”工作部署会,开展“正道”“清风”“护苗”等“扫黄打非”专项行动35次,高举“护苗”旗帜,有力有效扫除文化垃圾,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五、筑牢思想之基,弘扬文明之风,传承文化之魂

  铁西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20D精神为主线,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强化理论武装水平上有新提升、在夯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上有新成效、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有新作为、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有新进步、在打造过硬宣传思想文化队伍上有新飞跃,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四平崭新篇章贡献力量。

海勃湾区思想政治工作综述

  近年来,海勃湾区不断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水平,有效强化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理论学习宣传持续深入

  海勃湾区抓好“关键少数”理论学习,组织完成区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 各级基层党委(党组)已组织开展学习400余场次,用理论进一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为持续增强理论宣讲感染力吸引力,海勃湾区在全区范围选拔优秀宣讲人才12名,组建“理论擎旗手”理论宣讲队伍,开展线下宣讲50余场次,线上制作理论宣传动漫视频1期,开设《擎旗手之音》理论宣讲广播栏目3期,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千家万户;
区委讲师团、“你好国学”宣讲队伍、“红石榴宣讲团”等队伍,深入基层开展各类宣讲,切实让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在基层落细落实。

  为推动党的20D精神学习宣传走深走实,海勃湾区创新开展学习贯彻党的20D精神书记理论“一月一报告”工作,全区45个党委(党组)书记和部门负责人结合党的20D精神撰写313篇新发展报告或解民忧报告,以月专刊形式分7期选编79篇报告,引领带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深学细悟上下功夫,在学用结合上动脑筋,在推动工作上出实效。

二、全民法治宣传持续开展

  海勃湾区不断压实工作责任,结合“八五”普法任务目标,制定工作要点及责任指导清单等文件,定期召开联席会、工作推进会10次,推进工作落实落细。

  为夯实组织基础,海勃湾区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和志愿服务队,积极培育村(居)“法律明白人”、配齐“法治副校长”“法治副主任”。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27名“法律明白人”,28名法治副校长、42名法治副主任,覆盖全区所有社区(村)、中小学校。

  海勃湾区完善法治文化阵地硬件建设,全区所有社区(村)均建立了规范化的人民调解室,已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体系全贯通, 使法律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更深入、更到位;
新建廉洁教育、国防教育、版权保护、书香文化4处口袋公园,搭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平台,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

  海勃湾区不断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列入校、班、团、队会之中,通过各类实践活动,多渠道宣传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推动普法教育宣传,强化对***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等学习宣传,扎实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 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组织“法治惠民”“银发普法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团体及“乌兰牧骑”分队,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系列活动。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六大创建”,海勃湾区承办了全市文明小区观摩会;
 5所学校被评为市级雷锋学校,乌海市第九中学获得市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评选区级文明家庭10户、区级道德模范10人、身边好人15人、“新时代好少年” 10名;
广泛开展“三下乡”“我们的节日”“好家风进万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

  为持续推进“青少儿心向党”工程,海勃湾区聚焦青少儿重点人群,发挥学校教育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以“五个一”重点工作为着力点,在各中小学校全面展开,设计了1个形象IP,打造了教育阵地,组织开展了“青少儿心向党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微思政课。

  海勃湾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3处雷锋精神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正在升级改造千里山镇王元地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配合市文明办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主题公园”;
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重点支持“你好国学”“护航成长共享蓝天”青少年防溺水、“手艺人”等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项目,以品牌项目推动志愿服务质效提升。

  海勃湾区全力推进全民国防教育,首次举办“全民国防教育进校园开学第一讲”启动仪式暨2022年度海勃湾区全民国防教育表彰仪式;
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国魂”“青少儿心向党赓续红色血脉”等多形式主题宣传活动, 筑牢全民国防建设思想基础。

四、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海勃湾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文艺活动,在中华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广泛组织开展“颂歌20D奋进新征程”乌兰牧骑“到人民中间去” 文化四进惠民演出、“相约葡园绿道唱享美好生活”2023年帐篷音乐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文化活动450余场,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为了让文化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海勃湾区举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曲艺进校园”“周末欢乐汇”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定期深入基层为群众开展惠民演出、国学经典诵读、书画民乐演绎等活动,累计开展50余场次,以文化活动促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海勃湾区着力打造“一刻钟”阅读圈,筛选出43个一刻钟生活圈内的点位进行阅读区打造;
完成3个草原书屋(中心书房)提标建设,依托各阅读阵地开展系列主题活动400余场,推动“书香乌海”全民阅读品牌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宁夏网信工作综述

  算力质效指数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是西部唯一一个国家级的双节点省份;
5G覆盖率乡镇达100%、行政村达89%,百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超过97%;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5年名列西北第一位。

这些靓丽的成绩,是宁夏网信工作发展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宁夏以“总书记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的政治自觉,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网信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推动网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提供了强大网上舆论支持、可靠网络安全保障、有力信息化支撑。

一、党对网信工作领导全面加强

  自治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18年成立自治区党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全面完善党管互联网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了全区网信工作“一张网”“一盘棋”工作格局。自治区、市、县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建立完善,是全国较早将网信机构覆盖到所有县(区) 的省份之一。

  5年来,党的建设向互联网企业延伸,自治区和各市互联网行业党委逐步建立,党对互联网企业的政治引领显著加强,全区互联网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90.6%,党的工作覆盖率达100%。

二、正能量凝聚磅礴力量

  宁夏连续5年制定印发网上重要主题宣传和重要议题设置方案,守正创新加强网上内容建设,不断增强主流思想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网络,全力做好***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网上宣传,打造“塞上新语”“理‘响’ 宁夏”等网上理论传播阵地,开设“学习路上”“理论新境界”等专题专栏, 创作“新思想在宁夏”“先行区青年说”等系列融媒体作品,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阵地,统筹各级各类媒体,建立自治区网络精品稿件推送机制、网上宣传通报机制和宣传例会机制,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开展重大主题网上宣传,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等主题,策划开展了网络主题活动100余个,总传播量超过180亿次,“遇见宁夏”“‘宁’

聚正能量”等话题成为宁夏网络传播知名品牌。

  打好网络国际传播组合牌,“美丽中国遇见宁夏”国际传播活动被中央网信办评定为2022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精品项目。“2022中国有约美丽新宁夏”网络主题国际采访活动以小切口反映美丽新宁夏建设大主题,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广域覆盖,多家外国主流媒体多点辐射,总传播量达3.2亿次, 受到网民好评。

三、综合治理净化网络空间

  宁夏坚持高起点统筹谋划、高标准一体推进,将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纳入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事项,召开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推进会,全面对标对表,深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网络法治体系初步建立。将网络法治工作纳入《法治宁夏建设规划(2021—2025年)》一体推进。深入实施网络普法, 将网络普法纳入全区“八五”普法总体规划,拓展普法网络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提升全社会普法水平。搭建了以“宁夏法治”为引领的网络普法矩阵,深入开展“宁夏网络普法”等网络宣传系列活动。加强网络行政执法, 建立涉网管理部门联合开展行政执法工作机制,清理处置空壳网站1.7万余家、违法违规网络账号850余个、违法和不良信息38.5万余条。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涉黑涉恶等违法违规行为,侦破网络犯罪案件700余起,整治涉网络黑色产业违法网站和账号300余个。

  社会协同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通过人民网留言板、领导信箱、微博问政等网上沟通服务渠道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问政银川”微博账号、“平安宁夏”快手账号获中央网信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佳账号” 表彰。将网络综合治理纳入基层治理“1+6”体系,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 “互联网+公共服务”等行动,推动基层治理人员“进圈入群”。畅通社会监督, 建立宁夏互联网辟谣平台,拓展网络辟谣渠道。建立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一体化受理中心,受理处置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9500余件。

四、精心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宁夏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网络强区战略目标, 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从顶层设计发力,聚力统筹,建立党委部门牵头抓总、监管部门各司其职、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网络安全工作体系,形成了机制完善、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

  把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全区督查检查计划,对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督查。各地各部门明确网络安全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将责任落实落细。

  连续举办9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推进网络安全“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着力打通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把网络安全知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千家万户。

五、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

  宁夏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释放数字经济动能,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建成5G基站1.3万座,银川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二批“千兆城市”,全区千兆用户占比稳步提升,达到西部领先水平。建成全国首个万卡级的智算中心,并在中卫数据中心集群建成8座大型数据中心、超大型数据中心。成功举办中国算力大会和两届“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

  数字经济动能加速释放,深入实施数字赋能计划,着力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政务、数字化社会“四化”工程,率先在全国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省域全覆盖,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普及率达到59.4%,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51.5,数字经济为宁夏争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数字惠民成效显著,“互联网+医疗健康、教育、水利”等示范区建设创出

了宁夏经验。平罗县数字化盐碱地治理,实现了从盐碱滩到丰收田的“逆袭”, 被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交流推介。

  新时代新征程,宁夏将聚焦聚力“举旗帜聚民心”“防风险保安全”“强治理惠民生”“增动能促发展”“谋合作图共赢”五大使命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勇毅担当、奋发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作出网信贡献。

新时代新征程北京网信工作综述

互联网是一张网,网信工作是一盘棋。落子精准,棋局制胜。

  新时代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首都网信战线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 的政治要求,坚决扛起网络强国建设的首都责任,攻坚克难、积极作为,以高质量网信工作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奋力推动首都网信事业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突破。

一、党管互联网全面加强

  2023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的第29个年头。即将而立之年的中国互联网,陪伴第一代数字原住民成长成熟,助力着北京这座首善之城千年古都高质量发展。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在***总书记网络强国重要思想指引下,北京市委持续加强对首都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成立市委网信委,完成市、区两级网信机构改革,网信工作领导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制定实施《北京市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北京市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多措并举, 见行见效,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互联网发展管理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增强党在网信领域的领导力、凝聚力。

  ***总书记指出:“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2021 年,北京在全国第一批成立市委互联网企业工委,健全D建引领行业治理、平台履行主体责任的团结凝聚新就业群体工作机制,探索创新互联网平台企业D建工作,团结引领其融入首都超大城市基层D建格局,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春风化雨,万物欣欣。“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成千上万互联网企业和数百万高层次人才根植于北京这片创业兴业的热土。

  点点星光,汇聚温暖。通过建立骑手党支部、网(站)点选派D建指导员、畅通诉求收集反馈机制等,企业D建工作将新就业人群紧紧团结在党周围。盘活网(站)点、户外劳动者驿站D建资源,数以万计的“黄头盔”“红衣服” 参加“接诉即办”、文明志愿服务,成为“靓丽风景线”。

  久久为功,育木成林。市委网信办连续13年举办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班,近万名网站一线从业者走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听课研讨、切磋业务,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二、正能量主旋律充盈网络空间

  历史潮流奔涌向前,网络空间日益成为人们交流交往、创新创造的共同精神家园。***总书记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京者,大也。首都者,首善之区也。塑造一个凝心聚力、引领风尚的网络空间,打造一个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网络空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用而不觉,北京一直走在前列。

  点亮思想灯塔,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开辟线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专区,时政快讯、金句摘编、视频集锦以及“理论一点点”“领航”“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等栏目,饱含哲理与真情,娓娓道来,切中肯綮,把广为诵读的章句生动鲜活地传播开来,汇聚起同心筑梦的强大能量。

  团结鼓劲向前,大事盛事激荡网民广泛共情、深度共鸣。从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战胜利75周年、党的十九大、党的20D、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国家大事要事,到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区”“三平台”建设等重大决策部署,再到物业管理、垃圾分类等“关键小事”,在市委宣传部的统筹下,市区两级网信部门同市属新闻网站、区级融媒体中心、商业平台协调联动、形成合力,综合运用跨平台联动、多场景覆盖、全媒体传播等方式,守正创新,让网上宣传喜闻乐见、入脑入心。

  为时代铸魂,为英雄立像。在网上,劳动模范、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的事迹与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冯振、刘捷、熊丽等抗洪英雄的故事引发数亿点赞,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人,一次次感动全网。“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青年网民共同的心声。

  网络名人队伍建设独树品牌。着力打造“京彩V联”网络名人工作品牌,充分发挥正能量网络名人在构筑清朗网络空间、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治理网络乱象,首都网信战线探索出了北京特色治网之道。扎实开展“清朗”系列和“净网”“剑网”“护苗”等专项行动,重拳出击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自媒体”等领域网络乱象,坚决亮剑清理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网络谣言、网暴信息、网络水军等突出问题,依法查处网上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有效解决网络空间顽瘴痼疾。

在“清朗• 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中,市委网信办督促属地

重点平台加大对造谣传谣、毫无底线蹭热点博眼球、煽风点火挑矛盾、兴风作浪乱秩序等问题的处置力度,特别对顶风作案的“自媒体”予以坚决打击。行动期间,累计清理违规信息136.28万条,处罚违规账号80.08万个,受理社会公众举报91万余件。发布《首都互联网平台“自媒体”管理行业自律公约》,得到全社会积极响应和普遍支持。

  未成年人的网络空间更是需要特别关注。市委网信办连续6年在暑期专门推出“互联护苗”品牌网络活动,累计推出300余项网络作品,总点击量超90亿。

三、筑牢网络安全屏障,实现数据跨境

  ***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屏障的牢固关系着国家的安危。

  今年6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胃肠外科研究团队正在将患者治疗数据录入“临床数据研究平台”,不一会儿,这些被合规处理后的相关研究数据就将跨越半个地球,以交换病例的方式传输至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

  数据实现跨境,得益于北京在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取得的成效。今年,北京在数据出境合规上实现了“两个第一”:全国首例数据出境安全评估项目落地北京,目前项目通过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率先落地国家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完成全国首家企业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备案。

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一体推进、共同发展,网络安全责任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生态高质量融合发展,网络安全屏障扎实牢固。

制度为纲为本,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

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紧紧扭住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修订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规范完善应急处置流程。首善标准不变, 聚焦重大活动网络安全服务保障,提前部署多轮次检查演练,及时清除风险隐患;
建立全市网络安全指挥调度机制,组建应急专班、全时监测值守、协同应急处置,“零事故”全面保障党的20D、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在京顺利举办;
坚持底线防守,连续5年举办全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演练,着眼实战检验提升应急处突能力水平,并常态化监测网络安全态势,高效通报处置各类网络安全事件,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重大风险。

四、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互联网行业欣欣向荣,北京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攀升,发展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达1.6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40.4%。2022年达1.7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41.6%,位居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数字经济发展提速,全市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9180亿元,同比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4.5%,规模比重连续多年双增长;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超6成。

  “数字大篷车进农村啦,咱快去看看有什么新鲜玩意儿!”村民们互相召唤,纷纷来到了数字大篷车科普活动现场。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市委网信办联合各涉农区委网信办,开展数字大篷车科普巡展活动,将展示、讲解、体验、互动等活动形式融为一体,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数字科普盛宴”,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

  如今,数字生活已走进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北京城里漫步,点开智慧旅游地图,感受原汁原味的京味儿讲解;
市区两级数字图书馆,可阅读的电子书达到691.5万册;
平谷区33个村的村民,家门口就能办理医保业务,社区就能拿药;
51家网站和26款APP完成适老化及无障碍专项行动改造,视障人士拥有了无障碍观影平台。

  数字生活便利的底气,来自于全市数字基础建设的完善和领先——IPv6、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布局不断优化,高端芯片、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心产业规模均居全国之首,国内迄今已公开发布的100 余个大模型中,北京占比超过一半;
北京算力发展指数排名全国前列,基础算力和智能算力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初心如磐,砥砺奋斗之歌。沧海横流,激荡万千气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正确指引下,首都网信战线将坚决扛起五大使命任务,恪守“十个坚持”重要原则,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掀开网络强国建设新的一页。

新时代天津网信工作综述

  当今时代,信息化浪潮云奔潮涌、气象万千。津沽大地,网信事业发展突飞猛进、生机勃勃。

  新时代以来,天津网信战线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以“见行看效”网上宣传引导、“激浊扬清”网络生态治理、“保驾护航”网络安全构筑、“融合增效”信息驱动引领、“强基赋能”数据惠企便民、“深学笃行”网信队伍淬炼等“六项重点工程”为抓手,清单化、项目化、体系化扎实推进网信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了强大网络舆论支持、可靠网络安全保障和有力信息化支撑。

  一、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建成全市“一张网”“一盘棋” 网信工作格局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

  天津始终站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的政治高度,深刻把握信息革命的“时”与“势”,持续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机制日益健全。

  一是坚持把组织体系“建起来”作为发展之基。在全国率先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网信工作体系,市委、区委、街镇党(工)委全部设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全市16个区、40个市级部门、37所市属高校、249个街(镇) 单独设置网信办,5379个社区(村)组建网络信息员队伍,建成协同高效的指挥体系、组织体系、工作体系。

  2021年,在全国率先设立网信专业职称,来自网信部门、互联网企业、高校等单位的241名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评审,为探索网信职称评价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贡献了“天津经验”。

  二是坚持把政策法规“立起来”作为成事之道。全市网信工作顶层设计持续完善,制定实施《天津市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关于贯彻落实〈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的若干措施》, 出台《天津市促进大数据发展应用条例》《天津市网络虚假信息治理若干规定》两部地方性法规,印发《天津市网络强市战略实施纲要》《“十四五”时期天

津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夯基垒台、立梁架柱, 统筹推进、积厚成势,把党管互联网、党管数据落到实处,网络强市、数字天津建设的宏伟蓝图逐步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

  二、凝心聚力、坚持不懈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让党的声音始终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组织开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专栏,上线“网上马克思书房”“津门网络大思政”“闻鼓论津”等网站平台, 推出《现在开讲》大型思政访谈节目、《“青听鉴往”传承红色基因》系列微团课。

  举旗方能定向,凝心才能铸魂。天津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拓展网上理论阵地,努力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新网络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开设“牢记嘱托•  天津实践”“答卷”“沿

着总书记的足迹”“踔厉奋发看‘津’招”等网络专题,策划推出《习“语”

近人春风拂面》《思想的力量》等系列新媒体精品,全面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津沽大地的生动实践。

  聚焦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连续4年印发实施全市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方案,网络空间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扬。

  党的十九大、党的20D、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等国家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网上宣传浓墨重彩。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主题宣传亮点纷呈,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网上宣传直播浏览量突破9亿, 覆盖近40个国家和地区,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相关话题持续占据微博热搜榜,阅读量突破2亿。

  第一届“你好,天津”网络短视频大赛点击量累计达86.5亿,“大国基理” “桥见中国”“点赞天津”“走进区域看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 等网络主题活动推出多部有影响力的“百万+”融媒体产品,多维立体展现我市

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的工作成效。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天津成功举办,首次推出新时代中国网络文明建设成果展,集中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文明建设丰硕成果。

天津市网络素养研究中心和网络文明素养实践教育基地建成使用,争做中

国好网民工程深入实施,“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巾帼好网民”“中国网事

津门故事会”“网络文化节”“网络中国节”等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催生一

批具有“津”味、饱含“津”范的网络文化精品,网络文明蔚然成风,向上向善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

三、纵深推进、标本兼治深化网络综合治理,使网络空间更加风清气正

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治理网络乱象一直是网信重点工作之一。天津聚焦网络空间突出问题出重拳、亮利剑,持续开展“清朗”“剑网”“护苗”“海河净网• 亲清护企”等系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

击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水军、低俗色情、血腥暴力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全市网络举报一体化受理机制和联合辟谣机制,打造“天津举报”“天津辟谣”传播矩阵,清除有害信息传播土壤,网络生态持续向好。

  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全市网信战线积极防范和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高质量建成市、区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健全重大决策网络舆情风险评估、重要网上线索交转办、网络舆情线上线下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坚决清理网上各类违法违规信息,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得到有力维护。

  天津注重打好网络综合治理“组合拳”,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推动涉网管理职责从线下向线上延伸,网信部门与金融、交通、教育、商务等部门协同联动,互联网金融、网络教育、网约车、网络平台经济、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新业态的治理成效显著。

  2022年,基本建成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互联网领导管理、正能量传播、内容管控、社会协同、网络法治、技术治网等“六大体系”日益完善,推动实现互联网由“管”到“治”的根本转变。

  四、立体防范、多措并举,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巩固数字安全屏障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2019 年9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天津开幕之际,***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工作作出“四个坚持”的重要指示。

  连续十年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2023年宣传周期间,全市231场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吸引26.2万人参加,2681场次网络安全培训覆盖23.8万人,各区各部门

组织开展网络安全“七进”活动2000余次,全网涉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天津地区活动稿件超4万条,累计曝光量超3.4亿,创作发布快板、相声、京韵大鼓、情景剧、歌曲等原创作品65个,播放量达7.04亿次,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持续提升。

  天津持续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在全国网信系统率先建成数据安全监管和攻防演练平台,率先开展手机软件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率先建立网络安全相关专业职称评价体系。建成市、区、行业一体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防护体系,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保护能力和网络安全威胁情报收集、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追踪溯源能力显著增强。

  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相继引育360、奇安信、启明星辰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龙头企业,滨海高新区获批建设全国唯一的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建成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和天津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南开大学成为全国首批设立“密码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院校之一,为全市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五、创新驱动、统筹协调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现代化建设,信息化先行。信息化在全球开启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数字化转型,日益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天津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持续加强网信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研究应用,在高端CPU(中央处理器)、自主可控操作系统等领域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热点领域自主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推出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内生安全交换芯片“玄武芯”,飞腾公司发布新一代嵌入式CPU腾珑E2000芯片并实现量产,麒麟公司推出的“星光麒麟”万物智联操作系统填补国内空白。“天河”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天河”系列超算每天运行计算研发任务超1.5万项,服务8000余个创新团队。

  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阿里巴巴天津中心、科大讯飞“北方声谷”、网信大厦等一批产学研载体投入运营。

  国家网信办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天津市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于全国第一梯队。持续打造“中国信创谷”,汇聚了1000多家信创上下游企业,形成了涵盖“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整机终端— 超级计算—信息安全服务”的产业体系,是全国信创产业链布局最为完整的城市之一,2022年,全市信创产业链规上工业产值达373亿元,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超8700亿元。

  聚焦数据聚通用,打破“数据壁垒”、联通“数据孤岛”、畅通“数据瓶颈”,全力打造“城市大脑”中枢系统形成通用平台,实现城市运行态势一屏统揽,建成“银发智能服务”“智慧矛调”“慧治网约车”等49个应用场景。

  完成全国唯一的“互联网+监管”系统多级联动应用试点建设,赋能全市2.55 万名执法人员开展执法检查21万次。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出台《天津市数据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推动数据规

  范有序流通,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意向签约数商超百家, 意向数据交易额达1.5亿元。

  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互联网+”在政务服务、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一网通办平台“津心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1550余项市级政务服务、便民服务事项掌上办。目前,“津心办”累计注册用户超2116万, 累计访问量超15.1亿次。一网统管平台“津治通”,在全市实现全面贯通应用, 线上“吹哨”,线下“报到”,让社会治理服务精准触达居民的生活末梢,累计办结社会治理事件2097.9余万起,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时代浪潮澎湃,激荡万千气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网信战线将深入贯彻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锚定网信工作五大使命任务,踔厉奋发、埋头苦干,以网络强市建设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时代贵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综述

  察时代大势,信息化发展迅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
抢发展新机,一座座基站拔节而起, 一个个大数据项目“向黔进”,架起贵州沟通外界的桥梁。

一、多彩贵州好声音频频出圈出彩,正能量大流量构建主流舆论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和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网信事业发展的时代脉搏,统筹做好网上宣传引导、网络综合治理、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化发展等工作,为全省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网上舆论支持、可靠网络安全保障和有力信息化支撑。

二、旗帜鲜明讲政治,党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坚持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治网之道的最本质特征,是网信事业发展的最显著优势,是网络强国建设的最根本保证。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联系微信32311699,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要发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决策和统筹协调作用,在关键问题、复杂问题、难点问题上定调、拍板、督促。”

  “要加快推进网信三级工作体系建设,落实好地方网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双重管理体制,确保上下联动、令行禁止。”

  ***总书记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在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贵州坚持党管互联网,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网络安全工作领导权。

  一是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确保全省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2014年初,贵州成立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对网信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督促落实。2018年6月,贵州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进一步为新时代推进全省网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明确了思路,指出了重点。贵州省各级党委(党组)认真履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全面领导

责任,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扛起责任担当,为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二是建立健全互联网发展管理体制机制,以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理顺部门权责, 全省网信领域支撑体系和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健全,上下协同、左右联动的网信工作体系日臻完善,基本建成全省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三是深入推进网信三级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网信机构,加强队伍建设, 设立并组织开展网信工程专业职称评审,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全省网信系统工作体系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和队伍保障。

  坚持政治统领,顺应时代潮流。全省网信系统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生命在于创新、关键在于落实、根本在于有效”的要求,深入推进“四网六力”建设,“上推下守”各项工作全面发力,全力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三、集聚发展正能量,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巩固壮大

  举旗定向,凝心铸魂。贵州坚持把宣传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网上传播的首要位置,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打造“贵在有理”网上理论宣传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走进群众心坎里。浓墨重彩做好强信心、高质量发展等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凝聚起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苍龙起舞,飞虹挂天,一座座贵州桥跨越黔山贵水,让天堑难越、“地无三里平”的贵州,由此实现从“千沟万壑”到“高速平原”的精彩蝶变。“多

彩贵州• 从万桥飞架看中国奋斗”系列特别报道,让贵州桥梁惊艳世界。

  精彩的进球瞬间、数万名观众的热情助力、特色美食和非遗展演的加持, 一个个现象级新媒体作品让“村BA”“村超”华丽亮相,迅速火爆全网,成为外界发现贵州、走进贵州、了解贵州的窗口。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汇聚正能量的新场域、打赢舆论斗争的新阵地。贵州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用得好是真本事”,持续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壮大主流舆论声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磅礴精神力量。

  带领群众绝壁凿渠的时代楷模黄大发、和平年代荣获一等功勋的排雷英雄杜富国、背着母亲上大学的最美教师刘秀祥一个个典型人物在贵州崇山峻岭深

处挺起铮铮脊梁,他们的感人事迹传遍网络,在人们心中久久回响。

  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历史性全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巨变、大数据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跃升、民生福祉实现历史性改善贵州创造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里,主旋律、正能量充盈黔中大地,好故事、好声音传遍四面八方。

  正面内容也需要正确引导。贵州持续打造“看贵州”网上主题宣传、“多彩贵州有多彩”网络文化传播等品牌,构建网络传播品牌矩阵,有力提升网络传播影响力引导力。

  坚持深挖、提炼、扩面、广传,统筹做好主题宣传、形势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唱响感恩奋进好声音,讲好多彩贵州好故事,繁荣向上向善网络文化,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引领广大网民真切感受新时代的奋进步点和幸福旋律。

  社会发展进步,离不开积极向上的思想动力;
推进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文化的引领、精神的支撑。面对网络传播的大众化、多样化、复杂化,贵州进一步加大对传播新技术的研究、应用和管理,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网上舆论氛围,成为对外宣传推介贵州的重要渠道。

  凝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今日贵州,知名度更高、美誉度更佳,干部群众精气神更足、自信心更强。强大的网络舆论声势,为奋力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

四、综合施策强治理,全省网络空间持续绿色清朗

天朗气清、风正人和,寄托了人民对网上家园美好生活的向往。

  出重拳、亮利剑。贵州聚焦网络生态治理,坚持“管得住是硬道理”,大力开展“清朗”“黔净”等专项行动,依法处置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推动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率先在全国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全覆盖,率先制定并持续健全完善分层分级属地化网格化网络管理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一项项关键成果,书写着贵州网络综合治理的不凡历程。

  落实“两个所有”,加强阵地管理和人员管理,压实属地管理和主管主办责任;
坚持依法治网,按照“网下管什么,网上就要管什么”原则,统筹推进各部门依法履职,形成网上网下管网治网合力一个个有力举措,让网络空间持续绿色清朗。

  一是加大网络生态治理。健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机制,打造三级网信举报矩阵,建成“六位一体”举报渠道,聚焦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广泛动员全民治网,及时查处违法违规网站、账号,有力维护网民合法权益,清朗网络空间。

  二是打造“多彩同心圆”品牌矩阵。实施“网络文明贵州行动”,统筹推进新时代贵州好网民工程,创新开展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主题活动,推动实现省、市互联网行业党委全覆盖,绿色网络文化工作室、网络名人沙龙、青年网络人士创见大会等网络品牌不断深化,有力推动以网为媒凝共识,持续绘就网上网下同心圆。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贵州持续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相结合,重拳出击、点面结合,持之以恒清朗网络空间,共建共治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网信驱动和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全球信息化发展浪潮,云奔潮涌、气象万千,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贵州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有利时机,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率先在大数据“突围战”中抢先机,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在贵州雅友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新材料30万吨磷酸铁一体化项目控制室大屏,生产流程线路每项系统参数实时呈现在工作人员眼前;
在企业生产车间, 模块化、智能化的运维模式,让生产线上鲜见工人的身影。通过设备互联互通和全面联网通信,贵州雅友实现精细化管理,生产成本较同行低10%左右,为企业“立志成为世界级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供应商”提供有效支撑。一键遥控起飞、数据自动上传在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贵阳供电局城北供电营业厅,一场输电线路智能化巡视一键起飞系统的作业演示,实时呈现了山坡上高耸的电力杆塔。在系统加持下,工作人员一天可以巡视50架杆塔,效率提高近10倍。

  贵州抢抓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推进数据赋能各行各业。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底座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11.5万余个;
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综合算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是五年前的五倍,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前列;
1.2万项惠企政策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让边远地区群众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数字乡村建设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动力;
连续举办9届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贵州大数据名片贵州成为中国大数据

的筑梦场和方向标。

  ***总书记十分关心贵州大数据发展,2015年6月在贵州视察时指出,“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
2021年2月在贵州视察时,要求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贵州深入贯彻党的20D精神和***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聚焦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3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围绕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安全、区块链六大领域深入实施“百企引领”行动,培育工业互联网、智慧文旅、数据交易等12个特色产业生态,以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夯实数字底座、壮大数字产业、加快数字赋能、深化数字治理、优化数字生态,奋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高质量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贵州接续发力,勇攀高峰。

  迈入信息时代,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潮,每一次重大技术革新,都会给国家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

  “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和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对网络安全工作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贵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注入网络安全动力。

  加强网络安全顶层设计,通过制度化、法治化构建贵州网络安全工作体系。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统筹机制、技术、系统、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全省网络空间安全基础持续夯实。强化网络安全事件预警监测应急指挥能力建设,推动网络安全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防御。连续举办五届贵州技能大赛——“网信杯”网络安全技能竞赛,不断培养网络安全人才。连续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贵州地区活动,广泛组织开展论坛培训、技能竞赛、应急演练等活动,营造网络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谆谆教诲倾耳听,殷殷嘱托记心间。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贵州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和***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牢记网信工作使命任务,深刻把握“十个坚持”重要原则,锐意进取、苦干实干,奋力谱写贵州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壮美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网信工作综述

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擘画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

  今年7月,***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鲜明提出网信工作的使命任务,明确“十个坚持”重要原则,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网信工作指明了方向。

  思想之旗领航向,砥砺奋进向未来。河南网信事业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 坚决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以构筑网络安全屏障维护国家安全,以信息化驱动引领网络强省、数字河南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依法管网治网水平显著提高,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持续壮大,网络空间劲吹文明新风,亿万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渐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网信事业为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高举思想之旗,网络空间高昂主旋律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总书记话语铿锵,为新时代新形势下管好用好互联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强化党的领导,推动新时代网信事业迈上新台阶,河南奋楫扬帆,笃信前行。

  一是强化突出核心引领。不断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组织网络媒体开办系列专题专栏,持续做好党的十八大、十九大、20D精神网上宣传,营造认同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的浓厚氛围;
强化***总书记视察调研河南网上宣传,推出全媒体、多矩阵、系列化融媒报道, 集中展示***总书记情系中原的领袖情怀。

  二是制度机制日臻完善。《省委领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规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化有益经验,强化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
《河南省党委(党组)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南省建设网络强省实施方案》相继印发,系统布局谋划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保障和信息化发展远景宏图。

  三是主题报道浓墨重彩。围绕中央网信办重大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推出200余项网上重大主题活动,连续3年承办中央网信办黄河文化系列网络主题活动,连续4年开展“乡村振兴看河南”网络媒体采访活动,连续4次荣获“中央网信办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精品项目”。今年,河南还作为全国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发布启动仪式分会场,推出“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总传播量突破10亿次,形成网上传播强势。

二、夯基础聚合力,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今年6月1日,《河南省网络安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条例》从促进发展、保障安全、监督管理等多个维度对维护网络安全作出系统性设计和规定,是强化网络安全法治的保障,更是提升我省互联网治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这是我省不断推动网络综合治理、筑牢网络安全屏障的一个缩影。

  深刻把握信息化发展大势,高位推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夯实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河南一直在行动。

  一是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测评体系和问题台账,将其纳入党委巡视巡察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作为国家安全考核、平安建设考核、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依据;
建立网络安全统筹协调、督查、审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数据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联合通报等制度机制,形成网信部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密切协作的网络安全工作格局。

  二是基础支撑显著提升。定期开展省级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检查排查,建成河南省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一期);
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花落郑州,国内首家网络安全科技馆开门迎客;
“强网杯”网络安全挑战赛“国赛”品牌越擦越亮;
全省51所院校开设网络安全相关本科专业点;
集聚相关企业超100家的网络安全产业园建成投用,核心产业及关联产业规模超过200 亿元。

三是综合治网蹄疾步稳。构建网络综合治理“6+1”工作布局,网络综合治

理体系三年建成目标如期实现,综合治网“兰考模式”叫响全国;
网络执法队

伍不断壮大,网络执法效能稳步提升;
持续开展“清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切实守护亿万网民精神家园;
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网络举报、辟谣工作, 及时辟除涉豫网络谣言,《拒绝网络谣言• 守护清朗家园》等作品荣获中国互

联网辟谣优秀作品,网络空间愈发风清气正、天朗气清。

  四是文明新风充盈网络。全省网络文明建设“九大行动”加速推进,以文明创建、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实践月”为主要内容的“三大载体”持续释放新活力,“河南好网民”“网络中国节”品牌持续叫响。在漯河,“红茶坊”成为联系网民、网络问政的重要平台;
在新乡,“E起成长”自媒体工作室有效引导体制外人员参与网络治理全省各地纷纷巧思出招,为网络空间输入源源不断的清朗之气。

  五是网信铁军队伍壮大。秉持“人才是根本,技术是保障,产业是核心”, 我省全面落实地方党委网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双重管理制度,推进三级网信工作体系向基层延伸,五年间,省委网信办实现机构数、编制数“双翻倍”;
全省17个省辖市、济源示范区、157个县(市、区)全部设立网信部门。建立全省网信专业职称评价体系,出台《河南省工程系列网信专业中高级职称申报评审标准》,为网信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提供制度保障。

三、增动能提质效,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信息化浪潮云奔潮涌,河南网信事业发展蓬勃浩荡。如何让更多人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河南以时不我待之势奋勇前行,创新出彩写答卷。

  这是更加强劲的增长动能——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1920G,互联网网内、网间平均时延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三;
“双千兆”网络建设加快推进,网络规模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国家超算郑州中心为技术创新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智能终端、鲲鹏计算等产业影响力不断提升,智能传感器研发和产业化位居国内前列;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形成以郑东新区为龙头、各省辖市大数据产业园区为主要节点的“1+18”发展格局;
“光网络用光分路器芯片”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平板显示用高性能ITO靶材”关键技术解决“卡脖子”难题。

  这是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全省5G基站总数达15.32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全覆盖;
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9万亿元,占GDP比重超30%,跨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2209亿元;
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

政务服务事项“一门”进驻率达94%,年度汇聚办件量逾1.51亿;
创建4个国家级和40个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农业生产信息化发展水平达29.26%;
开展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活动,覆盖人群超892.3万人;
成立省电子商务公益扶贫联盟,以网为媒服务社会民生我省网信事业着力补齐民生短板、优化公共服务, 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正在造福更多百姓。

东风浩荡征帆劲,大潮奔涌奋楫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必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网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更自信、更有力的步伐,推动全省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河南力量,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贡献。

大同市扎实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综述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近年来,我市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 加快网信事业发展,网信系统不断健全。自2019年机构改革,市委网信办正式独立运转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网信领域政策支撑体系和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

  从创新开展独具大同特色的网络宣传活动到加强新媒体管控,从积极培育本地优质新媒体平台到打造日益清朗的网络空间,从加强技术治网管网到加快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我市以一系列务实举措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网络安全工作“成绩单”,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 提供了必要的网上舆论支持、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和信息化支撑。

一、持续强化网上传播,让主旋律更充沛

主旋律呼唤好内容,好内容奏响主旋律。

  大同网信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借助权威主流网媒平台,整合属地网络新媒体、县区融媒体等多种力量,全力讲好大同故事。聚焦主流舆论,开设专题专栏,形成网上宣传矩阵,持续打造理论传播品牌。

  深入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引导,精心组织属地新闻网站和新媒体单位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聚焦“讲好大同故事”,积极参加上级网信部门开展的“网络中国节”“DS学习教育”等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等多个专项引导工作,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完善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天朗气清“家园”美, 惠风和畅网络安。市委网信办牵头抓总,制定工作方案,定期跟踪督导,逐步建立起涵盖内容、技术、社会、法治等各方面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全方位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党对网络综合治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管互联网,健全体制机制,压茬推进网络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任务。

  聚焦主责主业,深入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好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各类主体在网络治理中的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坚持“全链打击、生态治理”策略,深入推进“净网2023”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侦破各类涉网络违法犯罪案件375起,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有力震慑了涉网违法犯罪活动,初步形成全民抵制网络谣言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我

市积极抓好“网络文明建设”,参与“网络公益工程”,扎实开展互联网企业D建工作,发挥D建引领和行业组织自律功能,助力我市创城工作。

二、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让安全屏障更牢固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既要提倡自由,更要维护秩序。

  我市紧紧围绕网络安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技术治网,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网络安全风险。近年来,市委网信办通报整改高危网络安全漏洞110次,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应急演练4次,共处置属地违法违规网站20家、网络平台账号3家,处置各类网上违法违规有害信息5470余条,实现了安全事件全流程闭环管理,安全风险和隐患可知、可管、可控。

  深入贯彻网络安全责任制和全面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在重大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发布网络安全风险提示,对全市重要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进行检查抽查,确保我市重要信息系统平稳有序运行。市工信局组织专家对工业企业网站进行安全检查5家,排查隐患16条,及时整改,整改率100%。

  同时,我市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持续做好网络安全周宣传,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大力营造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一篙松劲退千寻的紧迫感,推动大同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

吴忠市网信工作综述

  从网络宣传活动到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从实现数字校园、线上诊疗全覆盖到培育本土互联网平台,从“互联网+”行动到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信息技术革命洪波涌起,风光无限,我市正以高质量网信工作服务奋力谱写吴忠市网络建设精彩华章。

  新时代新征程,网信事业的重要地位作用日益凸显。2019年我市网信部门组建以来,市委网信委始终坚持以***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网信领域政策支撑体系和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网信系统从无到有、不断健全,为加快建设网络强市、数字吴忠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正确方向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吴忠市多措并举,把党的领导贯穿到管网、治网、用网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一盘棋”谋划统筹推进、“一根弦”绷紧压实责任、“一股绳”聚力建强队伍是网信工作的重要引擎。建立由市、县两级网信委牵头抓总、网信办统筹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基本完成网络综合治理体系82项改革任务。对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两个责任制”落实情况督导检查实现全覆盖。

  与此同时,通过季度“互观互学互鉴”,创建“一县一品”等载体,激发网信队伍干事创业活力,5名干部分别荣获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先进个人”等称号。组建1000余人的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和举报队伍,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广度和网络监督效果。

二、强化网络内容,建设弘扬主旋律

网络空间是网民的精神家园,网络内容是网民的精神食粮。

  近年来,全市网信系统始终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作为头等大事,开设专题专栏74个,集纳转载新闻作品20万篇(次),不断加强高质量网络内容供给,用主旋律奏响新征程的奋进乐章。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爱家乡爱吴忠展形象”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我市先后举办20余场(次)网络主题活动,热门话题点击量达4亿次。网络公益项目“妈妈回家”“童心路——事实孤儿救助项目”5次被评选为全区优秀公益项目,2名粉丝量超百万的网络名人先后4次被中央、自治区表彰为全国正

能量职工网络达人和自治区级青年好网民。

  一场场活动,一次次宣传,让正能量充盈内心精神,让主旋律占据网络高地。如今,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市委网信委的指导和支持下,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各领域治理成效日益显著。

  2020年,吴忠一男子因在网络上涉嫌违法推销药品被处罚金166万元。针对当前互联网乱象,我市建设了“吴忠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开通“网信吴忠”举报窗口、辟谣专栏从顶层设计到基础建设,吴忠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机制建设试点,被中央网信办列入创新实践案例。

  我市还探索建立了《吴忠市自媒体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吴忠市自媒体三色管理办法》等制度,全面推进“清朗”“净网”等专项行动。将全市信息平台纳入规范管理,坚持依法管网治网,形成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网络综合治理格局,打击个人信息泄露、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400余万元。

三、加强安全保障,筑牢网络“防火墙”

维护网络安全是网信事业发展的“领航仪”。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动我市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指明了方向。

  9月5日,2023年吴忠市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在宁夏青铜峡市正式开练,500余名工作人员通过线上线下进行了观摩。按照《吴忠市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要求,我市每年组织各级党委(党组)进行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响应机制;
组织网络安全综合检查,对关键信息系统定期测评, 不定期排除风险隐患。

  每年9月,我市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进社区、进校园等基层行动,举办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入宣传《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升全民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加强信息化驱动推动创新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是网信事业发展的源泉。

  数字政府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信息便民惠民加速普及5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2019年5月,全市首座移动5G基站的开通正式揭开了吴忠市5G发展的新篇章。从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到深化信息惠民应用,我市不断推广“易办• 吴

优”“掌上政务”等指尖服务,强化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系统互联协同共享,实现1800多个政务事项掌上查办。

  夯实数字底座,城市更加智慧。如今,全市光纤覆盖率达98%,建成5G基站2150座,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应接尽接”。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打造数字信息双创特色产业园,建成宁夏唯一一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利通区和盐池县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被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在开展消费数字化升级行动中,2022年全市实现网络交易额达120多亿元。

  校园里的智慧校园安防系统、数字黑板等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应用场景让学生学习更方便了。预约挂号、病历复印邮寄等实现了“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路”的便捷化就医体验方式,有力破解了患者“看病难”的问题。

  乘数字之翼,吴忠教育与医疗发展凝聚起新动能、焕发出新活力。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不断深化“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实现数字校园和“三个课堂” 全覆盖;
建成市、县级远程影像、心电、超声等诊断中心,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线上诊疗可在全区“掌上健康宁夏”APP平台运行。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我市将持续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聚焦使命任务,坚守“十个坚持”重要原则,为建设现代化美丽新吴忠提供强大网上舆论支持、可靠网络安全保障和有力信息化支撑。

上一篇:(38篇)2023年八项规定工作总结、基层减负工作总结、纠治“四风”工作总结素材汇编 下一篇:返回列表

Tags: (26篇)宣传部工作总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网信工作总结汇编   工作总结   宣传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