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述廉报告 / 正文

设计教学高潮的艺术浅探|女人的艺术

2019-12-02 07:37:47

王君老师设计教学高潮的浅探一节好课,有其内在的韵律要求。就像戏剧一样,情节的不断推进,最打动人心的部分高潮出现了。什么是教学高潮呢?余映潮老师说:所谓教学高潮,是指在教师精心的铺垫、巧妙的点拨、恰当的引导之下,课堂上出现的学习激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倍增的热烈精彩、生动活泼的教学场面。可以说,教学高潮是一节课的设计的中心。有高潮的教学,学生能记一辈子,没有高潮的教学,学生转眼即忘。

王君老师的课,是那种让人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课。王君老师的课堂教学总是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学生如坐春风,不仅在自主探究中进入了豁然开朗的境界,而且在精神上产生了愉悦、振奋甚至心旷神怡的感受。王君老师是如何设计教学高潮的呢?笔者认真研习了王君老师的大量课例,发现王君老师设计教学高潮的三部曲:铺垫蓄势引爆。本文拟以王君老师的几则课例,来阐发其设计教学高潮的艺术。

一、铺垫的艺术

所谓铺垫,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学习后续内容铺路,使之形成合理认知结构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学高潮是渐进的,不能平地爆发。所以,有经验的老师都很注重铺垫,以求自然的引发教学高潮。铺垫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内容的转换,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暗示,都以自然圆融为妙。下面是王君老师的《纸船》课例片段: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冰心奶奶是一位世纪老人,她一直活到九十九岁。一九九九年,也就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年,她得知《纸船》将要被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她非常高兴,于是就给全国小朋友写了一封信,叫《又寄小读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封信的内容?生:想(兴高采烈,兴致盎然)这个教学片段,由对诗歌的整体感知过渡到品词析句悟诗情环节,自然流畅。

先是以同学们读得真好对上面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性小结,再用冰心老人给小朋友的一封信,设置悬念,既自然的过渡到下个环节的诗歌评改会,又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箭双雕。在本课例的第三环节,内容由评改转到仿写,王老师铺垫的更为巧妙:王老师由最末一句诗改写入手,展示了几个以前学生创造的句子,引导学生仿写。这里,不仅有学习内容的巧妙切换,以前学生写得诗句,还有方法暗示的作用。

二、蓄势的艺术

蓄势,是设计教学高潮的关键。要取得一泻千里的壮丽景观,就要蓄积高达万仞的江水。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认为启发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处于愤悱状态。这对我们如何设计教学高潮很有启发。要想达到高潮,教师必须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激活积累,急于表达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蓄势。王君老师是深谙此道的。她的做法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迪思考,留足时间。我们看《纸船》课例片段:(学生推荐一位朗诵好的学生读多媒体课件上的信)又寄小读者我的亲爱的小朋友们:得知《纸船》将选入初中语文新教材,我很高兴。如果这首小诗也能像《寄小读者》和《小桔灯》一样能触动朋友们心中的一些美好情感,那于我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写《纸船》的时候,我还非常年轻,写作经验不足。而且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变迁,诗歌中更有许多字词句等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所以,我一直有这样的一个愿望:如果能就此诗和小朋友们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我就以这封短信作为邀请函吧!小朋友,我相信,因为有了你的努力,《纸船》一定会更加优美动人。此致敬礼你们的冰心奶奶1999年1月师:冰心奶奶是世界上都有声誉的大作家,我们却是无名小辈,修改她的作品同学们怕不怕?生:(兴致更高)不怕!师:同学们是好样的!送大家一句王老师的名言(多媒体课件激情展示:我就是我,我的观察与见解与众不同)(学生意气风发连读两遍)师:好,现在我们就以四人为一小组字斟句酌,争取把《纸船》修改得更漂亮。(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教师巡回参与讨论,时间不少于五分钟)这个片段,王老师由前面的铺垫,进入蓄势阶段。她先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评改会的教学情境中,然后用冰心奶奶是世界上都有声誉的大作家,我们却是无名小辈,修改她的作品同学们怕不怕?激起学生挑战名家的激情和勇气,然后再用我就是我,我的观察与见解与众不同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这一境一激一励,已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到最高。但如果此时就开始交流,学生会情有余而思不足,也难以上出精彩。所以王老师并不急,而是分组让学生修改诗歌,给学生思考留下了充分的时间。这是王老师的高明之处。这样,学生入境入情入理,进入欲罢不能的状态。

三、引爆的艺术

如精工制作的烟花,如果不经引爆,还只是灰色的火药而已,不会成为令人炫目的空中奇葩一样,一堂成功的课要出现波澜起伏的教学高潮,也要适时引爆。如果说蓄势是酝酿课堂高潮的话,那么引爆就是掀起掀起高潮。引爆讲究适时,顺势,切点。适时,就是要到学生情思都到达高涨状态,顺势,就是要顺着第二阶段蓄积的设置的情境,自然跟进,切点是说引爆要切合重点难点易错点情感点思维点,如果学生的交流偏离这些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点拨引导。我们来看《纸船》课例片段:师:好,请大家暂停。现在请班长主持讨论。(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班长:请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亮出自我风采。

这个片段,是由上面的蓄势自然引爆的。因为已经水到渠成,所以王老师采用班长主持的形式,以使教学氛围更为宽松,活跃。下面的交流,学生发言积极踊跃,互相激发,精彩不断,尤其是对抛、舟、流、你等词语的咀嚼品味,深得诗歌三昧,令人叹为观止。其实,教学高潮除了表现为动外,有时还以静的形式出现,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试看王老师的《岳阳楼记》课例的结尾部分:当学生读完课文余音绕梁的时候,王老师让学生朗诵二十句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相似的名句,学生读第二十句的时候:王老师高声领诵:毛泽东说!孩子们情在弦上,蓄势而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天字落地,王老师没有给孩子们休息的机会,紧接着高声诵到:我们说!孩子们愣了片刻,因为这是朗诵材料上没有的。音乐依旧钝响,一弦一柱真真切切。王老师一字一顿:孩子们,认真想想吧每一双眼睛中都像要喷火,每一个孩子的表情都无比庄重。

《赤壁怀古》依旧回响,一如洪钟大吕。这时,下课铃声响起这个教学片段,铺垫、蓄势、引爆一气呵成,在学生的激情达到最高时,教师突如其来的我们说三个字,切点精准,如同高天雷音,震荡着学生的心扉。此时,他们的心潮是激荡的,他们的思维是迸射的,他们对人生的思考,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王君老师设计教学高潮的艺术,从表面上看属于教学技巧范畴,其本质倾注着王老师对学生的爱,对的爱,正像她自己说的那样:青春之语文,是坚信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