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总结汇报 > 述廉报告 / 正文

党史人物--瞿秋白

2020-08-19 11:12:30

 党史人物--瞿秋白

 许多人都熟悉作为中国共产党党歌的《国际歌》 ,而最 早将它翻译成中文并附上简谱的,就是瞿秋白。他从一介书 生成长为革命领袖,并曾主持“八七”会议,实现了党的历 史上的重大转折。在中国 30 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中,也留 下了他的英名。

 瞿秋白,原号雄魄, 1899 年 1 月 29 日出生在常州城一 个破落的士绅之家。自己改名为瞿爽、瞿霜,后由“霜”引 申为“秋白”。他自幼多病,读书却非常用功。

 9 岁入常州冠 英小学,尚未毕业就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喜欢议论时政。辛 亥革命周年纪念日,他在宗祠门上悬挂一只白灯笼,上面书 “国丧”两字,表示了对革命结果的失望和不满。1916 年底,瞿秋白到北京考进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学习俄语、英语、法语,研究文学、哲学、佛学,并去北京 大学旁听陈独秀等人的课。

 “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担任北 京学联评议部负责人,带领俄文专修馆的同学参加了游行示 威和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 年 3 月,他参加了李大钊倡导成立的 “马克思学说 研究会”,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翌年初,他以特约记者的 身份到达莫斯科,取俄文名字“维克多尔?斯特拉霍夫”

 ,译成汉语即“战胜恐惧、克服困难”之意。当时,他撰写了

 《饿乡纪程》 (后人改为《俄乡纪行》 )、《赤都心史》等文, 并在北京《晨报》等刊物发表文章,歌颂十月革命。1921 年,他经赴俄的张太雷介绍加入俄共 (布)党组织, 翌年转为中共党员。他当时兼任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 国班俄文教习和政治理论课的翻译,此间曾经两次荣幸地觐 见革命导师列宁。

 1922 年 11 月,瞿秋白作为陈独秀的翻译 出席了在彼得格勒举行的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数月后 回国,起草了中共“三大”的纲领草案,并当选为中央候补 委员。随后,他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助手和翻译,赴广州参 加国民党 “一大” 宣言的起草, 又到上海大学任教。

 在党内, 他是第一个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研究 中国革命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人,也首次把辩证法与唯物论、 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整体来宣传。1927 年秋大革命失败时, 瞿秋白成为中央临时政治局的 主持人,在陈独秀离职、党内处于危急之际确定了展开武装 斗争的方针和策略。

 翌年,他赴苏出席了莫斯科中共 “六大”, 会后留任驻共产国际的中共代表团团长。

 1930 年夏,党内出 现李立三的“左”倾盲动错误时,他回国主持纠正。

 1931 年 初,共产国际代表米夫及其支持的王明等人批评瞿秋白采取 “调和主义” ,将他排挤出中央领导层。此后他在上海从事 文艺工作, 1933 年进入中央苏区。1934 年秋红军长征时, 瞿秋白被留下负责中央分局的宣

 传工作。

 1935 年 2 月,他在突围时被俘,同年 6 月 18 日慷 慨就义。

 

Tags: 党史   人物   瞿秋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