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雄狮少年》:现实主义动画的美学建构与共情表达

2023-01-13 15:50:09

□杨丽萍

电影《雄狮少年》剧照

国产动画电影《雄狮少年》将“广东醒狮”的文化传承嵌套于少年成长与梦想的叙事主题中,将“醒狮”文化的传统内涵与觉醒自强的民族精神通过历史转喻进行现代化的阐释。在“无厘头”色彩的喜剧元素和地域文化传统支撑下融合乡村留守儿童、非遗文化传承及城乡贫富差距等契合当代社会语境的时代议题,构建出与观众多元共鸣的情感共同体。实现了现实主义题材动画的美学实践,也为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多元化拓展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雄狮少年》讲述了遭受霸凌的阿娟与好友阿猫、阿狗三个废柴少年与退役狮王“咸鱼强”组成舞狮小队,在梦想与现实的不断拉扯中,一路披荆斩棘参加舞狮比赛证明“天生我材必有用”,实现“病猫”变“雄狮”的励志成长故事。《雄狮少年》完全脱离了当下国产动画流行的神话IP 题材的束缚,将现实题材纳入动画媒介的表现范围,以写实风格打破动画电影的受众壁垒。叙事背景立足于传统文化,借民俗文化“舞狮”特征将社会转型中的情感体验、人文思考转化为一种时代精神,以高还原度的视听呈现完成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美学拓展,探索出国产动画商业电影的新方向。

自我国动画电影诞生之初,就多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或民间寓言故事,而鲜有涉及现实生活之作。近年来神话题材动漫的同质化量产也引起了观众的审美疲劳。纵观全球动画市场,迪士尼童话及真人化IP 改编题材渐入困境,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推出的《寻梦环游记》《心灵奇旅》等聚集当下现实题材的动画电影却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现实题材动画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雄狮少年》摈弃神话IP 的创作谱系,立足于现实主义开启国漫创作的新思路,通过对紧贴现实生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像创造,赋予国产动画更强大的民族特色和艺术精神,完成了中国动画电影现实主义的美学实践,并填补了中国“真实”题材动画的市场空白。

影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醒狮”为主线,融合梦想与成长的叙事主题,继承周星驰电影中小人物“咸鱼翻身”的叙事方法,将“病猫”变“雄狮”演绎成“现实传奇”。基于这样的故事内核和价值观,影片极力呈现出高度写实的动画场景渲染,展现出极为细致“拟真”的视觉效果。岭南骑楼、村屋田舍、嘈杂泥泞的街巷、祠堂、海鲜大排档以及荔湾区地铁站街、破烂不堪的城中村顶楼等现实场景在CG 特效支撑下,塑造出具体可感的空间环境。红白蓝三色的蛇皮布、颜色各异的舞狮队服以及榕树、木棉花、煲仔饭、手打牛肉丸、咸粥等真实的生活,还原出富有岭南文化的乡野美学,在真实的现实触感中传达出生活的“市井气”和“烟火气”,为影片的现实主义表达提供一种美学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动画对现实生活的高度还原以及动画媒介的双重假定性可以为观众营造一种充满现实代入感的视觉奇观。

“而在现代语境与全球化情境下,动画电影纪实美学对于民族记忆的表达面向,则不再单一强调在色彩、线条、物象复刻等显性形式上的‘真切’与‘拟真’,而是更为侧重叙事的人文观照指向,使纪实表达更能投射生活、指涉现实。”因此《雄狮少年》在故事的环境和发生地营造现实空间外,也投射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将之作为现实主义精神内核。片中的人物隐藏在狮头背后狮身之下,影片试图关照的也是隐藏在社会现实下挣扎生活的底层群体。影片将故事背景设定于2005 年佛山顺德的农村,大量呈现了乡村留守儿童遭遇霸凌、城市务工条件恶劣没有福利保障、传统文化衰落等普遍的社会现实困境,承载了非遗传承、城乡发展、留守儿童成长教育、农村家庭因病致贫、城乡贫富差距以及农民工群体在社会中的“失语”困境等时代议题,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之外,更承载了现实性和思辨性的人文关怀。

同时,电影也打破了努力就能实现梦想的童话,让小人物叙事脱离传奇化套路,使理想主义的实现更真实深刻,形成现实逻辑的闭合。与周星驰《少林足球》中一战成名改写命运的传奇故事不同,《雄狮少年》中,阿娟跃过了舞狮比赛的擎天柱却依然无法跃过现实中的“擎天柱”。他的纵身一跃无法改写他为生活而颠沛流离的现实,一时的万众瞩目只能成为他漫长人生中的片刻辉煌,褪去光环后的阿娟仍需回归现实,背上行囊去往上海这个薪水翻倍的现代城市,赚钱养家。而临近结尾,街边努力喊口号的打工中介、工厂的流水线工人、地铁和斑马线上形形色色忙碌的人们,构成了具有内在相似性的打工人群像,勾勒出社会中的人生百态。影片用舞狮的“上山下山”比喻人生,在梦想与现实的割裂中找到平衡。

“英国文化家雷蒙·威廉斯将文化的一重含义归纳为知性和艺术活动的作品和实践,反映着人类的整体生活方式,而动画作为一种依托现代媒介技术所实现的大众文化,也是对不同地区、民族日常实践模式的艺术表征。”中国动画电影自诞生之日起便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从第一部《铁扇公主》到近年来热门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一系列口碑良好的国产动画,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次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传统文化的故事内核赋予国产动画独特的价值精神和审美情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而传统文化的表达寄托于现代化的媒介,在‘旧’的外壳上需要‘新’的外衣,‘中国意象’也应该体现出现代审美的特质”。

《雄狮少年》运用中国传统文化“醒狮”营造具有文化底蕴的空间语境,结合现代技术与互联网思维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新的呈现方式,展现出当代新的中华审美风范。何为“醒狮”?在中国民俗中,狮子被视为驱邪避害的吉祥瑞兽,寓有吉祥如意、逢凶化吉之意。正如影片中阿娟父亲所言:“我们的祖先害怕年兽,所以要套上威风凛凛的狮头,可以驱散年兽,也可以驱散心中的恐惧”。“舞狮有南北之分,北狮重形,南狮重神。其造型威猛、步法刚健、乐鼓激昂,亦称‘醒狮’”。在清末民初,“睡狮”意为衰落的旧社会,而“醒狮”被赋予现代国族意识觉醒之义。在当代语境下,舞狮也不单纯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活动,更象征着觉醒与反抗的群体力量。

《雄狮少年》则将“醒狮”这一民族化意象放置于极具东方意蕴的文化空间中。在写实主题下兼顾传奇色彩,将“舞狮”文化与“成长”“梦想”等个体叙事形成巧妙联系,更通过平凡的个体提炼出精神层面的坚定。阿娟、阿猫、阿狗成为“废柴”“病猫”的代名词,“舞狮”则成为其不甘命运、追逐梦想的现实表达。“醒狮”在片中既是传统的竞技文化,也是梦想与现实的隐喻。狮头成为影片中浪漫主义符号的代表,也是无数个“阿娟”们心灵成长的载体。戴上狮头就是觉醒的雄狮,摘下狮头则回归现实。通过“醒狮”的寓意与少年励志的有效融合,传递出中国人“勇敢、坚持、不服输”的时代精神。而影片阿娟开始拜师时,广播中出现梁启超的“少年强则国强”的话语,其寓意又将其个体梦想上升至家国情怀层面。“雄狮”作为承载故事情节的媒介之外也成为了喻意载体。阿娟从“病猫”成长为“雄狮”之路也寓意中国经历的从“东亚病夫”到“睡狮渐醒”的救亡图存之路,蕴含着个体成长与民族解放的双重主题。所谓“少年中国”,唯有少年觉醒成为“雄狮”国家才能富强成为“雄狮”,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因此“醒狮”在影片中不仅代表着当下自强反抗的梦想表述,而且在历史转喻下成为更具民族主义的文化认同。

电影《雄狮少年》剧照

在表达主角勇敢打破“病猫”标签成为“雄狮”,用“觉醒、不屈、勇敢、坚持”等民族化的人文元素舞狮作为贯穿影片的意象和叙事背景之外,影片还以中国大鼓、唢呐等民族乐器融合舞蹈、武打、杂技等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舞狮场面,将起势、奋起、施礼、惊跃等舞狮文化逐一展现。虚拟的镜头在动画载体中有着比真人电影更加自由的运动范围,摆脱摄影机摇臂与轨道等器材的操作“限制”,最大化地呈现了舞狮的生动美感,也实现了更加灵动的情感表达。而自由流畅的运镜之下,混杂着的岭南方言的口音、CG 技术处理的狮头、片头片尾的水墨丹青画以及对岭南地域特色中衣、食、住、行的“烟火气”“市井气”的刻画,都呈现出与舞狮文化相依相傍的岭南风土民俗,营造出极具东方特色的文化空间。社会中的物质文化、风俗习惯被融入本土特色视觉文化空间的情感营造中,展现出浓郁的中国风情与东方意蕴,构建出中国观众独有的文化共情。

再加上近年来“破圈”传播的“五条人”乐队的《道山靓仔》、九连真人的《莫欺少年穷》等流行摇滚乐,以及不同时代的流行金曲、各类方言的演唱等一系列契合当下年轻人审美趣味的元素的加入,使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实现有效融合,传达出新的地域人文气息,凸显出岭南文化的广阔性和多元化,让观众在动画电影的形象化叙事中观照出自己的日常生活图景,达到自我意识与社会文化的镜像统一。

《雄狮少年》以历史转喻和流行文化的融入中将中国传统的“舞狮”文化从不同角度进行现代化演绎,打破对传统的固化定义,通过转换、融合、重构等方式建构出新的文化共同体,呈现出中华传统美学表达的自由性、多样性与流动性。而动画电影与传统文化的互相赋能,在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保留浓郁民族特色的同时,通过叙事策略上的现代性转化与重构,既实现了“国潮”动漫叙事美学的更新迭代,也为传承传播岭南文化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动画不仅是大众文化的呈现媒介,更是社会情感与社会精神的视觉承载者。在理性与感性并存的艺术实践外还承载了文化的共享性、互动性与对话性”。动画电影的叙事表达和符号传递可以在有限的观影时间内与观众达到情感共通,实现将电影的记忆点和影响力从表层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刺激提升到精神层面的共鸣。

影片以“泛情化”叙事满足受众“共情”之需,“在创作中融入社会文化的语境,使观众在跟随影片连续叙事的同时,去反思动画电影本身的造梦机制,社会文化语境则是电影意义生成的外部条件”。《雄狮少年》打破神话引擎带来的普遍文化认同和好莱坞式的奇观视效,将从乡村到城市里打工的小镇青年以及“二代农民工”的生存境遇、城乡差距等社会议题融入“舞狮”传统文化的影像表达中。影片中,阿娟在佛前许愿与父母相见,听见电话那头妈妈叮嘱时潸然泪下所流露的亲情,阿珍拒绝丈夫咸鱼强分担生活重压时展现的夫妻之情,阿猫等人偷偷给遭遇家庭变故的阿娟母亲钱时所展现的兄弟之情,同村狮队在决赛时表现出来的同乡之情,以及阿娟重返赛场后给师父“奉茶”和“跪礼”展现出的师生之情等等,这些契合传统伦理观念的个体情感赋予电影内在的“落地性”,将世俗化的情感写照和人本化的价值观糅合进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中,使其在“情本体”层面唤起观众的“情绪消费”,促进观众产生文化认同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在情感牵动下对电影做出热情回应。

在生活面前屈服的咸鱼强代表的正是现实社会中梦想夭折的卑微打工人、半途而废的社会大众。当在广州艰辛打工的阿娟在与母亲通话时面对“实在是受不了就回家”的劝慰,强忍眼泪坚持骄傲倔强。挂掉电话后依然穿梭在高楼大厦间风雨无阻送快递,其成为现实中每一个为生活努力奋斗的打工人的缩影。通过立足现实中的个体,还原电影的普世价值,以拥抱梦想的梦境装置即狮头进行一场心灵奇旅。

“囊来上山,囊来下山”,九连真人的《莫欺少年穷》唱词在少年阿娟奋力跃向擎天柱的那一幕响起,挑战擎天柱成为不甘于向命运妥协的象征。此刻,现实中的“阿猫阿狗”们在陌生的城市打拼的身影便与大银幕上舞狮少年的英雄梦故事重合在了一起,舞狮活动则被幻化成为现实社会中普通人的朴素梦想,进而实现银幕内外最大化的情感“询唤”,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而影片中反复念叨的“不认!我就是不认!”的口号与《哪吒·魔童降世》中“我命由我不由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认”的核心主题与自人类诞生以来对抗天命的母题相呼应。这种存在于中华民族灵魂中的韧性,在翻越一个又一个坎中寻求自我认同和满足的“舞狮精神”,通过“社会—文化—影像—观众”构建成为一个多元共鸣的可情感交流的共同体。“在情感同构的基础上引发观众的共识,与动画电影形成文化记忆与情感的共鸣。”“使不同历史时段、地域空间的意象,均能在同一境域之中呈现,组合为投射个体情感、复现生活原质、指涉社会问题等的多面镜像,构筑起能够引导观众获取共鸣经验、审视现实情境、舒展未来想象的“共情之镜”。

《雄狮少年》对现实主义的初步探索,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将现实主义与传统国粹的巧妙结合,也为动画界一直追寻的“国潮”美学完成一种现代语境下的溯源。正如本片导演孙海鹏所言,动画有无限可能,它其实可以承载很多很多东西,不应该被“动画”这个名字给限制住。作为少有的现实主义题材动画,无论是对于时代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对动画类型的创新探索,抑或是对非遗文化的发扬传承等都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深度挖掘,对与国漫语言的结合进行了广泛有效的传播实践。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其现实主义美学的艺术意蕴及“国潮”动漫美学与文化工业的融合,实现了民族话语传播范式的创新,也为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拓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猜你喜欢 阿娟雄狮舞狮 舞狮献瑞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雄狮少年小雪花·成长指南(2022年3期)2022-04-09计数:新春大舞狮孩子(2020年2期)2020-04-09迷宫弯弯绕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2期)2020-01-11水下舞狮环球时报(2019-01-31)2019-01-31娘的变化故事会(2009年15期)2018-09-03舞龙舞狮进校园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真是捡的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12期)2017-12-01健身鞋金山(2017年6期)2017-06-27铁甲雄狮空降技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1期)2017-04-26

Tags: 与共   雄狮   现实主义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