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议程设置中的“情绪设置”——以北京冬奥会前期“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为例

2023-01-14 11:15:08

陈 欣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0)

(一)研究意义

2016年,“后真相”被评为年度热词,受众不再一味地将客观事实放在首位,而是更注重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情绪逐渐“战胜”了事实,自此,“情绪”便成为了一种破坏性力量,以印证当下社会的“众声喧哗”。但是,主流媒体如果能够正向利用这种力量,“情绪”也会成为社会整合和社会动员的宝贵资源。

一方面,议程设置理论在数字革命的浪潮中发生了变迁。在传统媒体时期,主流媒体把持着媒介信息资源,能够通过议程设置有效引导受众;
而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私域流量赋能,受众地位逐渐提高,议程设置的主体也由泛群体向精准圈层扩展。同时,传播效果从长期变为了短期,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每分钟更新的热搜榜单足以体现媒体议程设置的暂态化,新闻与信息生产的过程被急剧压缩,更多碎片化、情绪性强的议题获得了更多流量。

另一方面,主流媒体需要通过设定大众议题来实现社会共识的凝结。随着互联网在一次次浪潮中成为了最大的社会变量,个人能量被重新激活,传统传播者的传播权利和传播方式也从单向垄断过渡至互动自由,从设置理性议程逐步转向为设置情绪。在一些反转新闻,比如鲍毓明事件、体罚学生致吐血等事件中,媒体为获取流量,利用“性侵”“体罚”等敏感字眼大肆制造流量噱头甚至不惜制造虚假新闻,“情绪”一时间被人们视为集合行为的代名词。但是在另一些事件中,情绪的宣泄却成为了人们的寄托,比如,“农夫口袋小东家”直播间442万网友抢购蜜桔,此时,家国情怀成为了最大的格局,主流媒体若能妥善将“情绪”贯穿进议程设置中,改变舆论格局和引导方法,或许能更好地发挥新时代媒体的作用。

(二)研究背景

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开幕,主流媒体在前期便对社会情绪进行了合理宣扬,做到了统一全民思想、凝聚社会力量。新闻评论是一种具有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新闻文体,专门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评论文章的观点会直接影响舆论环境,一旦舆情开始肆虐,无论社交媒体上的舆论是否正向,情绪都会呈裂变式激增,扩散范围和速度也都难以控制,因此,主流媒体对“情绪”的把控十分重要。

本文将主流媒体“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4日期间,所有与北京冬奥会相关的评论文章,共计38篇,将这些文章按照发布时间进行排序,并通过对比不同文章的阅读量与点赞量,分析“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的选题和语言,探讨主流媒体应如何使用“情绪”进行正向舆论引导,以及后真相时代背景下社会舆论能否通过“情绪”的正向使用来进行引导。

网络舆论中的情绪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理性相对,可称之为“非理性”。喻国明教授在其著作 《网络新媒体导论》中曾纠正过“非理性传播”这一概念,他认为“对 ‘非理性’的认识完成了从 ‘患病的他者’到 ‘脆弱的你我’的视角转变”,并把“非理性”作为一个中性词来思考。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人们的认知过程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共同构成的集合,因此,将“非理性”完全看作负面的思维定式需要摒弃。网络舆论的形成是理性与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张志安教授在 《个体情绪·社会情感·集体意志——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及其因素研究》一文中也曾对理性与非理性作过阐述,他认为理性是一种认识能力和实际活动能力,而非理性属于精神能力,精神能力可以使人们从事那些难以言说的认识和行动。基于以上两种观点,可以将“情绪”视作中性概念,并对它进行分层,从而展开对“情绪”的理解。

本文主要从张志安教授文章中非理性因素的低、中、高三个层次,即情绪、情感、意志这三个角度来把握:在第一层“情绪”中,他认为情绪是较低层次的,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且具备一定的测量性,因此,在网络舆论的研究中常将“情绪”作为研究对象。网络空间可以满足个体情绪的释放,个体情绪往往更注重宣泄,这是一种正常方式,而个体情绪通过群体匿名、群体感染、群体兴奋等机制作用又容易形成群体情绪,群体情绪的启动将形成舆情,它是存在理性成分的。在第二层“情感”中,他认为情感通常与一定的社会诉求相联系,可称之为“社会情感”。社会情感的迸发主要源于社会生活的结构矛盾问题,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对贫富差距、阶级固化等词语十分敏感,容易产生“情绪先行”的后真相现象,而有效引导情感便成为了重要话题。在第三层“意志”中,意志在网络舆论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例子是网络民族主义。新时代的青年更具备爱国情怀,在与民族、国家相关的舆论事件中,人们会通过情绪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并且相信政府和国家,相信主流媒体。

本文将第三个层面的“意志”置于具体事件中进行深入探讨,着重分析主流媒体在开展新闻业务时应如何设置情绪、引导舆论。

截至2022年2月8日,“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已有4699篇原创内容,每篇文章的阅读量均过万,发展态势良好,影响力逐步上升。清博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有关北京冬奥会的专题舆情网络监测数据显示:冬奥会总体舆情的正面情绪占比为89.24%,负面情绪占比为7.28% (如图1所示);
关键主题词为“北京”“冬奥会”“奥运会”“中国”“冬季”“冬奥”“冰雪”“滑雪”“国家”“运动员”10个。由此可见,“人民日报评论”在引导舆论时有意改变了以往的严肃风格,开始体现情绪在媒体信息中的价值。虽然“人民日报评论”在2014年8月14日的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与北京冬奥会相关的表达,但是,2014年只有2篇、2015年5篇、2016年2篇、2017年4篇、2018年5篇、2019年4篇、2020年3篇,内容相对较少;
而2021年其涉及北京冬奥会的文章高达38篇,阅读量均在一万以上。以下将从样本文章的选题、论证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图1 研究区间内北京冬奥会舆情监测微信类媒体情绪分布图

(一)选题:议程角度多样,巧妙启动情绪

在38篇样本文章中,“人民日报评论”先后开设了三次奥运专题:2021年2月4日,开设评论员观察专题 《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发布系列文章三篇,4日、5日、8日分别以“体育事业”“制度优势”“冬奥效应”为主题,平均阅读量为2.5万,在“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的阅读量中占比较高;
12月22日开设小专题 《相约北京冬奥会》,发布系列文章四篇,持续发文至2022年1月19日;
2022年1月25日开设人民时评专题 《冬奥盛会,我们准备好了》,发布系列文章三篇,阅读量平均为2.9万。

首先,2021年3月8日,任仲平重磅发声,为“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作评论文章 《风雨无阻的奋进征程》,阅读量达10万+,文章第5小节提到了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情况,并解释了“北京冬奥会的很多项目为何能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从无到有”这个问题,评论区留言达61则。这篇文章激情澎湃,受众认可度较高,任仲平在文章中穿插介绍北京冬奥会,能在议程设置早期引发受众关注,巧妙启动情感。其次,针对“体育强国”“体育产业”“全民运动”“冰雪运动”4个关键词,“人民日报评论”分别于2021年4月、8月和2022年1月发布了4篇评论,时间跨度较大,在议程设置中期达到了有效呼应。除此之外,另有3篇文章主要探讨了北京冬奥会科技应用的问题,2篇文章讲述了北京冬奥会的传承由来以及筹办准备。最后,“人民日报评论”还在热点事件中穿插介绍了北京冬奥会,比如,在评论员观察文章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的最后一段,提到了“确保冬奥会所有场馆100%用上 ‘绿电’”。

总体来说,主流媒体在评论重大公共事件时存在议程设置,并且会从多个角度进行情感设置,将感性与理性交织糅合,使个体情绪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为群体情绪,并逐渐上升为社会情感。

(二)论证:诉诸话语认同,激发共情传播

在38篇样本阅读量排名前5的文章中 (如表1所示),前三篇情感表达最突出,因此,本文将其作为研究重点。三篇文章的发布日期分别是2021年3月8日、2022年1月5日、2022年2月4日,这三个时间节点具有特殊含义。

表1 研究区间内“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关于北京冬奥会的评论文章阅读量Top5

第一篇 《风雨无阻的奋进征程》发布于“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之际,具有承上启下之意,该文章论证纵横捭阖,感染力十足,共有9个小节,多次使用排比句,比如,“四海升腾,这边风景多锦绣;
九州激荡,乘势而上开山河”,形式对仗工整,话语中所饱含的情绪能够有效感染读者,达到了情绪设置的作用。

第二篇 《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启示录》发布于2022年元旦假期之后,主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的“金句”作为评论对象,分别是“这一年,意义非凡”“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让大家过上好生活”“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阅读量高达10万+。文章的论述起到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效果,不仅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未来理想,也呈现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诉求。在新年之际引导受众讨论“新年新气象”“新年贺词”等话题,是主流媒体发挥自身正向引导功能的体现。

前两篇文章主要以特殊事件为背景,提及北京冬奥会的内容相对较少,第三篇文章 《让我们一起向未来》专门为北京冬奥会而作,无论是时效、语言表达,还是主旨、立意都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阅读量高达9.5万。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于中午11点36分发布社论,将北京冬奥会的主题“一起向未来”作为文章标题,以三个排比句“今夜,当五星红旗、五环旗在中国国家体育场冉冉升起……今夜,当采自古奥林匹亚的火种在北京夜空熊熊燃烧……今夜,当五洲四海的老友新朋在世界东方汇聚一堂……”开篇,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情绪的递进,精妙的句式以及“信心”“世界”“中华”等词汇,激起了社会公众的同理心和参与性,构建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信仰。

综上所述,临近北京冬奥会,“人民日报评论”十分重视情绪渲染,多以“生命”“力量”等词汇提振社会信心、激发群体共情心理,再诉诸于现实社会,从而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一些凸显民族精神的重大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通过共情将社会状态、社会利益、社会责任呈现给受众,使人们感受到评论带来的温暖和价值,从而产生正向的引导作用。

主流媒体在进行舆论引导时要谨记“高举旗帜,引领方向”,发挥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导向和旗帜引领作用,在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大事中,应运用理性思维对感性素材进行总结,以平实且丰厚的语言进行表达,在理性的基础上重视挖掘“情”与“美”。

猜你喜欢 议程舆论设置 做自己的支配者语文周报·教研版(2021年33期)2021-09-13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科学与财富(2021年33期)2021-05-10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环球时报(2021-04-27)2021-04-27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电脑爱好者(2020年21期)2020-11-09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经理人·深商(2019年4期)2019-09-10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栏目设置一览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8年5期)2018-09-10阿塞拜疆向联合国提交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规划报告WTO经济导刊(2017年8期)2017-08-24

Tags: 设置   人民日报   冬奥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