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新时代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的育人思路与对策——基于昆明理工大学“砼心筑梦,乡村振兴”服务队实践品牌

2023-01-16 17:05:06

文/宗俊宏(昆明理工大学)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

工科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有一定优势,包括以研究为先导汇聚科研力量精准施策;
引导乡建适用技术应用;
多学科交叉综合决策咨询,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再指导实践,持续跟进在地化服务[1]。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理工院校应自觉担负起使命与责任,帮助学生剖析社会、认识国情、发奋图强、坚定信念,促进学生脚踏实地服务人民、贡献社会。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代表的实践育人建构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是产学研深度融合下的科技强国建设新业态的重要牵引,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新的时代、面对新的发展要求,高校需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到助力乡村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思考如何构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的育人实现路径。

为全面了解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效果,笔者组织开展了“三下乡”社会实践问卷调研活动,发放调研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0份,有效率高达92%。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参与者涉及昆明理工大学不同学院、年级、性别、专业的大学生,分析样本覆盖面广、代表性强。有75.4%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身的意志品格和思想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改变;
有77.3%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的认知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变;
有65.68%的大学生认为,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意义是有助于自身深入社会,展现积极有为的价值取向,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所有专业联系不够紧密,另外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未清晰明确自身职业发展定位。

图1 实践服务队五年来实践案例

根据调研结果得知,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自身思想得到提升,让学生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切直观的感受。尤其部分学生对于专业认同度、自我定位明确程度、职业生涯规划清晰程度、对专业相关职业及其行业的认识程度、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实际意愿还存在不够准确的问题。

高校实践形式与专业契合度低、学生专业和能力发展受限,应清醒地看到实践育人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大学生与社会需求契合度偏低等不良趋势仍未有效扭转[2]。学生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影响学生参与实践环节的热情与获得感。

通过梳理新时代“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状问题,本文结合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实践育人的实践案例,以培养“社会需求视野下土建类人才工程”为目标,提出导向下的育人品牌,实践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发展、志愿公益、创新创业等载体有机融合,强化思政引领与实际问题结合,凝聚共识提精神;
深化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夯实基础专成效;
加强思维训练与创新创业结合,提升能力树品牌;
培养专业技能与志愿服务结合,知行统一暖人心;
注重科学实效与考核评估结合,压实责任鼓干劲,明确实践育人工作目标,协同开发实践育人资源,丰富实践育人工作内容,创新实践育人工作形式。

(一)强化思政引领与实际问题结合,凝聚共识提精神

学院以党政领导、团学、教学负责人、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实践指导教师与本硕博学生共同组成乡村振兴实践团,形成工作合力,打造思政实践教研室和公开课,以实践思政为引领,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落实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立足岗位为乡村作贡献、为人民谋幸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综合能力。

(二)深化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夯实基础专成效

加强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的衔接,学院制定了《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和《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培养方案》,建设《乡村振兴中的青春实践》社会实践课程,破解思政课学生主体缺位和缺乏实效性难题,实践团讲好实践故事,在参与乡村建设中研究实践、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科技攻关前沿问题、创新成果等系列课程宣讲与教学,确保社会实践规范化专业化运行与培训。

(三)加强思维训练与创新创业结合,提升能力树品牌

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为契机,组建研究型师生队伍,探索“专业技能竞赛+实践”模式,打造“1-4-5-50”实践项目库,1条项目生产线,4个方面注重,注重顶层设计、氛围营造、长效机制、资源整合,5个依托,以全国和云南省大赛为牵引,通过开展学院“知行大讲堂”、技能竞赛、创新创业论坛等,以构建校内外促优体系为探索,以品牌塑造推广持续为依托,以志愿实践氛围营造为目标,以实践成果宣传平台为展示,孵化50个项目,在项目推进、实践专题、课题申报等方面与行业协会组织合作交流,发挥本科研究生群体智库优势,成为学校特色育人品牌。

(四)培养专业技能与志愿服务结合,知行统一暖人心

图2 省级、国家级荣誉证书

学校构建志愿服务实践学堂,专业性、创新性、特色性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堂以志愿实践习惯的养成和实践能力的精英教育为首要理念,以志愿实践学堂特训班、志愿实践课题公开课为学堂载体,以专业课程培养、志愿项目孵化、实践基地训练为培养模式,组成一批专业领域专家教授、项目孵化青年教授、实践公益组织成员导师库,形成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青年志愿者项目,孵化一批服务国家和社会建设的志愿实践项目,以乡村和城市基层社区为重点,涌现出“最美”“最佳”志愿服务实践典型,引导学生自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培育感恩奉献意识,履行高校学子的社会使命与担当。

(五)注重科学实效与考核评估结合,压实责任鼓干劲

建立实践育人效果评估“评价—反馈意见—改进提高—再评价”的循环体系。衡量实践活动是否做到“与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相结合、与专业理论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祖国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
是否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落实“三个认知”的目的,教育引导学生认知国情、民情、社情的目的;
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实践单位、高校管理部门等,通过人才培养核心目标优化整改与总结,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实践育人过程。

(一)协同育人为基点,打造“整合式”资源渠道

首先,构建“高校—地方政府—企业—社会”产学结合育人实践模式。实践育人的参与主体包括高校各培养单位、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家庭、学生个体等,实践育人工作需要各参与主体统一协调[3],加强各方合作,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路径,推进校内外资源的整合;
协调校外资源,通过举办校友会、邀请校友返校系列讲座、聘任校友业界导师等方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其次,与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对接需求促进双赢,成立实践育人基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知识,提高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以丽江海螺村、禄劝火本村、宣威普瓦村为实践基地,与云南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丽江团市委、丽江市消防部门、云南抗震技术研究院签署长效合作协议;
最后,搭建校与校合作平台,我院先后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组成社会实践团队促进教学合作及协同发展,2021年学院挂牌“健康生活目的地产业链研究院”,2021年12月与富民县红印基地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实训研发基地”。

(二)创新育人为机制,搭建“多联式”教育平台

依托“创新创业”提升改革创新精神,开展创业论坛,引导学生、专业老师、业界导师同时发力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学生申报课外学术创新创业课题、挑战杯、互联网+等全国创新创业赛事。在共青团中央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中荣获“行星”“卫星”荣誉称号。在云南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中荣获一等奖;
在昆明理工大学第十七届“挑战杯”中荣获特等奖、“最具人气科技创新作品奖”以及“最佳优秀指导教师”;
团队设计的“微型消防站”在昆明理工大学第六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竞赛中获二等奖;
在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银奖。

(三)实践育人为主线,提升“浸润式”教育成效

总体谋划“课堂、校园、社会”,塑造“多渠道、全方位、厚基础”的质量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

学院连续五年在全国大中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荣获24项国家级荣誉。2021年团队入选团中央大学生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重点项目。被《中国青年报》《云南日报》《云南信息报》、云南团省委、丽江团市委、丽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四)人才振兴为战略,建设“产学研”课题资源

按照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总体思路,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推荐课程内容更新,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学生科研能力,2021年,实践团队研究建立木结构建筑群火灾评估风险策略,模拟多种火灾场景的防灾方法,探索新型木结构建筑材料技术,生产、教学、研究一体化。

团队撰写《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勘查评估报告》等报告近十余万字,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帮助村民修建消防水池和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微型消防站,建设空气循环生态厕所,为当地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为高质量发展的建设工程行业添砖加瓦。

新时代青年群体思想活跃,传统形式的实践教育难以满足其需求,实效性不强,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实践育人品牌项目建设,使实践育人工作品牌明确工作目标,协同开发教育资源,丰富内容,创新实践载体,在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管理服务上已形成全局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科学制度,深入推进“五个协同”,德育与智育协同、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协同、学科与专业协同、科研与教学协同、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向着“项目化、体系化、持续化”精品特色实践品牌建设迈进,助力大学生成才成长。

猜你喜欢 育人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育人以“礼”·传承美德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快把我哥带走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21年4期)2021-04-26“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李学生》定档8月28日电影(2018年9期)2018-11-14赶不走的学生作文世界(小学版)(2018年4期)2018-10-16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伙伴(2018年1期)2018-05-14学生写话快乐作文·低年级(2016年12期)2017-01-03

Tags: 振兴   乡村   服务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