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培养问题转译能力,增强学生审题素养——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

2023-01-17 12:55:10

林凤真

(漳州市长泰区兴泰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353600)

所谓“问题转译”是指在应用题审题环节,个体能够通过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间的互译[1],敏锐地从题干中提取出隐藏其中的关键信息,并以“数字、图形或符号”等形式,将其数量关系具体展现出来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问题转译”作为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素养的重要手段,不仅是帮助学生理清题干脉络、疏通问题逻辑、把握数量关系的关键手段,亦是后续能够精准解题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注重引导学生强化自身的问题转译素养,提升其精准审题的能力,无论对切实提升小学应用题教学的课堂成效,还是对强化个体的抽象思维、数学表达、数学结合意识与问题分析能力等素养,均有莫大的好处。基于此,文章从实践案例出发,聚焦如何在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教学中,有效运用问题转译策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经常解错题,其原因并不是真的不会,而是他们被题干中复杂、枯燥的文字表达干扰,失去审题的耐心,导致文段中的关键信息遗漏、思路堵塞与解题失误等问题。因此,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应用题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精准把握线索、增强其审题素养,教师可以点拨他们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简约明了、有实质内涵的数学符号,达到去除干扰、简化题目的目标。如此,既能凸显问题的核心要义,又能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素养与抽象能力。[2]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知识点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符号语言意识与转译能力,教师主要出示以下应用题:

李铁匠准备将一个长、宽、高分别为20 厘米、16厘米、10 厘米的长方体铁块与一个棱长为5 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圆柱体。熔铸后,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为60 厘米,问它的高为多少?

从题目难易程度来看,这道题的内在逻辑并不复杂。不过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不少学生做错题的原因为:这段文字表达比较绕口,导致一读完题目便晕头转向,失去耐性,无法把准关键信息。于是,在错题讲解环节,教师启发学生尝试将文段中的关键信息转化为符号语言展开分析。有学生将题干信息进行如下归纳:

长方体:a长=20cm;
b=16cm;
c=10cm

正方体:a正=5cm

V长+V正=V圆柱

圆柱:d=60cm,求h。

这样关键信息就简洁明了地展示出来了,学生运用已学的公式:V长=a长×b×c、V正=a3正、V圆柱=πr2h 与d=2r 等就能轻松求解。在教学中,这种借助字母代替文字的转译方法,不仅极大地简化题目,有助于学生准确定位到核心信息,而且在切实减轻其解题压力的前提下,训练其符号意识,教学效果甚佳。

在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读题、理解题目含义只是审题的第一步,更重要的环节在于剖析数学问题和理清数量关系上。[3]只有梳理好文段逻辑,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确保学生构建出正确的解题框架,而不至于离题千里。在日常审题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提取数量关系的素养,教师可以适当引入“逐句剖析转译”法,启发学生对题干进行逐句解读、层层剖析,进而将错综复杂的数学问题解构为逻辑清晰、直观易懂的数量关系群,以提升其深层解读题干的技巧。

例如,有关行程问题的应用题:

A、B 两地相距1300km,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出发前往B 地。甲车速度100km/h;
乙车速度130km/h。途中,乙车发生故障,需停下来修理,而后仍以原速度继续前行。结果,甲乙车同时到达B 地。问乙车中途修理了多长时间?

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因为题目过于“曲折”,理不清其中的数量关系而犯难,不知从何下手。教师鼓励他们对文段内容逐句解读,剖句分析来完成转译:

首先,从题干可知:甲:路程=1300km;
速度=100km/h。乙:路程=1300km;
速度=130km/h。

其次,根据条件:乙途中修车停留,甲乙同时抵达目的地。可知:甲行驶时间=乙实际时间。

最后,通过文段的内在逻辑,得出数量关系:修理时间=乙实际时间-乙正常行驶时间。乙正常行驶时间=路程÷速度。

将逻辑关系较为复杂的文段一一铺陈开来,使核心数量关系一目了然,极大降低了解题难度。随后,学生便能够通过这些提取和转译出来的关键信息轻松答题。教学中,不少学生反馈,依靠这种方式梳理题目,能够帮助他们理解题干中的数量逻辑,进而增强其深度读题与精准审题能力。

图形语言具有直观形象、清晰明了的特征。在小学阶段的应用题问题转译中,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题素养与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启发学生在不同图形语言的辅助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隐蔽关系清晰化”,促使学生在强化自身转译素养与审题能力的前提下,能够切身感受数学应用题生动、严谨与富有理趣的学科魅力。

(一)全能型:借助线段图辅助转译

线段图是小学数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图形语言。不仅能将文段中较为抽象、难懂的数理关系以直观、清晰的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
还能锻炼其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强化其分析问题的素养,使其思维获得进阶性的飞跃与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白板上出示以下应用题:

李伯伯准备剪一条长绳。第一次剪去全长的1/3,第二次剪去3 米。此时,恰好剩下一半。问这条绳子原来有多长?

从题型设计来看,本题题干虽然较为简洁明了,但是抽象度高,仅靠学生的想象,很难理清其中的逻辑与关系。所以,在解答类似的代数题时,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图形来帮助理解与作答。在教学中,为了锻炼学生的审题素养与数形结合思维,教师点拨他们尝试运用“线段图”的形式,精准转译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大多数学生均能结合题意,绘制出如下图形(见图1),并作答。

图1

随后,根据该线段图所呈现的较为直观、明晰的数量关系,轻松列式:3÷(1/2-1/3)=18(米)。在教学中,虽然运用线段图分析题意、捋清题干中的数理关系是常见的做法,但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一开始独自构建线段图、抽象概括题意的过程却并不容易,往往因为粗心、理解有误或画图方式不当而出现错误。对此,教师应当给予适当的耐心与关怀,对学生多加指导和点拨,促使他们在长期的接触与训练中,既能通过灵活的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的互译,增强自身的审题素养与抽象能力,还能逐步提升其数形结合意识与理性分析素养。

(二)释义型:结合示意图直观达意

在以“问题转译”为核心的应用题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明晰问题重点,教师可借助“示意图”的形式,将隐藏于文段中的关键信息精准表示出来。

例如,在人教版“几何面积”问题中,教师出示以下应用题:

刘阿姨打算把一块长方形花布剪短。她发现,如果这块花布的长去掉2 米,面积就少了12 平方米;
若宽增加3 米,则面积增加90 平方米。问这块花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

教学中,不少学生一看到条件中的长和宽不断变化,面积也在变化,好像很复杂,顿时感到晕头转向,不知如何切入。实际上,这道题并不难解,只要学生借助一些简单的示意图,将核心信息展示出来,其数量关系便一目了然,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绘制出如下示意图(见图2):

图2

从上述示意图的内容来看,该生精准地把握住题干信息,并将其清晰、直观、完整地表达出来。不仅反映出其具有较为扎实的读图能力与绘图素养,而且其中的箭号方向,也为解题者寻找解题突破口提供方向。随后,学生通过本图,轻松地列出式子:2×宽=12(m2),解得:宽=6m;
3×长=90(m2),解得:长=30m。通过直观达意的示意图形式,将晦涩难解的题目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几何图,不仅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建立文字与图形的联系的前提下,疏通思路、找到突破口进行解答;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几何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对其学科发展极有裨益。

小学应用题具有灵活性高、变化性强的特点,其中难免涉及许多易混淆的术语与知识点。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区别这些概念,其审题过程往往会出现“一字之差,谬以千里”的问题,进而导致其转译环节无效化。[4]在日常教学中,为了切实强化学生的应用题素养与数学严谨思维,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常易弄混的知识与概念,以强固其数学应用题的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百分数(一)”中,教师在教学白板中出示两道应用题,具体如下:

(1)甲筐中有石榴40 颗,若往甲筐中继续添加石榴,使其数量增加到原来的120%。问此时甲筐中有多少颗石榴?

(2)甲筐中有石榴40 颗,若往甲筐中继续添加石榴,其数量增加了120%。问此时甲筐中有多少颗石榴?

这两道题中,“增加到”与“增加了”仅一字之差,导致题目的性质与解法方向各有不同。对此,教师可以以生活化语言的方式举例,引导学生明白“增加到120%”指的是“原数加上增加的部分,总共为120%”;
而“增加了120%”,则是指在原数的基础上加上120%的量,其最终的总量应为100%+120%=220%。此外,除了“了”与“到”的区别外,教师还可适当拓展类似的易混淆术语,如“A 是B 的多少倍”与“A 比B 多多少倍”、“相反数”与“倒数”、“求比值”与“化简比”、“质数”与“互质数”等,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常积累、常辨析,厘清各术语与概念间的区别。如此,不仅提升其问题转译的效率与质量,而且在夯实本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表达与理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可以以问题转译素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之间的互译与转换的技能,促使他们在精准提取文段核心信息与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切实强化自身严谨的数学表达、数学结合思想、逻辑思维、问题分析素养与解题能力。

猜你喜欢 文段题干应用题 数字算式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2年6期)2022-05-22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新高考·高二数学(2022年3期)2022-04-29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新高考·高二数学(2022年3期)2022-04-29数列应用题、创新题新高考·高三数学(2022年3期)2022-04-28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考试周刊(2017年16期)2017-12-12单一·连贯·完整高中生学习·高二版(2017年9期)2017-10-25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17年7期)2017-08-09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甘肃教育(2014年17期)2014-09-11破解诗歌鉴赏题五招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8年1期)2008-03-14解应用题要过“三关”初中生·作文(2004年11期)2004-11-25

Tags: 素养   视域   审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