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近60年苏州河岸带逆工业化演变与遗产保护

2023-01-18 13:10:11

徐萌琦,范群杰,黄景能,赵 军*

(1.上海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 200444;
2.上海市长宁区河道(水政)管理所,上海 200335)

河岸滨水地区一直是人类活动最集中且最具活力的地段[1-2]。20世纪初民族工业沿河蓬勃发展,苏州河沿岸成为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3-4]。1949年以后,上海由原来的多功能城市逐步转变为单一工业中心城市,苏州河沿岸工业厂房密集、人口集中。随着上海市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苏州河沿岸工业区经历了一场逆工业化进程,其工业、交通设施和港埠纷纷由中心区向外迁移,沿岸地区逆工业化现象十分明显[5]。

工业遗产是指工业化早期开拓者创造并遗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财富,是记录一个时代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风貌特征的历史见证[6-10]。随着苏州河沿岸地区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工业建筑改造和沿岸地带再开发受到重视[11]。这一早期兴盛、由兴而衰、转而复兴的过程组成了苏州河沿岸经济曲折而丰富的演变历程,也为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提供了充裕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近60年苏州河岸带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过程以及典型河段河岸工业用地的变迁萎缩轨迹,并对苏州河沿岸23处工业遗产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掌握了较详细的第一手资料,梳理了苏州河岸带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与问题,以期为苏州河岸带工业遗产以及江南水乡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1.1 研究区概况

本文选取的研究区为上海市苏州河由河口至市区界河段(长39 km)两岸300 m范围内的区域,如图1所示。该区域特色工业建筑和仓库建筑相对集中,是历史上苏州河工业用地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河岸工业遗产的重要保护区。由于历史上苏州河不同河岸带城市功能定位存在差异,本文将苏州河分为3个典型河段进行分析:①河段一,市区界至曹杨路;
②河段二,曹杨路至长寿路;
③河段三,长寿路至苏州河口。在研究阶段初期,河段一主导用地类型为农业用地,河段二主导用地类型为工业用地,河段三主导用地类型为居住用地和公共建筑用地。

图1 主要研究区域

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本文采用缓冲区分析法对3个典型河段两岸300 m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特别是工业用地变迁萎缩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为了有效分析60年来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和河岸工业用地的演变过程,本文选择1947年、1958年、1965年、1989年、2000年和2013年6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
同时通过对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现状进行大量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史料查阅,对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的保护模式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遥感解译数据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1947年、1958年、1965年、1989年为航空遥感影像数据,比例尺为1∶10 000,空间分辨率为2 m,2000年和2013年为QuickBird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4 m。

2.1 河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本文对整条河岸带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发现:①农业用地持续减少,1947年农业用地面积占比为26.57%,至2013年基本消失;
②工业用地先增后减,1947年工业用地面积占比为18.36%,1989年占比达到最大(27.91%),至2013年又降为13.13%;
③居住用地和公共建筑用地波动增长,1947年上述两类用地占比分别为29.55%和7.16%,至2013年分别增长为35.07%和17.31%;
④道路用地逐步增加,1947年道路用地占比为6.27%,至2013年增长为14.48%(图2)。

图2 近60年苏州河沿岸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面积变化

对不同河岸带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段分析,结果表明:

1)河段一:1947年该河段的主导用地类型为农业用地(56.60%),至2013年基本消失;
工业用地先增后减,1947年工业用地占比为4.24%,1989年达到最大值(39.28%),随着逆工业化进程,工业用地逐步减少,至2013年工业用地占比下降为21.16%;
居住用地显著增加,由1947年的19.60%增至2013年的34.00%,成为主导用地类型。

2)河段二:曾集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1947年该河段的主导用地类型为工业用地(55.34%),此后呈持续减少态势,至2013年仅为11.16%;
居住用地呈波动变化、整体增加,1947年的占比为17.35%,2013年增长至37.60%。

3)河段三:1947年该河段的主导用地类型为居住用地(58.80%),此后逐步减少,2013年下降至33.63%;
公共建筑用地呈波动增加趋势,1947年的占比为13.26%,2013年增长至32.83%。

总体而言,1947—1989年河段一的工业用地逐步增加,表现为工业化演变过程;
1989—2013年工业用地逐步减少,表现为逆工业化演变过程。在整个研究期内,河段二的工业用地持续减少,表现为明显的逆工业化演变过程。河段三为历史老城区,工业用地较少,主要为居住用地和公共建筑用地。随着上海市城市功能的演变和空间布局的调整,苏州河沿岸工业区经历了一场工业化—逆工业化混合的过程。由于老工业企业是苏州河环境恶化的根源,因此大量从市区迁出;
而区位优越、周围基础设施良好的工业用地则经过功能转化,提升为公共空间用地和居住用地(图3)。

图3 1947—2013年苏州河沿岸工业用地演变

2.2 工业用地空间演变的转移矩阵分析

结合各阶段苏州河研究地段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表1)可以发现,苏州河地区土地利用转入转出行为十分活跃,1947—2013年发生变化的土地面积为9.323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72.29%。工业用地转出为道路交通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和居住用地等,其中居住用地是其主要转移形式,转出面积为1.022 km2,占总转出面积的52.93%。结果表明:①河段一的土地变化主要分为两个时期,1947—1989年工业用地不断增加,主要由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转入,分别占总转入面积的67.82%和20.74%,1989—2013年工业用地不断减少,2013年降至1.244 km2,主要转出为居住用地和在建用地,分别占总转出面积的45.01%和29.18%;
②河段二的工业用地由1947年的2.030 km2降至2013年的0.410 km2,主要转出为居住用地,占总转出面积的50%;
③整个时期河段三的工业用地较少,居住用地由1947年的2.030 km2降至2013年的1.162 km2,主要转出为道路用地,占总转出面积的31.41%。

表1 苏州河河岸带总体以及不同河段河岸带的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1947—2013)

本文对苏州河沿岸的23处工业遗产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认为当前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的保护形式主要为工业博物馆、公共休憩空间和创意产业园3种模式(图4),其中创意产业园有13处,占比为56.52%,是主要的工业遗产保护模式;
工业博物馆有6处,占比为26.09%;
公共休憩空间有4处,占比为17.39%。

图4 苏州河典型河段河岸主要工业遗产保护现状

3.1 发展创意产业园,工业转型为现代服务业

创意产业园即创意产业集聚区,具有特殊的产业组织模式[12-14]。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挂牌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中,M50、四行仓库、周家桥、创邑河等均在苏州河沿岸。除创意仓库于1999年建设之外,苏州河沿岸主要创意产业园建设时间均在2004年以后,建筑面积为3 439~40 000 m2,产业方向主要为文化创意和各类设计等,如表2所示。

表2 苏州河沿岸主要创意产业园区

3.2 工业博物馆,工业遗产旅游

将工业遗产改造成专题博物馆能更好地保存可能消失的工业文明[15-17]。作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苏州河沿岸孕育了一大批近现代知名民族工业品牌,现将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建设成专题博物馆(表3),建立一条包括水上旅游线路和河岸旅游线路的专题博物馆旅游线路,对于整个上海的第三产业发展、城市文化的宣传以及上海市民的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作用。苏州河水上巴士观光游览项目已于2010年开放,航线是从普陀区丹巴路码头至闸北区莫干山路码头,游程约为10 km。

表3 苏州河沿岸工业博物馆

3.3 建设公共休憩空间

城市公共休憩空间作为水陆空间的交界体,承担着城市生态走廊的功能,是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环境之间的缓冲带,具有独特的形态特性和功能特性[18-19]。将工业遗产改造为公共休憩空间(表4),能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环境,对维持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20-22]。

表4 苏州河沿岸典型工业遗产改造的公共休憩空间

相对于建设专题博物馆和创意产业园,在工业遗产原址上建立公共休憩空间具有更宽松的改造空间[23]。通过对原厂房进行加固改造,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利用工业遗产可造性强的性质进行多功能利用,如由上海啤酒厂转变而来的梦清园,将原酿酒车改造为公园酒吧餐饮,将原灌装楼改造为苏州河展示厅,原厂址其余空间则用来建设人工湿地、曝气系统和绿化带。苏州河岸公共休憩空间主要建成于2002年以后,建筑面积为15 600~86 000 m2,是苏州河沿岸最大的以环保为主题的公共绿色空间。

1947—2013年苏州河岸带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剧烈变化,变化面积占总面积的72.29%。工业用地先增后减,1989年达到最大占比,为27.87%。不同河岸带的发展表现为工业化—逆工业化混合的过程,其中近市区界河段由工业化演变转变为逆工业化演变,中间河段表现为单一逆工业化演变,约50%的工业用地转出为居住用地。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模式主要为创意产业园、工业博物馆、公共休憩空间3种,其中创意产业园占比为56.52%,工业博物馆占比为26.09%,公共休憩空间占比为17.39%。苏州河沿岸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已进入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但目前仍主要针对相应工业遗产个体,而遗产边缘及其周围的相应改造,规划整体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猜你喜欢 苏州河工业用地河段 苏州河,悲莫悲兮奈若何杭州(2022年7期)2022-05-07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Reproduction(2021年2期)2021-04-01苏州河新民周刊(2020年46期)2020-12-304男子投毒致2.2公里河段鱼类几近灭绝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44期)2020-11-28不经意地有了善意(组诗)湖南文学(2019年3期)2019-04-21神奇的“不冻河”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9年12期)2019-03-17浅议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苏州河故事林(2015年6期)2015-05-14苏州河边博客天下(2012年18期)2012-08-30

Tags: 苏州   河岸   工业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