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劳模精神进“学习筑梦”选修课的探讨

2023-02-02 19:10:09

□张竞文 牛丽丽

劳模精神是“以爱岗敬业为基础,以争创一流为灵魂,以艰苦奋斗为本色,以勇于创新为核心,以淡泊名利为境界,以甘于奉献为底色的改革创新、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精神。”[1]劳模是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劳模精神是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核心价值和思想道德的标杆,深刻地揭示了时代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内核。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因此,在高校“学习筑梦”选修课中开展劳模精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劳模精神来自于革命战争年代英雄模范的献身革命事业的实践,体现了劳动人民在翻身解放后表现出的强烈使命意识和责任感,体现了劳模群体的开拓意识和创造精神以及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迎难而上作风,体现了劳模群体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坚定的初心和执着的信念,是爱岗敬业、忘我劳动的典范。因而在高校“学习筑梦”选修课教学中开展劳模精神教育,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既是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目标尽快实现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内在需要。正因为如此,高校要全面系统理解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把握其时代价值和意义,进而在“学习筑梦”选修课中践行劳模精神,就要把其融入课堂教学、劳动教育实践的具体环节之中,推动劳模精神进课堂、进教材,实现劳模精神的价值转化。

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新时代青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高校“学习筑梦”选修课的重要教学资源。

(一)有利于“学习筑梦”选修课“三观”教育目标的实现。众所周知,开设“学习筑梦”选修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课堂讲授和榜样引领对学生进行良好“三观”的教育引导。劳模的精彩人生经历能够教育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
能够教育大学生从实际出发,胸怀全局,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成为新一代劳模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新时代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没有接受过劳动锻炼,对劳模的事迹缺乏直观认识,只知道他们献身使命、精益求精,对于他们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牺牲认识不够,对劳模精神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尚未形成理性认识,因此,能够使学生通过学习被劳模的高尚品格、坚定的理想信念所鼓舞,进而把提升自身道德品质转化为自觉意识,把劳模精神转化为促进自身成人、成才、成功的不竭精神动力。

(二)为“学习筑梦”选修课提供优质鲜活的教学内容。劳模精神体现了劳模的高尚精神品格,是“学习筑梦”选修课的生动教材。新时代大学生未曾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年代,因而要教育新时代大学生“守成不易,勿图务近功”的道理,有必要通过讲解劳模的事迹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完整地了解前辈创业的艰辛。由于现行版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没有对劳模精神给予准确地总结和归纳,因而需要在“学习筑梦”选修课过程中进行讲解,用具体的实例对劳模精神进行诠释,使学生明确劳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动展现。因此教师要准确诠释劳模精神的含义、使教材语言转化为课堂语言,让学生能够从中学会教材无法展现的内容,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中加深对于劳模精神的理解。

(三)为劳动教育提供鲜明主题。开展劳动教育是“学习筑梦”选修课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在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过程中必须通过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的品格锤炼,使其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劳模精神所具有的深刻内涵能够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能够使学生通过劳动教育深刻了解劳模献身使命、精益求精的动人事迹,进而培育学生劳动光荣意识,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为直观,从情感上打动学生,使劳模的故事真正走出课本、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使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由此可见,劳模精神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因而高校在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劳模精神的课程资源属性,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劳模精神进课堂、进教材,使之发挥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作用。

推进劳模精神进课堂,高校要准确把握劳模精神的教育价值,第一要义是讲好、讲透劳模精神,根本方法是实施智慧教学,关键在于深化劳模精神的实践体验,唯有如此才能使劳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它的课程资源属性真正发挥出来。

(一)在课堂教学中讲好劳模精神。推进劳模精神进课堂,第一要义讲好、讲透劳模精神。因此,教师要把劳模精神作为“学习筑梦”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通过解读劳模精神的内涵、讲解劳模精神的现实表现的时候,要引领学生明确“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凝聚力”集中表现为劳模精神。教师在诠释劳模精神的时代内涵的时候,要通过讲述马恒昌勇献百分尺的故事、苏广铭勇于技术革新争做时间主人的故事、马永顺从伐木工人到造林英雄的故事作为“劳模精神的历史演进”这部分内容的案例,证明劳模群体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用精益求精的技术和献身精神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续发展。教师在讲授“劳模精神的新时代阐释”的时候,要围绕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作为实例,证明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取得来自于以劳模为代表的最美奋斗者的接续奋斗,而这种精神在劳模群体中得到了生动体现,这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宝贵的品质。

(二)实施智慧教学。实践中,“学习筑梦”选修课教师要运用智慧课堂技术加强劳模精神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劳模精神教育智慧化。教师可运用VR的实景展现功能,通过VR实验室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以虚拟-还原方式给予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为了让学生更为准确地理解劳模精神,高校要注重史论结合,运用快手、抖音等手机软件的视频直播间功能,讲述劳模生前身后的感人故事。在实践中,教师要从电视专题片《最美奋斗者》中选取素材,以当代人的视角诠释一代代劳模的感人事迹,通过还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画面和劳模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被劳模的意志品质所感动,使学生真切地感知劳模的高尚情操和过硬技术,在逆境中的坚守与担当、面对困难时的镇定与智慧,使学生在学习劳模事迹的时候心中增加正能量,精神上和灵魂上受到洗礼。不仅如此,高校要与吉林大学劳模学院积极合作,共同指导学生自导自演劳模事迹的“微电影”,将最美奋斗者的事迹以微电影的形式展现出来。微电影要注重以劳模自身为视角,重点展现劳模的奋斗历程,让学生感悟出劳模精神是引领新时代劳动者的光辉旗帜,它的真谛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知难而上、勇于创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3],进而将之转化为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开展劳模精神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高校在“学习筑梦”选修课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引入“劳模育人导师制”凸显劳模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引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实践中,高校要聘请劳模担任学生的德育老师、专业导师和就业导师。与此同时,要请劳模走进校园、走上讲台,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一个个直击心灵的劳模故事,饱含着劳模们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仿佛让我们穿越了时空,化身为光阴的使者,使学生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炽热的情愫和家国情怀,进而发挥劳模导师在职业教育和品德教育方面的品牌效应,彰显劳模精神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实践中,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积极推进劳模精神教育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共同组建“走近劳模实践团”,使劳模精神转化为学生奋发向上、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构建新时代高校育人新体系提供了实践支撑和参考。

正所谓“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4],正因为如此,高校要以“学习筑梦”选修课为载体,阐释、弘扬、传播劳模精神,使外化为“学习筑梦”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学业精进的行为准则,使之转化为激励学生今后岗位建功的不竭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劳模劳动精神 动物“劳模”竞选大灰狼画报(2022年5期)2022-08-06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文史春秋(2022年4期)2022-06-16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5期)2022-05-25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5期)2021-09-05“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拿出精神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热爱劳动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

Tags: 劳模   选修课   探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