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特征及价值意蕴

2023-02-04 16:05:07

张秋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意味着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入更高质量的新发展阶段,这不仅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给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道路启示。

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意味着现代化建设的程度和内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提出“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把这些目标细化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家治理等九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是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我国各方面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
“社会主义”则规定了现代化建设的性质,是把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与我国的具体实际、文化传统等内容融合而成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现代化”则是中心内容。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全面”

一是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最初是从工业化开始的,经过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奋斗和持续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全面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就认识到要实现国家独立、维护民族尊严,必须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1944年5月,毛泽东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
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1]。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和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两次提出要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历史任务。但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特殊国情决定了必须走工业发展和农业发展并举的道路[2]30。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一定能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2]268。现代化建设的内容由原来的“两化”发展到“三化”。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正式实现了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但就“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来说,都集中在物质层面,没有跳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文革”时期,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现代化的有益探索被迫中断。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此后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社会”等原创性概念。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3]168。在这里,政治现代化被纳入了现代化建设体系。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007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加了“美丽”这一目标,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格局。

二是城乡共同发展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中的显著特征。但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农村人口比重很高,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是要解决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需要推动城市由“外延扩张”发展向“提升品质”实现腾飞方向转化,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又要促进乡村内涵式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建设美丽乡村。

三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我国国土空间广阔,各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施了沿海与内地关系调整、重点项目选址等战略布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实施了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几次区域发展的调整,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这些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大都集中在东部以及沿海地区,希望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党中央为解决区域发展差距的问题,制定实施了对口帮扶、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政策、战略,以期综合利用各地优势互补,实现全国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社会主义”决定了现代化建设的性质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现代化的发展是相伴而生的。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第一次完整表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了“社会主义”性质在国家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冲击,邓小平多次强调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问题,他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人们常常忘记是什么样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5]172“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有个名字,就是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5]181。江泽民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6]。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原则,一是发展生产力,二是共同富裕。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全世界的先进经验,但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借鉴和学习,并不能脱离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永远不会走对外掠夺、对内压榨这种以“野蛮”的方式完成资本积累,来换取现代文明的道路;
不会走使少数人占据绝大部分社会财富,而绝大多数人仍然不能摆脱贫穷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

(一)人口最多的现代化

我国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我国是拥有超14亿人口的大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如此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水平低下,80%的人是文盲,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实行诸如开设扫盲班、发展成人教育、开设夜校、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经过长期努力,到2020年,我国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民群众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不断加强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对人民进行基本医疗卫生知识宣传,引导养成科学、卫生的生活习惯,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让人民群众看得起病、吃得起药。2019年,我国的城市人口预期平均寿命超过80岁,农村人口预期平均寿命超过77岁。进入新时代,我国立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着力提高我国的经济、科技实力,致力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从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我国发展的重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把“美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形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建设格局。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认识越深刻,就越能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要坚决避免走西方国家在早期现代化建设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我国所走的现代化建设之路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我国始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合作而不结盟的道路。中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国虽大,好战必亡”等传统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民,培育了中华儿女热爱和平的民族特质。然而,“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近代以来,一向热爱和平的中华民族遭到西方列强的疯狂掠夺,率先完成工业化的西方国家为了开拓海外市场,用鸦片、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华民族自己遭遇过的惨痛经历绝不会再施加于他国,我国坚决不会牺牲他国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中国人民谋求更高质量的生存发展环境,更能丰富世界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道路选择。

(一)开启中国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

自十九世纪中叶中国被卷入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开始,中国人民经历了几代人前赴后继的艰苦奋斗,才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完成了由被动卷入到主动学习再到自主创新的历程。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完成,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接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现代化建设有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具体目标做了详细的描述,扩展了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远景规划和战略指导。

(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原创性概念,丰富了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内容。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根据我国的国情,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翻两番”“小康社会”“中国式的现代化”等新概念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性地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功探索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并根据我国的发展实际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①,确定了现代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实现路径。在“三步走”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面对新的历史境遇和社会环境,江泽民提出了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②,将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具体化为新的“三步走”战略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则围绕“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征程的“三步走”战略③,描绘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当前,我国统筹国内外发展的趋势和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也证明了现代化建设并非只有西方现代化一种模式,社会主义国家也能独立自主地探索现代化建设道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三)为世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承担了相应的大国责任,展现了大国担当。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力所能及地援助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平台与世界各国开展多边经贸合作,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内经济还十分贫弱的情况下仍尽自己所能为亚非拉国家提供帮助。邓小平在会见马达加斯加代表团时,曾提到“到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了,我们对人类特别是第三世界的贡献可能会多一点”[3]111。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为沿线处于落后状态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对于落后国家和地区引进技术与投资、改善民生、加快产业升级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得到了沿线国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对于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来说,它是水和电,是路和桥,是学校和医院,是增加的收入、改善的生活和值得期待的明天。”[7]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分享中国在发展中的成功经验,着力推动与沿线国家建立平等均衡的伙伴关系。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这几年,我国着眼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战胜疫情,主动分享我国关于新冠病毒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同时,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和支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中国始终坚持在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别国主权、尊重受援助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前提下对其他国家实施人道主义援助,本着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精神,在推动受援国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各方利益的共赢。

注 释:

①“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二十世纪末实现小康;
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②新“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基本从2000开始,经过十年奋斗,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从2010年开始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三步,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新征程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现阶段到2020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步,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猜你喜欢 现代化国家建设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4期)2022-04-13《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2期)2021-05-02——评《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2期)2020-02-18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6期)2018-06-22《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把国家“租”出去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1期)2016-09-10

Tags: 意蕴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