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策略

2023-02-04 16:15:06

文|俞 霞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发现,这就是“经历”。语文教学中丰富学生学习经历,需要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个性化经验,构建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满足多元的语文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亲历中获得知识的积淀,经验的增值,情感的丰盈,从而转识成智,实现有个性、有灵性、活泼泼的言语生长。

语文教学中的“目标探引”,是指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独特价值,让每一篇文本,拥有每一篇的价值,释放每一篇的魅力,从而走出千篇一律的同质、低效的漩涡。

五年级下册《金字塔》编排了两篇短文,分别是《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了解金字塔。由于文体不同,教学目标还需要“个性设定”。第一篇是散文,重在感受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及作者观赏时的万千思绪;
第二篇是非连续性文本,重在了解客观事物的科学信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第二篇的学习兴趣不浓。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有“陌生感”,二是课文给予学生的信息与学生对胡夫金字塔的已有认知之间几乎是“零落差”。如何处理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陌生感”和“零落差”?这就需要教师在目标和学情间进行有效探引,以达成基于文本、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那么,文章平实的语言中有没有蕴含着什么特质?清晰的条理中有没有蕴含着什么范式?在“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介绍里,不难发现这个板块的表达方式是让数字“说话”,这也是说明文的一个基本特质。于是我设计了“一站到底”的游戏:先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设计问题,再请学生现场PK。学生所提问题很自然地聚焦于数字,如“胡夫金字塔有多高?”学生所答又强化了数字。一问一答间,整个课堂一下子“劲爆”起来。“一站到底”只是个游戏形式,其实质还是指向文本内容和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就是引导他们自己解读内容。PK 的过程需要倾听、甄别,慢慢发现文本密码。此刻,胡夫金字塔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建筑,它在具体可感的数字中,一点点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最终指向课题中的“不可思议”:数据“不可思议”,建造“不可思议”,几千年前的古埃及人更是“不可思议”。这些“不可思议”引发了学生新一轮的探究……

以游戏作为目标探引,开启有趣的学习经历,达成这一篇“了解金字塔”和“感受不可思议”的教学目标,也照应了第一篇《金字塔夕照》中的智慧之美。目标探引的过程,是逐步明晰“这一课”教学目标的过程,是指引“这一课”阅读路径的过程,最终精准达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任务驱动”指在学习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2020 年春节的一天,笔者在小区业主微信群看到一张照片: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手持一份“告邻居书”:“请有需要的邻居到物业大厅一楼领取口罩,每个家庭领取一份(10 个)。祝大家身体健康!”原来是业主小刘看到大家口罩难买,打算把家里囤的口罩送给邻居救急。在“非必要不出门”的形势下,这份心意怎么表达?小刘决定让跃跃欲试的女儿来完成这件事。首先是口罩的领取方式。小刘给女儿出了道选择题:(1)给有需要的邻居逐户送;
(2)有需要的邻居上门取;
(3)指定一个地方领取。女儿积极性很高,选择了“逐户送”或“指定一个地方领取”。小刘跟女儿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女儿明白了指定地方领取能规避人员接触的风险。那怎么告知到有需要的业主?女儿上小学二年级,还没有学类似的应用文。在小刘的指导下,女儿找出以前学校发的“告家长书”,结合网上的范本,一份格式规范、简洁明晰的“告邻居书”就拟成了。小刘陪同女儿戴上口罩、手套逐份分装,再有序摆放至物业大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平常的邻里互助的举动,在任务驱动下,成为孩子一次难忘的语文课程实践活动。

生活是最好的课程,“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擦亮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的眼睛,开发语文课程,开展任务驱动式学习。比如让学生下厨房,习得生活技能;
写日记记录疫期见闻,积累习作素材……还可以开展“生命课程”“健康课程”,在任务驱动中丰富学生经历,拓展语文能力。

创设学生生态的学习情境,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以组织学生“出乎其外”的言语活动为载体,以追求学生学习“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为教学目标,实现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文章以细节取胜,令人感怀。然而,现在的学生身处优渥环境,享受爱习以为常,体察爱有一定难度,表达爱更是有所欠缺。教学时,我采用体验教学、批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沉潜到语言文字中,寻觅爱的细节,丰盈爱的体验:

师:父亲对儿子的爱无处不在,你感受到了吗?读着读着,你被哪个字或词打动了?

生:“我”住客栈被臭虫咬醒,茶房说加点儿钱换个较好的房间,父亲动心了。从“动心”我读到了爱,因为父亲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

师:是啊,住旅馆既花钱还遭罪。再后来呢?

生:我体谅父亲挣钱的艰难,不肯加钱换房间。再后来,父亲借用小渔船送我上学,“不肯轻易上岸”。

师:是啊,“爱是父亲借用小渔船送我去上学,再不肯轻易上岸”(出示批注)。就是这样,说说场景,结合关键词谈谈体会。

生:“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父亲,后面又写“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也是写父亲的爱。

师:你真善于读书!沉甸甸的父爱,就藏在这鲜明的对比中。

生:我对“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中的“凑”很有感触。父亲挣的钱可能还不够,所以要“凑”。

师:一起读读这个字——凑!怎么凑?

生:用卖粮食、卖猪的钱凑。

师:那可能是一家子这个月的生活开支。还会怎么凑?

生:还可能卖鸡卖鸭,反正能卖的都卖。

师:父亲为了凑钱奔波了一天,终于回到家。昏黄的油灯下,父亲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父亲用龟裂的手数着毛票。

师:可钱还不够啊。这时你仿佛听到父亲说什么?

生:父亲紧皱眉头,喃喃道:“娃上学的事最重要!明天再去问娃儿姑爹家借一点!”

师:能卖的卖,不够再借——这叫“凑”。如果让你也用提炼概括的方法给这段话来作批注,你觉得爱是什么?

生:爱是父亲用卖粮食、卖猪的钱为“我”凑学费。

生:爱是父亲为了凑学费风里雨里的奔波。

……

学生真正的成长和发展来自于学习体验。案例中,“凑”这个字扣动了学生心弦。所谓“情动而辞发”,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真诚而又热切地从文字中捕捉爱、感受爱,并作了个性化批注。言语实践的过程,就是增值经验、丰富体验的过程,课堂也就充满了情意。

猜你喜欢 金字塔女儿文本 “金字塔”环球时报(2022-09-19)2022-09-19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年4期)2022-05-17Great Vacation Places考试与评价·七年级版(2020年4期)2020-10-23大三的女儿北极光(2020年1期)2020-07-24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海的女儿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金字塔是用金子造的吗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2017年9期)2017-10-25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克拉玛依学刊(2013年5期)2013-03-11

Tags: 学生学习   语文   策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