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小学《信息技术》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研究*

2023-02-04 17:10:07

梁茵然,武丽志,贺麓宁

(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2.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3.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2014年,上海市在探索开展“两纲教育”过程中率先提出“课程思政”[1],并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既要开好思政课,也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教育界和学术界纷纷开展相关实践与研究。学界普遍认为,“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2],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强化课程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所承载的育人功能,体现课程育人的价值本源[3]。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我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应贯穿教育的各学科、各学段。然而笔者在中国知网对“课程思政”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发现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还很不足。因此,科学确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目标,全面梳理该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探讨有效的思政元素融入路径就非常重要并紧迫了。相关成果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明确思政目标是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有的放矢的必要前提。笔者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引,在综合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小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思政目标设定。在设定思政目标时,有如下考虑:

第一,小学《信息技术》的思政目标应具有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性。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小学生思想政治应达到水平的具体要求,对小学各类课程思政目标的设定都具有指导价值。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提到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表明,小学思政教育强调道德修养、国家认同和规则纪律意识[4],小学阶段课程的思政目标也应围绕相关内容同向同行。

第二,小学《信息技术》的思政目标应呼应课程标准并突显课程特色。小学《信息技术》思政目标的设定必须紧扣“信息”和“科技”,充分挖掘该课程在知识、技能传递同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贡献,为小学生的个体发展、融入社会、辨识信息、驾驭技术、终身学习进行奠基[5]。

第三,小学《信息技术》的思政目标应契合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生需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及学会正确看待学习[6]。另外,教育部委托成立的核心素养课题组于2016年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21世纪中国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相关要求[7](如图1)。这些都是小学《信息技术》思政目标设定的重要依据。

图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上述3个方面之于思政目标,思想政治性是核心,课程特点和学生发展是两翼。这就要求设定思政目标必须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并形成课程独有的思政育人特色,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经分析,笔者将小学《信息技术》思政目标设定为: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进而形成信息时代健康的社会参与观和自我发展观。

这一思政目标的设定包含了信息技术观和社会参与观、自我发展观,它们的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信息技术观是关于科学、理性地看待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观点,重点是信息技术素养(如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使用态度、审美情趣和信息文化以及技术思想和意识等)。社会参与观是培养能够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道德伦理、国家认同和规则纪律意识,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自我发展观包括态度和言行上的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和具有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即促进个体自我发展,实现信息时代的健康成长。

图2 小学《信息技术》思政目标分析

一门课程到底包含哪些思政元素,并没有标准答案。所有课程均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而课程思政教育资源蕴含的数量和种类各异,思政元素挖掘本身也具有个性化。但是,为了尽可能科学、全面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原则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在内容上应遵循关联性、育人性和思政性原则,在过程上应遵循科学性和灵活性原则。

第一,关联性。基于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必须与课程紧密相关,不能“生搬硬套”。通常,可以从课程涉及的思想、思维、理念、知识、历史、现状、问题、未来、人物、事件等内容着力。

第二,育人性。课程思政元素必定具有育人性,并且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育人总目标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保持同向同行[8]。

第三,思政性。思政元素挖掘应考虑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作用。北京联合大学韩宪洲提出思政元素的挖掘要围绕“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9]

第四,科学性。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应遵循一定的方法与步骤,不能无头绪的枚举,“想到哪算哪”。通常,可以从课程特色出发,先制订分析框架,然后基于学科内容和分析框架进行“地毯式”挖掘。

第五,灵活性。不同课程以及课程中的不同知识点、技能点蕴含的思政元素不同。挖掘时应实事求是、灵活处理,依循学科知识逻辑脉络,不能片面追求数量和标准答案。

(二)小学《信息技术》思政元素的挖掘框架

思政元素蕴于课程内容体系之中,因此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课标(2012)》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小学阶段如表1),并从技术的层级分类提出“操作的技术—技术方法—技术思想与价值”的课程内容逻辑思路。

表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通过对《课标(2012)》进行内容梳理,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方法、价值等进行认识,以及科学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社会交互与自我发展两个方面内容。基于课程的内容体系和课程的思政目标,笔者认为小学《信息技术》的思政元素挖掘应含“技术认识”(《辞海》中技术认识的定义为关于技术的基本看法),以及通过信息技术促进“社会参与”和“自身发展”3方面。根据思政教育的普遍内涵,可将这3个一级维度,继续细分为8个二级维度和18个核心思政元素(如表2)。

表2 小学《信息技术》思政元素挖掘框架

(三)小学《信息技术》思政元素的分析结果

表3 硬件基础与系统管理专题知识点与核心思政元素对照

思政元素来源于课程内容体系,又借助课程内容体系发挥作用,实现育人目的。因此,在形成了思政元素挖掘原则和框架后,按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体系进行逐个专题知识点的分析,即可形成覆盖完整课程的思政元素表,分专题如表3、表4、表5、表6、表7所示。

表4 信息加工与表达专题知识点与核心思政元素对照

表5 网络与信息交流专题知识点与核心思政元素对照

表6 算法与程序入门专题知识点与核心思政元素对照

表7 机器人入门专题知识点与核心思政元素对照

梳理上述表格,可以绘制出如图3所示的小学《信息技术》思政元素图谱。不同专题包含的不同思政元素,即便包含了相同的思政元素,其具体内容、数量和呈现也存在差异。

图3 小学《信息技术》思政元素图谱

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是以“课程思政”目标的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难题[10]。依据“‘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思维[11],小学《信息技术》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可以从前端分析、学习情境、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6方面展开。

(一)融入前端分析:明确知识蕴含的思政元素

前端分析包括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认识结构变量等特征,以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以及学习主题,是对教学起点的确定。思政元素融入前端分析即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并链接相关核心思政元素(可参照上文思政元素分析结果的表格),最终设置“可实现”“可评价”[12]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以便指导课程教学和检验教学的思政教育成效。

(二)融入学习情境:立足思政元素创设情境

学习情境既是学生内化和迁移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和实践指导的必要场景。教师设计学习情境时应以前端分析确定的思政元素为立足点,从文化(历史类和现代类)、社会(生活类、社会类和科学研究类)、学科(学科和跨学科)等维度[13]开发丰富的思政素材。如从社会热点类视角出发使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营造新冠肺炎疫情信息化管控的学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同时唤起其对疫情防控工作者的敬意,以培养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亲社会行为。

(三)融入教学资源:选择融入角度再开发资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技能训练所需的资源、素材,这为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提供了有效空间。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资源意味着教学资源需同时具备知识性和思政性,因此教师需要从课堂对应的核心思政元素出发,选取恰当的融入角度搜集相关思政素材,进而开发教学资源。如“接收电子邮件”对应网络文明、协作精神等思政元素,可以从社会生活角度出发,收集学生关注度高、富有积极意义,且能够体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作为邮件内容。

(四)融入教学媒体:承载、加工思政元素

教学媒体是教学中承载、加工和传递知识的介质或工具。现代教学媒体包括硬件和软件,小学《信息技术》在教学环境上具有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开展课程教学的先天优势。现代教学媒体在思政元素融入的过程中充当课程思政资源再开发、课堂呈现和评价反馈的工具,主要作用表现为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强化间接学习的情感冲击。另外,教师作为广义上的教学媒体应加强自身政治修养和职业技能,扩充知识面,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积累思政素材的意识和习惯。

(五)融入教学策略:融合、呈现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教学策略有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14]。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策略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对应的思政元素和再开发的教学资源,选取一到多个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如《认识“画图”软件》一课的知识内容主要是画图软件的初步认识及基本操作,教师选择对应“技术价值”“良好习惯”两个思政元素,可从历史类融入维度出发搜集思政素材与导入素材融合,通过提供操作案例和启发学生自主操作等策略呈现思政元素,达到潜移默化地开展课程思政的效果。

(六)融入教学评价:构建元素融入观察点

多主体基于多种方式和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能有效反应课程思政的效能、不足和问题[15],也是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直接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可从学生课堂表现、思辨表现、专业实践、学生课堂上对思政问题的回答等方面切入[16],由任课教师、思政课程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评价标准的设计可从德育元素内涵出发建立观察点[17],笔者选取“技术态度”“技术思维”两个二级维度的6个核心思政思政元素尝试建构了观察点(如表8)。

表8 小学《信息技术》核心思政元素与观察点(部分)

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元素非常丰富,实践路径也灵活多样。不同学段、不同课程、不同教师和不同学生群体均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特色,因此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方式并不唯一,且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本文基于已有相关研究与政策,尝试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思政目标、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路径,但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期望能够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及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目标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他们用“五招”育人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Tags: 信息技术   挖掘   融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