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应用策略

2023-02-04 17:20:09

卢学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应用策略

卢学栋

(卓尼县柳林初级中学,甘肃卓尼747600)

在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本文简要阐述了家国情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有助于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历史感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奋斗精神。并且本文阐述了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措施:老师要正确理解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充分挖掘历史学科课本当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材料和资源,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且开发多样性的评价方式促进家国情怀教育的深入。

初中历史;
家国情怀教育;
课堂教学

如今,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国家情怀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国家情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国家情怀教育。

(一)总体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初中历史教学也得到了发展和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和细化,比传统历史教学更加科学。同时,初中历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家国情怀教育,加速了教学改革的进程。而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改变也为家国情怀教育活动的进行搭建了可供施展的平台和途径。总之,整体上来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不高

历史课本身其实是一门故事性很强、考试压力小于主要学科的课程,这样一门课的课堂氛围本该轻松愉快,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目前我国的很多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是不够活跃的,基本依旧维持着“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输出状态。很多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师生互动都属于无效性互动,看起来一直在问学生问题,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但实际上大部分的互动都仅限于“这个历史事件大家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这类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非常单调,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启发,他们的观点也并没有机会真正表达,因此学生的参与度其实并不高,实质上是老师将学生的思路引向自己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掌握的方向当中。在实践互动过程中,问题探究式、情境代入式这样的启发性互动和体验性实践互动太少,很难在实践过程中调动学生思考、实践历史的主动性和感悟历史的参与程度。

另一方面,虽然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但仍有部分历史老师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占主导,才能完全掌握着历史课堂的走向。老师是历史课堂教学方向的指引者,但如果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课堂上仅仅充当一个个的聆听者、旁观者,那么教学课堂就会成为另一种形式的“一言堂”。很多老师很清楚学生应该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但又很担心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看法会花费太多的教学时间,有时学生说得不恰当、不清楚了,还要花大力气在课堂上进行矫正错误,还不如进行“灌输”式讲解来得容易。由此可见,目前的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非常有限,老师应对教学结构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为了单纯地降低老师“教”的成本而耽误学生“学”的质量,也不能降低学生思维的养成和情感的体验。

2.知识灌输制约情感共鸣

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牵扯到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相对较少,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表浅的知识点相对较多。而初中历史考试的内容也有较多的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内容,因此很多老师十分看中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背记。长久以往,学生们逐渐认为历史学科只是一门服务于平时考试的学科,就是以考试为指向的知识本位观念,认为初中历史就是要为应付考试而学的知识。甚至连很多老师都有这方面的倾向,而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教育的初心,比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家国教育情怀等,却被老师和学生认为是次要的、可有可无的教学目的。这样的现状反映出初中历史教育重知识而轻思维、情感的倾向。很多历史老师虽然也赞成素质教育,但受到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他们并不敢完全实行素质教育,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依然以考试内容为主,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3.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目前,我国的初中历史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特别是对于正处于容易被生活中的事物吸引的初中生而言,历史教材里的内容太过遥远而抽象,毫无真实感。例如中国古代史,时代距离如今太过遥远,生活方式和历史事实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再加之教材内容大多是对王朝政权更迭和帝都建立加以重墨,部分地区的学生更加感到地缘的疏离。尤其是对古代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记载非常少,教材中也甚少提及,学生无法将知识与生活互相联系,因此理解和记忆起来就更加困难。

4.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过于模式化

教学是一个追求耕耘和收获平等的活动,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会通过考试等方式被加以考验和评价。因此,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倾向于让学生能够得到更高的评价,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本质。比如,现阶段的历史考试当中的材料题权重较大,因此很多老师就会在课堂上和课后对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加重训练。例如历史试题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时空观念的素养要求,老师就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加训练学生解图、读图的能力培养以及梳理史料的时间脉络的能力。同样的,当家国情怀素养的内容出现在历史试题当中时,老师也会不断提高对它的重视程度。但是在目前历史试题中关于家国情怀素养的考点内容非常少,因为它很难用于量化。在教学的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比较容易操作和检测的,除了可以利用考试,还可以在平时学习的行为中观察,也可以在课后习题练习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只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很难权衡。因此,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量方法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板,即在课后习题或考试的最后一道题设置一些如“从某一件事件我们能学到什么样的精神”“从某一个事件当中我们能获得什么感悟”的问题。这个模板常年没有得到优化和改进,学生逐渐形成条件反射,也总结出了答题套路,致使对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检测形同虚设。

(一)有助于学生体会历史感情

对于处于如今这个和平年代的初中生而言,对历史课本中书写的很多事件和人物感情都难以理解,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也就难以体会“国家死而后已”的家国情怀。比如在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清政府的腐败、林则徐的清醒和“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情怀,对于初中生而言太过陌生而遥远,很难感同身受。而这正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意义。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有针对性地将学生带入当时的历史事件中,使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和历史人物的感情,更加容易理解历史课本中的知识和内容,进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有利于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和推进,家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育体系和理念也在慢慢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老师也应该将素质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而家国情怀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实现路径之一。实际上,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包含家国情怀的教育内容。比如学习《贞观之治》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当年的唐朝盛世、万国来贺的辉煌和繁华,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另外,古代的很多制度也体现出我国孝敬长辈、家国同构的文化观念,这些都能明显体现出我国自古传承的家国情怀。老师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讲述和解析,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这一点,进而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

(三)有助于弘扬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厚重深沉,而在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变迁中更是渐渐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变得更加珍贵和灿烂。从商周王朝的建立开始,中国文化就一再迸发出精彩的内容,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唐宋时期的盛世繁华和唐诗宋词、享誉古今中外的四大发明……这些璀璨的中华文化应该得到传承和颂扬,也应该留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都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重要品德之一,而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内核是一致的,因此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初中的历史教学内容对爱国思想也有所重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在关于清朝和近代史的教学内容中。因此,老师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也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之余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感受到其魅力,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喜爱,进而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成长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青年。

(四)有助于激发责任意识,凝聚奋进力量

我国的历史进程中,不仅仅只有辉煌的成就,也同样经历了很多惨烈的苦痛,有国破家亡的改朝换代,也有外族侵略战争。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这些惨痛的经历也并没有被回避。而家国情怀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拥有民族自豪感,更应该树立学生保家卫国的意识和责任心,勿忘国耻,砥砺前行。只有国家越来越强大,才能不惧任何风雨,长期稳定地快速发展,而国家的强大正需要青少年的努力奋斗。虽然现在只是初中生,但这些学生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国家责任感,使学生拥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的意志和精神,成为祖国未来的人才。

(一)正确理解家国情怀教育思想

家国情怀教育的定义和内涵即要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判断,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实际上每一段历史中都能够对现实问题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历史老师要正确理解家国情怀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从历史中总结出经验和道理,并用这些道理解释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较简单,但也对中国历史做了整体性的梳理和概括,并且着重强调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因此,教材中有许多可以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老师需要仔细挑选出这些内容,比如著名的丝绸之路、贞观之治、收复台湾、抗日战争等等。老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传达出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的爱国思想,使学生拥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深切地体会到家国的意义和民族的神圣。

(三)发挥教学立意情感牵动作用

教学立意是指从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凝练出来的,具有统摄作用和价值取向的概念或主题。教学立意牵动着整堂课的情感主线,奠定着整堂课的基调,是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老师对教材的整合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会直接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立意。一堂立意良好的课不仅能使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因此,老师应该通过一个良好的教学立意牵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灌输的表层,而是深入学生内心,使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深层内涵和思想感情,对历史人物的感受感同身受,进而不断完成对学生家国情怀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四)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

如今的中学教育依旧非常重视升学考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对考试常考点进行反复讲解和强调,因此,可以将家国情怀因素融入考题,以此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但是老师要避免模板式的提问和检测方式,应该尽可能地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铺垫出人物背景,选择最能够体现人物形象的品质事迹呈现,指引学生从情境中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对家国情怀教育进行评价。比如设置一些如“如果你是当时的某某,你会怎么做?”的问题。虽然这样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会增加阅卷难度,但这样可以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走近历史人物,收获深切感悟,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检测和评价。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考试以外辅之以其他的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例如开展历史小论文竞赛、历史答辩比赛和史料演讲竞赛、历史遗迹文化调查报告等。这样的评价方式相对于考试而言,使学生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再也不是要求学生背诵直接得出单一的结果或者结论,而是引导学生不断通过材料的整理收集、情感的相互沟通、文本的不断创造等等进行更深的情感升华。老师也应该规避将家国情怀教育的评价单纯地理解为教学考试,将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多样化的转变,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当下,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因此老师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改变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 卜佳丽.基于文化传承的角度简析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新课程导学,2021(7):33-34.

[2] 吴致芬.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才智,2020(6):198.

[3] 顾耀科.试论素质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J].科学咨询,2021(7):278-279.

[4] 邓小龙.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读与写,2021,18(11):233-234.

[5] 苏妮妮.基于教学立意构建灵动的初中历史课堂[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1(8):125-126.

G631

A

1002-7661(2022)28-0046-03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45期)2022-05-05赣鄱情怀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中华诗词(2020年9期)2020-02-07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军营文化天地(2018年2期)2018-04-20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家国情怀(组诗)湛江文学(2015年10期)2015-01-03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Tags: 重要意义   情怀   家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