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2023-02-04 17:25:08

姚昌杰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姚昌杰

(甘肃省永靖县移民中学,甘肃永靖731600)

历史学科蕴含了珍贵历史事件以及优秀文化,其对学生的历史观念形成通常有着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既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又是学生了解相关历史发展的着手点,以促进学生自身的历史视野开阔。鉴于此,本文笔者主要依据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培养;
课堂教学;
策略

历史教师需充分认识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与内容,依据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同时,教师内容需与核心素养的指导方向相符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注重课堂的教学活动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关键品格和必要能力,在现代教育中提出核心素养的构建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条件。我国学术界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不断地研究,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逐步地清晰和明朗。一般来说,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内容囊括了学生对于价值观的要求,对于情感的认知和态度,对于各项技能学习和对于知识的不断充实。这也是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不断学习的重要保证,以便在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社会中立足。

学生在通过课堂的教学不断形成了以学科核心素质为中心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素质基础。它是学生结合教学的特点,在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日常的生活经验、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自身的基本素质以及最基础的知识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素养理念。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由于本身的性质和课程特点不同,也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语文学科的学习,这也是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技能与知识相融合后学生们发展核心素质的价值追求。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教育的过程中,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它是学生的价值观、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等要求的结合;
它指向过程,而不是结果导向,是注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理解。同时,核心素养既有发展性、开放性,又有稳定性,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随着终身可持续发展和时代进步,是个体能够促进终身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证。

目前,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沿用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没有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一,忽略历史阅读。根据当前的历史教学改革思路,学校根据历史课进行了有侧重、必要的历史材料阅读。教师经过引导学生阅读多样化的史实记录与历史材料,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历史知识学习的热情,而且还能使学生具备的阅读能力得以有效增强。但是,就当前的现状来说,部分教师仍旧将学习历史知识的价值是考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忽略了历史阅读的有效培养。

第二,乏味且僵化的课堂氛围。传统化历史教学中,学生通常更习惯于听教师讲解,并将当中的关键点进行记录,长此以往,历史课程就会表现为无趣且僵化的教学氛围,并导致学生开始厌恶历史课堂,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形成畏难心态。教师如果能和学生进行密切配合,对相关历史材料进行共同研究,这不仅有助于师生彼此距离的缩短,而且还能摆脱掉历史教学中的压抑气氛。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却没有将具有趣味性的历史材料渗透到课堂上,这就致使学生无法深刻体会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乐趣,并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产生厌倦。

第三,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充分释放。高中历史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依然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历史知识的扩展和提升中,甚至为了最大限度利用课堂,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还出现了“教师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致使学生的历史教学中不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究。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问题分析的角度和深度,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学习效率低。

第四,学生的学习方法滞后。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组织和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历史核心素养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但就当前的学生学习现状来说,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依然没有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意识,对其定位不够精准,致使其在历史学习中,出现了明显的懈怠现象。同时,学生在历史知识学习中,依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忽视了历史学习中其他素养的培养。学生在传统的历史知识学习中,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思维体系,致使其在知识迁移、运用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问题,难以借助历史知识解决问题,无法形成一定的历史思维,难以落实历史学科素养下的学习要求。

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教学,历史教育是发展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基本的培养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学的主线,历史学科教育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在特定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归纳、理解、分析等策略实现在空间学习环境下的目标达成。它具有一定的互动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和针对性。情境问题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由被动变主动,并且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能力。它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培养的有效手段。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以问题情境发现为出发点,通过创设如悬念性问题等多种问题情境,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内在动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整个历史的阐释能力和史料展示的思维意识。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问题的解决和探索不断地提升,在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促进自身思维的发展。教师还可以通过假设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角色换位思考,实现自己观点的表达,这样对问题的认知更加深刻,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和感悟相关历史存在的问题。

(二)引入历史观念,培养历史观察能力

想要使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效果得到有效提升,首先,需注重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地位与重要性。立足于唯物史观,既需认识到社会演变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备观察历史的眼光,又需明确历史事件的实际发生机制。就高中生来说,通过唯物史观学习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不仅能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深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与认知。因此,历史教师需注重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历史素养提升,立足于唯物史观,防止学生出现传播错误的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将唯物史观和实际教学内容有效结合,以促使学生明确唯物史观的内涵。例如,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开展教学时,历史教师可先将民族资本主义的实际发展脉络讲解给学生,指导学生积极思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的规律,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生产力发展促进了新生产关系的形成,但旧生产关系仍会对生产力当前的状况有着影响。又或者在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开展教学时,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互相作用,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实际起源与发展,与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有着密切关联,而“以人为本”思想的落实,又会影响到西方社会的发展。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注重唯物史观的引入,以促使学生立足于唯物主义深刻理解历史内涵。

(三)分析研究史料,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的能力通常包含了史料阅读、考察辨别、信息分析、归纳整理、史料互证各个方面,且对学生应用史料的实际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史料作为进行历史研究的参考依据,在历史学习中必然会涉及到史料。高中生在课堂学习、历史考试、课外阅读过程中,通常会遇到许多史料,此时,历史教师就需引导学生形成判断史料的能力,针对性地分析以及选择史料,经过缜密逻辑进行历史真相推演,以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看法与观点。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需明确史料实证的原则,也就是论从史出、开放包容、孤证不立,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史料当中蕴含的信息,立足于不同角度进行相同历史事件分析与理解,从而使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开展教学时,其中,古人在对其思想体系进行阐释以及记录时,用到的语言都较精炼且意蕴丰富,在对这种类型的文字史料进行解读的时候,通常要求学生背丰富的文言文知识,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史料阅读以及理解。想要使学生进行史料阅读的技巧得到显著提升,历史教师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就需让学生阅读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史料,并对文言文的解释进行自主查阅,通过日积月累的形式,促进史料理解能力提高。

(四)注重实际思考,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和历史理解通常有着密切关联。所谓历史解释,主要是理性分析、客观评判相关历史事物,在学生分析与评判相关历史事物前,需对历史事件的具体社会背景进行了解,通过辩证的眼光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进行评析。因此,在高中历史的具体教学中,历史教师需注重学生应具备的历史解释力培养,以促使学生在面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客观态度加以评判,并形成正确叙述以及理解历史的能力。就历史事件产生以及历史人物行动而言,通常需立足于相应的环境与背景下形成,如果仅通过现代眼光进行衡量,就会对历史造成误解。因此,在高中历史的教学时,教师需指导学生关注到历史事件及其人物的生存环境,并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以深刻理解实际环境下历史的发展,并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例如,在对《新中国初期外交》开展教学时,教材中提及到新中国的和平外交的方针,通常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一边倒”三点。历史教师可指导学生将外交方针和新中国成立的时候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的关系进行思考,启发学生深刻感悟到新中国进行国家主权巩固、争取我国国际地位的用心,以促使学生体会到中国人民渴望自由、平等以及保卫和平的意愿。由此可知,引导学生立足于历史角度加以思考,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新中国之初的外交状况,并做出合理科学的历史解释。

(五)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历史价值观作为历史学科素养的组成部分,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对学生自身的历史价值观培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形成国家与民族认同感以及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并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并形成开放胸怀以及积极态度,以尊重、包容的态度接受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对于高中生而言,其本身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发展以及塑造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师在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进行培养时,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家国情怀。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爱国人士出现,尤其是抗战时期,出现了很多令人敬佩的爱国者。例如,在对《抗日战争》开展教学时,历史教师可适当地穿插些经典、高效的抗战故事,如朱德、叶挺的抗日事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抗战胜利的不易,并对抗战英雄形成敬佩之情。同时,历史教师不仅需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而且还需注重课外资源的合理运用,争取获得学校支持,引导学生到纪念馆、博物馆参观,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些爱国主义的教育讲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形成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家国情怀,转变对国家与社会的冷漠态度,从而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六)重构评价模式,培养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教学评价也需将核心素养培养的程度作为基础,其既是对时代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提出的要求,又是新课标的要求。对于基本理念的部分,在新课标中的最突出的特点就使明确呈现出“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理念。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也提出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相符合,并增添了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与社会内容相贴近,以促使学生实现终身学习。而对于学习方式而言,其提出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并要求历史教师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对于评价机制而言,通常要求教师作出的评价具有综合性与科学性。在具体评价体系中,历史教师需对学生的个性给予一定的肯定,并关注学生自身的差异,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以促使学生实现良好发展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观察、调查、记录、讨论、访问、测验、作业、评议、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开展综合考查。另外,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不仅需讲解历史知识,而且还需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品德、思维方式。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既是素质教育下对于学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又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与创新提出了新需求。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将教学目标作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激发,以促使学生的自主分析、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1] 陈艳丽.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探讨[J].好家长.2019(5).117.

[2] 韩丽.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154.

[3] 曾红群.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的定位与运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5).77-78.

[4] 谭方亮.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例[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7(8).29-31.

[5] 贾平平.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以"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24):9-11.

G424.21

A

1002-7661(2022)28-0111-03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历史教学问题(2021年1期)2021-10-26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史料二则郭沫若学刊(2019年3期)2019-10-12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4期)2019-05-28

Tags: 素养   核心   教学策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