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的五育融合与素养衔接

2023-02-05 19:10:07

兰春寿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自2022 年4 月份发布以来,引起英语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此次新课标修订是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全面引领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内容规划和学业测评等。

受益于2001 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2011 年修订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我国现阶段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已经从过去‘有学上’的义务教育需求转向了‘上好学’的需求”[1]1;
而随着教育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提出,课程教材的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就英语学科而言,英语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英语教育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进行人才培养;
英语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课标的颁布体现了课程标准修订的与时俱进,诚如前言部分的指导思想中所提的“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1]1-2反映了国家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具有时代特征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意志。这也展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新课标向下扎根“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的基础英语教育初心。此外,指导思想所聚焦的“核心素养发展”“正确价值观培养”“必备品格培养”和“关键能力培养”,[1]2彰显了义务教育课程“引领学生人生发展方向”,向上兼容加强学段衔接“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发展思路。基于此,本文将从向下扎根固本、五育融合和向上兼容、聚焦素养衔接两个角度探讨新课标如何领航基础英语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

(一)五育融合的教育理解

我国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转型已经提出“‘五育’并举、融合育人”这一重大命题。[2]1-5首先,在2018 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3]其次,在2019 年2 月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经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指导思想体系的一部分,“更加注重融合发展”也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之一。[4]再次,在201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指导意见,即: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5]此后,国家层面围绕德、智、体、美、劳相继出台系列指导文件,“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育人格局由此进一步确立。[6]85-92

所谓“五育”,其主体不仅包括教师,也包括家长、社会和受教者本人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其内容既关注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上所体现的素养追求,也关注“五育”之间的相互交叉,互相渗透;
所谓“融合”,是几种不同事物聚集在一起,在聚集的基础上通过渗透过程,也就是融合过程,生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因此,“五育融合”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拼凑和叠加,而是通过融合的形式实现个体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将五育聚集于学校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并相互渗透,从而实现五育目标的整体达成。[2]1-5[7]4-11

新时代所要求的“五育并举”强调的是教育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即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的缺一不可,而“五育融合”是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的落实方式,是对“五育并举”的推进、深化和发展。因此,“五育并举”和“五育融合”是理想与实践、目标与策略的关系。“五育融合”也因此代表一种具有时代特性的教育新体系和新机制,也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显著标识。[8]7-16

“五育融合”具有“育人假设、育人实践、育人理念、育人思维、育人能力”五个特性。[8]就“五育融合”的“育人假设”特性而言,它预设人的成长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在教育活动中往往对人产生的是综合影响。五育中“各育”的成长效应往往是相互融合的。显然,融合不等于替代,其前提是“各育”之育人目标的明确、育人功能的实现,也就是“‘德的养成、智的学成、美的化成、劳的干成’等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如此才可能实现‘五育的融成’”。[8]10因此,新课标向下扎根固本五育融合是一种在英语教育活动中对学生五育培养形成的综合影响,是“五育”相互贯穿、相互渗透、相互滋养的融合养成过程。具体而言,这种融合养成过程隐含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中。

(二)新课标课程内容五育融合的解析

就课程总目标而言,相较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新课标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作为课程总目标进行阐述,并且参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课程内容部分的编写体例新增了课程内容部分的要求,将2011 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都整合到课程内容部分进行阐述,如图1 所示。[1]12[9]8-9[10]12-13

图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1]12

如图1 所示,新课标的课程内容结构以两个实线圆圈分隔为里、中、外三层。里层和中层囊括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六个构成要素,分别是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
外层则环绕着学习理解、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的活动。这些活动既层层递进又环环相扣,不断将课程内容的学习深入推进,形成持续发展。从图1 不难看出,新课标所阐述的课程内容六个要素互为关联。图1 中最里层类似阴阳结构的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是课程内容的核心,揭示语言与文化相互转化、相互渗透。位于中层上部的是主题。主题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不仅联结和统领内容要素,也提供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的语境。各主题范畴因其“子主题内容”所承载的丰富的“五育”素材而对课程育人的导向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分析各主题范畴中“子主题内容”所蕴含的“五育”育人内涵是解析新课标“五育融合”的基础。

新时代所要求的“五育”中,“德育”重点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观念、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智育”聚焦培养学生具有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以及与学习有关的非智力因素;
“体育”除了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体质外,更侧重培养他们拥有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意志力;
“美育”除了发展学生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外,更指向培养他们的审美观、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
“劳育”是围绕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上述关于“五育”育人内涵的界定,有助于我们对新课标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的“子主题内容”进行具体的五育蕴含分析。

1.人与自我“子主题内容”的五育融合

人与自我主题分解为“生活与学习”与“做人与做事”两个主题群,涵盖了25 项子主题内容(一级7 项、二级9 项、三级9 项)。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内容的三级划分方式,该主题群中“子主题内容”所蕴含的“五育”在一级(3-4 年级)、二级(5-6 年级)、三级(7-9年级)学习内容中的融合分布情况概括于图2 中。

在图2 中,首先,可以明确地看到,从一级到三级的人与自我“子主题内容”都把德育渗透进“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相关的主题内容中;
其次,智育、美育、体育和劳育在不同的内容要点中基本都呈现交叉融合的分布。虽然子主题内容本身就是英语课程教育内容选择的参照,智育自然是融会贯通其中,但是有些特别突出的智育内容要点,如“情绪与行为的调节”“困难、问题和解决方式”“敢于创新”等,仍然予以标示作为凸显。总体来说,人与自我主题体现了德育为先,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交叉融合的育人蕴含。

图2 人与自我主题的五育蕴含

2.人与社会“子主题内容”的五育融合

人与社会主题分解为“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四个主题群,涵盖了32 项子主题内容(一级9 项、二级8项、三级15 项)。该主题群中“子主题内容”所蕴含的“五育”在一级、二级、三级学习内容中的融合分布情况概括于图3 中。

图3 人与社会主题的五育蕴含

从图3 可以看出,人与社会“子主题内容”要点比较丰富。从主题群分类来看,“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涵盖的子主题内容更多地承载了家、校与社会生活及人际交往中的德育及劳育育人蕴含;
在“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科学与技术”主题群关联的子主题内容要点则突出体现了美育、体育与劳育的育人融合。

3.人与自然“子主题内容”的五育融合

人与自然主题分解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宇宙探索”四个主题群,涵盖了15 项子主题内容(一级4 项、二级6 项、三级5 项)。该主题群中“子主题内容”所蕴含的“五育”在一级、二级、三级学习内容中的融合分布情况概括于图4 中。

图4 “人与自然”主题的五育蕴含

相对于前面两个主题范畴而言,人与自然虽然分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宇宙探索”四个主题群,但是“子主题内容”的要点相对简单。从图4 人与自然“子主题内容”的五育蕴含来看,主要融合了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通过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主题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浸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熏陶和体验。

(一)核心素养衔接的教育实践诉求

“衔接”一词在教育领域倾向于指在教学过程中把各个教学板块或环节联系起来以加强整个教学实施的连贯性,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其目的是加强教学实践的连续性。[11]38-39在英语教育领域,初中和高中因为其所涵盖学段的特殊性,教学衔接一直是个颇受关注的研究话题。戴炜栋曾经论述了中国英语教育衔接的必要性,认为现行的大、中、小学教材互不衔接,各级教材在衔接内容上严重存在分割重复等问题。[12]夏侯富生认为树立正确的全面课程观是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关键,渐进和连贯性是自然衔接要遵循的原则。[13]20-23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不仅是学术上表层知识的衔接,也是英语教育本质上的衔接,通常体现为高中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英语教学环境等方面与初中教学的衔接。[14]那么,新课标向上兼容指向的素养衔接是高中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衔接,即初中英语教学(7-9 年级)与高一英语教学,尤其是第一学期英语教学的有机衔接。在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具体分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集中体现了课程的育人价值。新课标修订的变化之一就是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回应了义务教育阶段对核心素养理解的关切,也为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衔接架设桥梁。因此,课程目标聚焦核心素养的衔接自然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教育阶段英语教育进行有机联系的教育实践诉求。虽说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英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关注这个过程的综合性和完整性,还需要考虑其阶段性和不同阶段间的连贯性,从而使得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自然合理的过渡。[14]8-11英语教师如果能全面理解、把握这个衔接过程,将能够帮助学生很快适应高中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

(二)新课标向上兼容聚焦素养衔接

新课标在学段目标部分已经阐明三个学段(一级、二级、三级)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之间关于核心素养的描述本身就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的衔接。[1]据此,连续性、顺序性和进阶性也应该是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进行衔接需要体现的三个特征。换言之,我们需要审视新课标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方面与高中课程核心素养能否形成延续性、顺序性或进阶性衔接。

1.语言能力素养衔接

英语课程四大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是学生在各种场景中进行语言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语言能力分解为“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和“表达与交流”三种能力表现,并按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学段目标分为三级描述,分别对应义务教育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图5 显示的是新课标语言能力表现的第三级(7-9 年级)与高中语言能力一级(高一)的衔接情况。

图5 语言能力素养衔接

从图5 不难看出,就新课标语言能力表现的第三级描述而言,虽然义务教育课程语言能力分解为“感知与积累”“习得与建构”和“表达与交流”三种能力表现进行描述,但是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能够通过听、说、看的活动进行语言的感知、体验与积累,认识英、汉语的异同,并经过说和写的运用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义务教育有关语言能力表现在感知、体验、积累与运用等的描述与高中一级语言能力表现中有关语言认知、语言理解及语言表达的描述具有延续与递进的关系,形成了连续进阶式衔接。

2.文化意识素养衔接

文化意识体现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是新时代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要能够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在新课标中,文化意识分解为“比较与判断”“调适与沟通”和“感悟与内化”三种能力表现,按照英语课程学段目标分为三级描述,分别对应义务教育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新课标文化意识表现的第三级(7-9 年级)与高中文化意识一级(高一)的衔接情况呈示于图6。

图6 文化意识素养衔接

由图6 可见,义务教育课程的文化意识素养三级目标在“比较与判断”“调适与沟通”和“感悟与内化”三方面的表现与高中课程一级的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的衔接,概括起来就是学生能够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优秀文化,比较国家间文化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能力与交流能力;
理解和认同中国文化,形成正确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二者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描述体现了连续性的衔接。

3.思维品质素养衔接

英语课程标准中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是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所要达到的层次和水平的直接反映。在新课标中,思维品质分解为“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新”和“批判与创新”三种能力表现,按照英语课程学段目标分为三级描述,分别对应义务教育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图7 呈现了新课标思维品质表现的第三级(7-9 年级)与高中思维品质一级(高一)的衔接情况。

在图7 中,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思维品质素养三级目标在“观察与辨析”“归纳与推断”和“批判与创新”三方面的表现概括起来就是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说,高中课程一级的思维品质培养目标是在其基础上的延续。在延续性衔接的基础上,高中课程一级的思维品质培养目标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都有更高思维层次和水平上的描述,也体现了进阶性衔接。

图7 思维品质素养衔接

4.学习能力素养衔接

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学生所要具备的能够积极、主动应用英语学习策略、学习渠道以提高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在新课标中,学习能力分解为“乐学与善学”“选择与调适”和“合作与探究”三种能力表现,按照英语课程学段目标分为三级描述,分别对应义务教育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图8 呈现了新课标学习能力表现的第三级(7-9年级)与高中学习能力一级(高一)的衔接情况。

图8 学习能力素养衔接

从图8 中可以发现,“乐学与善学”“选择与调适”和“合作与探究”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中学习能力素养三级目标表现的分项描述。“乐学与善学”指向正确学习目标的树立、学习兴趣的保持、语言实践活动的参与,以及乐于交流与尝试;
“选择与调适”指向反思和评价学习进展,调整学习方式;
“合作与探究”指向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及自我管理。相比较而言,高中英语课程一级的学习能力培养目标在“善学”方面有进阶性要求,即要有学习动力和学习计划、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及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等;
在“合作与探究”方面也有需要了解多种学习资源渠道的进阶性要求。总体而言,二者在学习能力素养方面的衔接是进阶性衔接。

随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新课标的发布,我国基础阶段的英语教育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参照现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对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内容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范畴为引领进行选择和组织,以时代性和现实性为前提向下扎根固本“五育”融合。三大主题范畴的“子主题内容”以德育为先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外,不同主题范畴各有侧重地综合了美育、体育或劳育的育人蕴含,彰显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五育”融合的育人价值。此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尤其是预设各学段具体化目标。课程目标预设在强调各学段衔接的前提下聚焦向上兼容,即与高中教育阶段核心素养水平的衔接。通过对新课标核心素养表现的第三级(7-9 年级)与高中核心素养水平一级(高一)的衔接分析,我们发现,语言能力素养表现是连续进阶式衔接,文化意识素养三个方面表现的描述体现了连续性衔接,思维品质培养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是进阶式要求,与学习能力素养方面的要求是相似,体现的衔接都是进阶性的。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而言,了解新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五育融合的全面育人导向以及课程目标围绕核心素养加强学段衔接的特点,有助于深刻领悟新课标的价值引领。

猜你喜欢 五育英语课程新课标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22年10期)2022-10-31《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地理教育(2022年10期)2022-09-29课程思政引领“五育并举”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承德医学院学报(2022年2期)2022-05-23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20期)2022-05-07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年2期)2021-08-13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1期)2014-06-15

Tags: 英语   衔接   义务教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