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上海市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质性研究

2023-02-05 20:10:06

王文慧 罗峰 毕月萍 王云从 张渤娅

(1.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上海 200438;
2.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上海200438;
3.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438;
4.上海市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感科,上海 200438)

社区康复是一种经济的、行之有效的康复服务途径,用以弥补机构式康复服务费用昂贵、周转率低、覆盖面小及康复环境限制残疾人重返家庭和社会的缺陷。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康复服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区居民就近获得康复服务的需求,但在服务功能、内容等方面尚未形成标准化、规范化流程,与居民的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与建设指导标准的通知》[1]《关于推进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的通知》[2]等文件中关于建造标准化社区康复中心的相关要求,本次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集中访谈法,了解上海市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现状,探讨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为改善社区康复体系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于2021年9—10月期间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4家三级医疗机构康复专家,上海市中心城区及郊区的16家中心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管理者作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1)熟悉临床康复相关工作;
(2)自愿参与本次访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中途退出;
(2)在第1次访谈结束后的回访或信息确认阶段未有效回复。本次研究在资料收集、整理及回访过程中均无退出者。

康复专家中,男性2名,女性2名,从事康复工作的平均年限为(23.5±2.4)年,职称均为副高及以上,访谈编号为A1~A4。康复医师中,男性11名,女性17名;
从事康复工作的平均年限为(9.6±4.7)年;
初级职称6名(21.43%),中级职称20名(71.43%),副高及以上职称2名(7.14%);
专职康复人员17名(60.71%),非专职康复人员11名(39.29%);
访谈编号为B1~B28。康复治疗师中,男性15名,女性18名;
从事康复工作的平均年限为(11.3±6.8)年;
初级职称21名(63.64%),中级职称11名(33.33%),副高及以上职称1名(3.03%);
访谈编号为C1~C33。中心管理者中,男性7名,女性9名,从事管理工作的平均年限为(16.3±2.9)年,职称均为副高及以上,访谈编号为D1~D16。

1.2 研究方法

结合文献查阅、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后形成初步访谈提纲,在对10名受访者进行预访谈后形成正式访谈题纲。

康复专家的访谈内容包括:(1)如何提升社区康复治疗师技能,让康复治疗师更好地运用智能康复设备和新技术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2)目前社区康复服务(内涵)能力的提升迫切需要上级医院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在实际工作中您有哪些想法或建议;
(3)您对健全双向转诊机制有哪些想法或建议;
(4)您认为社区康复存在哪些问题或有待改善的地方,社区康复未来有哪些发展方向。

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的访谈内容包括:(1)您希望您所在的中心领导为康复科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您对于社区康复中心建设有哪些想法或建议;
(2)您认为社区康复工作者应具备哪些技能,应通过哪些途径提升服务能力;
(3)您认为社区康复存在哪些问题或有待改善的地方,社区康复未来有哪些发展方向。

中心管理者的访谈内容包括:(1)您认为应如何吸引康复人才进入社区,如何减少社区康复人才流失;
(2)您所在的中心康复发展方向和特色是什么;
(3)在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和发展中,您认为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难题,您有什么思路或想法。

本次研究采用集中访谈法,先由主访谈员介绍研究的背景及访谈目的,在受访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由主访谈员进行提问,受访者分别进行发言,再由主访谈员根据受访者的回答进行进一步询问,每次访谈时间为60~90 min。访谈中的所有信息均由2名记录员进行记录及转录,并进行统一核验。访谈结束后,转录内容交由受访者进行确认补充,形成最终访谈结果。

1.3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以问题类别为分类轴心将受访者对所有问题的陈述进行归类并编码,对每名受访者的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描述,并总结归纳其异同[3]。

2.1 社区康复专业人员应具备技能

58名受访者认为社区康复专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服务能力,50名受访者认为社区康复专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31名受访者认为社区康复专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和组织管理能力,部分访谈内容如下。

康复专家A2:“社区康复人员应具备自我发展和职业危机意识,保持主动学习的热情。”康复医师B8:“康复医师在日常诊疗中应熟练掌握康复治疗适应证、禁忌证等,并能正确应用各种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服务。”康复专家A3:“康复医师应具备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技能和科研思维,具备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与指导能力,熟悉居家康复的辅助设备和使用技巧。”康复治疗师C22:“康复治疗师应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最好还能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2.2 提升康复服务能力的形式与途径

35名受访者认为应通过自我提升和科室组织学习提升康复服务能力,28名受访者建议加强院内外学习,21名受访者建议引进先进康复技术、康复项目和康复理念,9名受访者建议加强与居民间的互动宣教,部分访谈内容如下。

康复医师B17:“我们同事之间经常针对疑难病例进行交流讨论和技能比武。”康复医师B25:“在疫情允许的情况下,应依托康复医疗联合体内人才、师资和科研合作平台,到院外进行培训、进修等。”康复治疗师C24:“建议中心领导聘请上级师资进行坐诊、教学和指导。”康复医师B27:“我们会定期收集患者反馈的疗效满意度问卷,及时找出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康复治疗师C27:“我们科室经常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或康复讲座,一方面可以解答他们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的健康宣教能力。”

2.3 社区康复未来发展方向

62名受访者认为可以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进行有机结合,53名受访者认为社区康复未来可面向多种人群和多系统、多病种,41名受访者认为社区康复可以以多种服务形式开展,部分访谈内容如下。

康复医师B21:“未来社区可以将传统的中医康复治疗和智能设备有机结合,促进学科交叉。”康复治疗师C15:“社区康复医师可以与残联合作,适配个性化康复辅具,提供居家改造服务。”康复治疗师C17:“社区未来应加强病房、门诊、站点和家庭康复的联动,强化社区陪伴康复。”康复专家A4:“未来社区康复更趋向便捷化和智能化,能够为需求者提供家庭化、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同时实现云诊治和云康复。”康复治疗师C27:“希望社区康复可以为孕妇提供盆底康复服务,为慢阻肺患者提供心肺康复服务,为癌症患者提供癌性疼痛康复和心理康复服务。”

2.4 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存在问题

61名受访者认为社区康复中心缺乏康复人才,58名受访者认为社区康复中心的服务功能和康复体系有待完善,43名受访者认为医疗联合体对接困难、双向转诊机制有待完善,39名受访者认为社区康复科室建设缺乏经费保障,37名受访者认为社区康复存在普及受限问题,33名受访者认为社区康复设施数量不足、种类单一,27名受访者认为社区康复检查、评定和治疗场地面积不足,部分访谈内容如下。

康复医师B20:“我们科室缺乏康复专业人员,尤其是高级职称康复人员,也没有学科带头人。”管理者D2:“部分社区康复中心缺乏具体的服务项目清单明细、服务流程和质控标准。”康复治疗师C32:“管理者应统筹协调,优化就诊流程,明确康复收费项目与标准。”康复专家A2:“部分社区与综合性医院、中医类医院或专业康复医疗机构已建立康复专科医疗联合体,但缺乏可行性双向转诊渠道,转诊路径及标准。”管理者D15:“社区和综合性医院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很难在卫生资源的调配方面形成统一标准。”康复医师B25:“康复中心缺少与治疗操作和设备运用相适应的面积。”康复医师B23:“有些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康复的意识薄弱,对早期康复认识不足,导致失去最佳的诊治时机。”康复医师B24:“康复的宣教推广力度不足,居民和部分全科医师缺乏正确的康复理念。”

2.5 社区康复中心发展对策

75名受访者认为应完善科室建设和康复人才队伍建设,69名受访者认为应加强康复设备和场地配置,56名受访者认为应落实国家相关政策与经费保障措施,43名受访者建议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完善双向转诊机制,部分访谈内容如下。

康复专家A1:“国家层面上应推行康复治疗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定社区康复岗位能力标准。”康复专家A2:“应多鼓励医师转岗,根据家庭医生团队工作内容合理配置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管理者D7:“社区应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发展状况和病种分布酌情选择和更新康复设备。”康复专家A4:“社区康复中心应定期聘请康复专家进行智能设备应用知识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康复服务技能。同时与上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合作协议,制定合理的转诊制度、标准和流程,并与残联、居委会建立动态合作。”管理者D9:“政府应考虑通过自筹、募集、合作等方式,将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引入到社区康复工作中来。”管理者D8:“政府可以成立专家小组,从宏观上调控各级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目标,整合各级康复医疗机构的信息,指导百姓合理选择就诊医疗机构。”

3.1 提升康复服务能力与科研能力

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和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大环境下,仅具备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康复专业人员难以满足患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相关研究表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仅次于基本技能,它是判断康复专业人员能否胜任岗位的最核心指标[4]。本次访谈结果显示,较多受访者认为社区康复专业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服务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和组织管理能力。医院的科研实力是其诊疗水平的重要体现[5-6],相关研究表明,康复医疗机构整体科研能力较低,特别是非三级康复医疗机构[7]。现代康复医疗专业覆盖面广,社区康复中心应突出各自的康复特色,并针对康复中心人才专业特点进行侧重培养,发挥他们的亚专业优势,从而有效提升康复服务技能和康复科研能力。

3.2 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康复服务能力

本次访谈结果显示,较多受访者认为应通过自我提升和科室组织学习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基层康复中心能为患者提供第一线康复照护和康复服务,这也要求临床实践者具备及早发现康复问题、及时识别康复需求的能力,并以问题为导向加强主动学习,提升康复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扩大康复资源的主要政策性建议为提升康复专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包括扩大教育和培训、对现有卫生保健人员的康复训练、改革培训内容、招募和培训康复人员等[8],与本次受访者建议通过院内外学习、引进先进康复技术、康复项目和康复理念来提升康复服务能力的观点相一致。

3.3 加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

本文访谈结果与多项相关研究结果均显示,我国康复行业起步晚、基础弱,目前社区康复中心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为缺乏康复人才、服务功能和康复体系有待完善、医疗联合体对接困难、康复科室建设缺乏经费保障、康复设施和场地不足等问题,说明中心的康复服务能力有待提升[9-12]。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的不足归根结底源于人才短缺,造成社区康复人才短缺的原因包括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不足和社区康复人才流动性较大[13]。应提升社区医务工作者的福利待遇,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加大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康复人才队伍的建设[1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15]中指出,需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康复医疗专业人员培训机制,根据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康复医疗临床需求,有计划、分层级地对医疗机构中正在从事和拟从事康复医疗工作的人员开展培训,提升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3.4 丰富社区康复中心服务内涵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应顺应康复发展趋势,丰富康复服务内涵,打造属于自己的康复服务品牌。本次访谈结果显示,较多受访者认为可以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进行有机结合,此外,社区康复可面向多种人群和多系统、多病种,并以多种服务形式开展。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励建安教授指出[16],未来康复医学除致力于功能障碍者的康复外,还需关注各种健康问题,如老龄、妇女围产期、儿童发育迟滞、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状态、营养异常状态和成瘾状态等。康复医学学科将涉及医疗全程,其工作内容不仅与医学相关,还将与工学及人文科学发生关联,康复医学的新分支和新领域必然诞生。

猜你喜欢 康复中心治疗师医师 2022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火热招生中上海护理(2022年2期)2022-11-28中国医师节青春期健康(2022年18期)2022-09-28韩医师的中医缘金桥(2022年8期)2022-08-24中国医师节西部医学(2022年8期)2022-08-232021 年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即将开班上海护理(2021年3期)2021-12-01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课题(2021年18期)2021-10-08《中国医师节》青春期健康(2021年16期)2021-09-02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商情(2019年32期)2019-09-01[失眠男女]电影故事(2016年6期)2016-08-20[失眠男女]电影故事(2016年4期)2016-06-02

Tags: 康复中心   上海市   存在问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