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浅谈液化石油气充装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

2023-02-09 09:45:11

陈鸿鹏* 袁 晓

(1. 威海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2.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瓶装液化石油气在我国仍被广泛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一旦出现泄漏、爆炸等问题,将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形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对7 个具有代表性的城级市和45 家充装单位进行现场调研,进一步了解液化石油气充装过程存在的风险情况、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安全监管现状,结合气瓶充装和使用的安全技术规范相关要求[1-2],对调查结果进行风险研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

1.1 基本情况

(1)充装单位规模小,安全意识薄弱。本次走访的7 个地级市共有充装单位569 家,充装单位数量多、规模小,充装单位存在县域性分布。其中68.9%的充装单位充装人员为2 人,充装人员数量仅仅满足最低要求,还有一些气瓶充装站采用家庭式管理,企业安全意识差,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部分充装站的实际在岗人数少于3 人,安全管理体系并没有正常运转,人员配备情况详见表1。

表1 充装单位人员配备情况

(2)应急保障能力不强。部分充装站工作人员对于应急设备特性不了解,应急预案覆盖面不全面,应急演练情况浮于表面,没有针对液化石油气储存、停卸车、充装、管道或法兰泄漏等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演练,应急能力建设和装备水平仍需提高。

(3)安全隐患仍存在。被抽查调研的充装站中,仍有个别充装站存在应急切断功能失效、管道支吊架不合格、泄漏报警仪器未通电源等情况,反映出相关充装单位隐患排查制度执行不到位,隐患排查能力不足等问题。

1.2 安全管理的问题

(1)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没有真正落实

主体责任未落实主要表现在没有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和操作规程,没有建立建立安全技术档案,没有对气瓶进行常规检查、维护和保养,未粘贴充装产品合格标签和警示标签等。依然采用多年沿袭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充装管理。

(2)未完全落实气瓶检验要求

经调研发现,部分充装站注册登记气瓶数量明显较低,与其充装量和储存量不符,存在自有产权气瓶未全部登记的情况,该类气瓶游离于特种设备监管范围之外,充装和流转风险难以发现。

(3)部分废旧气瓶未按要求报废

个别充装站缺少废旧气瓶提交正规报废资质的手续,这些气瓶有几率通过普通废品回收流程流转到废品收购站,普通收购站不具备气瓶报废处置能力,若采用直接切割方式处理,将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1.3 现场充装的问题

(1)充装流程前后检查能力不足

所抽查的个别充装站虽都表示设置了充装前后检查流程,但其对前后检查人员配置要求、流程、检查内容等均不熟悉,前后检查记录仅仅停留在纸面,这类充装前后检查已不具备发现和排除隐患的能力。

(2)充装站用气安全指导不足

45 家充装站中有22 家充装站采用安全知识回执单签字的方法进行用气安全指导确认,书面见证资料完整。23 家充装单位气瓶未悬挂警示标签或者使用说明,无法证明其对用户进行了用气安全指导,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气瓶安全技术规程》要求。

1.4 安全监管的难点

(1)相关法律法规已不完全匹配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增加了许多对气瓶充装单位的要求,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仅对“未按照规定实施充装前后的检查、记录制度的”和“ 对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移动式压力容器和气瓶进行充装的”等明确了罚则,而对于违反《气瓶安全技术规程》中非充装类要求的违法行为,难以找到明确的处罚依据。

(2)多部门监管,难以形成合力

对于本次走访的部分地级市,在气瓶和气体的整个流动使用过程中,市场监管、住建、公安(交警)、交通、应急、商务、消防等部门分工不同、各有监管职责,部分存在职责边界不清,甚至有监管盲等的情况,如何协调多个部门实现合力,仍是需要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

作者认为,守住气瓶安全应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确认气瓶是否合格、是否在检验期内,确保气瓶本质安全;
二是规范充装过程,保证充装过程操作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如下。

2.1 提升充装单位安全管理水平

(1)推动瓶装液化气行业横向整合

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充装单位布局,利用政策支持、行业协会协调等资源,加强充装单位的横向整合,推动参与控股、并购等市场化方式实现规模化发展。继续推动对充装单位经营区域及设施的合规性审查,对于不符合安全许可要求、燃气专项规划的,实施竞争退出机制,逐步淘汰安全管理落后、安全设备配套不到位的充装站。

(2)落实充装单位主体责任

充装单位应全面厘清岗位责任,制定充装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完善安全操作规程,真正落实充装过程前、中、后检查制度。应加强充装站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强化全员安全培训,督促充装单位开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知识、事故警示教育、安全知识考试等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应督促充装单位根据双重预防体系,针对企业存在的风险点和薄弱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

(3)鼓励充装单位开展自我检测工作

充装单位取得气瓶检验资质后可开展气瓶自检测工作,实现气瓶本质安全、检验安全和充装安全的“三位一体”,进一步降低气瓶检验时间及检验成本,也能提升日常充装过程中发现隐患的能力。

(4)进一步规范气瓶报废流程

充装单位应建立气瓶报废台账,畅通气瓶合法报废流程,明确气瓶应自行报废处理或者交由有资质的第三方处理。监管机构要加大对物资回收单位的安全宣传和检查力度,确保气瓶报废按要求进行去功能化处理。

2.2 重视全链条用气安全

(1)探索打通整个气瓶流转环节的信息化

全面推行气瓶信息化管理,符合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要求。各地可以依照“政府统一开发建设、各部门共同应用管理、充装企业免费使用”原则,建立统一的气瓶智慧化安全监管平台,实现气瓶登记、检验、充装、仓储、销售、运输、配送、使用等全链条的安全溯源监管体系,实现全过程可记录、可追溯的目的。

(2)强化对气体用户的安全指导

充装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气瓶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加强对气体使用者的知识宣传和安全指导,提升气体使用者的安全意识,确保其熟练掌握安全用气的各项要求,避免摔、砸、碰、甩、野蛮操作、用气完毕不关阀门等危险用气行为。对于液化石油气等气瓶,建议各地明确入户检查的频次要求,督促该项工作落实到位。

(3)推广气瓶安全责任保险

气瓶安全责险可以强化社会救助功能,对提高气瓶本质安全起到促进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行业的抗风险能力。

2.3 进一步完善细化安全监管法规和机制

(1)适时修订相应法律法规

在上位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气瓶充装方面的要求,对于上位法未包含罚则的区域进行详细规定。如细化充装单位统一使用监管平台要求、气瓶标签与涂装标准、安全充装行为规范、销售台账制度、作业人员培训制度、事故应急预案与演练制度及罚则,细化气瓶经营单位的工作要求等。

(2)明确部门安全监管职责

建议在省、市政府层面,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市场监管、住建、应急、公安、交通等部门的职责清单,特别是针对部分模糊不清地带,进一步理清职责边界,确保消除气瓶流通全环节的监管盲区。

(3)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重点打击充装未注册登记气瓶、废旧气瓶等违法行为,阻断气瓶本身隐患带来的监管安全风险,确保问题气瓶不上充装间。

根据实地走访调研的结果,对液化石油气的充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系统分析,并从管理、充装、监控等方面提出了安全风险防控意见和建议,对于液化石油气的充装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石油气气瓶液化 “双碳”目标背景下液化石油气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年4期)2022-12-28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性质分析中国特种设备安全(2022年6期)2022-09-20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煤气与热力(2021年6期)2021-07-28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煤气与热力(2021年2期)2021-03-19油罐车爆炸 威力为何这么大科教新报(2020年25期)2020-07-21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0期)2019-08-24《压缩气体气瓶充装规定》解读劳动保护(2018年8期)2018-09-12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7年11期)2017-11-27钛合金球形气瓶焊接工艺研究航天制造技术(2016年6期)2016-05-09我国首制超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运输船交付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Tags: 浅谈   防控   液化石油气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