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探索——以“进出口业务”为例

2023-02-20 17:05:27

丁 珏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贸易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不断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扩大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尝试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广泛认同,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专业教学中,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1]。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明确课程定位,有利于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在政治方向上保持一致,共同推动高职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

(一)确立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

使“进出口业务”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进出口业务”专业课程讲授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元素,始终贯穿德育教育,使其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三全育人”和协同育人的总目标。同时,使学生在“进出口业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获得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中,从而实现专业课育人和思政育人的有机结合,真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提高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如何在“进出口业务”各块知识技能讲授和项目化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遵纪守法的优良品格,使学生在学完“进出口业务”这门课程后,能获得智育和德育双丰收,能够激发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的拼搏精神和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韧性。

(三)“进出口业务”课程思政设计思路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结合“进出口业务”课程具体特点和专业教师思政素养情况,以“三全育人”为导向,稳步推进“进出口业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设计、思政资源挖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保障维护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原先的“进出口业务”课程主要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此次课程思政改革将以“立德树人”“外贸诚信”为思政基调,重新进行教学设计,融入思政元素,整合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具体分析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就“进出口业务”课程思政建设展开深入研究,并拟搭建“进出口业务”课程思政架构,通过协调各方(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深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针对问题和困难找寻合理的对策,从而使专业与思政紧密结合,提高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为构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进出口业务”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以实现课程知识、技能、素质目标为导向,使学生在掌握外贸业务知识和流程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针对“进出口业务”思政教学改革,在内容设计上,专业教师主要围绕素质目标,结合专业知识和项目化教学内容板块(四个项目),梳理出四种相应的思政元素,项目一引入的思政元素是“吃苦耐劳,钻研精神”;
项目二引入的思政元素是“爱岗敬业,增强抗挫折能力”;
项目三切入的思政元素是“诚实守信,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项目四涉及的思政元素是“遵纪守法,工匠精神”。

在进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每个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外贸操作流程,始终贯穿思政元素的导入,无论是多媒体教学、微课,还是课后作业,或是头脑风暴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嵌入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外贸诚信、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案例教学等使学生认识到做外贸更需遵纪守法,以此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及抗压耐挫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思政元素借助专业课教学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中,使学生逐渐树立起“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外贸职业人”这一“进出口业务”课程总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通过精炼和提升,以一定比例合理地安排在每次的项目化教学课时中,从而使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思政导入相辅相成,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思想也能得到锤炼。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进出口业务”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教学方面,首先要筑牢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外贸知识体系和技能框架。其次,需要根据现实外贸企业的岗位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外贸业务操作技能。同时,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以项目化教学改革为基础,以“外贸诚信”为核心,融入相关思政元素,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3]。

“进出口业务”课程教学可分成四个项目,分别为进出口业务前期准备(市场调研、客户开发、产品设计);
进出口业务合同磋商(贸易术语选用、出口报价、确定付款条件等);
进出口业务合同签订(六大主要交易条件);
进出口业务合同履行(备货、落实信用证、选择运输与保险,安排报关与报检,制单结汇)。按照进出口业务认知流程设计的四个项目,形成人才培养闭环。同时,结合“进出口业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各模块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融入相应思政元素),锁定最终素质目标——“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外贸人”。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立足点和基本目标[4]。凭空说教不仅起不到正面引导作用,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从而事与愿违。因此,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教师应多花心思,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恰当而巧妙地将课程相关思政元素嵌入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中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和思政教育效果。

“进出口业务”课程针对相关思政内容,相应调整了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优化信息化教学手段(PPT、视频、“进出口业务”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等)、头脑风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学生上台讲解与互动(教师把关);
划定主题(国际经贸时事热点问题等),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分享心得体会等等,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相结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考核评价方案的设计

考核评价方案是一个注重学生实际情况,并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日常行为形成知行统一的动态考核评价体系。这一体系由知识评价和日常行为评价两个系统组成。首先是要在“进出口业务”课程成绩评定中,加入“思政”方面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如学生的认知、主动性、价值观等的考量,这就需要将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评判相结合,可以通过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互评、他评、结果评价等多位一体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构建可以反映教学情况的评价系统,并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引入思政指标,如“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工匠精神”等),逐步增加专业课堂上思政育人效果的评价比重。其次是要对课堂效果进行“双向评估”,加入学生对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认可度考查,反映课程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程度。

(五)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进出口业务”课程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和着力点,将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对应于四个具体教学项目。同时,专业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ppt等,在每堂课的教学安排上,将专业内容教学与思政内容教学有机结合。虽然每节课都会结合相应的思政元素进行思政教学,但是这种思政环节讲授不会是孤立和割裂开来的。思政内容将融会贯通在每个教学项目的讲授中,做到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思政的熏陶,坚定了理想信念。不同的思政元素对应不同的教学项目,各块思政元素前后呼应、有机统一,就形成了该专业课程的思政培养目标。每节课中,教师需要精心设置课堂思政环节,注意课程思政过程控制要素。如一开始先抛出热点问题请学生思考,课中设置相关问题讨论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教师适当引导,最后课程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和案例分析题让学生复习、回顾所学并进一步思考。这些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

原先“进出口业务”课程的教授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进出口业务的一般流程、合同条款、合同商订、合同履行、进出口成本与报价核算、结算方式和制单结汇退税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是一门偏重于实践性的专业核心课程。而此次开展“进出口业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跨境电商蓬勃发展、新冠疫情全球大爆发的大背景下,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针对专业课程思政进行的教学改革尝试,专业教师以货物交付当中的“运输方式”这一章为例,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先行先试。

(一)“进出口业务”课程相关章节课程思政概述

在第八章“运输方式”的教学中,以国际铁路货物运输为切入点,重点讲解“对港铁路货物运输”的特点和具体操作流程;
“国际铁路货物联运—中欧班列”的背景、基本运行情况、作用等;
以及“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单”的分类、作用、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等。同时,介绍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抗疫和贸易发展状况、中美贸易摩擦、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单风险防范等,并在授课过程中,开展主题讨论“中欧班列对国际抗疫的贡献”,把疫情与当前中国的外贸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进出口业务”课程相关章节课程思政具体实践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针对具体章节涉及的专业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通过名词解释、图片、新闻、案例等形式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学生易于接受,反馈良好,见表1。

表1 “铁路运输”章节专业思政教学实践范例

(一)研究对象选择的创新

目前针对“进出口业务”课程思政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缺少系统分析。因此,选择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进出口业务”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对象,符合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专业教学中,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研究的目的性和应用性更强。

(二)研究角度的多元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项目组以“进出口业务”课程为例,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资源,并从师资队伍、教学设计、思政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保障等多个维度对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自上而下的深度教学改革[5],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也可以使研究更具有多元性和可操作性。

(三)强调专业课程思政的“三全”融入

专业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的“三全育人”途径,即课程思政从微观上实践和体现育人方针,三全育人从宏观上把握育人方向,两者结合实现从线下课堂、线上课堂、技能竞赛到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的全覆盖,并协同学校、学院、企业等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增强协同合力[6]。

“进出口业务”课程思政改革,可以通过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并结合贸易热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结合当前全球新冠疫情流行对外贸企业造成的影响,和学生们讲解,正是在国家有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扶持下,外贸企业才能克服困难,凭借自身良好的信誉,不断创新贸易发展模式,持续拓展国际市场,做到外贸的稳定增长,从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并使他们感知中国的大国担当。然而,长期以来“进出口业务”课程教学重视知识技能传授,忽视德育培养的惯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提升育人能力,改进教学策略,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专业思政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与相关企业共同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与企业磨合,不断汲取灵感,从而使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和探索不断深入。

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通过“进出口业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明确课程定位,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有利于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在政治方向上保持一致,促进两者协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整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全环节、全过程当中,促进高职学生知识、技能、德育兼修;
通过重构“进出口业务”课程内容体系,深挖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有利于将专业资源和思政内容有机紧密结合,使教学资源更丰富多样化,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既能培养学生技能又能引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注释]

①百度百科.中欧班列:国际铁路联运列车.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6%AC%A7%E7%8F%AD%E5%88%97/15832643?fr=aladdin.

猜你喜欢 进出口专业课程育人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中国化肥信息(2022年8期)2022-11-30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汽车实用技术(2022年19期)2022-10-19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中国化肥信息(2022年4期)2022-06-07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期)2022-04-13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进出口经理人进出口经理人(2020年11期)2020-11-24《进出口经理人》征订进出口经理人(2020年10期)2020-11-17

Tags: 专业课程   为例   高职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