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针灸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思考

2023-02-25 10:05:09

胡英华,项 鑫,治丁铭

(1.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2.长春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三全育人”的重要方面,已成为中医药高等院校课程建设改革的重要方向。课程思政是在高等教育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地渗透政治观点、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等思政教育内容,丰富专业课的内容,同时也给予了思政教育新的生命[1]。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如2003年发生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下简称“疫情”)等,发生时往往会对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包含的针刺疗法,对于各种重大卫生事件的防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二版)》[2]中指出,针灸将通过“经脉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途径,在肢体穴位作用并刺激,通过经络直达病所,激发和强化脏腑之气,使疫疠之邪祛除;
同时激发经气,提升脏腑自我保护能力、减轻疫毒对脏腑的损伤,为疫情的防控与新冠肺炎的康复提供了新举措,同时,也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应对手段。

针灸学作为针灸推拿学、中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中的文化体系、理论依据独具魅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但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针灸学课程也存在着诸多挑战:一是针灸医生在事件发生应对过程中,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柱;
二是外源文化的入侵,例如干针等,冲击着传统的针灸理论体系;
三是针灸学课时的缩减,导致授课时长不足,授课内容受到影响;
四是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线下授课受到影响,授课形式需要改变。因此,为对针灸学学科进一步继承与发展,创新针灸学教育教学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式的灵活教育模式,将思政建设融入课程建设各个环节,提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心,坚持中医自信,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国际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针灸学具有一个庞大的综合学科体系,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独具魅力的人文情怀[3]。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情况下,针灸学思政课在弘扬民族精神、坚定中医自信、提升职业素养和增强国际影响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1.1弘扬民族精神: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民族精神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华民族戮力同心,众志成城,弘扬新时代的民族精神,抗疫精神尤其必要。作为中医人除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之外,还应该把个人价值与国家的利益相结合。尤其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要有为国家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准备,为早日解决各种卫生事件贡献自己的力量。困难和挫折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正是受尽磨难而不屈,历经挫折而奋起。近年来,重大卫生事件反复发生,情况逐渐严峻,但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共同度过难关。其中大量的医护工作者在一线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秉承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坚信医学终将战胜疾病,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终将从祖国大地上消失。

1.2坚定中医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中医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其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医学理念,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不仅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健康,而且影响中国人的养生智慧及思维方式。中医至今因其价格低廉、方式灵活、疗效显著的优势进行疾病治疗,不仅在常见病上有着显著疗效,对于重大卫生事件的防控方面更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治疗方面,其疗效也受到国际的一致认可,为健康中国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中医药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有助于实现全面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中医药的发展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契机,作为优秀的中医人,我们更应该坚定中医自信,将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1.3提升职业素养:从古至今,中医人要求有高尚的医德,唐朝的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写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要求医者治病,要坚守本心,不为名利所动,对于患者要求至精至诚,解救其疾苦,这才是一名医者应有的素质。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也记载“患腰痛之甚……性畏针,遂以手指于肾俞穴行补泻之法”,讲述医者治疗腰疼中,由于患者畏惧针刺,遂采用以指代针的方法,既解决了患者的疼痛,又避免其对针刺的恐惧,说明具有较高医疗素质的医者往往既能解决患者疾病与又能处理好医患之间的关系。高尚的医学品德和精湛的医学技术是为患者解决疾患的必然条件,也是作为医者必备的职业素养。在针刺治疗过程中医患沟通与人文关怀是职业素养的体现,针刺治疗中的治神、守神也是其体现。《素问·宝命全形论》记载:“凡刺之真,必先治神”,要求医生在针刺的过程中,要安神定志,做到专一其神,意守神气,同时要与患者积极沟通,让患者注意力集中于针刺的位置,神情安定,意守感传,只有医患相互沟通配合,治之以神,才能提高针刺的疗效[4]。积极与患者沟通和对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更是良好德行的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医者,不仅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而且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的必然结果,也是高超医术的一种具体体现。

1.4增强国际影响:早在公元六世纪,针灸就由中国向朝鲜和日本传播,从17世纪开始,针灸陆续传播至欧美国家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多次热潮。自1979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针灸治疗疾病适应证广泛,提倡应用针灸治疗相关疾病。到目前为止,中医针灸已经传播到183国家,其中103个国家承认针灸医师地位,29个国家设立了法律法规来规范中医针灸的治疗,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保范畴[5],在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正式作为一种文化形式登上世界舞台。由此可见,中医针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已经成为排头兵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国际交流的桥梁。中医针灸不仅为我国人民几千年的繁衍健康贡献力量,也为世界范围内的医疗保健提供了重要服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在与世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医针灸作为传统文化代表也遭受了一定的打击。以现代医学与循证医学的理论体系为指导的西医,将中医针灸进行了适应性改造[6-7]。近年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围绕着肌肉、筋膜理论,提出了干针治疗肌筋膜痛等疼痛性疾病,认为干针与传统针灸存在着明显差异。然而,所谓的干针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具体应用形式,这种针灸医学的“废医存针”化,是对中医传统理论的背弃,也是中医针灸国际化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8]。说明,中医针灸作为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过程充满着曲折。作为优秀的中医人,我们应该肩负起将中医向世界传播的责任,把针灸作为文化的桥梁,向世界广泛传播,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2.1课程建设思路: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针灸学教学线上线下的各个环节当中,针灸学思政课建设要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相结合,事件的发生对于思政建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传统教学方式受到挑战的同时,也推动着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中医人在针灸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在教学中讲好中医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故事,利用事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将中医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融入课程,培养好学生的医德医风和职业素养,树立医者仁心。

2.2课程建设方法:课程建设主要以线上线下混合式进行。线下课程建设应继续深挖针灸学思政理论,将思政建设融入针灸学理论教学过程和临床实践过程中。线上教学在思政理论与专业课程结合的基础上创新授课载体,以雨课堂为主要形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2.2.1线下课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提出:“课程思政要与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对于针灸学的线下课程思政建设,探索针灸学中蕴含的思政思想,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针灸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例如深刻挖掘腧穴名称的含义,《千金翼方》中“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天文地理等思想与穴位的名称是深深地结合起来[9],正如穴位共有9个穴位以“神”命名,其功效皆与“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穴位名称的深刻理解,便于学生记忆和总结功效,普及传统文化。所以需要通过挖掘针灸学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让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文化归属感和自信心。同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践行理论。针灸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本课程的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每完成一单元的理论学习、便会开展实训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刺法灸法的教学中,会身体力行地教学生如何消毒、进针、行针、出针以及医疗垃圾的处理,让学生懂理论、能实践。而且课程教学中缩短实践与临床的距离,每学期假期以及大五开展临床实践,进行“床边教学”,让学生亲眼目睹临床是如何应用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治疗的,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到临床实践当中,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医生接待患者的过程,明白临床中是如何与患者沟通以及人文关怀的,以增强对患者的同情心,然后领悟医疗真谛。

2.2.2线上教学载体建设:自从最近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针对高校的课程教育,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出现了以线上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在2022年吉林等多地受到事件影响后,进一步加强线上载体建设。本课程主要以雨课堂的应用为主,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开发出的一款智慧授课工具,将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大程度推广混合式教育模式、理念与方法。雨课堂将数据化、智能化信息融入教学情景当中,实现了将办公软件与微信相结合,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打开雨课堂,提醒学生接收课程的影像资料,在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将制作好的PPT通过雨课堂发送给学生,有不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暂停进行消化,并进行讨论,而且可以课后进行复习,实现了在课上实时答题、弹屏互动。在课后监督方面,雨课堂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后台系统记录下来,如听课的人数,进入、退出课堂的时间,登录次数,早退情况,是否有未听懂的内容,错题记录,预习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情况等,通过系统分析,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学生的学习难点与讲课重点,形成学习教学报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学生也拥有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按照学生个人意愿规划学习效率和学习频率。雨课堂的应用,转变了手机对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转变为辅助学习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3线上课程建设: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条件下,线上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形式,结合思政教育的针灸学线上教学符合时代要求和专业需要。在线上课程建设中,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多维度学习、探讨式学习、模拟式练习。由于长时间让学生观看视频,且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让学生极易产生疲劳。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提前将课程上传至雨课堂,让学生把握时间,提前观看,然后做好笔记,记录下问题。老师课堂讲解时可以针对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应积极与老师沟通,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再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点。针灸学中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记忆和背诵,所以很多内容需要反复地记忆训练并进行理解,才能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因此,我们提倡学生进行多维度学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发布在雨课堂的教学视频自学,总结知识点,记录疑难问题;
然后老师通过雨课堂讲解教学,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进行深入探讨,带领同学们串联知识点;
课后同学们需要将知识进行反复地记忆背诵,最后要求老师通过雨课堂对学生进行考核。形成多维度的学习方法,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老师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也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文献,互相探讨,然后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汇报能力。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医学,但由于线上教学的限制,操作类的示范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本课程通过老师们提前录制针刺的基本功操作,例如指力训练、持针方法、进针方法等,让学生们通过视频进行学习。然后让学生录制自己的操作视频,记录学习的过程和成果,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们进行分组互评,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通过教学反馈,纠正学生们存在的问题,继续练习。线上教学主要以雨课堂为载体,创新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结果反馈: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来检测学生针灸学课程思政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们反馈的学习情况,再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调整和改进,进一步提高针灸学课程思政的水平。改变过去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指标,重视以雨课堂为载体的形成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前预测、课上检测、课后复习、考试成绩、操作情况、出勤率、答题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老师形成全面的、客观的评价指标。同时采用灵活的思政评价方式,例如开展课程思政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调查问卷等。最后综合学生的思政学习效果,根据评价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思政教学的良性发展。

要形成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体系,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专业课程当中有利发挥立德树人的精神作用,而大思政体系下的专业课程教学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针灸学作为针灸推拿学、中医学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疾病治疗有着独到的优势,尤其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针灸疗法具有通过经络到达病所,激发和强化脏腑之气,使疫疠之邪祛除的作用,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因此,在近年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情况下,进行针灸学课程思政建设极其重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针灸教学线上线下的各个环节当中,建设完整的针灸学思政建设体系,不断创新课程建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得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以增强中医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中医药高等院校对于思政建设已经进行了一定时期的探索和实践,并在该过程中取得了大量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些许的不足,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师和学生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未予重视,积极性不高;
二是对于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充分,没有达到理论联系实践,课程思政缺乏生命力;
三是专业课思政建设的方式方法不够完善,应进一步完善混合式教育模式;
四是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有所欠缺,不能全面地反映德育和智育的实效,需要探索更多的评价指标。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医者精神,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做党和人民依赖的好医生。因此,专业教师要提高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意识,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断挖掘针灸学课程中所蕴含医德医风的思想政治元素,通过启发式教学、医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做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当中。引导医学生将医者精神、医者仁心、人文关怀作为深层的精神追求,发扬新时代民族精神,坚定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热情。

猜你喜欢 针灸学公共卫生针灸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5期)2022-06-07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重庆市针灸学会刮痧、推拿、耳穴专委会举行2019年学术年会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年1期)2020-07-16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9年3期)2019-04-13针灸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2019年2期)2019-01-12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17期)2017-06-06课堂学习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17年4期)2017-04-18《针灸学》双语教学应用探讨科技资讯(2015年7期)2015-07-02公共卫生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3年3期)2013-06-17医药资讯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7期)2011-12-31

Tags: 公共卫生   时针   思考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