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构专题知识体系,达纲举目张之效

2023-02-27 16:40:18

安徽 疏义兵

目前高三正处于一轮复习阶段。一轮复习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又要关注知识框架的构建。然而,有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的现象,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这必然会影响高考复习的效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专题知识体系或知识网络,做到高屋建瓴、融会贯通,全面准确地把握相关知识,提高复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念,更好地落实历史教学的核心素养要求。当然,这也需要教师全面把握教材,打破以往知识章节的限制,整合相关知识,从而做到体系完整,纲举目张。

笔者以中国“从专制主义到民主政治”专题为例,结合近年高考真题进行说明,以期对广大教师和学生备考有启示作用。

部分学生对这一专题的相关概念不太清楚,尤其是对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区分不清,导致失分。笔者试进行解析:

专制主义: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在古代中国,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政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马克思认为:“专制主义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列宁则认为专制主义是君主“一人独裁的政权”。

中央集权主要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权。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民主政治是一种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制度,核心是主权在民,有以下特点:第一,共同性和普遍性,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多数原则、代议制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等。第二,特殊性和差异性,各国民主模式和发展道路各有不同,具有多样性。第三,渐进性,即逐步扩大、发展和完善。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从经济上,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代表的农业经济,需要有强大的国家政权来组织大量人力、物力兴修水利工程。同时,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也需要有国家政权的保护,以维护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保障其赋税的征收和徭役、兵役的征派。从思想上,法家学说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中国专制主义的形成、发展、强化及衰亡的历程进行整合,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对重难点内容进行针对性分析,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法家学说的流行及各国的改革变法,使君主权力不断加强,君主专制逐渐形成,各个诸侯国先后实现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例1.(2019·全国卷Ⅱ·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D)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秦国之所以能建造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在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可以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所以D 项正确。

秦朝: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皇帝制度,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西汉:中枢权力开始分散。①布衣将相:刘邦是历史上第一个庶民皇帝,手下大臣多为布衣平民,被称为“布衣将相”。汉武帝时期有意提拔平民出身的人当丞相,降低当丞相的门槛,压低了丞相的地位。②设立中朝: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担任尚书令、侍中等,以削弱相权,这使得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变成单纯的执行机关。董仲舒新儒学宣扬君权神授、君为臣纲等,也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

例2.(2021·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2)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B)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初政治,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诸吕之乱”正是外戚干政的典型表现,而“太后家薄氏谨良”可以避免外戚干政,所以B 项正确。

东汉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三省制逐渐形成。由于国家整体处于分裂动荡之中,中央集权遭到破坏,君主权力整体上遭到削弱,东晋甚至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这一时期,世家大族通过九品中正制掌握了用人权,也使皇权遭到相当程度的削弱。

例3.(2021·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B)

A.皇权旁落

B.相权转移

C.地方权力削弱

D.行政效率降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到魏晋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材料反映了汉到魏晋,中央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由汉初丞相“位高权重”到“咸归令、仆”,即丞相的权力转移到尚书令和尚书仆射,所以B 项正确。

隋唐:随着国家再度实现大一统,以及士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用人权从地方大族转移到中央和皇帝;
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确保皇权独尊,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三省六部制的权力运行机制,一定程度上也从制度层面制约了皇权。

例4.(2020·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3)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D)

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政治制度,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翰林学士由“备君主顾问”到“正式参与朝政决策”,体现出决策机构由中书省转移到以皇帝为首的学士院,反映了唐代中央权力的再分配,所以D 项正确。

宋朝:唐末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混乱,使宋初统治者非常重视加强对政治和军事的控制,尤其是通过二府三司制“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使相权大大削弱,“三公坐而论道”的现象成为历史,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

元朝: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蒙元文明开化程度不高,政治制度比较粗糙。中央实行一省制,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虽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相权过大。到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明清: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只有明清时期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君主专制。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君权兼并了相权;
大戮功臣(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廷杖制度、特务统治使君权进一步强化;
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内阁票拟权使皇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抨击君主专制,但在当时并未产生实际的社会作用。

例5.(2020·全国卷Ⅲ·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政治制度,考查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内阁首辅张居正两次阻止了皇帝的相关要求,反映了当时内阁有强大的权势,所以A 项正确。

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康熙帝在宫内设南书房,从而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之势,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专制主义臻于顶峰。

综上可知,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余年,虽间有削弱,但总趋势则是皇权不断加强,渐至顶峰。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推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政治。然而,经过近百年的斗争,只是建立了一个空有其表的中华民国。

《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在《资政新篇》里,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等观点。这种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迫于当时的形势,未能实行。

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内忧外患,迫使清政府开展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其中早期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虽未能实行,但为康梁维新变法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维新变法: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使维新思想得以迅速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托古改制,宣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一时之间声势大涨。1898 年出现了“百日维新”。然而戊戌政变终结了这次立宪理想。

例6.(2021·全国乙卷·28)1898 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C)

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政治,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材料“废八股”反映的是“百日维新”,而“经学书犹有人买”和“新学书籍的投资……亏损”反映了变法的失败,这体现出政局的迅速变化,故C 项正确。

立宪运动:1904—1905 年日俄战争的结果进一步震撼了国人。时人认为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因而中国广泛兴起了立宪运动,政府也宣布“预备立宪”,但1911 年的“皇族内阁”使很多立宪人士转而同情或投向革命,进而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辛亥革命及北洋政府:1911 年武昌起义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随着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北洋军阀建立起了对中国的独裁统治。南京临时参议院虽然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天赋人权、责任内阁制等,但也只是一纸空文。1912—1928 年的北京政府,各派军阀凭借自身实力,以列强为靠山,实行专制统治,虽有共和之名,却无民主之实。

例7.(2021·浙江省6 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11)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辛亥革命战争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一个是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这一认识强调这场革命 (B)

A.完成了民族独立任务

B.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传播了民主科学精神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从材料“反对满洲帝政之民主运动”和“反对外力压迫之自强运动”,可知辛亥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所以B 项正确。

南京国民政府:1927 年4 月,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随后不久,宁汉合流。它表面上宣扬三民主义,以“军政—训政—宪政”为“民主”的顺序,实质是国民党一党专政。

中共根据地政权:1927—1937 年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民主政治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更体现了其抗日民主联合政府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了三大民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 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践踏。进入新时期后,国家恢复了民主政治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1982 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民享有了真正的、广泛的民主权利,也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例8.(2019·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8)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C)

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政治制度,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材料强调的是同“党外民主人士”的合作与协商,《共同纲领》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要求,故选C 项。

综上所述,可知从古代到近现代,我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的过程,但这一转变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历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终于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彰显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也进一步昭示了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正确性。

通过构建这样的专题知识体系,学生能较好地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达到纲举目张之效。当然,对于其他的专题知识,也应举一反三,在复习过程中进行相应的体系构建,提高复习效能,积极迎接高考。

猜你喜欢 民主考查制度 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哲学评论(2021年2期)2021-08-22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1年3期)2021-06-09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中学生数理化·高三版(2021年3期)2021-05-14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辽金历史与考古(2019年0期)2020-01-06生态民主绿色中国(2019年13期)2019-11-26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中学化学(2017年6期)2017-10-16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中学化学(2017年2期)2017-04-01

Tags: 纲举目张   之效   体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