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就事论事与寓言故事:高考作文题的两种类型——兼谈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境化

2023-02-27 16:40:18

湖北 班汉祥

高考作文题存在“就事论事”“寓言故事”两种易混淆的类型。前者须紧扣材料,完成任务;
后者须跳出材料,获得启示。二者在任务的目的性、材料的真实性、话题的特殊性、事件的多样性等方面有所不同,可借此区分。“就事论事”“寓言故事”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情境化的不同路径,对理解高考命题的情境化特征有启示意义。

高考作文是高考中分值最大、受关注最多的题目之一。历年高考作文题,依据不同的分析视角和划分标准,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依立意类型来看,可以分为哲理类和精神品质类等类型;
依主体及其关系来看,可以分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类型。但综合近年高考作文题,可以发现,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这一命题建议的指导下,出现了两种较为典型的作文题类型,笔者暂且将其命名为“就事论事型”与“寓言故事型”。

1.就事论事型作文

就事论事型作文题,一般先抛出一个具体事件或话题,需要考生先紧扣事件或话题本身发表议论,再进行适当延伸。如2020年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就事论事型作文如何写?首段要简述故事,引出观点,后面还要注意时时紧扣材料中体现的人物事件。其难点在于“紧扣材料”,在行文全过程中都要有“扣题”的意识。在分析“为什么”时,要从材料出发,考生分析得出的分论点要放到后面,且代入材料中能成立。

就事论事,首先当以材料中的事件为基础,也可引用其他符合立意的事例来佐证,然后适当延伸。延伸的比重、时机和思路须因题目而定。如2021年八省联考作文题(题目见下文),先须“铭记”抗美援朝的历史,总结先烈的精神品质,再来谈如何“迎接挑战”;
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则可以“体育”为基础,延伸至强弱之辩。

2.寓言故事型作文

寓言故事型作文题,一般给出一个寓言性质的故事,需要考生解读寓言,并从中领悟道理,获得启示,以之指引问题的解决或人生的发展。如2018年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写这类作文,需要在首段简述故事,引出道理,此时寓言的任务就基本完成。寓言故事审题的一大难点在于,要通过阅读材料准确概括关键概念、道理、哲理,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和抽象思维。之后考生便可针对得出的道理,自主分析“为什么”,结论代入到材料中能成立即可。原则上,寓言的本体可以不再出现。当故事中的哲理被成功迁移,能为考生所用,寓言故事便被考生成功解读了。

2022年新高考Ⅰ卷“本手、妙手、俗手”一题,作为寓言故事类的题目,有其特殊性。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
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
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
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本题的特殊性在于:其一,材料中已给出一些道理,而又在此基础上考查考生对“本手、妙手、俗手”三者关系的处理;
其二,“本手”等词(概念),在行文中仍可以作为比喻义直接套用。

在实际教学与阅卷过程中会发现,考生往往容易混淆这两种类型的作文题,不知道是该就事论事、走进事件,还是该将其当作寓言、跳出事件。考生会疑惑:面对“齐桓公”,是否应该举别的事例?面对“本手”,是否可以多谈谈围棋?故在作文试题的评讲和研究中,教师有必要对这两类作文题的区别加以说明。

结合历年作文真题和各地模拟作文试题的内容和评分标准,就事论事和寓言故事两类作文题的判定条件依照判定权重由强到弱的顺序,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任务的目的性

就事论事型作文题,其作文任务的目的性往往更强,且直接指向事件本身。如2020年全国卷Ⅰ作文的任务表述: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回到事件本身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观点的支撑。还有一些作文题目则用“时事评论”“热点评论”等词语表达类似意思。

相对而言,寓言故事型作文题写作任务的目的性较弱,以更泛化的“对我们有所启示”等表述形式出现——这正体现了寓言的劝诫、讽刺功能。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的任务表述: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就事论事型作文,其题干要求有时也会出现“启示”等词。但一旦发现目的性强、针对事件本身的题干表述,便基本可以判定该作文题为“就事论事”型了。

2.材料的真实性

就事论事型作文题,其作文材料往往是真实的,通常是我国历史或现实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历史人物可贵的精神品质,往往也包含在材料中。基于材料的现实性,命题者往往会有让考生回归事件本身去探讨事件意义及影响的意图。如2021年八省联考的作文材料,直指“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 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考生要结合材料讨论“铭记历史,迎接挑战”的主题,便不得不探讨抗美援朝这段历史。

而对寓言故事型作文题来说,其作文材料有时是虚构的、架空的,或自然非人而拟人的。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本身定义即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先秦的《庄子》《韩非子》《列子》等著作,也以借虚构故事寄寓哲理见长。虚构的故事本身并不值得讨论,其价值在于其背后所反映的道理,如下面作文题中的材料:

伦敦的一条街上,三家裁缝店打出广告招徕顾客。第一家裁缝店的招牌是“伦敦最好的裁缝”。第二家裁缝店的招牌是“英国最好的裁缝”。第三家裁缝店的招牌是“本街最好的裁缝”。结果第三家裁缝店的生意最火。

三家裁缝店是否存在、是何品牌,这并非考生需要辨析考证的问题。当然,有的寓言故事也是基于真实事件创作的,如2018年全国卷Ⅱ“二战时返航战斗机弹痕位置”的故事。因此,一旦考生能判定作文材料是虚构的,便基本能确定该作文属于“寓言故事”型而非“就事论事”型了。

3.话题的特殊性

就事论事型作文题所涉及的话题往往是考生所熟知的,专业性相对较弱。甚至不需要专业知识,考生也能对相关话题各抒己见。命题者或也有借此引导考生思考身边事件、关注社会的意图。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谈及“体育”,2021年八省联考谈及“抗美援朝”事件,2020全国卷Ⅰ谈及春秋历史等。又如下面这道作文题,引导考生对当前的教育现象、教育政策展开思考:

近期,一项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目的的“双减”政策落地,迅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减什么?怎样减?引发了大众的热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迟疑观望,有人大胆改革。有专家指出:好的政策落地,既要做好减法,也要做好加法。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加”与“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得与失、取与舍、留与弃,都是“加”与“减”在人生和事业中的具体表现。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追求幸福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类似的还有关于“强基计划”“流浪地球”等话题的讨论。备考高考作文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积累和训练。

寓言故事型作文题,材料有时会显得有些专业、冷门,看似和考生关系不大,但既然意在“寓意”与“启示”,材料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便不必考虑了。如写“本手、妙手、俗手”(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不需要什么围棋知识,读懂“战斗机弹痕分布”(2018年全国卷Ⅱ)的故事也不需要深究物理、军事或工程学。只有正确解读寓言,获得启示,将道理从材料中的专业话题中提炼、迁移出来,走进真实生活,其道理、寓意才和考生真正相关联。如2022年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五月押题卷作文材料及写作任务:

1968年,英特尔刚刚创立的时候,主营业务还是存储市场。20世纪80年代,日本存储器企业异军突起,英特尔举步维艰、命悬一线,年轻的CEO安迪·格鲁夫问戈登·摩尔:“如果我们被董事会赶出公司,你觉得我们的继任者会怎么做?”“他们会放弃存储市场,进军微处理器市场。”“那为什么我们不这样做呢?”英特尔放弃了存储器的存量,拥抱了微处理器的增量。今天的英特尔又找到了他们认为的下一个增量——汽车处理器市场,当所有的车都变成智能汽车的时候,历史会证明英特尔今天的远见:增量随时都会变成存量,停滞没有出路。

上述事件能带给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对公司具有积极影响,并且股东身份不同影响不同。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可发现,创业者与其他大股东分享控制权是最优的做法,分享控制权会在两个方面为企业增加价值。第一个方面,通过增加决策者的股权,来提高公司的企业价值。这样降低了企业不良的决策动机,和以牺牲高成本为代价来增加私人收入的问题[3]。事后的控制股东间的讨价还价问题可能会妨碍有利于公司集团发展决策的提出。

本题并不需要考生做个成功的企业家,考生只须从材料中悟出关于“增量”和“存量”的道理,以之启示自己的学习与生涯规划即可。笔者认为,寓言故事型作文题对专业性的回避,其实体现了高考的公平性。但部分有特长的考生,反倒“闻专业则喜”,以致对立意把握不准,以致写作走向“歧途”。如有考生痴迷围棋,写“本手”作文通篇谈棋,殊为可惜。

有趣的是,笔者曾经分别向语文能力相近的参加普通高考的非航校学生和空军青少年航校的学生展示了下面这一道作文题,让学生辨析该题属于就事论事还是寓言故事:

飞船返回时的抛伞阶段,是最折磨航天员的过程。降落伞一共三层:引导伞、减速伞、主伞。每一次开伞,巨大的阻力都会狠狠地拽动飞船,在里面的航天员会被晃得很痛苦。由于降落伞打开的成功与否关乎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被降落伞几次又提又拉又拽的航天员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一点,俄罗斯的航天员从来不对后辈讲,担心新手会因此害怕。但亲身经历这一切的“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在教导后来的中国航天员时,却把每一个步骤都告诉了“神六”“神七”的战友,为的是他们多些准备,少些恐惧。

对于中俄航天员的两种不同做法,你认同哪一种?

由于任务设问指向“航天员的不同做法”,由上述判定条件1“任务的目的性”可知,本题需要就事论事。空军青少年航校的学生由于具备相应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材料话题的专业性(或叫“特殊性”)相对较弱,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将其正确地判定为就事论事类。而对于非航校的学生来说,本话题的专业性较强,部分学生倾向于将本材料错误地理解为寓言故事类。

如前所述,判定条件的权重是由强到弱的,因此,本题应优先考虑条件1“任务的目的性”,将其判定为“就事论事型”作文题。即便讨论该话题有专业上的难度,考生也只能依据材料,结合自己对教育、管理、心态等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尽可能地给出回答。

这一判定标准较为直白和简单。既然要“就事论事”,事件必定不能太多太杂。因此,凡是出现较多事件的作文题,通常不必一一回到事件中去解答。但如“抗美援朝”作文题,一个事件往往包含丰富的内涵。

寓言故事所涉及的事件,情况较为复杂,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前者重在品读故事,领悟道理,如2018年全国卷Ⅱ“战斗机弹痕分布”;
后者则可能指向一个或多个丰富的道理,如2022年5月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第九次月考作文题:

沙漠并非完全的荒凉和死寂,当你捧起一捧沙子,也就捧起了许多植物种子……这里自有植物生命的传奇,造就传奇的在于它们的“生存之道”或“生存智慧”。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生长着最富于传奇色彩而享有美誉的胡杨树。它们根系相连,只要一棵树获得水分和营养,其他的胡杨也会共享,从而拥有了格外坚韧的生命力。在北美索诺拉沙漠,生长着一种“巨人柱”仙人掌,它们长寿,同样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棵体形较大的巨人柱就可储存5 000升水,可以保证存活一整年,还能尽情地开花结籽。但从幼苗长成“巨人”,堪称“保姆”的牧豆树功不可没:烈日曝晒,给它们遮阴;
风雪交加,给它们掩护;
严寒来袭,给它们保暖。牧豆树根系发达,便于汲取地下水,自然就分享水资源给巨人柱……终于,巨人柱高出了“保姆”树,就变得非常强壮,开始独自抵挡恶劣气候,并和牧豆树共生存。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是不是获得一些启迪,产生不少联想?让你感受或思考最深的是什么?请你写一篇文章,准备参加“生存启示录”的征文活动。

综上分析可知,面对这两种作文题,审题都是十分重要的。材料和任务在题目中永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考生不可随意弃之不顾。写“齐桓公”不需要用额外的历史知识(如管鲍之交)进行偏离题意的补充,写“本手”也不需要大谈棋道。

以上判定条件,可简单概括为下表:

判定条件由强到弱就事论事寓言故事任务的目的性是或否否材料的真实性是是或否话题的特殊性否是或否事件的多样性否是或否

借对上述两种作文题类型的分析与对比,对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境化”特征有以下新的认识:

其一,一个情境。两种类型的作文题都含有至少一个真实情境。有的情境立足中国当代,有的情境则具有古代传统历史文化的韵味。

其二,两条路径。“就事论事”引导考生进入情境(enter the context),“寓言故事”则引导考生在理解情境之后走出情境(move from the context)。

其三,三种身份。联想2019年全国卷Ⅱ“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的题干,思考考生主体与情境的关系,可以梳理出三种可能的身份:情境中的当事人(部分“就事论事型”)、事件中的评论员与仲裁者(“就事论事型”)、故事外的学习者和受益人(“寓言故事型”)。

加入情境,仅仅是一种命题的方式吗?若将题干“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的表述,简单转变为“有同学认为本诗的思想感情是思念故友,你是否同意”,似乎对于试题的情境化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和提升。但若从“就事论事”与“寓言故事”的对照中审视命题中的情境要素,我们发现,情境的作用,体现在人(考生)与情境不同形式的深度交互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叙事哲学。考生对于就事论事、寓言故事两种作文命题类型的混淆,就是他们面对具体情境不同而真实的反应与处理方式。在两种作文题中,考生将直面“情境是怎样的情境”“情境与我有何关系”等深刻的动态问题。情境化,应当是高考作文命题,乃至高考语文整卷命题方兴未艾、大有可为的新思路、新方法。

猜你喜欢 作文题命题情境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8期)2022-11-21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8期)2022-11-21情境—建构—深化—反思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11期)2021-03-08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3期)2020-05-30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6年11期)2017-01-13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对联(2011年24期)2011-11-20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对联(2011年18期)2011-11-19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对联(2011年6期)2011-11-19

Tags: 高考   就事论事   情境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