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千年华光——山西浑源永安禅寺初探

2023-02-27 19:55:13

张 强,张建德(.浑源县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山西大同,037400;
.浑源县永安寺管理处,山西 大同 037400)

永安禅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鼓楼北巷北端,原有三进院落,现存两进,南北长约80多米、东西宽52米,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元代建筑群。其因历史悠久、建筑独特、榜书宏大、砖雕精美、壁画恢宏,于1986年8月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是浑源县七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寰宇通志》记载,永安禅寺始建于金,毁于大火,元代重创。《神州大永安禅寺铭》碑文录:“神州大永安禅寺者,古之道场,经烽火后,僧亡寺废,惟法堂钟楼至(今未被)摧矣。”

公元1243年,永安军节度使、都元帅、浑源人士高定,邀请北京潭柘寺临济正派的高僧归云志宣禅师亲临浑源,在废墟之上重建庙宇。这段历史在碑文中亦有记载:“大宗师退居竹林,禅学道行,蔚为时称,若得之供养,吞门之乡幸也。廼驰疏敬请,师欣然而来,驻锡不数年,创建佛殿、云堂、方丈、府库,轮奂一新,成大丛林,尊师为第一代衲子。”

因高定自号“永安居士”,又因当地民众长期处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频繁战争之中,期冀平安的美好愿望,人们将寺庙命名为永安禅寺,延续至今。

最负盛名的传法正宗之殿,是第二进院的主殿,也是整座寺院的主殿。其殿宽五间,进深三间,是单檐减柱式庑殿顶,上覆以黄色为主色调的黄、绿、蓝琉璃筒板瓦。因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故又称五脊殿。屋顶正脊居中置宝刹,内书“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背书“乾隆四十五年”。殿身坐于高大的基座上,前设宽阔的月台,分设三面石阶。两侧建有硬山式屋顶的东西垛殿各三间,东西配殿各七间。东西配殿南端两角分别是钟楼、鼓楼,钟、鼓楼是二层阁楼式歇山顶,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为九脊顶。正南建瞻仰楼,瞻仰楼是歇山式卷棚顶。瞻仰楼的歇山式卷棚顶与天王殿大悬山式屋顶前后相连,构思巧妙,自成一体。

传法正宗之殿殿内砌高台建须弥座,上塑巨大的金身横三世坐佛,1951年宿白先生在《雁北文物勘查图报告》中写道:“金柱间砌扇面墙,墙前砌大砖台,上置须弥座三,上塑三坐像,小砖台二,上塑阿难、迦叶。大砖台外侧,东西又各斜排三砖台,上塑四菩萨和二天王。”他在对殿内塑像的评价中写道:“殿内佛像,大概都是旧塑,但历经后世修饰,所以有的显得呆板,须弥座上的三坐佛,就是如此;
佛侧的阿难、迦叶和菩萨,比较生动,外侧的天王更为雄壮,但是能保持原来姿态的是当心间四椽栿下悬空向佛作礼拜状的二天女,线条柔和优美,最是妙塑!”当心间起藻井,四椽栿上建天宫楼阁,可能是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取悬空寺悬空之创意,创建了结构玲珑、精巧美观的楼阁。可惜,殿内塑像因储备粮食,于1966年9月全部毁坏。斗拱之间的墙壁上内侧绘画龙图腾34组,外侧绘画坐佛和龙图腾34组。四椽栿上天宫楼阁背面彩绘降魔坐十方佛,分列东西两侧,西侧五尊已毁坏,东侧五尊如新,为清康熙初期绘画。

永安禅寺是以超度天地三界十方万灵,普济水陆六道回生百众亡魂而设立的“永安祈福水陆法会”大型场所。水陆法会是历代帝王推崇的镇边圣物,特别是战争之后为了超度死亡将士,水陆法会成为朝野常行的一种法会,而永安寺的水陆法会道场在继承传统的法会道场仪轨下,容纳了本土文化,形成了北岳恒山脚下的水陆道场。每年在正月十六、清明节、七月十四、七月十五、七月十六期间开设永安禅寺常规庙会,举办道场仪轨普济群灵。开设永安祈福水陆道场,亦可因时、因事而随时决定日期的长短,一般为七日或者一日、三日和半月。

传法殿壁画因塑像毁坏而成为当前永安禅寺的主要亮点,整体壁画没有山石草木的衬托,只以火焰、祥云为背景,红、黄两色交替并列。四周墙壁绘画面积为186.912平方米,水陆人物895尊(过去误传为绘画面积170多平方米;
水陆人物882尊),135组内容,形成八幅长卷。其规模宏大,绘制完备,为佛教经忏法事之胜会。殿内正壁绘十大明王,分东西两组,每组五尊绘于板门东西两侧的墙壁上,平均高约3.25米、平均宽约20.85米,绘画水陆人物37尊;
东侧墙壁上绘画水陆众生63组,平均高约3.25米、平均宽约18.43米,绘画水陆人物477尊;
西侧墙壁上绘画水陆众生62组,平均高约3.25米、平均宽约18.43米,绘画水陆人物381尊。东侧以火焰为背景,西侧以祥云为背景,两侧绘画的水陆人物风格明显不同,说明是由两组画工隔帘同时绘画的,这种民俗绘画的竞争风格延续至今。

北京西山潭柘寺塔院《浑源州永安禅寺第一代归云大禅师塔铭》记载:“容庵老人得临济正派,以大手股本分炉捶锻,炼法子十有七人。其道行襟带杰然有闻,足以光佛祖庭、拳龙象者,浑源州之永安第一代归云大禅师是也。”碑文还记载了归云志宣禅师于1246年6月4日寿终,享年59岁,侍佛33年,得法子如容庵十七之数。归云志宣禅师灵骨舍利百数分葬于永安、潭枯、玉泉、柏林四道场。以四道场先后排序来推敲,可见当时永安地位之重要。

按照如上记载推敲,“永安禅寺”始称于蒙古汗国时期,金代时期原有寺院在大火焚烧之前是否也名为“永安”已无据可考。

值得注意的是,藏传佛教文化在永安禅寺建造史上留下了浓厚的痕迹。《神州大永安禅寺铭》碑文记载:“藏教涣然成一时之壮观,遐迩见闻,欢未曾有。”1253年,忽必烈从八思巴接受萨迦派喜金刚灌顶,藏教备受欢迎,元朝初期已经从临济正派改藏传佛教为主传了,因此永安禅寺初以临济正派传法建寺,又吸纳了藏传佛教文化,如今殿内正壁十大明王的绘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于1315年创建的传法正宗之殿,在殿内壁画中以藏传佛教明王为主题,始以藏教传法为主体,同时在壁画中体现了道教、儒教、萨满教文化内容。

“传法正宗之殿”匾额,是元朝初期榜书大家雪庵和尚所写,他俗名李溥光,字玄辉,大同人士,曾于1287—1303年耗资十万余缗,主持修造元大都的首座寺院胜因寺,他的纸本草书《石头和尚草庵歌》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清代道光本《大同府志》卷十七里记载:“李溥光,幼出家为僧,号雪庵和尚,喜读书,经传子史,无不淹实……至元间,奉诏蓄发,授昭文馆大学士,著雪庵集帖行世。”

“传法正宗之殿”匾额记载:

昭文馆大学士荣禄大夫掌诸路头陀教特赐圆通玄悟大师雪庵溥光书传法住持嗣祖沙门月溪觉亮立(东起第一竖排书);

峕大明嘉靖二十二年岁次癸卯五月吉旦山西行都司大同后衡指挥使郭江重修(东起第二竖排书);

峕大明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仲春钦从守备浑源城以都指挥軆统行事指挥使云中郭江子郭翰重孙郭恒禄重立(东起第三竖排书);

峕大元国延祐二年四月日大功德主永安居士孙将仕郎前本州判官高璞建(东起第四竖排书);

峕大清乾隆二十六年重创并修(东起第五竖排书);

第二、三排之间书“传法正宗之殿”六个大字。

1951年,宿白先生在《雁北文物勘查图报告》中记载:“殿内外梁架、斗拱、拱眼壁和当心间的平基藻井、天宫楼阁上的彩画颜色鲜艳,都是乾隆以后所重绘。东西两壁画水陆神王,这种佛道混合的图画,也不是清以前的作品。后域画十大明王,巨壮诡怪,笔力飞动,不像明以后作,但线条有复笔痕迹,知经后世重描。”宿白先生记载的东西两侧壁画是乾隆以后重绘,与《永安寺置造供器记》的记载时间上虽有出入,但差距不大。

传法殿四周墙壁保存完整的水陆画面积,根据作者考证,与县志的历史记载有出入。作者考证绘画的面积是186.912平方米,绘画的水陆人物895尊,以红黄两色交替并列形成135组故事内容,殿内原有塑像已经毁坏。浑源县永安禅寺传法正宗之殿殿内壁画,是研究元、明、清历代镇边,安抚民心的水陆大法会道场,是阐释恒山脚下浑源古城悲悯众生可考的历史资料。

传法正宗之殿殿身正面梢间的外墙上高3.8米的“庄严”大字,是1342年5月寺院主持月溪和尚(俗名段士达)撰写;
传法殿后壁次间与稍间的外墙上高3.8米的“虎啸龙吟”大字,天王殿后壁稍间的外墙上高2.2米的“法相”,是1780年5月张煖撰写,遗憾“法”字已经毁坏。

传法正宗之殿坐落在高筑的台基之上,前檐明间与东西两侧的次间为隔扇门,前檐明、次间的隔扇门均为六扇,上为斜棂花格子,下为裙板。明间的六扇门均高3.65米,宽0.84米,东西两侧的次间隔扇均高3.65米,宽0.65米。后檐设置板门一道,门框外加宽大的颊,做工考究精致。后檐台正中筑七步石级,是通向第三进院的主道;
殿内四面六壁满布巨幅工笔重彩壁画,整幅壁画色彩绚丽,古朴庄严,人物刻画细致,表情栩栩如生,布局合理,绘画了比较完整的大型水陆法会道场。整体绘画分为8组内容,包含135组水陆故事,895尊水陆神灵。殿内正面墙壁东西两侧绘有藏密十大明王尊。藏密在明朝期间,政府严禁汉人信奉,而在永安禅寺的碑石记载中,殿内壁画于康熙年间曾经重绘。斗拱之间的墙壁上内侧素描绘画龙图腾,外侧素描绘画坐佛与龙图腾画面;
殿内正中砌砖台,建须弥座,座上原有横三世佛塑像,东西两侧是四大菩萨,二天王塑像。梁架下悬塑二飞天,可惜这些精美的原有塑像,在1966年9月份,因为修建粮库需要占用大殿,所有塑像被全部毁坏。现在的四面六壁壁画、天宫楼阁、藻井、斗眼壁绘画,是大殿现有的主体内容。

传法正宗之殿前檐台高1.31米,前檐西侧台宽2.01米、东侧台宽2.09米,台总长30.50米,从东至西逐渐变窄;
后檐台高1.11米,后檐西侧台宽1.95米、东侧台宽1.99米,台总长30.47米,从东至西逐渐变窄;
东西两侧檐台因地形从南至北逐渐变高,在视觉中形成台高不一致,但是檐台的台面实际上是水平的。东檐台宽2.02~2.01米,总长20.10米;
西檐台宽1.91~1.98米,总长20.09米。檐台四周压檐石宽34厘米、厚18厘米;
四角压檐石长宽均为60厘米,厚度同样是18厘米。传法殿通面阔26.58米,总进深均约16.08米;
当心间(明间)面阔5.99米,东侧次间面阔4.72米,西侧次间面阔⒋77米,东侧稍间面阔4.99米,西侧稍间面阔5.11米。殿身四周有檐柱16根,殿内有金柱4根,屋檐四角檐柱柱高分别是4.67、4.66、4.68、4.67米,殿内金柱柱高约8.60米,明间与次间檐柱柱高分别是4.63、4.57、4.59、4.63米。柱顶全部做成卷刹,柱间施阑额连接。大殿前檐稍间,后檐次间、稍间,东西两侧全部砌墙,内墙绘画精美的水陆壁画,外墙书“庄严”“虎啸龙吟”六个大字,正面墙高4.13米,东西两侧墙高4.06米。从墙体里外四角观察,砌墙是逐渐向墙体中心收缩,整体在视觉上呈元宝形。柱头施普拍枋以承托斗拱。斗拱用材硕大,规整严谨,周围共设34垛分布于四面檐柱柱头及柱头之间。补间斗拱明间为两垛,其余皆为一垛。稍间转角铺作与补间铺作做成鸳鸯交首拱;
转角铺作以三个栌斗相互构成,上部全做成鸳鸯交首拱,承载撩檐枋。殿前檐台下探16厘米,用青砖铺设月台。月台高0.70~0.73米,南北宽7.91米,东西长22.52米,四周压檐石宽34厘米、厚18厘米,东西两角压角石的长、宽均为50厘米,厚度同样是18厘米,月台正面正中与东、西两侧靠大殿前檐台为青石砌的七级台阶。大殿屋顶正脊居中设置殿刹,内立牌位,正面书“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背面书“乾隆四十五年”。阁楼上立狮驮宝瓶,左右是白象驮宝珠。殿刹东西两侧置仙人各5尊,共有10尊仙人,中间的八尊是传说中的中八洞神仙铁拐李、钟离权、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东西两边是佛教的二位护法天王,体现了北岳恒山脚下的永安禅寺传法正宗之殿融合众教普度众生的真实意义。

传法正宗之殿殿内仅以三分之二处立四根金柱支撑,把三分之一处的四根金柱减去,在金柱至前檐柱之间大梁跨度9.66米,前梁架连接前柱与金柱,承载屋顶六架椽,以金柱为线分割成前四后二的空间,扩大了殿内的活动场地。四椽栿前端伸至斗拱之上,后端穿插于金柱之上,后乳栿前端伸至后檐斗拱上之,后尾穿插于金柱之上交于四椽栿下,金柱顶部连接搭牵承托屋架。次间内置推山构架,两山面各置丁栿两根,前端交于东西山墙斗拱之上,后尾置于四椽栿上,丁栿上部置驼峰、攀间斗拱、下平桁。四个屋角安置抹角梁,与柱框成45度三角形斜置于稍间斗拱之上,承托老角梁后尾、攀间斗拱、下平桁与续角梁。在整个横向结构上,殿内梁柱,梁栿与梁栿,梁栿与各个檐桁交接点均施襻间铺作、驼峰以承托逐层梁架,用穿插枋连接各个构件。明、次间纵向构件及推山构架的纵向,除用桁作为联系的构件外,上、下平桁利用襻间枋作为构架的纵向联系构件。殿内明间顶部设置精巧藻井斗拱,次间与稍间为彻上露明造。藻井顶部为八角形,中心为井底盖板,顶部斗拱为小木作雕刻而成,分为两层。第一层一周共有44垛,第二层一周共有24垛,两层斗拱上承托井口枋,中心为八角形井口,当中浮雕两条盘龙,正中圆形直径约18厘米,贴金箔。中层为小木作雕刻而成的天宫楼阁,正面仅设佛龛,龛下斗拱为小木作雕刻,共有14垛;
东西两边各雕刻庑殿顶三座,夹屋三座。天宫楼阁雕刻小巧,绘画精美。柱顶安装小木作斗拱,全部楼阁又置于下部小木作斗拱之上,下部斗拱33垛承载天宫楼阁,楼阁之上斗拱26垛,阁内门窗绘画14组人物,背面绘画五方佛。东西两侧形制相同,只是西侧绘画损毁严重,背面五方佛已无存,东侧楼阁前后两面的绘画保存比较完好。顶部藻井前,正中又置六边形藻井,周围小木作斗拱20垛承托井底盖板,盖板绘画四爪的二龙戏珠图案。整个当心间顶部施以天宫楼阁与藻井,东西对称配以悬塑飞天二仙女,布局合理,结构精巧,美观大方,犹如空中仙楼玉宇,使殿堂更加壮美。传法殿梁架用材规整,殿堂宽大,虽经数次修缮,但其主体建筑特点与绘画艺术是一组既比较完整又有研究价值的元代杰作。

《浑源县人物志》中记载了创建永安禅寺的高定的晚年故事:“高定暮年辞官,返回故里,对儿子们说:我蒙受国恩,位至侯伯,这是平常人最高的地位了,怎么敢长时间地贪图爵位和恩宠!”

高定有二子二孙,长子高仲栋,次子州执节高仲辉,长孙高仲栋子州判官高璞,次孙高仲辉子宣武将军高琰。清代多次修编州志,记载了许多关于永安寺资料。“高定……仕元,至永安军节度使”“永安寺……国朝洪武十六年修”“永安寺、明洪武间,置僧道司,并报国寺入也”。万历重修地藏王堂碑记:“万历庚寅……州僚损赀……重修。”焚修碑记载:“旧有永安寺,兵焚后……幸我郡宣公,讳喻齐,三韩人,来莅兹土,捐金(兴建)……告竣。”康熙年间重修永安寺碑记记载:“戊子夏,余(马象观)奉命牧浑,偶一至焉,日击颓垣败瓦……首倡兴修。”乾隆年间重修永安寺碑记记载:“历久荒古,恐遂至於泯灭……首捐金……未旬日,金钱毕集,迺量度旧址,图画今制,鸠工庀材,择能而才者董其役,至壬午冬十月工竣。”嘉庆年间创修重修碑记记载:“嘉庆十年……重修寺院。”“清末民初更形冷落,后殿铁佛舍倒了,连正殿都日渐倾斜,无力修缮了。”1999年,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历时5年对永安寺进行了整体修缮,并对壁画采取了回贴和清洗处理。修旧如旧,在国家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部署下,屹立千年的国宝遗存自此有了更恒久的生命。

猜你喜欢 斗拱禅寺水陆 说不完的斗拱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21年20期)2021-12-11冬日去禅寺祈求姻缘的年轻人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40期)2021-11-08普光寺水陆画的内容与作者考辨国画家(2021年4期)2021-10-13一种水陆两栖飞机普通框结构设计科学与财富(2021年36期)2021-05-10慈云禅寺国师塔与大运河佛教文化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民居趣读中华民居(2020年3期)2020-07-24《蚕食系列之斗拱》流行色(2019年10期)2019-12-06德云禅寺(楷书112cm×36cm)云南档案(2019年7期)2019-08-06斗拱系列灯具设计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2期)2017-03-18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机身大部件完成对接开铆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Tags: 永安   浑源   山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