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开启榆林时代发展新篇章筑就档案事业发展新高地——记“榆林数字记忆”建档项目

2023-02-28 10:10:05

榆林市档案馆馆长 徐杰

档案是历史记录,是人类重要的记忆资源,是人类的“集体大脑”。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项目,档案的记忆功能再次引起社会的重视,纷纷开展了国家记忆、城市记忆、乡村记忆等一系列记忆项目建设。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记忆的丢失速度也在加剧,如何更好地构建和保护我们的记忆资源,成为记忆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

榆林地处陕西省最北部,位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处,古称“上郡”,其特殊的自然地理孕育了榆林丰富的矿产资源,千年的历史积淀赋予了榆林深沉的文化基因,独厚的区位优势彰显了榆林迷人的时代魅力,素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1]。与此同时,作为革命老区的榆林,七十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在美丽乡村、生态文明、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农业地区向工业强市、贫困地区向富裕地区、内陆小城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性转变。随着近年来城镇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代表区域文化传统的老街区、老建筑、老村庄以及有关文化记忆正在消散,历史面貌逐渐被千篇一律的现代化都市所取代。人们悄然发现,榆林过去的时空记忆正在遭受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而属于所有榆林人民的独特精神家园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严峻的挑战。

档案馆既是人类记忆的守护者,也应该成为人类记忆的主动记录者。习近平总书记说档案馆要“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为了抢救和记录城乡历史风貌,守护榆林多样化的城市乡村记忆,榆林市档案馆联合榆林传媒中心,启动“榆林数字记忆”建档项目,计划通过镜头,针对性地记录城乡发展中的各类重要轨迹和脉络,接续城乡有机生长的每一个历史节点,将城乡的历史原貌、事件等生动形象、真实客观地再现给世人,向人民群众展示榆林城乡的发展历程,有利于榆林塑造城乡记忆文化名片,构建城乡精神文明家园。

档案馆不仅通过接收、征集等方式被动地保存档案、守护历史,更要主动地建构历史,成为历史的记录者和构建者。在构建城市记忆、乡村记忆过程中,有的机构通过征集历史遗物、保存老照片、文献资料来保存记忆,有的机构通过将文献资源数据化后重建三维模型来重构记忆,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而榆林市档案馆选择了结合数字档案馆建设,通过视频记录历史,将馆藏数字档案资源和数字视频记忆结合的方式来记录和构建榆林数字记忆,无声的档案数据和有声的视频记录结合,形成一套丰富立体多元的“榆林记忆”。

榆林市档案馆累计投资400多万元,与榆林新新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在2022年年初开始合作,实施“榆林数字记忆”建档项目。根据相关文件规划,这一工期预计将持续24个月,有望在2024年建成,并向社会各界提供利用。

一、顶层设计,保驾护航。榆林市档案馆起草并制定《关于开展榆林数字记忆工程及相关档案征集拍摄的通知》《榆林市档案征集拍摄方案》《档案馆档案资料征集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榆林市档案馆音视频照片档案管理细则》等一系列专题文件,向市直各单位、各区县、各立档单位、社会发出关于开展榆林记忆相关档案收集、征集和拍摄的通知,确保拍摄素材的精良性、高效率、完整性和真实性,为榆林数字记忆建档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通力合作,提质增效。榆林市档案馆联合新新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专门的“榆林记忆工程”工作小组,统筹规划日常工作;
组织有关专家评审论证榆林数字记忆建档项目,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
协商建立专业化团队,分期定量验收阶段性成果,确保项目如期完成;
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把握工作进程;
完善奖惩机制,有效提高拍摄质量和团队积极性[2]。

数字时代的记忆,远不是仅用文字就能记录这个时代,也不是仅靠政府就能书写历史,数字时代的记忆,应该是多元的,文字、声音、视频多种记录形式,应该是多方参与的,政府、社会组织、民众多方参与,充分体现国家“档案治理”的指导方针。榆林数字记忆项目,聚焦榆林市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目标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相关领域重大成果,采取多元、多主体的形式,全面构建新时代的榆林数字记忆。

一、拍摄为主,全面完整。项目计划专项拍摄五大主题、1500个专题,涵盖3000多个高清视频和60000多张高清数码照片,并配有相关文字说明,力求从多角度、多时空来记录榆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经典片段和精彩瞬间,如包括神木高家堡、佳县赤牛坬民俗文化村等在内的14个民俗文化村和包括红石峡、佳县白云山等在内的81个古遗址古建筑,以全面、完整、真实地反映“十三五”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历史。

二、征集为辅,群英荟萃。在拍摄素材之外,榆林市档案馆拟通过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征集各种介质的、散逸在社会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照片、视频等资料约6000件。这些收集的资料再经过整理、鉴定、归档后,将会成为榆林数字记忆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挖掘价值,打造精品。榆林市档案馆与拍摄公司协商,预定形成15个编研成果或文化产品,主要包括:形成榆林发展成就及历史发展脉络的专题纪录片,如“档案话百年党在我心中”微视频等,记录“榆林记忆”;
推出能够体现榆林发展阶段性总结与展示的年鉴、画册、专著、声像档案精品,如《馆藏珍品集萃》等,书写“榆林记忆”;
举办视觉档案图片展,如“‘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榆林记忆经典照片档案展”,传承“榆林记忆”。

70年持之以恒的奋斗,70年新旧交替的时空,让榆林人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底色历久弥新。如今的榆林,正在向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目标”奋勇前进[3]。我们深知城市的发展是永恒的,但是我们同样深知,城市的现在和未来终将成为过去,被岁月的车轮碾过。

大卫·伊格曼认为:“死亡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身体停止了运转;
第二种是尸体葬入坟墓;
第三种发生在之后的某个时刻,当你的名字最后一次被人提起时。”也就是说,真正的死亡是被遗忘,是记忆的消逝[4]。对于个人而言,记忆是价值、情感、行为的源泉,对于集体而言,记忆是认同、归属、族群文化的基础。开展“榆林记忆”工程,保存和挽救城市乡村记忆任重而道远,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所有的人民参与进来,共同构建属于榆林人民、属于中国人民、属于世界人民的“榆林记忆”,让未来记住榆林和榆林人民。

榆林市档案馆倡议,号召榆林乃至全国各界人士,主动向榆林市档案馆捐赠反映榆林的历史发展足迹,包括社会变迁、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及党史中的重大事件等不同时期的文献资料、珍贵照片、图片、音视频、实物及文物等档案[5]。经过整理和鉴定后,在尊重捐赠者意愿的基础上,原件妥善保存,数字复制件备份至光盘,赠送给捐赠人;
其中特别珍贵的档案资料可制作仿真件赠送,方便捐赠人自己留存和使用,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档案原件,留住历史记忆。

这些档案记忆同样会进入专题数据库,保存成为原汁原味的人文信息,传承着榆林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记忆,并向社会各界提供利用,进而成为社会大众共同的一份“榆林记忆”,从而让榆林记忆走入榆林,让榆林记忆走遍中国,让榆林记忆走向世界。

总而言之,“榆林数字记忆”建档项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小而言之,这是榆林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契机。榆林市档案馆在向社会和公众展示“榆林记忆”的同时,能够宣传档案工作,提升档案馆的地位及文化形象,推动档案文化建设,促进榆林当地乃至全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大而言之,这是人类记忆工程的一个微视角。榆林市档案馆所留住的一份榆林记忆,是大千世界中的一环,是榆林对于中国记忆的贡献,是榆林对于人类记忆的努力。也许这份记忆将会和世界永存,一起被未来的人们所铭记。

面对这项重大工程,有如此充分的准备、如此全面的内容、如此真诚的心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榆林记忆”工程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和成绩,描绘一幅回顾榆林的壮美画卷,奏响一首讴歌榆林的华美乐章。

猜你喜欢 榆林市榆林档案馆 走榆林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1年7期)2021-10-13叶锐仙作品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21年8期)2021-10-04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云南档案(2021年1期)2021-04-08破解民企“经理荒”——榆林市“云端”培育万名职业经理人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不让脱贫攻坚“踱虚步”——榆林市强化脱贫攻坚督查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这片黄土地》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土画派作品展在榆林市举办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云南档案(2019年8期)2019-12-16榆林抿尖动漫星空(兴趣百科)(2019年10期)2019-10-14开创新时代榆林发展新局面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榆林村镇的地名文化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Tags: 榆林   建档   新篇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