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内蒙古牧区旅游发展对牧民增收的影响研究

2023-03-03 08:15:13

李安琪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包头 014109)

内蒙古牧区依托自然草原,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特色的民风民俗、神秘的历史文化,在发展旅游经济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21世纪“旅游”进入黄金期的背景下,内蒙古牧区,作为草原文化的载体和创新基地,其旅游发展对于促进牧民增收,实现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有着较大的潜力。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政策,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在大环境背景下,内蒙古必须抓住牧区旅游,凸显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的增长。

(一)自然优势

内蒙古牧区的旅游资源以草原资源为主,大致可以分为森林草原景观资源、沙地疏林草原景观资源、沙地草原景观资源、荒漠化草原景观资源等。内蒙古地域辽阔,不仅有众多的以草原为主的资源,而且同一个区域内草原资源景观呈现不同[1]。例如,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典型的草甸景观,但同时也含有山地草甸、丘陵草甸以及低地草甸等景观,因而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可利用性高。除了草原资源,内蒙古牧区中还有湖泊、森林和沙漠,都独具特色。例如,呼伦湖是自治区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湖,丰富的湖泊资源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水资源优势。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内蒙古牧区旅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转化为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

(二)政策优势

我国高度重视牧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政策支持,如《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在政策支持下,内蒙古牧区旅游要主动迎接新一轮发展机遇,推动乡村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推动东中西部旅游业差异化协调发展,建立区域协调、产业集聚、城乡融合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通过优化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跨盟市打造大景区,跨区域布设旅游“黄金线”,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特色、以旅游为产业支撑,从而构建“带-圈-线-城-郊-园”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空间 布局[2]。

(三)文化优势

内蒙古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一个由多个少数民族构成的地区。以蒙古族为主,还有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多个有代表性的游牧民族,经过多年的发展、历史的沉淀,各个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饮食习惯、民族风情、礼仪文化等都独具特色,与汉族的文化截然不同,为牧区旅游增添了一番色彩。而内蒙古牧区人文旅游资源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游牧民族在历史发展中适应草原资源环境与利用草原资源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资源、宗教资源以及民风民俗资源等,都是具有牧区文化底蕴的资源[2]。在牧区与牧民生活相关的生产形态以及生活方式或者民俗风情都可以视为旅游资源。例如,夏季举行的敖包祭祀、那达慕大会;
冬季的各种文化节、祭火仪式、传统过春节等。这些文化旅游资源都是重要的牧区旅游资源,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一)缺乏对牧区旅游资源的认知

内蒙古草原牧区面积占自治区总面积的60.5%,发展牧区旅游,实际上也是发展草原旅游。由此,牧区旅游在发展中需要充分地运用当地旅游资源,凸显其旅游资源价值,体现经济效益。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基本满足,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提升,对于旅游目的地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旅游条件,还需要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但是就内蒙古牧区旅游发展而言,存在“资源多、产品少”,旅游资源价值认知不充分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牧区旅游业发展。目前内蒙古牧区旅游在资源的利用上,主要集中在旅游接待方面,如牧家乐的住宿、餐饮、篝火晚会等,产品与服务大同小异,与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项目大体相同,没有体现出牧区特有的特色,未能形成有吸引力的亮点,不能满足顾客更高层次的 需求。

(二)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

目前,内蒙古牧区旅游融合度低,各个产业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还停留在传统单一的体验方式上,没有发展出新的旅游模式。尤其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大多数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稍作改动,缺少现代的市场营销方式,主要还是集中在“衣食住游”上,缺少“娱乐、购物和服务”[3]。同时,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加农牧产品及其周边产品的附加值不明显,缺少产品深加工及自身品牌。并且,在旅游产品的推行与服务上,当前牧区旅游的从业人员缺少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不高。所以,就目前而言内蒙古的牧区旅游缺少有竞争力的产品及服务,难以实现经济的发展,没能起到推动牧区旅游发展的作用。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内蒙古牧业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内蒙古牧区交通条件较差。近年来,政府大力投资,使得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实现了村通公路,但是牧区大多处于较偏远的地区,道路情况仍十分恶劣,有许多断头路、土路、山路等。路边缺少路牌的指示,在夜晚没有路灯,加上牧区地域辽阔,容易使得自驾游的游客找不到想要去的地方,从而影响心情。其次,牧区的住宿条件有限,前来旅游的人们大多会选择住在牧民家,发展情况较好的牧民家里条件相对好些,但是许多牧民家的设施并不完善,存在缺少室内卫生间、宽带网络等问题,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一)充分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多元化项目

从自然资源角度来看,牧区旅游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大,属于旅游的劣势,要想发展牧区旅游,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将劣势变成特有的资源,借助优势旅游资源带动牧区经济的增长,破除“季节”上的限制,实现因地制宜。对于内蒙古的牧区旅游,要借助其自然特色,根据不同的自然景观打造不同旅游项目,破解淡旺季旅游发展不平衡的难题,延长旅游景区的经营时间,提升景区经营效益。例如,以牧区的沙漠景观为主,打造“沙漠”主题游目的地;
根据季节的不同,开展不同的旅游体验项目,夏天开展沙浴、盐浴、驼奶疗养等旅游项目。同时,还需要综合多种旅游资源,实现综合性的发展,而不是单线发展。例如,拥有“中国最美沙漠”的阿拉善右旗因一组《中国国家地理》照片直接“出圈”,借由这个势头,阿拉善右旗创建“沙漠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以实现沙漠旅游新业态的突破,促进内蒙古牧区旅游“节点型旅游”向“集散中心城市”转变。

从文化资源角度来看,内蒙古牧区特有的民俗文化没有展现出来,没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因此,要加强“文旅融合”,赋予旅游更高、更新的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的精神层面需求。就目前而言,旅游者对于旅游的需求较多,旅游者想要了解牧民的真实生活方式,并不是通过“看”的方式,而是需要去实际体验,也就是开展“体验游”[4]。例如,内蒙古牧区多种的民俗文化、牧民日常生活,就可以融入旅游产品中,让旅游者参与到牧民生活中,提升旅游者的体验感。此外,要深挖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根据内蒙古牧区不同区域资源,实现旅游发展。例如,在特色小镇伊金霍洛镇发展马头琴制作等非遗技艺为主的非遗文化体验旅游;
在红庆河镇发展以农业为主的观光游、休闲游;
在文博小镇纳林陶亥镇挖掘战国文化,运用长城文化,促使文物活过来,从而产生经济效益。

(二)加强产业融合,打造自身品牌

促进文化和旅游之间的融合,要重视景区的运营,创建自身特有的品牌,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全面推动地区文旅产业的提质增效。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工作要点》中的内容,当前内蒙古的旅游业要注重“产业融合”,加强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实现旅游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由此,在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也要注重与其他产业、行业、部门的协调发展,利用牧区旅游带动整个牧区的全面发展。发展“互联网+旅游”,推动智慧景区打造、公共数字服务的提升;
“旅游+节假日”,打造特色节庆展会,建设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文化旅游休闲城市。要丰富产业业态与旅游产品供给体系,落实“景区带片、景点带村”的捆绑式影响模式,推动特色景区沿线城镇的共同发展,带动沿途经济。打造独属于自己的品牌,如“中国最美沙漠”位于阿拉善右旗。由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独有的旅游资源,构建新型营销体系,塑造“网红”打卡点与网络红人联合,推出“特色沙漠”宣传片,提高阿拉善右旗沙漠的知名度。只有打造出内蒙古旅游名片,实现牧区旅游与其他产业的紧密融合,才能够深刻地影响牧区经济,带动牧区经济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是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要求。旅游发展带动经济效益,而经济效益反过来作用于旅游发展,促使旅游实现更高层次的提升。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交通仍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一些牧区,基本条件难以达到发展旅游业的要求,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住宿、饮食、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在“旅游+交通”发展中,关注国家旅游风景道、旅游交通体系等规划建设,在满足基础交通需求情况下,加入特色内容,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对于重点旅游景区的交通集散体系要注重更新,促使交通带动旅游,旅游促使牧区交通完善的双向融合发展。在“旅游+住宿”方面,为了促进内蒙古地区牧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带动全内蒙古经济的提升,不仅需要注重重要城市周边牧区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发展一些偏远但又极具特色的牧区。在发展中,逐步将基础设施引进牧民居住区,实现经济、牧民生活的双向提升。只有牧区人民自己的住宿条件得到改善,才有可能有一定的精力发展旅游住宿。当地可以创新蒙古包的形式,将传统的蒙古包与现代技术结合。此外,鼓励更多的牧民参加到牧区旅游的发展中来,借助牧区的特色风俗、礼节,打造区域性旅游,让旅游者进入旅游目的地获得较好的旅游 体验[5]。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国家旅游的发展与推动,内蒙古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一直在稳步提升,在国家提出“厕所革命”后,相继改善和建设多个地区与景区的厕所。而在后期还需要注重提高厕所管理与服务水平,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性的旅游厕所,全面解决旅游基本问题。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经过政府、牧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牧区旅游发展稍见成色,但是牧区的很多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没能将自身的特色展现出来。为此,内蒙古牧区旅游首先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出独有的牧区旅游体系;
其次实现产业间的融合,打造品牌,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内蒙古牧区”旅游,同时让更多的人愿意到牧区旅游,从而提高牧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牧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牧区牧民内蒙古 《自由》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22年8期)2022-08-24《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内蒙古气象(2021年2期)2021-07-01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西藏艺术研究(2021年3期)2021-06-02牧民歌唱冬奥会草原歌声(2021年3期)2021-03-09甘南牧民 赵云雁金秋(2020年4期)2020-08-18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这是美丽的内蒙古草原歌声(2019年2期)2020-01-06商人买马学生导报·东方少年(2019年9期)2019-06-11可爱的内蒙古草原歌声(2018年2期)2018-12-03内蒙古牧区旗县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铜仁学院学报(2018年5期)2018-06-11

Tags: 牧区   牧民   内蒙古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