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3-03-03 14:25:12

贾云洁(教授) 马盈银 杨利娟

(1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 江苏南京 211815 2山东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处 山东济南 250012)

20世纪初,“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通过实施“时间-动作”实验,开始将专业胜任能力纳入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20世纪60年代中期,研究者们开始对专业胜任能力进行大规模的研究,麦克利兰在政府选拔工作人员项目中,依据员工的表现,将员工分为平庸者和杰出者,并进行差异化分析,以此来识别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1973年,这项研究结果经过麦克利兰的系统化处理和总结,最终形成了《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并首次界定了胜任力概念。在此之后,各领域的研究者对专业胜任能力的要素、影响因素和框架等展开了深入探讨。1982年,《胜任的经理》一书出版,意味着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开始正式运用到企业管理中,这也代表着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已经成功从理论开始转向实践,并逐渐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虽然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专业胜任能力的关注点和重点不同,但研究的议题都日趋深入,对不同领域都具有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1]。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发展理念、范式的转换,我国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审计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新增的政府财务报告审计[2]、政策跟踪审计、战略规划审计,以及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在审计业务中的广泛应用等。高质量发展、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必然影响到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建设。审计人员是审计治理能力中最活跃的能动要素[3],是影响审计事业发展和审计质量的基础性要素。新时代审计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胜任能力标准,具有什么样的典型特征和变化趋势?这一问题的答案,不仅直接影响着审计人员选拔、培育及后续教育机制调整修正,更影响着审计治理效能的发挥程度,因此有必要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透彻分析,以更好地发挥其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作用[4]。

迄今为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学术交融不断凸显,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技术,对2000—2021年有关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的核心期刊文献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从发文数量、年代分布、高被引文献以及关键词等维度出发,立体展现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脉络,梳理总结其研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自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收录的CSSCI等来源的核心期刊数据库。首先在高级检索中设定主题词为审计专业胜任能力,期刊来源设定为北大核心、CSSCI、SCI、EI和CSCD数据库。在不设置年限的情况下,搜索结果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而有些文献与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相关度低,予以剔除,最终将有效年限设置为2000—2021年,据此得到213篇文献。之后经过筛检甄别,剔除笔谈摘要类、学习笔记类、准则等文献,以及关联性不强的文献,最后仅保留了110篇与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相关的文献。鉴于研究者有时会将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简称为“胜任能力”或“审计能力”等,审计人员的素质也是专业胜任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在搜索相关文献时,为了更准确地确定样本,笔者又将主题词分别设为审计能力、审计专业能力、审计人员素质等,在具体分析文献相关性的基础上,依次补充20篇文献,最终得到130篇有效文献。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通过绘制线性趋势图和表格的具体方法,将其作为分析途径,据此阐释有关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在具体操作上,一是使用CNKI中的文献数量年代分布以及高被引文献分析结果,二是将CNKI中获取的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直观呈现出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的脉络、现状,并据此分析未来发展的热点及趋势。通过CiteSpace软件的聚类图谱分析功能,依据关键词和作者等维度对样本文献进行聚类分析,立体呈现某个研究领域不同时间节点的重点议题和发展趋势。

通过样本文献的年代分布情况、高被引文献两个方面,可以考察2000年至2021年间关于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的发展概况。年代分布特征代表有关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成果在不同年代的分布情况,并间接体现出这一研究在不同年代的热度情况。高被引文献则代表着这一研究方向中较具创造性和代表性的文献,可以体现出该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以及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一)研究文献年代分布

图1显示了国内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文献数量在总体上呈曲折上升的趋势。自2000年开始文献数量缓慢上升,2008年开始数量明显增加,2009年数量首次突破10篇,在2010年达到峰值。究其原因,发文量同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过程密不可分。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正式成立,而我国内部审计是伴随着政府审计的恢复和重建而发展的,1985年成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则于20世纪80年代恢复重建,1981年才成立了制度重建后的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可见,我国审计在这一阶段重在制度的建立恢复,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尚不是关注重点。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确立了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1995年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进一步对内部审计作出了具体规定,内部审计日渐得到重视。2003年开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陆续发布《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及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9项具体准则和准则运用指南等一系列内部审计相关的准则规范,内部审计规范化发展之路开启,从而对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1998年进入体制创新阶段,开始全面开展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革,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道路,在这一阶段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关注和要求也有了明显提高,因此从2000年开始相关发文数量开始缓慢上升。为适应这一改革发展趋势,各级协会重视强化监管、提高质量,与此同时,国内学者也开始注重研究专业胜任能力与审计质量的关系。

图1 2000—2021年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文献年代分布

此外,2008年至2013年之间文献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年度,发文数量处于峰值阶段。尽管在2011年出现了骤减迹象,随即又回升,这意味着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在此期间是研究的热点话题。这一阶段学者们在强调审计质量的同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的成果日益丰富。而在2012年之后,文献数量趋于下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开始施行。同年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国家审计定位发生变化。这或许也是相关文献数量在2018年得到回升的原因,也代表着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又成为新的关注点。综上,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紧紧围绕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而展开,紧跟时事热点,学术界也积极关注影响我国审计发展的各种因素,从不同的维度关注审计发展,并通过学术研究促进审计发展和作用发挥。

(二)高被引文献

下页表1列示了有关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的前10位高被引文献,这10篇文献主要集中在2009至2014年间。高被引文献呈现如下特点:

表1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前10篇高被引文献

1.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取得较大突破。比如张庆龙(2013)通过问卷调查,构建了内部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具备系统性和针对性[5]。有关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构建原则、研究方法、理论模型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研究模式。这对于构建其他审计类型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具有借鉴意义,可以寻找共通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不同审计类型的审计人员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奠基作用。

2.注重专业胜任能力与审计质量的融合研究。这与《审计署在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对提高审计质量需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方面的要求相契合,也与2007年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关于审计质量的相关规定以及2014年颁布的《第2306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对审计质量的强调相关。此外,除了一部分文献独立分析专业胜任能力这一要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外,还注重专业胜任能力的引介作用。比如王守海和杨亚军(2009)将专业胜任能力定义为内部审计质量的要素之一,认为高质量的内部审计有助于减少审计费用[6]。将专业胜任能力视为桥梁,使审计质量的内涵进一步缩小,更有利于分析其他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

3.相较于一般理论阐释,更偏向现实研究。从高被引文献中可以看到现实指向远大于理论取向。在现实指向方面,学者们愈发娴熟地对专业胜任能力和其他审计要素进行因素分析,将实际的议题纳入专业胜任能力研究框架,为实践中加强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用增强可行性。但是在深入性和应用性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相较而言,在理论取向方面,学者们欠缺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理论性研究,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和审计这一学科的实践性强的特征相关联。

通过CiteSpace 5.8.R3软件可以对2000年至2021年之间有关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本研究相关的知识图谱,直观地展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热点议题。首先通过聚类分析,形成图2所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这些关键词主要被分为6个聚类,涉及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审计工作、审计风险等议题。依此可以看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

图2 2000—2021年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1.能力框架多细分为专业品质和专业技术两类要素。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中涉及的具体能力要素可以划分为专业品质和专业技术。“客观性”“独立性”和“职业谨慎”等关键词共同组成审计人员的专业品质。“智力能力”“估值技术”和“云计算”等关键词都是专业技术的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框架设计”“框架研究”和“能力框架”等关键词在表述上虽有不同,但实际内涵相似,因此在计算关键词频数时,进行了汇总计算处理。

2.研究聚焦于内部审计、审计质量与独立性。依据图2共现图谱,整理出前10个高频关键词,其中高居前4位的关键词及其频数分别是内部审计(19)、能力框架(17)、审计质量(17)和独立性(13),见下页表2。该分析结果与表1高被引文献分析相吻合,共同表明“内部审计”和“审计质量”是该研究领域中的焦点,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相对于其他审计主体而言,学者们更多关注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期望能厘清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构成。通常情况下,研究将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或能力框架嵌入审计质量中一并研究,这也是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与审计质量间高度相关关系所决定的。独立性作为审计的本质特征,是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基本保障,研究关注度也相对较高。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关键词的时序变化能有效展现该领域研究脉络变化特征。依据关键词时序变化得出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关键词时区演进图(见图3),图中连线表示这些关键词在不同时段之间的持续性,展现了热点议题跟随时间的变化和走向,结合表2中高频关键词首现时间一并分析,可以探测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脉络以及演变动因。

图3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关键词时区演进图

表2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前10个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突现是指在某一个研究领域之内,其在特定时期对于某个议题关注程度的变化情况。图4是2000—2021年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的关键词高突现词表。它容纳了这一研究领域突变强度前19位的关键词,体现其在某一时间段的突增和突减现象,据此可以明确研究热点发生变化的时间,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发展趋势。由图4可知,突变强度居于首位的是“内部审计”一词,是2011—2013年间的研究热点,其他关键词按照突变强度大小排序分别是“胜任能力” “独立性”“审计专业”和“审计职业”,分别代表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关键词,必然随着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审计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与时俱进、同频共振的变化,体现出典型的阶段特征和意义。

图4 关键词高突现词表

(一)研究起步阶段

2000—2006年间,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2000年,审计署1号令《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发布,至2004年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颁布,基本完成第一轮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修订工作。2006年,首次对1994年颁布的《审计法》进行了重大修订。2000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组建了准则委员会,自2003年4月起,陆续发布了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系列具体准则及实务指南,到2005年底,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基本形成。1993年通过的《注册会计师法》赋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准则制定权,1994年5月开始起草独立审计准则,到2003年先后分6批制定发布独立审计准则,此外《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质量控制基本准则》《后续教育基本准则》三个准则相继颁布实施,由此完成了首轮的准则框架体系建设。这些都彰显了该阶段对审计制度体系建设和审计质量的重视。因而此阶段的研究,紧紧围绕“审计质量”这一重点,结合该时段的突现词“独立性”“审计意见”可知,学者们开始从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等专业胜任能力维度出发,尝试探讨影响我国审计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审计质量的策略方法,故而,此阶段可称之为我国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的起步阶段。

(二)研究发展阶段

自2007年起,修订后的《审计法》(2006年版)开始实施,由此开启了新一轮国家审计制度体系修订完善阶段,2010年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发布,2011年修订后的《国家审计准则》发布,制度建设更加凸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动态调适与本土化演进特征。与此同时,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在实践运用中也发现了系列问题,从而启动了新一轮修订工作,并于2013年8月发布了修订后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变迁,催生与时俱进的制度建设跟进,包括相关研究关注点的同频变迁。

2007—2017年,我国的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步入发展阶段。随着审计事业和制度建设步入提高完善阶段,这一时期的热点议题转向关注支撑审计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胜任能力”本身,开始探讨构建完整、全面的“能力框架”。首先,“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成为该阶段专业胜任能力相关研究的主要突变词,说明在这一阶段中,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内部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现代化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成为学界研究的主要焦点。同时,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品质关键要素,独立性和客观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次,随着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发布,国家审计面临着新的转型发展任务,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审计全覆盖”要求及路径,国家审计事业发展及其人员专业能力要求面临着新挑战,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突变词“国家审计”为什么会在2015年开始出现。

(三)研究深化阶段

2018年,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是党中央为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着眼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随着中央审计委员会的组建成立,国家审计被党和国家赋予了新的职责定位和要求,并要求其强化对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指导,充分利用社会审计资源,形成监督合力。自此,审计机关更加重视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拓展审计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了新时代内部审计职责定位变化,以及对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和监督的要求,内部审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新任务。随着《证券法》《公司法》等修订完成,注册制、审核制的改革落地,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律责任风险加大,同样面临着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与机遇。因此职能定位发展需求的变化,必然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传导并影响到专业胜任能力相关研究的变化。

2018年至2021年,“审计干部①查阅有关审计干部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文献,均探讨的是国家审计人员这一特定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故合并统计到国家审计人员研究成果中。”“审计风险”等突变词出现,恰恰印证了上述分析。从2019年开始,学者们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审计人员”这一笼统概念,也不再聚焦于内部审计人员这一特定主体,而是更加关注“审计干部”,也即国家审计人员这一特定群体。在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中,又细分为组长、主审等管理层和一般业务人员,对其胜任能力要求展开对比研究,研究的针对性和实践指导价值得以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学者们逐渐强调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风险的影响,探究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以降低审计风险,更好地发挥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和时区演进图,结合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的具体文献内容的分析解读,笔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内容主要概括如下:

(一)研究尚未形成公认的标志性成果

依据关键词“专业技能”的出现频度和首现时间,笔者发现在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中最基础的能力要素是“专业技能”。在框架研究的起始阶段,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构建不外乎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品质这三个维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和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学界对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上述三种要素,更加强调能力的综合表现,突出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黄友和周海彬[12]认为专业胜任能力作为一种综合体现,除了包括专业知识等基础要素,还要有能把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能力。谌小红、刘正军[13]从风险导向角度出发,指出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诸如沟通能力、处理能力、超前的服务意识等更综合的能力。“云审计”“云计算”等关键词的出现,说明随着信息技术在审计中的深入运用,“科技强审”成为审计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数据分析能力、信息技术知识等能力要素开始进入学界研究关注的视野,并将其作为关键新增要素纳入到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之中。如,张娟和张庆龙[14]构建了由动机、职业道德、技能、知识四部分组成的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框架,并给出了详细的技能需求,审计人员要掌握最新的科技手段,如GPS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

总的来说,关于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研究,尤其在国家审计领域,学界一致认同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促进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审计监督效能,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更加广泛。除了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要素之外,其他能力要素划分仍有争议,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构建至今还未形成公认的标志性成果。

(二)研究关注主体存在不均衡现象

学界对不同审计主体专业胜任能力的关注度存在差异。早期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独立研究起始并聚焦于内部审计领域,以后才开始扩展至其他审计领域,至今最趋于完善的研究也依旧是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研究而言,笔者发现对能力本身的研究不足,更多将专业胜任能力作为研究内容的一个因素进行分析,这可能与此方面国际上已形成的成熟专业能力框架相关,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此方面也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相关研究的增长空间相对而言可能不大。另外,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的研究难度相对较大。早期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主体主要聚焦国家审计人员整体[15],相对较为宽泛和概括,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关注国家审计人员中的细分群体,诸如政府绩效审计人员[16]、地方审计人员[17],甚至分为审计机关负责人与业务骨干两类展开比较研究[18],研究主体更加细分,更具有针对性。尽管近年来有关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逐渐增多且朝着细分方向发展,但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因此,对不同类型的审计制度下的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具体阐释还需要加以系统化拓展。

(三)研究方法相对较为固定

关于建构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研究,侧重于依据审计实务以及审计面临的风险等来分析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在这一研究中,学者们从专业胜任能力的内涵开始展开研究,沿着专业胜任能力构建的原则、方法和模型等的研究脉络最终提出不同的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

当前学者们主要采取三种评估方法作为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的基础。一是功能分析法,着眼于个体的产出结果,通过分析个体的角色和任务而得到。二是能力要素法,着眼于个体的投入分析,认为能力的培养对工作的胜任起决定作用。三是将两者进行结合,也就是通过个体工作的职能定位去得到为了实现这些工作职能所需要的能力。在此研究基础上,关于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的研究,学者们主要采用了两种不同方向的研究线路。一种是首先运用问卷调查,然后从调查结果中分析提炼出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中的重要要素,最终建立能力要素的框架。另外一种方法与前者方向恰好相反,首先建立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框架,然后通过软件对框架中的要素进行分析,关注其对不同层级人员的差异性和适用性。

(四)研究呈现出明显的融合性特征

早期对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起始于审计独立性研究中的一些阐述,之后才开始将其他要素和胜任能力融合起来研究,逐渐开始重视胜任能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专业胜任能力联系最紧密的是审计质量,一方面,学者们将专业胜任能力视为独立因素展开实证研究,单独分析其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齐芬霞、宋璐通过实证研究重点分析了审计人员素质对审计质量的影响[19]。另一方面,学者们用专业胜任能力解释审计质量,进而分析审计质量和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王守海等用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客观性和内部审计的规模解释内部审计水平,进而发现内部审计的质量越高越有利于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20]。当然,探究专业胜任能力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难免存在局限性,学界已经注意到从审计风险、审计失败和人才培养等方向探寻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建构的必要性和方法,诸如杨录强和王莹[21]、叶邦银和许汉友[22]基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视角,探索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和模式。但仍需要进一步加深拓展。

学者们对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扩展研究领域的同时还深化了研究内容,但是对一些关键议题还缺乏系统的回顾与分析。下文将分析研究局限,和当前的热点议题相结合进行总结和反思,探索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趋势。

(一)强化国家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研究

相比于关注较多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而言,国家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研究还有发展空间。2022年起,二次修订的新《审计法》开始施行,新增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一章,其中第十二条要求“审计机关应当建设信念坚定……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第十四条要求审计人员不得参与影响审计独立性的活动。这些条款对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构建系统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指明了方向。就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建设而言,2019年新《证券法》修订,2021年《关于进一步规范财务审计秩序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旨在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新挑战。因而,时代呼唤强化国家审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以研究成果为基点,针对性地优化完善审计人才选用培育体系。

(二)重视理论建构与现实应用研究的结合

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涉及理论建构和现实应用。在构建能力框架时,如何增强其适用性是一个重点,亦是难点。2021年《审计署关于印发全国审计机关2021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的要求。笔者认为,研究型审计不能脱离审计工作本身和审计工作实际,而是要和审计实践高度融合的应用型研究,这也对审计人员能力框架构建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解释现实和增强实践性、适用性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因而,今后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需要从审计实务出发,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以及亲身实践的方法去思考框架构建的逻辑,框架构建需要建立在审计实践基础之上,最终再通过实践去检验,把审计实践贯穿于研究的始终。当然,强调适用性不能生搬硬套,要在实践的差异性基础上,增强框架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三)聚焦特色审计业务能力差异性研究

审视当前研究,可以发现在国家审计领域,尚缺乏对特色审计业务领域专业胜任能力需求差异性的相关研究。不同审计业务类型,价值定位、目标诉求存在较大差异,通用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在面对特殊审计业务时,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因此要聚焦细分、特色审计类型能力需求差异,开展更为针对性的研究。比如,中国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其价值定位、审计目标、审计内容重点、审计评价、报告及结果运用都体现出典型的异质性特征,对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广泛的要求,而国内学界对这一细分业务领域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就显得较为薄弱。2019年7月《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发布,擘画了经济责任审计转型发展的新蓝图,也对审计人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理应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议题。

(四)加大审计管理层专业胜任能力研究

在国家审计领域中,现有文献多聚焦于宽泛的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而审计管理层作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审计工作的核心人员和责任主体,其专业胜任能力高低,将对审计业务的实施过程和结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对这一块的研究目前相对还较为薄弱。因而,审计管理层专业胜任能力研究,有必要作为一个细分的研究热点,从而以扎实可用的研究成果,为审计管理层的选拔任用、培育提供参考和支撑。

猜你喜欢 胜任框架文献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年1期)2022-03-29框架小资CHIC!ELEGANCE(2022年1期)2022-01-11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44期)2021-04-13K-框架和紧K-框架的算子扰动的稳定性数学物理学报(2021年1期)2021-03-29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冰雪运动(2018年5期)2018-05-20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科学与财富(2017年22期)2017-09-10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6期)2017-06-21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Tags: 热点   可视化   胜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