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人员激励政策研究

2023-03-04 09:25:11

张 欣,成福伟,葛新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高校作为知识型人才的集中地,已成为科技创新发展主体之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基本职能包括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各大高校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之余,愈加重视科研水平的提升。科学研究与一般的生产劳动存在很大不同,具有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很难准确地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规划[1]。深化激励政策改革与管理机制创新是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内部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是优化校内外资源配置、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科学研究创新活力的重要手段。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体现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机制”[2],在«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创造价值、价值创造者得到合理回报的良性循环,构建体现增加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4]。中共河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提出持续用力抓好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随着科研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对科研创新要求的不断提高,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科研激励政策,并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5]。

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科学的科研激励机制与政策能有效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6]。H校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也是河北省首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示范学校,自2015年成为河北省首批转型试点校以来,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强力推进工作落实,以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应用型转型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先后成为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全国五所“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学校,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产教融合工程建设”项目基地学校,2016年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中美产教融合+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2020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河北省创业大学。近年来学校实干出实效,科研层次与水平大幅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愈发关注科研创新工作,持续改善科研创新环境,夯实科研创新基础[7],在此背景下H校科研人员的科研创新水平迅速提升。

(一)科研人员队伍建设现状

H校高度重视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努力践行“人才强校”战略,以全面提升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为目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深化薪酬制度改革、量化科技分类评价、弱化编制壁垒、强化人才培养,通过“引高人”“用对人”“留住人”“培育人”等方式方法,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得到明显改善。近五年,学校科研人员队伍总量稳步增长,整体结构和素质也在不断优化和提升,调研数据显示,H校专职科研人员总数较五年前增加了150名,引进高层次科研人员275名,科研人员队伍中硕博比达到81.98%,高级职称占比达到34.83%。

(二)科研发展现状

调研数据显示,仅2021年一年H校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7项,到位研究经费997.9万元,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4项,横向项目6项,横向经费到账745.5万元,全校科研人员全年共发表学术论文18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9篇,出版学术著作5本,获得授权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项,获得科研奖励2项。同时H校结合区域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平台,推进科研平台内涵建设,统筹科技资源,形成科研创新合力,目前建设有国家级研究平台1个、省部级研究平台16个、市级研究平台16个、校级研究平台37个,申报的省级院士合作重点单位成功获批。并且积极落实省市科技特派员制度相关文件要求,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制定«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势,经过调查,H校派驻的16位科技特派员服务对接企业累计30余次,包括赴企业交流对接、宣传培训、业务指导、人才培养培训、为企业研发产品等内容,共计服务100余人次,科研人员发挥优势、服务企业,反响良好,起到了一定的科技帮扶作用,带动地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三)科研激励现状

H校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优化科研人员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的政策文件与改革措施,加强科研激励制度建设,修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横向课题管理办法»«科研平台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出台«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实施细则»«高水平研究成果奖励管理办法(试行)»«服务承德行动计划»«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文件,开展以科研为重点,智库建设、社会服务同步推进的服务地方行动体系,有力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创新活力,有效提升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科研价值。

H校在科学研究、科技服务地方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科研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弱项,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科研制度体系建设尚未完备,科研工作的放管服和监管并重不到位,科研人员的研究动力不足、创新活力不够,科研人员的成长与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科研资源分散、投入不足,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实践积累缺乏,代表性科研项目、成果少,高质量运行平台少、团队和领军人物少。因此,要持续深化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作用,同时加强人才人事管理,优化科研人员队伍结构、提升科研成果质量水平,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科学研究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一)体制机制缺少创新性

高校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意愿是受到了一些障碍与限制才没有转化为行动,而制度是影响人行动的关键,改革相关政策,破除制度性障碍,是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创新发展的着力点[8]。科研管理方面,高校与政府、企业缺少主动沟通、缺乏协同机制,产教研学创新深度融合不够,导致应用型研究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科研成果转化不及时、不精准。科研激励方面,现行激励机制比较单一,强调正向激励、薪酬激励、固定时间激励,科研人员的创造活力有待进一步被激发。科研评价方面,现行科研评价体系的差异化不足、针对性不强,导致科研人员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

(二)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

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化、专业化、差别化的创造性活动。不同学科、专业的科研活动具有不同的绩效指标与产出成果,很难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量化。现行科研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研究人员的年龄、性别、专业没有进行细分,对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创新性、高阶性没有评价指标。科研人员研究方向趋同、研究论题集中、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科研竞争多于团队合作,进而导致缺少高质量科研团队建设、缺乏基础研究、缺失空白领域“冷门”研究。

(三)激励措施不够多元化

科研激励过程中正向激励较多,所谓激励实质上是一种“存在差距的”正向激励,忽视了反向激励的警示与约束作用,导致激励效果明显不足。科研激励过程中物质激励较多,重视从住房、薪酬、奖金等物质需求层面进行激励,忽视了科研人员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层面的激励,导致科研人员身份认同感与事业归属感不强。科研激励时间较为固定,一般定期安排在年末或期末进行统一激励,缺少动态管理的灵活性与即时性,容易错过满足科研人员激励需求的最佳时机,导致激励效果欠佳。

(四)保障措施缺少稳定性

受地理区位、人才政策等客观因素限制,地方高校人才引进难度大、流失率高,科研人员队伍稳定性较差,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领军人才长期匮乏,科研团队建设不够完善,导致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人力保障不足。同时地方科研资源配置不均,学科、专业发展不均衡,校内与校外联系性差,没有真正形成校企合作和产教研用合作共享的科研创新合力,导致科研资源资金保障不足。校内各部门缺乏联动,存在政策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现象,激励政策保障不足。

(一)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落实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准确定位并处理好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关系。深化科研激励制度改革,加强管理创新,增强体制机制活力,制定出台人才引进、评职晋优、薪酬绩效、科研管理、科技评价、科研激励等方面文件,鼓励“产教研用创新”深度融合。努力营造尊重科研人才、重视创新创造的学术氛围,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增强科研工作使命感。落实放管服机制,“少干预、明规则、守底线”,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使用效率。

(二)完善科研激励与科技评价

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际,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制定各级各类科研人员分类评价与科研激励政策,让评价考核与绩效激励、职称晋升以及评奖评优挂起钩来,根据考核排名,探索实施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积极倡导多元化、自由化、开放化的创新思维,将利益激励与思维激励并重[9]。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坚持考核与奖励并重,落实学科、平台、课题负责人制,以成果为导向进行考核评价,依据考核结果划拨建设经费,切实发挥科研奖励、考核评价对科研工作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有组织地培育代表性科研成果,谋划增加服务地方、解决技术难题的横向课题数量,以项目带动高质量科研团队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三)平衡多种激励措施

坚持正向激励与活用反向激励,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与约束作用,消除科研人员对激励只是正向激励的认知,激发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催生担当作为的约束力。改善物质激励,加强精神激励,用好用足政策,依法合规保障科研人员权益,同时丰富学术活动,增强学术交流,树立典型,加大宣传,提升科研人员的归属感、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把握“管理”与“放权”,采取规范与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激发二级学院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高校各职能部门简政放权,在“放管服”的同时做好监管,保证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科学制定科研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构建可持续发展科研队伍,进一步落实人才兴校战略。完善科研人员管理政策体系和引进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引进科技人才与培育高层次、高水平科研人才并重,采取平台留人与情感留人相结合的模式,确保科研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育得好,同时加强对科研人员考核管理。依照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双因素理论,努力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10]。进一步完善科研人员管理方式方法,校内加强联动,逐渐运用对二级用人部门考核与其科研人员稳定性挂钩的政策杠杆进行调节。借助转型发展契机,积极争取政府资金与政策支持,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与互动,使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形成创新发展合力,增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盘活各级政府对高校的支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拓展国内外交流合作,推动高水平科学研究发展,构筑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技创新高地。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激励措施可以有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人员创造性和积极性。将“十四五”时期新发展理念与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人员激励改革有效融合,构建服务于建设经济强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人员激励体系,不仅能够促进高校内涵式转型发展、长期稳定发展,同时能推动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优化整合,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充分发挥河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科研人员在推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应用型建设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现代经济信息(2022年22期)2022-11-13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06-05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科学与财富(2018年8期)2018-05-09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Tags: 河北省   科研人员   激励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