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宿景观中的应用探思

2023-03-04 15:20:11

曹景龙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很多地方的重点发展项目,民宿产业随之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相比旅店、宾馆、酒店等传统旅游居住选择,民宿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而这正是最吸引游客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蕴含着当地千百年来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传承价值。[1]地方特色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宿景观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民宿景观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民宿景观更具有文化韵味和地域风情,极大提升民宿景观的吸引力,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同时游客在民宿生活中受到非物质文化的熏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2]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宿景观中的应用,在强化民宿价值和生命力的同时,又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民宿景观

民宿是经营者在民宅基础上加以设计、改造、重建而形成的供游客居住和赏玩的经营场所。民宿既可以是专业化经营,也可以作为经营者的副业。[3]民宿景观专指用以支撑民宿运营的物理空间及空间区域内的所有景致,它以居住建筑为核心,涵盖内部装饰、家具、摆设和外部园林设计,具有居住功能、观赏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相比城市里风格多样的旅馆、酒店,民宿景观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当地自然、人文和历史风貌紧密融合,能够充分体现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地域特色。以民宿景观为载体的民宿在提供居住服务的基础上,还能带给游客深入感受地方浓郁历史人文气息的美好体验。

近年来,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对于长时间置身繁华都市、远离大自然的现代城市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生活、触摸文化和历史的愿望尤为强烈。同时,随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人们对于旅游服务体验也有了更高要求,不仅希望走出去“换换环境”,放松身心,开阔视野;
更希望在“换换环境”的过程中,收获到精神上的滋养和认识上的提升。正是基于这样的旅游需求,使得乡村游、文化游成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新兴方向,民宿也受到越来越多城市人群的喜爱,成为旅途中的居住首选,甚至成为不少人旅游的终极目的——在民宿居住,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2.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物质文化遗产以文物、建筑群、遗址等有形的方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具体包括口头传统、民族语言、传统表演艺术、传统仪式、民俗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非物质的属性,更多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

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思想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延续。然而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特性,相比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的难度更大。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很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更新变化而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忘。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从保护的角度思考,更需要从应用的角度探索更多应用方法和途径,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其作用,从而得以创新性传承与发展。[4]

3.二者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是一种文化形式,是一种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经验紧密关联的具有很强活力的文化遗产。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地域性、原生态性往往更加强烈,因而也更加明显地体现当地文化特色。

民宿作为一种以住宿为核心的旅游项目,相对于城市酒店,虽然住宿的核心功能相同,但在具体体现和发展特点上有很大不同。酒店更加追求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
而民宿则更加追求人文化、自然化、个性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当地原生态文化,无论是其审美方向、思维模式,还是生活方式,都与当地特色密切相关。这一特点与民宿景观的建设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在民宿景观建设过程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于其中,有着天然可行性。[5]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宿景观建设融合,对二者都有积极影响。从景观建设角度来看,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使民宿景观的内容和形式得到极大丰富,可进一步提升其文化品位、精神内涵和地方特色。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角度来看,借助民宿景观这一新兴平台,不但拓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领域,而且在提升游客的文化自信和人文情怀的同时,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

综合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于民宿景观,既能加强民宿的吸引力,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又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新的路径。

1.非物质文化融入匮乏,民宿景观缺少地方文化特色

各民族、各地域都有丰富和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看民宿经营者如何挖掘和利用。而经营者的文化水平和认识水平会直接影响民宿景观的设计。民宿产业目前仍归属于新兴产业,经营者多为当地农民,缺乏民宿经营和管理的必要知识和经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调查显示,很多经营者把民宿简单理解为坐落在乡村的旅店,在民宿景观建设上追求现代化元素,将城市里酒店的标准化设计搬到了乡村,无意中摒弃了民宿景观中最具吸引力的当地文化特色,将民宿变成了纯居住的场所,直接导致民宿景观失去了文化传承和精神滋养的独特功能。

2.非物质文化融入生硬,游客体验感差

对于有一定文化水平和认识水平的专业化经营者和部分兼职经营者,他们能够认识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宿运营的巨大促进作用,也有强烈意愿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俗景观建设,但因缺少民宿景观建设的专业知识,加上从业时间短,经验积累不足,故而在民宿景观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不会融、硬融入或错融入的现象,直接导致非物质文化非但不能增强民俗景观文化内涵,还直接影响到民宿最基本的住宿功能,不可避免地给游客带来较差的体验感。

3.非物质文化融入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非物质文化融入民宿景观建设较为成功的区域有一个现象:民宿景观建设同质化严重。区域内的民宿虽然隶属不同经营者,但无论外在景观,还是内部设计,融入方式方法大致相同,具有城市连锁酒店整齐划一的特点。对于民宿行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地区,采用复制优秀范本的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民宿景观建设水平,较快推进民宿区域化发展。但民宿与传统旅馆、酒店有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民宿景观追求个性化设计,这是各家民宿得以长期运营发展的根本。即便地处同一区域,各家民宿在融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也应该各有特色。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宿景观,是通过文化传承来增加游客的体验感,但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创新既是传统文化永葆生命力的终极原因,也是民宿景观具有较为持久生命力的内在动因。

因此,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应用于民宿景观建设之中,需要深入探索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宿景观设计的方式方法,这对于民宿行业的正向发展和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宿景观中的应用现状,笔者梳理多家民宿运营者的成功融入经验,发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宿景观,可以先化整为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众多元素,其中色彩、图案、材质和象征性这四个元素因更具有设计性、文化性和想象力,可以成为融入民俗景观的首要考虑要素。

1.色彩元素

色彩能够对人们视觉产生最直接的冲击,也是影响人们心理的重要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色彩元素具有丰富内涵,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与不同的色彩密切相连,并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心理含义。这些富有特殊意义的色彩对人们情感激发和心理调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使得色彩元素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宿景观融合的重要内容。通过合理的配搭颜色,不但能够让民宿景观的美观度得到极大提升,而且够通过特定色彩的选择或搭配传达出特定的风俗习惯和情感内涵。例如红色在中国被赋予“革命”“解放”“斗争”等含义,故而对于一些位于革命发源地的乡村民宿,可以更多将红色元素融入民宿景观建筑设计中,如房屋用红砖砌筑,室内合理挂置红色为基调的旧物等。[6]此外,根据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颜色使用比率,调整民宿景观中的颜色搭配,使民宿景观整体风貌上与当地文化特色保持一致,有利于游客从视觉和心理上迅速形成对当地文化的整体认知。

2.图案元素

造型各异的纹饰和图案,在我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常见,也是重要的区域性文化特色之一。如剪纸、窗花就是最为常见的以图案为标识的民族文化遗产;
云南的装饰纹样、少数民族的图腾,都是以形式各异的图案元素表现出来的。在民宿景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当地常用的图案元素,尤其是一些图腾性的图案,能够带给游客一种神秘感,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得游客对于此类旅游项目生发更浓烈的兴趣。在民宿景观建设中融入图案元素,既能够向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展示当地特色文化,也能够通过游客把这些文化更广阔的地域范围传播和推广,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3.材质元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所以当地自然资源情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的材质选择上有一定体现。相同功能的物件,不同民族或不同区域的人们会选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因而材质选择也是不同文化内涵和不同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由于材质的直观性,游客很容易通过物件的材质感受到当地文化特色,收获与其所在生活地“不一样”的生活体验。而这种“不一样”的体验,正是民宿最吸引游客的地方。如我国农村各种植物干茎手工编制器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早已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消失殆尽,这些编制器物因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可触摸的年代感对城市人群产生很大吸引力。因此在设计民宿景观时,结合当地民俗,合理选用当地特有材料融入景观建设,不但能够带给游客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而且也能帮助游客深刻理解材质背后所蕴藏的文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进而对乡村文化、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体会。[7]

4.象征元素

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忠实记录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蕴藏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经过千百年来的积淀和抽象,被赋予了浓厚的象征色彩。如京剧中的脸谱象征着不同类型人物的性格,中国北方吃饺子的习俗象征人们对家庭团圆、和睦的祝愿,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如果能巧妙合理地应用于民宿景观中,就能够更好地反映出这些地域、民族的精神内核,提高民宿景观的文化意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象征元素的时候,务必要对其象征意义做全方位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象征元素的效果。

民宿景观中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需要合理选择设计元素,更需要慎重选择应用方式。需要结合民宿景观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和特点,找到合理的应用方式。就实际情况来看,最为常见的应用方式有如下四种。

1.实景还原

所谓实景还原,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形态真实全面地展现出来,游客获得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从而更容易体会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精神价值。实景还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宿景观的方式中最为直接的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根据文化遗产特点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种还原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展演或引导旅客体验。地方特色舞蹈、戏曲、特有民俗技艺可以展演,手工技艺、生活方式等,可以由民俗经营者引导游客体验。如河北蔚县暖泉镇打树花经典技艺展示就属于直接展示,该民宿展示活动已经成为各地游客去蔚县观光旅游的必选观赏项目。第二种是与民宿景观建筑相融合。很多地方有非常独特的建筑形式,如福建的土楼,安徽的徽派建筑,胶州半岛的海草房等,都是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居住在这种特色民宿中,能够加深对此种文化的理解,产生文化共鸣,而共鸣感受是游客主动和积极传播和推广当地文化的心理前提。第三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宿景观的局部设计。比如民宿内部装饰中家具和饰品设计。游客在民宿中使用这些家具和什物时,也能从这些细节中获得独特的生活体验。

2.重新组合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于民宿景观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二者的协调性和融合性。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想要全部体现在民宿景观中具有较高难度,甚至会显得突兀和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不但会对民宿景观起到负面效果,而且也不利于人们接受和传承传统文化。这种情况下,设计者可以提取非物质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与民宿景观设计相结合,二者协调统一才能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游客接受和喜爱。在重新组合提取元素时,可以充分考虑色彩、图案、材质等元素。设计师要充分了解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联性,保留的元素既要能够体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又要能够保证与民宿景观之间的有效融合。比如,一些设计师在民宿景观设计过程中,想要融入当地特有的戏曲服饰和道具文化,这就需要对服饰和道具进行一定调整和创新,确保其能够在民宿墙壁、家具上的完美融入。

3.形态转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还可以将其外在呈现形式做适当变化,以新的形态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样既能够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的旧有记忆,又能因新颖形式而产生新的审美感受。这是最富有创新性的一种融合方式。形态转化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和民宿景观建设的条件,采用适切的方式。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转化:平面形式与立体形式的相互转化、静态形式与动态形式的相互转化、抽象形式与具象形式的相互转化。如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价值很高的非物质文化,其原初形态为动态的技艺型文化,为契合民俗景观整体基调,可以对其进行由动至静的转化:可以将太极拳的分解动作刻于民宿内外墙壁或屏风、影壁等平面区域,也可以制作以太极拳各种标志性动作为造型的人偶工艺摆设。通过转化展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会更加深刻,从而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4.合理阐述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呈现形态相对较为复杂,或者正处于拯救和保护阶段,或者与现代生活距离遥远,即便在当地,熟悉该文化的人也并不多。对于这类技艺性较强、已退出人们日常生活、但又有较高人文和艺术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采用合理阐述的方式,即直接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文字对其发展历程进行讲解,并凸显其现代意义与价值。口头语言阐释直观且易接受,但对民俗经营者语言表达和阐释水平要求较高;
文字阐释更为便捷,在民宿景观建设中可以配合实景还原、形态转换等方法大量使用,是一种更利于激发游客自主赏玩和探究当地文化的方式。较为常见的应用是在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中,将此种文化的产生背景、历史发展和价值内涵做适当的文字说明,让游客在景观欣赏的同时,获得对该种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深入的了解。为取得良好的阐释效果,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语言的简练准确、生动形象和通俗易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实施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将其应用于民宿景观中,既能够为民宿景观增加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提升民宿自身的吸引力,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要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俗景观中的应用,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民宿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2年5期)2022-06-05孪生院子民宿现代装饰(2022年2期)2022-05-23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1年5期)2021-11-22与文化遗产相遇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遵义(2018年20期)2018-10-19活态文化乡村地理(2017年3期)2018-01-11你是民宿达人吗瞭望东方周刊(2017年23期)2017-06-28

Tags: 文化遗产   景观   物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