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黄冈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23-03-10 10:45:13

孙伟利,刘晓虎,关江华

(1.黄冈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2.湖北省潜江市土地交易管理中心,湖北 潜江 433100)

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这一重大策略。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特点是城乡融合一体、产业交流互动、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宜居与和谐发展。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促进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要求乡村发展以振兴乡村产业、建设宜居生态、促进乡风文明、加强法治管理、实现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大力推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从而能尽快地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从国家政策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两大战略的发展,近几年来,中国城乡面貌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城乡融合度也在持续提高。为了进一步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协调二者的发展,目前两大战略存在的内在关系已经成为不少学者的研究目标。

在研究尺度方面,冯丹萌等[1]从国际视角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化与乡村发展关系进行经验总结和系统分析,并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认为中国要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治的保障,农业的产业化、劳动力的转移以及人才力量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推进;
雷娜等[2]基于中国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研究,认为之前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密切关系与时长有关,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与地区差异有较大的关联。马长发等[3]选取西部地区的12个省份为例,认为在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耦合协调度也相对较高,反之相反,并针对结论提出了实现两大战略的高水平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吴旭晓[4]以中部六省为例,基于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二者的耦合发展情况,并用实际案例详细地分析了影响二者作用程度的多方面因素。马亚飞等[5]、俞云峰等[6]、马广兴[7]、苗国强[8]、张俊忠[9]、陶喆等[10]分别以甘肃省、浙江省、河南省、河南省、河南省、湖南省为例,运用实际事例证明分析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的程度,认为彼此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并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坚持走城镇和乡村融合发展的道路等建议。李禄俊等[11]则是以县域为例,研究濮阳市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关系,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地域特殊的优势,以现在已有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大力推进城镇和乡村发展。

从研究内容来看,张凤云等[12]、徐维祥等[13]、李梦娜[14]、李刚[15]、王静等[16]从理论层面,分析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战略耦合机制和彼此之间关联性以及互相作用的程度,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应该加快构建战略耦合机制,促进二者良性互动发展。叶超等[17]以文献综述的形式,研究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结合的关键和发展趋势,认为二者有效结合应该重视两大战略的共生效应,不断提炼两大战略的耦合协调机制。段龙龙[18]认为应该大力推动逆城镇化建设,鼓励并引导产业进入农村,进而让农民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助力乡村振兴,同时通过促进人口向乡村回流,扩大县域空间载体等措施来实现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

在研究方法上,陶喆等[10]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湖南省新型城乡关系和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高志刚等[19]以新疆为例采用协整分析、自相关预测法和耦合协调度方法,计算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认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协整的关系,并预想未来两者耦合协调度将保持稳步提升趋势;
蔺亚娟[20]运用Moran指数法分析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度的空间聚集现象,发现在河南省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出现了明显的空间关联收敛效应,并形成具有较大差别的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两极化现象。

综上所述,很多学者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彼此关联性很强,因此适合建构两大战略耦合机制,协调二者之间的发展,这有助于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且在推进城镇和乡村融合发展,妥善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等方面具有不可小觑的力量。就目前情况而言,已有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特点:①研究尺度方面。较多立足于宏观层面,鲜少就县域级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展开研究;
②研究内容方面。鲜有学者对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进行定量研究,大都是定性地阐述两者关系,其中逆城镇化的提出也为本研究内容提供了参考和借鉴。③研究方法多样。多采用新的模型结合耦合协调模型一起使用,从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究二者关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以县域为关键切入点,尽快实现城乡要素相互流动的要求,将县城作为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支点。因此,本研究以黄冈市为例,进一步探讨县域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为将来研究其他县域地区范围内二者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1 研究区概况

黄冈市是湖北省管辖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紧临武汉市,所占的国土面积为17 466 km2,城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人每年可达31 812元,农村可支配收入人均每年达14 490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6 685元。城乡融合发展的质量得到提高,城镇化率也提高到48.22%。在政府的领导下,截至2020年,在美丽乡村建设评选中,全市有338个村被选为省级示范村,有1 320个村被选为省级整治村。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以黄冈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为研究主体,主要从2012—2019年这一阶段对两者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对比和分析。本研究选取的原始数据为2012—2019年《黄冈统计年鉴》以及历年黄冈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于部分无法直接进行比较的数据通过科学计算与整理后使用。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结论的科学性,消除指标间属性和各指标单位的差异对研究结果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处理各指标数据时采用无量纲化的思想,并且统一在初始标准化数据的基础上加上0.01,以避免后续处理过程中出现数据无意义的情况,计算方法如下。

对于正指标:

对于负指标:

本研究选取n个指标,m个样本,用Xij表示第i样本第j个指标的无量纲化指标,Xjmax表示在所选样本中第j指标中的最大值,Xjmin表示在所选样本中第j指标中的最小值。

2.1 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内在含义、本质特征和目标要求相结合,综合考虑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差距,尽可能保证所选出的各项指标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可获得性,又基于已有研究文献,进而构建评价二者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表1)。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包括非农人口比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乡恩格尔系数比等14个指标。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包括非农产值占总产值比重、农业增加值、卫生技术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治安案件查处数、农民人均纯收入等21个指标。

表1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

2.2 指标权重确定

为了提高测算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水平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研究采用具有客观性的熵值法来处理数据,熵值法属于一种常用的客观赋权法,权即权重,通过赋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降低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能减小误差,和主观赋值法相比,其不仅具有更高的精度,还具有更强的客观性,能够更好地用数据进行佐证、解释研究结果。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的比重: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

式中,n为指标个数,m为样本个数,Pij表示第j项指标下第i年占该指标的比重,Xij表示第i年第j个指标的无量纲化指标,hj为第j个指标的熵值,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

2.3 模型选择分析

2.3.1 综合评价指数 综合评价指数是各指标与对应指标权重的乘积之和,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U表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Xij表示第i年第j个指标的无量纲化指标,Wj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本研究中,新型城镇化战略指数表示第i年新型城镇化所有的无量纲化指标与对应指标权重相乘的结果之和,根据式(6)可分别求出2012—2019年8个年份的UX,求乡村振兴战略指数UY时同理。

2.3.2 耦合度 耦合是系统耦合的意思,是物理学中经常被提到的概念。耦合度,在本研究中被定义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这2个子系统各自组成元素之间相互耦合影响的程度,来反映二者之间彼此协调的程度,其公式如下。

式中,UX为新型城镇化战略指数,UY为乡村振兴战略指数。C为二者之间的耦合度符号,其值为[0,1],C距离1越近,二者的耦合度就越高,关联的效果就越强;
C距离0越近,二者的关联性就越弱,逐渐处于无关状态。具体等级详见表2。

表2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度等级

2.3.3 耦合协调度 耦合度C能够反映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强度,但在反映2个系统之间整体的协调程度上仍有不足之处,很难显现2个系统的内在影响关系。因此本研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来真实地描述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这2个系统发展水平的相对高低程度,耦合协调度的函数表达式如下。

式中,D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D越趋近1,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就越高,反之,耦合协调度就越低,依据相关文献研究结果,详细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见表3;
F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用来表示2个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其中a和b均为待定系数,且满足a+b=1,本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在推动城乡融合中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认为两者所处比重相同,所以取a=b=0.5。

表3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等级

3.1 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将各项指标经处理之后的标准化数据以及对应的权重值带入式(6)中,分别计算得到2012—2019年黄冈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表4)。

由表4可知,黄冈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在2012—2019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整体增长幅度明显,但是在2012—2014年综合评价指数介于0.280 9~0.382 9,呈下降趋势,接着从2015—2019年由0.393 2持续增长至0.615 5,期间经历了一个明显上升的阶段。整体来说,黄冈市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在这8年来呈不断增长的态势,由此看出,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黄冈市以人为核心的绿色的、可持续的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不断加强,同时新型城镇化成效也在日益显著。

表4 黄冈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

2012—2019年黄冈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整体波动变化比新型城镇化的波动程度小,且这一阶段的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数增长幅度也比新型城镇化增长幅度明显,由2012年的0.392 1增长到2019年的0.640 8,由此看出,黄冈市乡村振兴发展趋势良好。

从表4数据对比结果来看,在2012—2019年,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均表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但是中间都存在较大的波动,由此看出,在这些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于黄冈市,黄冈市针对这些问题也在不断地探索研究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2012—2015年,黄冈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高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另外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在2016—2019年,黄冈市新型城镇化不同于往年的发展状况,显现出高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态势,且二者都呈良性的上升趋势。由于早年黄冈市处于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宏观环境下,各方面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一直存在着市区首位度较低,多数县城和乡镇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缺乏特色等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在黄冈市政府的领导下,黄冈市不断创新、发展特色,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且富有鲜明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强力推动了黄冈市改革发展,提高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效果较为显著,同时还带动着农村各方面的发展。

3.2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分析

运用式(7)、式(8)分别来计算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见表5。

表5 黄冈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

从耦合度方面分析,通过计算2012—2019年黄冈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度,发现其耦合度数值均在0.9以上,这表明二者具有极高的耦合水平,黄冈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存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和促进的紧密关系,并且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和影响度。

从耦合协调度方面来分析,2012—2015年为初级协调阶段,2016—2019年为中级协调阶段。原因在于,2015年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过渡的关键之年,在此期间,黄冈市不断加大城镇化建设工作的力度、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努力提高黄冈市城镇化质量、持续改变城乡面貌。但是与此同时,全市城镇化率偏低、人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贫困人口数仍然较多、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社会发展滞后等问题依旧存在,农村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2016—2019年,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地区之一的黄冈市仍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大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行新型城镇化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倡导全市各地区协同发展的同时加快块状经济的发展。总的来看,2012—2019年,黄冈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程度比较高,平均数值在[0.6,0.7],总体上由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过渡。由此看出,黄冈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表现出良性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且呈不断趋向更高等级的耦合协调趋势。以上情况表明,黄冈市新型城镇化和传统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着良好的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为主的协同效应,但是整体还未达到高度协调发展的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1 小结

1)2012—2019年,黄冈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增长趋势,新型城镇化水平由2012年的0.382 9增长到2019年的0.615 5,乡村振兴水平由2012年的0.392 1增长到2019年的0.640 8,增长幅度较为明显。二者在2012—2015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比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更快一些,在2016—2019年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高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表明黄冈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在此期间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黄冈市加强新型工业化建设、推动地方跨越发展,重点关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加强县城和乡镇建设,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重视文化旅游产业方面的宣传推广,走出了一条极具黄冈特色的大别山道路,城镇化建设后发优势日益显著,城镇和乡村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乡村在城镇的有力辐射和带动下力争上游。

2)耦合度变化趋势较为平稳,黄冈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耦合程度较高,2012—2019年耦合度均值保持在0.9以上,二者相辅相成,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和影响度。

3)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由初级协调水平向中级协调水平过渡,耦合协调发展势头良好。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和中级协调水平,发展状态相较于平衡状态还有一定差距,这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部分指标差距较大,也与脱贫攻坚工作、生态环境保护、风险防控任务繁重,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现状相符,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出和市政府的领导,二者的发展关系更加趋于协同,但还未达到高度协调发展,耦合协调发展仍有提升空间。

4.2 政策建议

1)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坚持做好扶贫工作,坚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深化改革农村相关制度,努力健全农村制度体系;
坚持振兴乡村的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用品牌质量打造农业,以此来增强农村产业竞争力,从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目标,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乡村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每个村做出对应的发展规划,大力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2)加快全域协同,块状发展。加强黄冈市各县市产业和交通的协同发展,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还要着力发展块状经济,支持每个县市区重点发展当地的特色主导产业,努力打造极具特色、关联密切、有较强竞争力的块状产业集群;
将县城作为关键切入点,增强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展现出“集群”的积极作用;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由城镇向乡村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坚持推动创新创业。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人才创新,注重合理运用创新成果;
在促进农村发展方面要鼓励并引导各高校人才下乡实习,开展高校帮扶活动,充分调配各方面专业知识人才和资源去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资源要素共享,构建新型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机制,加快填补“三农”领域短板,最终能合理高效地推动黄冈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耦合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黄冈市耦合度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上海建材(2022年3期)2022-11-04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防爆电机(2022年1期)2022-02-16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东坡赤壁诗词(2019年1期)2019-04-30赞黄冈市“校企合作”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3期)2018-07-16黄冈市图书馆连续六年为驻黄海军官兵提供图书服务阅读时代(2017年8期)2017-09-11家乡的城镇化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12期)2017-01-15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商场现代化(2016年1期)2016-03-18黄冈市老促会工作定位之我见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6期)2016-02-28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1期)2015-01-13

Tags: 黄冈市   耦合   协调发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