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基于成果导向法的,“三特色”,“两主线”,“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课程体系研究

2023-03-10 12:10:11

侯 萍,樊伟伟,陈冬梅,刘肖冰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成果导向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其作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理念之一,代表了工科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1]。

英国成果导向教育中心和开放大学的学习成果及评估项目指出,成果导向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必须经由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并加以调节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研究是将成果导向法运用于“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并在实践过程中突出课程地域化特点,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和岗位核心技能,形成了“三特色”和“二主线”的教学模式,在两条成果推进线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获得,使得学生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还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

1.1 反向设计,正向实施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应体现出功利性的特点,即课程设置围绕行业、产业发展及岗位需求的变化做及时调整。

根据成果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预期能力的获得和学习成果为导向,由成果决定培养目标,再由培养目标决定课程体系[2]。这时“成果”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

在教学实施方面进行正向推进,在教学目标落实了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将目标明确地聚焦于学生最终有意义的学习结果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与学“两张皮”的状况。

“反向设计,正向实施”设计思路见图1。

图1 “反向设计,正向实施”设计思路

1.2 “三特色”为主线,突出课程区域性特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

教育部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中对优质高职院校的基本内涵从6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即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从办学目标和专业建设的目标来说,高职院校办学应当契合当地政府、行业、企业的战略需求,体现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色[3]。

学校地处海南,海南的优势产业之一是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目前形成以“五基地一区”为主导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农产品加工这门技术区域性特点突出,农产品加工的原料、技术和产品等均体现出地域性特点,通用性的教学内容是不能够满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该课程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从3个方面与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产业发展紧密契合,具体来讲是以热带特色原材料如热带果蔬、海洋水产资源为原料,运用热带特色加工保鲜技术,产出具有热带特色的精深加工农产品,以上3个方面简称为“三特色”,既贯穿于理论和实验教学体系,也成为课程内容创新的源泉,以“三特色”为理念,实验项目每年更新,其灵感源泉来自海南农产品加工企业一线,代入企业最迫切的问题,实现与新知识、新技术和岗位链的无缝对接。

“三特色”内容概括见图2。

图2 “三特色”内容概括

1.3 “两平台”孵化,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然而从就业相关数据分析得知,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为“实践、创新等能力的缺乏”,意味着学生即便达到毕业要求也没有具备社会认可的相应能力。

“农产品加工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理论知识学习-实验结果验证”的固定模式的循环中,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机会很少。

运用成果导向法,课程将教学的重点聚焦于“学生产出”,根据海南冬季瓜菜、热带水果和水产养殖加工业发展和岗位需求设计学生的“成果输出”,通过两条“成果推进线”使学生能动地“创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再提供“创新创业大赛”和“教师科研项目”2个平台让课堂成为农产品加工技术运用和创新孵化平台。

科研平台推动教师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创业大赛平台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创业大赛的进一步孵化,让实验项目成为“用得上”“有产出”的农产品加工新产品和新技术,促进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提升。“两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主动的探究和实践的过程,达到高等教育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

1.4 成果推进两条线,让学习成果的获得可视化,从根本改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成果推进明线指的是可视化的课程成果输出形式,根据难度将学生的学习进程划分成4个阶梯,呈现螺旋上升,依据项目成熟度分别为创新实验项目、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试制项目。上升进程为第一阶段学生对实验项目改进创新,产生创新实验项目,进入该课程实验项目库,为下届学生提供更高的起点和更好的素材;
第二阶段是将实验中尚未解决或有待优化的问题通过科研项目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最佳工艺路线;
第三阶段是将科研成果作为创业项目孵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将产品进行市场化运作;
第四阶段是校企合作项目,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真正转化为产品,产生经济效益。

成果推进暗线是指在学生在阶梯上升过程中,学生岗位核心技能和综合能力的获得,包括匹配热带农业发展的农产品加工核心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课程在成果推进中铺设的这两条线路,明线成果阶梯设置合理且具有可视化,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暗线成果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获得,学生在项目孵化和实战中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两条成果推进线相互交织,互为保障,从内外部需求出发提升学习动力。

成果明线和暗线的推进过程见图3。

图3 成果明线和暗线的推进过程

1.5 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学校组织系统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都是固定的,教师没有更加深入参与教学的设计和构建。而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给予教师更大的主动权和灵活性,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成果的回顾意识到学生在某个特定区域的弱点与不足,能够在课堂上获得学习成果反馈,并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和相适应的教学风格[4],以构建者的身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2.1 教学目标设计

以学生预期能力的获得和学习成果为导向进行反向设计,将社会、未来雇主等利益群体期望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的一致性。运用反向设计理念将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为:立足当地,紧密围绕海南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在掌握农产品的保鲜与加工重要技能的基础上,使得学生能够运用具有热带特色的农产品原料如热带水果、冬季瓜菜、海洋水产资源等,进行热带特色的农产品的加工与开发。

2.2 教学内容设计

传统理念通常是认为把理论知识讲清楚,学生按步骤完成实验就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式的突出弱点是,学生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出。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应该指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己创新产品的能力等,传统教学理念是将这部分能力的形成后置,放在学生实习甚至是就业后去慢慢形成。如此做法,输入与输出就有较长一段时间差,其结果是,学生虽然积累了不少接受性知识,但这些知识不能自动转化为产出能力。

运用成果导向法,建构工作岗位及过程任务的有机架构,指导职业课程体系建设,并清晰映射与预期成果的关系,排除不必要的课程[5],选择其中的农产品加工中的护色、果蔬保鲜技术、果蔬的干制技术、罐藏保鲜加工、果蔬糖制技术、蔬菜腌制技术等6个模块,再结合海南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了扩展,增加了水产品加工技术和制茶技术2个模块。

课程的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从多种可能性中选择最符合设定结果的方式,从而解决选择和决策问题,让学生能够具有“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未来的技术[6]”;
该课程体系对实验项目开发,一方面结合“三特色”对项目进行创新,教材中原有的实验项目如糖水梨罐头生产、苹果干制作、果丹皮制作等,是果蔬加工中的传统产品,有的产品甚至已被市场淘汰。要求学生结合“三特色”对传统实验项目进行创新和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农产品加工核心技能,同时提升创新能力,且契合了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建立动态实验项目库,不断将每届学生的创新作品充实到实验项目库中,到成果导向法运用的第三年该课程形成的20余个创新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设置见表1。

表1 实验项目设置

2.3 教学流程设计

实验课程所指向的“成果”不应仅指的是当下学习成果,还应包含学生岗位核心能力的形成。所以在教学流程设计方面,应注重学生就业后的产出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将输入转化成产出的能力,体现了教育的长线过程。

因此在实验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开放性实验为项目载体,学生从设计实验方案开始,结合“三特色”进行创新和摸索,其典型推进步骤如下:学习和查找资料(输入)—产生思路和设计实验方案(成果输出)—教师指导和学生修正实验方案(反复输入和输出)—实验作品(成果输出),学习的过程体现出了学习—成果输出的反复过程。

根据成果导向法的“输出驱动理论”:成果既是学习的驱动力,又是学习的目标。成果比输入性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热情,更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收获成果的喜悦,对学习积极性方面是最根本的促进。

2.4 评价环节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成果导向教学要求学生成果的产出任务频次高、类型多。对于成果的评价也更为重要,如果只要求学生产出,而不提供有效、快捷的反馈,学生产出动机会受挫,产出质量也难以保证。

课程评价必须根据成果导向体系重新设计,在设计时注意对产出结果的评价发挥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实现优势互补[3]。

另外,评价对象应该包括2个方面,一是评价学生的产品,包括产品的创新性和产品的质量;
同时,评价还应考虑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评价学生在输入过程中体现出的效果和输出过程中反映出的独立自主性、团结协作性和产出后的其他效应,概括而言就是评价应当关注学生从输入到产出的全部过程。

“农产品加工技术”运用“成果导向法”至今已经4年有余,学生产出成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2016—2019年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共计两银三铜;
同时,也有多位专业课教师将他们课题研究内容代入到课程实验中,这些课题内容均是热带高效农业关注和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共计立项省级课题四项,市级课题3项。在课程中通过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紧密结合,得学生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还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去解决未来发展出现的问题,该模式和经验也可广泛推广到其他工科类专业的专业课程当中,建立高职工科专业课程中“学”与“用”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导向成果农产品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2年8期)2022-11-21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偏向”不是好导向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验收成果小读者之友(2020年8期)2020-09-01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农产品市场周刊(2020年8期)2020-07-24工大成果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2期)2019-07-08“健康照明”成果聚焦照明工程学报(2017年6期)2018-01-10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7年2期)2017-04-16犬只导向炮小猕猴智力画刊(2016年12期)2017-01-05

Tags: 主线   导向   农产品加工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