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统战工作中的价值意蕴与融入路径——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2023-03-17 19:00:21

郑 洋

(淮阴工学院 自动化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1]。”在2022年7月29-30日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以凝聚共识为根本,以爱国奋斗为目的,鼓励支持他们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积极投身改革创新一线,施展才华和抱负[2]。”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人才汇集的高地,是党外知识分子和留学归国学者最为集中的地方。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事关国家政治安全稳定,事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命艰巨、任务重大。高校党委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要求,立足实际、开拓创新,认真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探究新路径,不断提升高校统战工作整体水平。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创造的物质载体。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物质层面的主要包括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革命历史遗址等。非物质层面主要指在各个阶段形成的系列伟大精神,即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如建党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等。这些红色文化资源生动而又真实地记录了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昌盛而进行的英勇斗争和不懈努力的光荣历史,是全党全国的宝贵财富。

1.1 红色文化与统战工作的领导主体一致

红色文化与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主体有着一致性,都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是指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随着时间的发展,联盟的组成人员虽然已经发生了不小变化,早已不局限为之前的“工农商学兵”,变成了“四者”联盟,外延有了丰富和拓展,但统一战线联盟的主体和基础还是工农联盟,其领导者始终都还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工作也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领导全国人民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红色文化的领导创造主体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

1.2 红色文化资源为统战工作提供精神力量

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资源,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还是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塞罕坝精神、抗疫精神等,都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构成了全体中国人的精神谱系。红色文化所释放出的不忘初心、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亮的文化底色。高校内党外知识分子集聚,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党外知识分子的“四个自信”,能够帮助纠正少数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个别留学归国学者受西方价值观影响而出现的价值观偏差,帮助他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始终做到不忘知识分子的初心使命,筑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1.3 统战工作助力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战工作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1]。”始终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实现大团结大联合,是开展统战工作的基本遵循,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也始终是统战工作的主旋律。红色文化资源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政治领导、武装斗争、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教训,而这些财富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创造的,而统一战线也在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当年12月党外人士沈均儒等就倡议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6年5月,他又和宋庆龄、马相伯等共同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正是因为有一大批海外学者学成归来,满怀报国志,投身新中国建设,才使得国家能够快速步入正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进入新时代,无论是强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是突出“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党外知识分子都是这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红色文化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阶段,这样的事例都是不胜枚举。所以说,统一战线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淮安是革命老区,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刘少奇、陈毅、李一氓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战斗、生活过,一代伟人周恩来更是诞生于此。淮安有着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淮安红色文化资源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类是物质形式,“据统计,淮安共有红色文化资源129处,按照遗迹类型分: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0处,革命领导人故居5处,烈士墓21处,纪念设施40处,损毁遗迹33处;
按照开发利用级别分,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3]。”可见,淮安的红色文化资源数量较多,种类也是丰富多样。另一种是非物质形式,即伟大精神。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家乡,总理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召开的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对周恩来总理给予了评价,夸赞周总理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我革命、永远奋斗,勇于担当、鞠躬尽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六个杰出楷模。周恩来精神是淮安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淮安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于1941年曾在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创办了新四军二师兵工厂。所以,淮安也是伟大的人民兵工精神的主要诞生地之一。具体分析淮安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以下特点:

2.1 形式多样,展现效果好

淮安红色文化资源基本涵盖了建党、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红色文化资源不仅类型多,而且即使同一红色文化资源也有多种不同表现形式。位于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的新四军军部旧址,一方面按照当年的原样在旧址进行了重建,同时还新建了纪念馆。馆内存放了大量历史图片和文物,其中实物近百件,图片200多幅,如实记录了新四军在黄花塘战斗、生活的这段历史;
同时还充分运用人物塑像、场景模拟以及声光电现代多媒体表现手法,生动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讴歌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多年来,淮安市不断加大对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的建设投入。先后新建了八十二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红星广场等建筑,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馆内分为勇士浴血刘老庄、光荣部队英雄连、淮阴革命斗争史等三个展览区,并设有多功能教育厅等。2013年,淮安还投资拍摄了电影《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引起了较大反响。位于淮安市涟水县成集镇的“苏北小延安”纪念馆是一座展示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专题纪念馆。在馆内,不仅有详实的实物和图片资料介绍,参观者还可以选择参加军事体验活动,通过摊位射击、坦克驾乘、炮兵阵地等军事主题项目,亲身感受那段血与火的经历,进一步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

2.2 影响深远,社会知名度高

淮安作为革命老区,不仅红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而且很多的红色资源都具有极高的知晓度,在全国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周恩来总理在淮安诞生总理的一生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不懈奋斗的一生。周恩来总理纪念馆、周恩来总理故居、周恩来总理童年读书处旧址等都是淮安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前来瞻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935年10月,新安旅行团一行14人,在校长汪达之带领下,在将近6年时间里行程37000公里,宣传党的主张,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202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特意给“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淮安市新安小学的少先队员回信,希望他们“结合自身成长实际学好党史,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从小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刻苦学习,树立理想,砥砺品格,增长本领,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习总书记的回信在全国青少年中引起广泛反响和学习热潮。淮安目前也建有专门的新旅陈列馆,用以宣传新安旅行团的事迹,铭记这段红色历史。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是淮安的又一重要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这样评价道,“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八十二勇士、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永恒记忆[5]。”可见,淮安的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

红色文化记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时代特质,具有革命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等特征,不仅在革命年代对中国革命的成功有着重要影响,即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性质决定了它在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3.1 有助于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

统战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开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根本目的就是要把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心服务于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紧密团结的首要条件就是党外知识分子要高度理解和认同党的政治主张,自觉遵守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了解与熟悉党的历史是实现政治认同的前提。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开展党的历史学习教育的最生动教材,有着极强的价值导向作用。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前往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苏皖边区政府旧址、车桥战役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让他们身临其境学习和领悟红色文化,进一步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了解。红色文化中蕴含着的深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壮举一定可以增添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

3.2 有助于为高校统战工作提供行动指引

淮安红色文化不仅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有着激励和保障作用,是高校统战工作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并为之提供行动指引。周恩来精神是淮安独有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优秀品格的完美结合,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富矿。今天,周恩来精神也一样正在激励着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像周总理那样做人做事,不断提升思想觉悟,提高道德修养,不断从周恩来“六个杰出楷模”的崇高精神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前行力量。“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要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要把“小我”融入到学校事业发展的“大我”,凝心聚力服务学校发展大局。

3.3 有助于提升高校统战工作实效

淮安红色文化资源有着独特的魅力,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苏皖边区旧址等每一处历史遗迹和旧址,里面的每一个珍贵实物和照片,都记载了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一个感人的历史故事,它们让革命实践和历史上的英雄先辈都变得鲜活和生动起来。高校党外知识分子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能够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避免了空洞说教、纸上谈兵的问题,也容易让党外知识分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乐于接受。通过学习参观,还可以让党外知识分子进一步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增强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实效性,达到统一战线“团结人”的根本目的。

由此可见,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统战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调研中,课题组也发现,淮安高校都能够认识到充分发挥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在统一战线方面的作用,特别是注重加强对周恩来精神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如淮阴工学院和淮阴师范学院都强调,“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同时,课题组也发现淮安高校统战工作在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作用时,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是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力度要加强。淮安高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弱化或者忽视淮安红色文化资源对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价值,宣传力度不够。问卷调查显示,党外知识分子都知道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也基本都去过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场所,但对于淮安的其他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知道不多,只有不到10%的党外知识分子能够说出5个以上淮安市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特别是非本地籍的党外知识分子对淮安红色文化资源的知晓度非常低。淮安高校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统战工作的整体谋划还要加强,超过一半的党外知识分子没有参加过集体组织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同时,大多数党外知识分子对淮安红色文化的整体性、延续性以及历史作用了解不够。

二是统战干部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要加强。从淮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外人士统战工作宣传推动的实施主体来看,统战部门的工作人员很多都不是淮安本地人,学科专业背景也不是文史类,导致他们对本地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不足,不熟悉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对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因为不熟悉,所以也导致出现了不会融入、不能融入。这一方面要充实具有文史教育背景、熟悉淮安历史文化的教职工加入到统战宣传教育队伍中来;
另一方面要联合在淮高校统战部和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人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强化资源整合,形成融入合力。

三是保障机制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根据调查问卷,党外知识分子普遍认为,最有效的红色文化融入教育形式是“现场实景教学”,比例占到了82%;
其次分别是,社会实践调研、典型人物报告会、集中理论学习。从调研结果可知,党外知识分子都倾向于以现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形式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但目前,高校统战部门普遍经费不宽裕,导致党外知识分子红色文化引领缺少相关的资金配套,开展经常性的现场教学活动难度较大。另外,绝大多数高校在将红色资源融入于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时,缺少长远规划,没有系统思考,只注重表面的轰轰烈烈,重数量不重质量,不看重工作实效,潜移默化的效果不明显,不能很好地发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起团结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学校事业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校加大经费和人员的投入,从体制机制层面来进行解决。

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对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发展合力都有着重要意义。将淮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统战工作是一项意义重大、任重道远的工作。推进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 依托淮安红色文化资源建立“同心圆教育基地”

淮安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要充分立足于本地红色资源优势,找准淮安红色文化与高校统战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挖掘出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统战元素,借助外力、精准发力、形成合力。高校可以探索在周恩来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等核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同心圆教育基地”,与红色文化资源管理部门共同探索构建起集理论研究、实景教学和体验感悟于一体的红色教学模式,以实景教学、现场体验为主,并在周恩来总理诞辰日、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牺牲日、“七一”建党节等特殊时间节点举办系列主题特色活动,实现用革命精神感染人的目的。高校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宣传教育功能和“同心圆教育基地”作用,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教职工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激发调动教职工的干事创业激情和敬业奉献热情;
将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融入日常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引领校园风气。实现党外知识分子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画出高校最大最美的“同心圆”。

4.2 依托淮安红色文化资源搭建文化统战平台

当前高校开展文化统战工作,采用比较多的形式就是召开座谈会,形式比较单一,党外知识分子的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效果也不佳。进入新时代,高校要进一步丰富宣传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淮安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文化统战工作。可在学校开设“淮安红色文化与统一战线”“淮安统一战线”等专题网站或者专栏,系统全面介绍淮安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发生在淮安的革命故事等,宣传统一战线工作。在学报开设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专栏,加强对淮安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力度。高校还可以聘请对淮安红色文化有专门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老革命、老党员来校做专题报告,组织统战干部和党外知识分子参加红色文化讲座,定期开展党史知识理论学习活动。注重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党外知识分子到淮安红色文化景点,如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历史遗迹等地开展实地参观学习,达到既丰富精神生活,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受到心灵震撼和精神洗礼的教育目的。

4.3 依托淮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统战工作品牌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的最终成效如何,还要看能否形成特色,树立品牌。淮安红色文化资源较多,知晓度也都较高,淮安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红色文化资源和育人工作相结合,打造学校特有的统战工作品牌。周恩来是我国统一战线事业的伟大奠基人和卓越领导者,周恩来精神是淮安高校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淮安高校可以思考用周恩来精神打造统战工作品牌。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就是凝聚人才、培养人才。党委统战部门可以联合学校相关部门以及二级学院将周恩来精神的学习宣传践行活动作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学校围绕周恩来精神与统战工作等主题举办学术论坛、撰写学术文章、开展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打造以周恩来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精品力作;
在党外知识分子中开展“学习周恩来精神、牢记初心使命”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和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实现用周恩来精神感染、凝聚党外知识分子,促使党外知识分子能够自觉践行周恩来精神,并用实际行动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淮安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为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提供了鲜活素材和生动案例。但对于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高校绝不能简单采用“拿来主义”,还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找准契合点,找到共鸣点,这样才能有效开拓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新局面,形成各个高校自己的统战工作特色。

猜你喜欢 淮安知识分子红色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华人时刊(2022年15期)2022-10-27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梨园寻梦淮安缘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凝眸古城淮安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喜看淮安“空中走廊”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现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3期)2014-03-01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浙江伦理学论坛(2014年0期)2014-03-01

Tags: 淮安市   意蕴   江苏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