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

2023-03-18 08:20:14

廖奕明

(江西省七〇七电视台,江西 赣州 341000)

广播电视属于传统媒体,不仅具有深厚的观众基础,而且信息采集能力强,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广播电视行业只有转变发展思路和技术手段,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加快信息化建设,向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提高节目的质量和丰富性,还能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1]。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在资金、人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广播电视行业距离信息化建设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方法。

1.1 三网融合的概念

简单来说,三网融合就是将有线电视、电信、计算机通信三者融合起来,建立一个全面、高效的通信网络,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三网融合是科技与标准融合的典型表现形式,各网络从过去条块分割、各自发展的模式转变为集成共享、协同发展的模式,能提高产业带动力和价值创造力。三网融合后,信息服务从单一业务升级为多媒体综合业务,能降低基础建设投入,提升网络性能,拓展业务提供范围,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1.2 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

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包括数字技术、宽带技术、软件技术以及IP技术。

(1)数字技术。数字技术的应用,使电话、数据、图像等信号通过统一的编码进行传输交换。这些业务在网络中都变成了0或1的比特流,存储进数字终端后,最终以音频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基础。

(2)宽带技术。宽带技术的核心是光纤通信。三网融合后,业务数据量大、服务质量要求高,数据传输时需要很大的带宽。光纤通信满足这一要求,在保证传输质量的同时,能显著降低成本[2]。

(3)软件技术。软件技术的应用,可以支持用户需要的特性、功能和业务。以各类App为例,其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进行沟通交流的必要手段,同时扩大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

(4)IP技术。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数字化之后,利用IP技术,才能承载在通信网络介质上。在IP技术的支持下,可对多种业务数据、软硬件环境、通信协议进行集成,方便对网络资源开展综合性的调度管理。

面对新媒体的剧烈冲击,广播电视行业作为传统媒体,只有奋起直追才能跟上时代与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通过信息化建设,能推动广播电视快速发展,优化广播电视管理模式,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2.1 推动广播电视快速发展

在三网融合的技术支持下,广播电视行业在不断转型升级,如从局部数字化向全面数字化转变。数字技术在节目制作、播放、反馈的各个环节均有运用,呈现出网络化、信息化的特点,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得益于互联网、5G通信等技术的推广,在农村地区和偏远山区,通过改造固定电话线路、建设网络信号线路,加快了数字化广播电话的发展速度,提高了信号的稳定性。

2.2 优化广播电视管理模式

站在广播电视行业的角度,信息化建设能优化内部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种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处理效率,可以缩短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降低制作成本,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3]。二是部分节目信息是事先准备好的,遇到突发状况时会引起管理上的问题。通过信息化建设,在管理上突出了开放性、灵活性特征,既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又能发挥出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功能,从而有效应对突发状况,提高管理水平。三是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节目制作的无纸化,将各种信息资源存储在硬件设备或云端,不仅拓展了存储空间,而且能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为后续信息的使用提供便利。

2.3 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广播电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满足三网融合的要求,也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为例,它们的运用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在提升节目制作水平和规范化程度上发挥出巨大作用。与此同时,广播电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与运营,对从业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业人员还要熟练操作信息设备,了解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新兴事物,并且加强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互动,如此才能将科技与人联系起来,制作出优质的节目,促进整个行业可持续发展。

广播电视行业内,按照不同分工可划分为节目制作、播出、传收、监管四个机构,对应节目的生产流程。其中,制作机构负责节目的策划生产;
播出机构负责对不同的节目进行编排,经一定渠道销售给播出单位,或经不同网络直接播送出去;
传输机构负责节目信息的传输,主要传输途径有线电缆、卫星、互联网等,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监管机构负责监控与管理,监督节目内容是否合法、播出渠道是否安全。三网融合给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挑战,以下从这四个机构进行具体分析。

3.1 节目制作机构

对广播电视行业而言,节目制作是一个优势领域,节目制作机构具有充分的节目制作权和监管权。在三网融合背景下,节目的播出渠道增多、受众人数增加,社会影响力变大。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为节目制作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受众对于节目的制作数量、质量均提出新的要求,不论是节目播出机构还是最终的受众群体,他们对节目类型、内容的喜好存在巨大差异。如何兼顾效率和质量,吸引受众的目光,提高市场竞争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3.2 节目播出机构

在广播电视行业体制下,节目播出是整个产业的核心环节。各地的广播电视台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机构,在过去,是人们获取资讯最普遍、最重要的渠道。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节目播出机构既要巩固受众群体,又要将部分精力放在智能终端上,这对于节目的编排、播出、运营而言均是一个个挑战。而且,电信运营与互联网运营的出现,打破了节目播出机构的垄断地位,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明显优于广电运营商。例如,部分受众过去从广播电视收看节目,如今转变为在手机、电脑上收看节目,而且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4]。

3.3 节目传输机构

广播电视传输机构,在节目信息传输上主要包括有线传输、无线传输、卫星传输三种方式。其中,有线传输是过去节目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有广泛运用。无线传输以DTMB(地面数字多媒体广播)、CDR(中国数字广播)和调频广播为主,和卫星传输共同成为有线电视网络欠发达地区的节目信息传输方式。三网融合背景下,受影响最明显的是有线传输,因为其在互联网介入方面不占优势,且传输带宽较窄,传输什么节目信息,受众就只能观看什么节目。相比之下,电信传输在这方面具有数据量大、带宽更宽等优势,尤其是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的推广运用,对传统的节目信息传输方式造成巨大冲击。受众想要看什么节目,就可以搜寻对应的内容,这对于节目传输机构而言是一个挑战。

3.4 节目监管机构

广播电视行业的节目监管机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广播电视台,另一个是专业监管机构。前者主要是内部监管,后者主要是外部监管,共同把控节目内容,确保节目合法合规。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单位拥有节目的制作权和监管权,而且监管范围扩大到电信网、互联网。从节目类型看,手机电视、IPTV等新形式出现,节目播出的时效性明显提高,网络的交融性、开放性、复杂性提高,这对监管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在保证节目数量与质量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成为监管机构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实施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必然发展趋势。从相关实践来看,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尚存在新媒体系统功能单一、网络安全防护不到位、专业运营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几点措施建议,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4.1 运用新型信息技术

新型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以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为例,这些技术对于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云计算服务,能转变广播电视行业的传统服务理念,将所有服务信息云化处理,满足大规模用户的需求,提高资源使用率。以节目制作环节为例,采用BPASS云计算服务模式,对资源配置、制作流程进行全方位监控,可提高节目制作效率,保证制作安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可对广播电视行业的传统技术进行升级,尤其体现在通信、存储、监控管理等方面。以节目素材的保存为例,它是节目制作的基础,通过建立数据库,能保证节目素材的安全性,为后续使用提供便利。

4.2 构建全网逻辑架构

广播电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构建完善的全网逻辑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打造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将机房、系统、网络等联结起来,一方面对内存进行扩容,另一方面可兼并处理异地数据。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资源是打造数据中心的主要方向。

第二,建立内容制播体系。节目制作与播出,包括信息采集、处理、策划、演播室等整个生产管理系统。云计算技术的支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节目内容的制播效率和质量[5]。

第三,建立播控服务体系。播控服务主要发布内部运营任务,同时提供外部服务,要从单一业务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转变为跨业务系统的IaaS,以及全台范围的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和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形成覆盖全台全网的节目信息发布运营平台。

第四,建立运行支撑体系,分别从内部、外部部署两套机房BOSS系统,提高信息平台的运行管理效率。

第五,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要涉及业务咨询、终端维护、网点培训及投诉处理等环节,保证服务内容的全面性。

4.3 加强受众数据分析

对于广播电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受众数据分析是一个要点。以受众需求为准完成节目的制作与播出,能够提高受众的黏性,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对一系列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处理,为节目制作提供真实的、优质的素材,加快节目制作速度,促进广播电视行业有序发展。第二,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以单向信息传播为主,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足,无法及时获得受众的反馈,影响了节目内容的调整、节目形式的创新。在未来,利用信息化建设平台,广泛收集受众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观看习惯等,经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潜藏的价值,能够为节目制作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第三,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对节目定位、播出等方面进行灵活调整,在保证节目内容合法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收视率和社会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4.4 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中,还要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储备充足的智力资源,需要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这两个原则。

(1)引进来。从人才聘任选拔环节入手,制定严格的考核测试程序,兼顾知识、技能、道德素养等要素,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队伍。利用这些人才,为现有专业团队补充新鲜血液,发挥出传帮带的作用,最终实现整体素质的提升。

(2)走出去。现有人员加强培养培训,制定长期培训规划。除了基本技能以外,人员还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熟练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在制作、播出上的创新。

4.5 完善安全防护体系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的信息化建设要将数据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着重做好以下工作。第一,网络加密。对关键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后传输,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可避免数据泄露风险,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6]。第二,访问控制。信息化平台的访问,要严格执行授权制度,为不同层级的管理者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将授权用户与特定系统资源隔离开,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三,使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可对传输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除,营造安全的信息传输环境。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必然趋势,能推动广播电视快速发展,优化广播电视管理模式,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本文从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构建全网逻辑架构、加强受众数据分析、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安全防护体系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信息化建设措施,能够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三网广播电视传输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数学物理学报(2021年1期)2021-03-29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12期)2021-01-18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0期)2017-05-17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家庭影院技术(2017年12期)2017-02-06周六广播电视北京广播电视报(2016年15期)2016-10-19周日广播电视北京广播电视报(2016年15期)2016-10-19周五广播电视北京广播电视报(2016年15期)2016-10-19周三广播电视北京广播电视报(2016年15期)2016-10-19第三章 “三网融合”会否成为重组催化剂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Tags: 信息化建设   广播电视   三网融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