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帕瑞昔布对比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围手术期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Δ

2023-03-29 18:05:04

林茂,胡志强,陈娅,肖洪涛,蒋倩 (四川省肿瘤医院研究所/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药学部,成都 610041)

术后疼痛通常为急性疼痛,主要是由手术造成的切口创伤或内脏器官损伤等引起[1]。调查显示,术后约有50%~80%的患者有明显疼痛,尤其是在术后24 h内需要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1―2]。若围手术期未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这将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和恢复时间,甚至持续的疼痛刺激还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塑,此外还有可能从急性疼痛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2―3]。

镇痛药物是普通外科围手术期镇痛管理的基石,以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为常用药物[4]。NSAIDs包括选择性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和非选择性COX抑制剂;
帕瑞昔布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常用于口腔手术、骨科手术和腹部子宫切除术等引起的术后疼痛,且有临床试验表明,帕瑞昔布对血小板功能或上消化道黏膜无显著影响[5―8],具有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4,9]。酮咯酸氨丁三醇是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具有高于其他NSAIDs数倍的强大镇痛效果[10],且该药也被指南推荐用于术后镇痛[11]。帕瑞昔布和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围手术期镇痛,哪个更具有优势,目前研究结果存在争议[12―15]。基于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了帕瑞昔布对比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本研究的文献类型为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

1.1.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纳入患者为:年龄≥18岁的行外科手术患者,无药物使用禁忌证。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或术后给予帕瑞昔布;
对照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或术后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
两组患者的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

1.1.4 结局指标 本研究的结局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术后出血量、术后阿片类镇痛药消耗量、不良反应发生率。

1.1.5 排除标准 本研究的排除标准为:(1)重复发表的文献;
(2)患者存在慢性疼痛病史;
(3)会议摘要或未报告相关数据的文献;
(4)研究目的不符的文献;
(5)无法获取原文的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网,同时检索谷歌(https://gg.xueshu5.com/)、百度网站(https://www.baidu.com/)。英文检索词包括:“parecoxib”“ketorolac tromethamine”“ketorolac”“ketorol”“ketorolac trometamol”“ketorolacum tromethaminum”;
中文检索词包括:“帕瑞昔布”“帕瑞昔布钠”“帕瑞考昔”“酮咯酸氨丁三醇”“酮咯酸”“酮咯酸氨基丁三醇”“尼松”“安贺拉”“尚瑞欣”“痛力克”。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2年6月17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初读文献标题和摘要,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并独立阅读全文,初筛后纳入可能符合标准的文献;
对不确定的文献经讨论后决定是否纳入。如有多臂研究,只提取符合纳入标准且与本研究目的相关的数据。提取资料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患者例数、年龄、手术类型、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等。

1.4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具体包括:随机序列产生;
分配隐藏;
结局的盲法评价;
对参与者和研究人员的盲法;
结局数据的完整性;
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
其他偏倚来源;
每项分为“高偏倚”“低偏倚”和“不清楚”[16]。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
连续变量以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其95%CI表示。采用χ2检验各研究间的统计学异质性,若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10,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
反之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
对不能合并的结果,则仅进行描述性分析[17]。采用逐个排除法对结局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健性;
若结局指标所纳入文献>9篇,则采用倒漏斗图检测潜在的发表偏倚。检验水准α=0.05。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共获得文献107篇,经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后,最终纳入12 篇文献[12―13,18―27],共计1 118 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33例,对照组485例。文献检索流程见图1;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有9项研究报告了随机序列产生的方法[13,18―22,24,26―27],3 项研究描述了分配隐藏[18,20,22];
2项研究报告了对结果评估的盲法[12,27];
8项研究报告了结局完整[13,18―20,23―25,27];
6 项 研 究 未 选 择 性 报 告 研 究 结果[12―13,20,22,24,27],6 项研究分析了偏倚风险[13,18―19,22,25,27]。结果见图2、图3。

图2 偏倚风险条形图

图3 偏倚风险总图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VAS 5 项研究报道了 VAS[13,23―25,27],其中 3 项研究为麻醉诱导前给药[23―25],2 项研究为术后给药[13,27]。麻醉诱导前给药的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02,I2=62%),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6,95%CI(-0.41,0.09),P=0.20]。术后给药的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25,I2=2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MD=-0.15,95%CI(-0.22,-0.09),P<0.000 1]。结果见图4、图5。

按不同VAS评估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前给药时试验组患者术后0 h时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MD=-0.30,95%CI(-0.53,-0.07),P=0.01];
其余各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给药时试验组患者术后12 h[MD=-0.20,95%CI(-0.38,-0.02),P=0.03]、48 h[MD=-0.30,95%CI(-0.46,-0.14),P=0.000 3]的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其余各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图4、图5。

图4 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药时VAS的Meta分析森林图

图5 两组患者术后给药时VAS的Meta分析森林图

2.3.2 NRS 3项研究报道了 NRS[12,22,26],其中2 项研究为麻醉诱导前给药[22,26],1项研究为术后给药[12]。麻醉诱导前给药的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4,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N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1,95%CI(-0.36,0.38),P=0.97]。结果见图6。由于术后给药仅纳入1篇文献,故仅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给药时两组患者术后24、48、72 h的NR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6 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给药时NRS的Meta分析森林图

按不同NRS评估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前给药时各亚组患者的NR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图6。

2.3.3 术后出血量 3项研究报道了术后出血量[13,22,26],其中2项研究为麻醉诱导前给药[22,26],1项研究为术后给药[13]。麻醉诱导前给药的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68,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5,95%CI(-0.63,0.93),P=0.71]。结果见图7。由于术后出血量仅纳入1篇文献,故仅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给药时试验组患者术后48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按不同评估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前给药时各亚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图7。

图7 两组患者诱导麻醉前给药时术后出血量的Meta分析森林图

2.3.4 术后阿片类镇痛药消耗量 2项研究报道了术后阿片类镇痛药消耗量,均为麻醉诱导前给药[24,26]。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87,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阿片类镇痛药消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12,95%CI(-0.77,1.01),P=0.79]。结果见图8。

图8 两组患者术后阿片类镇痛药消耗量的Meta分析森林图

按不同评估时间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患者术后阿片类镇痛药消耗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图8。

2.3.5 不良反应发生率 9项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发生率[12―13,18―22,24,26]。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38,I2=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RR=0.93,95%CI(0.78,1.11),P=0.43]。

结 果见图9。

图9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按不同不良反应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73,95%CI(0.54,0.98),P=0.04],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R=1.45,95%CI(1.00,2.10),P=0.05]。

2.4 敏感性分析

以VAS为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纳入研究后,结果显示,剔除后的合并效应值未发生明显改变,提示本研究结果基本稳健。

2.5 发表偏倚分析

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指标绘制倒漏斗图。结果显示,各研究散点分布不完全对称,表明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结果见图10。

图10 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倒漏斗图

本研究直接比较了帕瑞昔布与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有效性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前给药时,帕瑞昔布与酮咯酸氨丁三醇的镇痛效果、术后出血量及术后阿片类镇痛药消耗量均相当;
而术后给药时,帕瑞昔布的镇痛效果更好、术后出血量更少。这提示,术前/术后给药可能是影响帕瑞昔布与酮咯酸氨丁三醇镇痛效果的重要因素,术前镇痛时两者无差异,术后镇痛可考虑优先选用帕瑞昔布。安全性结果显示,帕瑞昔布与酮咯酸氨丁三醇的整体安全性相当,且帕瑞昔布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这提示对于有胃肠道病史和术后恶心呕吐高危风险患者可优先选用帕瑞昔布[28]。但也有研究表明,COX-2抑制剂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29]。2005年2月,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发布了有关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伐地昔布、帕瑞昔布、依托昔布)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信息[30]。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关注COX-2抑制剂用于围手术期镇痛时导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

由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指标绘制的倒漏斗图可知,代表瘙痒的散点分布不均,这可能与瘙痒亚组只纳入4篇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对该亚组纳入的研究逐一分析发现,排除Siribumrungwong等[22]研究后,倒漏斗图分布最对称,异质性最小(I2=0),且排除前后P值无明显变化,表明该研究可能是导致结果偏倚的原因,但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小,提示本研究所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基本可靠。

综上所述,帕瑞昔布与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前用于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相当;
术后给药时帕瑞昔布的镇痛效果更好、术后出血量更少;
无论何时给药帕瑞昔布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本研究的局限性:(1)仅纳入了中文或英文文献;
(2)纳入研究的手术类型、患者自身对疼痛的耐受情况均会影响疼痛阈值和术后各项评分指标;
(3)纳入研究虽分为麻醉诱导前给药和术后给药,但具体的给药时机和剂量不完全相同;
(4)各研究中样本量较小、证据质量较低;
(5)当前研究没有注册,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故所得结论尚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帕瑞昔布亚组结果显示 帕瑞昔布钠注射液用于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探析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9期)2021-01-18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年1期)2020-03-03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心电与循环(2020年1期)2020-02-27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9年10期)2019-10-24最严象牙禁售令中国报道(2018年2期)2018-04-20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癌症进展(2016年8期)2016-08-22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绿色中国(2016年1期)2016-06-05帕瑞昔布钠联合丙泊酚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无痛麻醉的效果观察西南军医(2016年4期)2016-01-23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15年26期)2015-02-23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在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产业(2014年36期)2014-03-07

Tags: 镇痛   安全性   有效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