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我国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研究启示

2023-05-03 19:35:20

马婉颖 夏润仪 朱 熙 杨舒涵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云南昆明 650000)

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规模逐渐扩大。近五年来特殊教育在校生从57.9万人增加到88.08万人,招生数量从11.1万人增加到14.9万人,毕业生从6.9万人增加到14.6万人[1]。在此趋势下进入劳动市场求职、高等院校求学、社会生活的残障青少年逐渐增加,残障青少年在学校、社会、职场、家庭等空间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强调教育惠及每位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促进每位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为响应普惠发展政策,应对残障青少年面临的挑战,转衔服务为残障青少年的学业、就业、生活适应、社会适应、高等教育、心理适应提供教育支持。此文回顾国内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理念,梳理研究价值及内容,为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国内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理念以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为基础,既遵循职业教育、生涯发展的演变路径,也重构本土化转衔服务理念。

(一)职业教育理念与转衔服务。国内最早的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实践是四川省郫都区特殊教育中心、上海市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为智力障碍学生构建的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体系。早期转衔服务的特点是以职业教育理念为主,重视残障青少年从学校环境到就业环境的转变,强调促进残障青少年在真实、功能性的职场环境中探索职业兴趣和职业需求,强调培养残障青少年的就业能力和求职技能。但单纯的职业训练不能满足残障青少年未来生活的需求,职业教育与转衔服务的长期实践证明残障青少年在进入职场前需有相应的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准备,职业教育理念发展下的转衔服务不仅扩大内容范围,关注残障青少年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就业准备,同时也扩大空间范围,关注残障青少年在学校、社区、职场、家庭的成长。生涯发展、终身教育理念也由此被更多转衔服务学者、一线特殊教育教师关注。

(二)生涯理念与转衔服务。生涯理念认为,生涯是个体在各空间所经历的所有角色的综合,也是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在生涯范畴下衍生出的相关理念有生涯教育、生涯发展、生涯转衔。生涯理念与转衔服务相结合的典型实践有:上海市长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基于生涯发展理念构建特殊需要儿童从学前至就业、升学的转衔服务机制。从职业教育理念到生涯理念,国内转衔服务实践的变化有:(1)从关注残障青少年离校至进入社会阶段,扩大到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生涯历程,涵盖特殊需要儿童的学前至离校阶段,包括学段间转衔、普特间转衔、离校后转衔;
(2)从关注残障青少年的就业,扩大到关注特殊需要儿童不同阶段的转衔服务需要,包括学业、就业、升学、生活适应等。(3)从关注残障青少年在学校、职场的适应,扩大到关注特殊需要儿童在家庭、学校、社区、职场等物理环境的适应。

(三)融合教育理念与转衔服务。融合教育承认所有儿童都可以学习,促使保障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公平,并尽可能地向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日常生活技能、学业课程、社会交往、未来生活期望的教育,支持特殊需要儿童在离开学校后能成为在社会发挥作用的个体。融合教育理念持续指导并促进转衔服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1)融合教育理念认为特殊需要儿童同样享有接受良好基础教育的权利,目前已有为智力障碍、听觉障碍、孤独症、视觉障碍青少年提供相应转衔服务的实践;
(2)融合教育理念认为特殊需要儿童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国内转衔服务实践中较典型的为普特间转衔,即特殊教育班的学生能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班级);
(3)融合教育的目标是创建融合社会,国内转衔服务实践中常以生活自理、社区适应、职场适应等逐渐扩大特殊需要儿童的社会参与。

国内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研究为本土化转衔服务研究提供较多价值。一,对转衔服务理念的贡献。转衔服务学者从职业教育、生涯发展、生涯转衔、终身教育、融合教育、积极福利主义、生活质量等理念丰富转衔服务研究,为一线特殊教育教师、残障青少年家长及其他转衔服务利益相关者提供理论视角,共同促进对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的认识与思考。二,对转衔服务研究内容的贡献。国内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研究重视残障青少年在生涯关键期的教育支持,重视残障青少年高等教育、就业、社会适应等需求,重视探索残障青少年的自我决定结构,重视残障青少年在家庭、学校、职场、社区的生活形态及社会角色,促进转衔服务研究的多元化。三,对融合教育的贡献。残障青少年的转衔服务是以成果为导向,在基于学生优势、偏好、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从学校过渡到未来的生活而设计的一系列协调活动。转衔服务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在不同阶段实现学业、就业、社会适应、高等教育、心理适应等功能成就目标,促进学生实现社会融合。

国内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研究主题有:一,引入美国、我国台湾地区为主的转衔服务研究,从政策、理论、实践为国内转衔服务提供参考经验。二,国内本土化转衔服务研究,关注残障青少年的就业、社会适应、高等教育、转衔服务需求,关注残障青少年的自我决定,以下主要梳理国内本土化转衔服务研究。

(一)就业转衔服务。就业是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最受关注的教育需求。徐添喜与智力障碍学生就业相关利益方访谈,以访谈分析为基础建构“职业评定阶段”“职业培训阶段”“就业安置阶段”就业服务模式[2]。杨淋先以行动研究探索智力障碍青少年从学校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转衔服务现状及困难[3]。王苗苗、翟晓燕以问卷调查听觉障碍学生就业需求及就业影响因素[4]。李艳华探索听觉障碍高中生生涯适应力,以生涯适应力四维模式为听障高中生实施就业转衔服务[5]。周海霞以调查法探索发展性障碍儿童就业转衔服务现状及困难[6]。尹士林以个案研究探讨智力障碍学生转衔服务实施过程及挑战[7]。这些研究聚焦于探索智力障碍青少年及听觉障碍青少年的就业转衔服务现状,在研究对象、转衔服务模式、研究方法方面为残障青少年就业转衔提供创新。同时这些研究提出目前就业转衔服务的困难有:社会偏见、转衔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学生能力有限、学生可选职业较少、教师数量及专业度不足、用人单位接纳度低。

(二)自我决定。自我决定是转衔服务研究中较受关注的内容,与自我决定相近的概念有自我决策、自我调节、自主、自我管理。徐胜编制智力障碍学生自我决定结构,以单一被试法对智力障碍学生的两个自我决定构成要素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学生的目标设置与问题解决获得明显进步[8]。丁艳丽调查智力障碍学生及其利益相关者自我决定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增加自我决定功能模型部分项目、实施干预并提出自我决定建议[9]。赵进以个案法、运用自我决定模型探索中度智力障碍学生自我决定能力,学生经干预后在独立自主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心理赋权上有明显提升[10]。黄可斯将自我决定目标融入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实施教学,且在无增设教师的情况下促进自我决定模式的效果[11]。张银川以问卷法和访谈法探索肢体障碍青少年自我决定现状及影响因素[12]。以上研究的创新有:第一,研究以增加自我决定模型,或改变自我决定结构的方式实施转衔服务,实践本土化残障青少年自我决定模型;
第二,重视调查残障青少年自我决定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自我决定实践提供思路;
第三,尝试整合资源实施转衔服务,缓解转衔服务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

(三)社会适应转衔服务。社会适应是残障青少年能融入社会的关键。崔蒙蒙以调查法分析智力障碍毕业生生活适应能力、分析智力障碍毕业生家长对学生教育需求的认识[13]。刘旭探讨高年级智力障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建构主体化社会适应转衔课程[14]。目前的社会适应转衔服务认识到残障青少年融入环境的重要性,尝试寻求多方协作、建构专业化教学,主要重视智力障碍青少年在家庭环境的居家技能、职场环境的职业适应、社区环境的社区适应及生活质量相关的休闲适应。但目前残障青少年社会适应较少涉及其他类别的残障青少年、较少涉及与时代相关的残障青少年互联网生活适应。

(四)高等教育转衔服务。残障青少年进入高等教育是特殊教育进步的体现。沈立、张红以上海市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索轻度智力障碍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该校与长宁区业余大学、残联、社区、家庭共同合作开设大学专业及课程,组建管理团队、教学团队,从学业辅导、入学门槛、学习费用等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机会[15]。周艳以上海市长宁区辅读学校为例探索智力障碍学生转衔服务,调查显示学校主要开设居家转衔项目、升学转衔项目、就业转衔项目[16]。黄小妹调查上海市辅读学校转衔服务现状,研究表明所有辅读学校较重视学生升学准备[17]。以上研究均填补高等教育转衔服务的空白,但上海模式、长宁模式较难以复制,是借鉴长宁模式因地制宜开展高等教育转衔服务,或创新高等教育转衔服务仍需进一步研究。且除智力障碍青少年外,其他残障青少年仍有高等教育转衔服务需求,高等教育转衔服务仍有待探索。

国内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研究已有基本的雏形,但仍有可提升的地方。

(一)转衔服务研究者可丰富转衔服务研究。国内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研究对象以智力障碍为主,较少涉及听觉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孤独症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多动症儿童、肢体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及其他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同时较少以转衔服务各利益方为研究对象。国内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研究内容涵盖就业、高等教育、社会适应、自我决定,但较少涉及心理适应、医疗服务。结合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转衔服务研究者可增加各类残障青少年的就业、高等教育、社会适应、自我决定、心理适应、医疗服务研究,可探讨转衔服务各利益方对转衔服务的认知、态度、行为。

转衔服务研究者可丰富的内容还包括:(1)现有研究较少探讨各类或某类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需求,此探讨有助于完善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需求的共性与差异性,有助于分析国内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的目标领域、建构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框架;
(2)现有研究较少探讨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影响因素,此探讨有助于合理分析残障青少年转衔服务的内外因素、为转衔服务实施提供指导;
(3)现有研究较少探讨残障青少年顺利转衔的可预测因素,此探讨能为确定转衔服务目标提供参考,促进残障青少年的顺利转衔、完善本土化转衔服务特色。

(二)转衔服务利益相关者可整合转衔服务资源。目前转衔服务政策不完善,转衔服务主要由一线特殊教育教师、转衔服务研究者实施,实施人员可能因为缺乏对转衔服务的认识、难以开展团队合作而导致不能真实地评估学生、不能适切地制定并实施个别化转衔计划。因此,需传播转衔服务知识,促进转衔服务利益相关者对转衔服务的认识,提高转衔服务利益相关者对转衔服务工作的支持。

另一方面,残障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转衔服务需从家庭、学校过渡到社会,就业转衔服务需从学校过渡到职场,高等教育转衔服务需在教师的合作下调整学生学业目标。转衔服务过程中物理环境的改变、转衔服务目标的调整均需要家庭、社区、学校、企业的不同程度的合作。因此,需整合资源,组建转衔服务小组,提高转衔服务的整体性、针对性、持续性、有效性。

猜你喜欢生涯智力障碍我的教书生涯教师博览·中旬刊(2022年4期)2022-04-25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吐槽退役生涯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20年2期)2020-06-16我的地下工作生涯湘潮(上半月)(2019年9期)2019-05-22跟踪导练(四)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1期)2019-03-13跨越障碍军营文化天地(2017年4期)2017-06-15智力闯关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4期)2017-04-18智力闯关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4期)2017-04-18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6年1期)2016-07-10

Tags: 残障   青少年   启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