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汕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科技人才驱动路径

2023-05-04 09:15:08

封春生,吴冠南,林韬杰

(1.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广州 510075; 2.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1)

2014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中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1]。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作为国家“十四五”科技创新的重要工作专章部署,要求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激励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人才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是驱动创新和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2]。科技人才具有特殊的科技特长,掌握着知识或生产工艺技能,是具备创新潜力、动力、活力的高端资源要素[3]。科技人才资源禀赋日益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变量之一,因此,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各级政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共识和重要抓手[4]。

汕头市是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是广东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极点,具有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但是长期以来,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严重制约了汕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科技人才数量少、层次低,引进难、留不住等现实困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汕头市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5]。2017年10月,《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发布,首次从省级层面提出汕头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汕头市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战略机遇。2021年4月发布的《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创新人才汇聚高地,需要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推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为“十四五”时期汕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主攻方向。因此,在“十四五”时期,汕头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从源头上破解制约汕头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人才难题,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作用,为汕头市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1.1 科技人才数量

研发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量是反映科技人才总体情况的核心指标之一,间接体现了城市科技创新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首先,从人才总数看,汕头市R&D 人员总量稳步增长。根据《汕头统计年鉴2021》,汕头市R&D 人员由2010年的4 828 人增加到2019年的15 487 人,增幅超过220%,尤其是自2016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来,R&D 人员数量增长态势更加凸显,2016年以来全市新增R&D 人员近6 000 人,年均增长率超过6%,其中2017年和2018年的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19.94%和27.61%[6]。其次,从人才分布看,汕头市绝大部分R&D 人员集中分布在企业且高度集聚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人员数占比超过80%[6]。最后,从人才层次看,汕头市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数量不足。

1.2 科技人才结构

从学历结构看,汕头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比例不高。根据《汕头市优势产业科技人才图谱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17年年底,汕头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占本市常住人口的比例为9.10%,略高于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为9.00%)和广东省(8.60%)的比例,而深圳市、广州市、珠海市、东莞市的比例分别高达26.18%、25.20%、20.00%、15.80%,相较而言,汕头占比仍偏低[7]。此外,汕头市博(硕)士人才比例较低,以2017年汕头市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统计为例,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仅约为1.1%,其中博士占比为0.1%,硕士占比为1.0%,均低于全国占比约1.5%和广东省约2.1%的水平[7]。从年龄结构看,中青年科技人才是汕头市科技人才队伍的主力军,截至2017年年底,汕头市538家高企中45 岁及以下科技人才占比超过85%,45岁以上科技人才占比为14.07%,总体呈现以中青年为主的年龄分布[7]。

1.3 与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对比分析

与广东省内其他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人员数量相比,汕头市R&D 人员数量不足,科技人才短板明显。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21》,截至2020年年底,广东省规上工业企业R&D 人员总数为911 222 人,而汕头市规上工业企业R&D 人员数量为11 822 人,仅占全省的1.30%,与同期广州市(105 364 人,占比为11.56%)、深圳市(345 344 人,占比为37.90%)、珠海市(34 522 人,占比为3.79%)、佛山市(98 761 人,占比为10.84%)、东莞市(135 841 人,占比为14.91%)等珠三角主要城市相比[8],汕头市规上工业企业R&D 人员在数量上仍有较大差距。

1.4 汕头市主要的人才政策

汕头市积极落实国家和广东省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自20世纪末以来,陆续出台招才引智相关人才政策,围绕引才、用才、育才、留才、奖才等政策目标出台具体举措,已搭建起较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体系(见表1),为汕头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表1 汕头市主要的人才政策

2.1 国内外形势变化有利于汕头集聚创新人才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催生了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颠覆性技术,新技术的群体性崛起和集成应用将为汕头市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将带动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密集涌现,使科技创新为汕头市经济社会发展“换道超车”提供可能。立足国内,创新驱动、区域协调、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汕头市集聚和培育科技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由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汕头发展自下而上的人才需求在客观上有机耦合、内生协同,更有利于促进以科技人才为代表的高端创新资源便捷、自由、有序流动,助力汕头市加快创新发展。着眼汕头,汕头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海西经济区的中间过渡地带,优越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汕头市享受两大战略区域辐射红利,发挥“政策洼地”比较优势吸纳整合包括科技人才、创新成果、科研平台等在内的各类高端创新资源,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

2.2 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是支撑高端创新资源转化为先进技术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汕头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日益完善为汕头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汕头着眼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等重要环节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形成了“省(重点)实验室和高校科研院所-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市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高新区和产业园”全链条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同时,汕头还依托优势创新主体组建了一批院士工作站、科技企业特派员工作站、博士和博士后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等创新赋能平台,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干和成长发展提供优质平台支撑,对汕头加快引才、聚才、育才、留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人才回流趋势凸显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汕头市政府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补齐制约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短板,科技、教育、经济、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断优化。同时,随着珠三角地区生活成本上升、发展空间收缩,潮汕地区与珠三角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正逐步缩小,后发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通过文化认同、血缘纽带、乡愁情结等代偿机制逐渐释放,一部分在外工作的汕头籍人才和应届毕业生洞察到家乡发展的历史性机遇,逐渐更多地选择返乡就业创业,人才回流的趋势将为汕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重大发展机遇。

3.1 高层次人才不足、中低层次人才流失

在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严重匮乏。根据《报告》数据,2018年上半年汕头智能制造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人才缺口数量分别约达10 700 人和2 800 人[8],高层次科技人才不足直接制约了汕头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此外,在纺织服装、工艺玩具等传统产业领域,囿于从事新产品原创研发设计、自主品牌推广、高端市场营销等高层次专业性人才缺乏,导致汕头市传统行业在向技术研发、原创设计、品牌辐射等高价值环节转型升级中举步维艰,难以抢占产业价值链的制高点并实现汕头制造向汕头智造和汕头创造的跃迁,企业难以摆脱产业低端锁定困境。

汕头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纺织服装、工艺玩具等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土地资源要素的依赖程度较高,对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伴随土地、人口等传统生产要素成本攀升,汕头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式微、下行压力剧增,部分工厂迁出汕头,往土地租金成本更低廉的地方迁移,传统产业熟练技术工人也随之迁移,导致汕头传统行业的熟练技术工人群体供不应求。根据《报告》数据,2018年上半年汕头工艺玩具和纺织印刷产业人才缺口数量分别约达2 000 人和1 500 人[8],熟练技术工人的缺口阻碍了汕头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生存发展。

3.2 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

汕头的科技人才整体学历水平不高,企业中硕博士以上的高学历科技人才在数量上存在结构性问题。高学历科技人才的严重不足直接阻碍了企业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进展,不利于企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塑造并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汕头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学历较低的熟练技术工人,该群体是科技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作用有限。汕头科技人才队伍中,缺少能够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独当一面、开拓创新的产业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高端产业科技人才的严重不足直接限制了汕头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产业领域分布看,汕头科技人才集中分布在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食品加工、印刷包装等传统产业领域,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面临极大的人才缺口,导致汕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步伐缓慢。

3.3 人才外流形势严峻、留才难

潮汕地区高度重视教育,汕头市作为潮汕地区教育资源最富集的城市,教育水平在广东省内处于前列,是省内外知名高校的重要生源地,但汕头籍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就业创业的概率小,原因在于当地缺乏支撑人才事业发展的优质平台,工资待遇水平较珠三角发达地区差异大。此外,由于事业发展平台少、层次不高,返乡就业的大学生面临事业发展选择少、天花板效应突出的现实挑战,可能导致部分返乡人才选择再次离乡谋求事业进步和个人发展,无法对汕头市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持续稳定的有效支撑。

3.4 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不够,高水平创新产出不足

3.4.1 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不高

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通过衡量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反映经济效益的重要经济指标,体现了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职工技能和工作积极性的综合水平。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21》,2020年汕头全市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34 933 元/人,低于广东省254 491 元/人的平均水平,与广州(376 293 元/人)、深圳(287 545 元/人)、珠海(276 874 元/人)、佛山(315 790 元/人)等珠三角主要城市相比尚有明显差距[8],表明汕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和质量不高、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综合效益不显著,企业科技人才的整体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3.4.2 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低

专利是依法授予发明人和设计人对符合条件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所享有的专有权,是反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和设计成果情况的重要创新产出指标。通常认为,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是国际通行的反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现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汕头全市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为20 024 件和14 80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1 056 件、授权数331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3 947 件、授权数2 939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数15 021 件、授权数11 539 件[8]。可看出,汕头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代表高水平创新产出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不高,同期发明专利相关指标与广州(申请数46 643 件、授权数12 221 件)、深圳(申请数82 852 件、授权数26 051 件)、东莞(申请数20 290 件、授权数8 006 件)、佛山(申请数16 887 件、授权数4 582 件)等珠三角城市相比仍有差距[8],反映出汕头科技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有待加强和提高。

3.5 科技人才发展环境有待完善

3.5.1 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

汕头在对科技人才的管理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管控轻服务、绩效评价行政化、激励与监督协同不足、管理理念和模式陈旧、管理部门职能模糊等问题,尚未建立起有利于充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人才管理机制。

3.5.2 人才政策执行质量不高且政策工具储备不足

近年来,汕头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但由于政府部门在政策宣贯、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督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落实不到位问题,导致人才政策落地见效的质量不够理想。此外,汕头现行的人才政策更多是采取奖励补贴等激励性政策工具,有利于短期迅速吸引集聚人才,但对于中长期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等则缺乏多元政策工具储备,容易导致人才流失,进而影响人才政策执行质量。

4.1 强化政策引才

一是梳理现有政策,放大叠加效应,确保应享尽享。政府部门应成立专责小组,全面系统地梳理国家、省、市各级各部门相关人才政策并提炼政策要点,按照人才引进需要优化政策叠加方案,编制方便各类科技人才“对号入座”的政策清单和实施指引并动态更新,打通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破解因政策来源广、数量多、信息分散导致的政策对接不畅问题,确保各类科技人才用全用好有利政策,切实发挥政策牵引作用,迅速吸引各类科技人才在汕头集聚。

二是扩大政策储备,提高政策效能,实现“一才一策”。立足汕头市产业发展需要,在明确科技人才的类型、专业、层次、规模、结构、趋势等具体需求的基础上,分类深入开展各级各类科技人才引进、培育、激励、评价、淘汰、挽留政策研究,根据不同类型科技人才的发展规律“量身”制定一批政策精准度更高、力度更大的可行举措,回应各类科技人才的核心关切,进一步强化招才引智政策供给,切实提高人才政策的针对性、吸引力、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分类引才、因才施策、“一才一策”,全面提升汕头在全国范围内集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创新引才方法,丰富引才模式,实现多元引才。支撑政策引才见实效的关键是优化政策落实的方法和模式,这在战略性新兴领域更为重要。围绕汕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精尖缺”人才的迫切需要,灵活运用产业链引才、靶向引才、柔性引才、以才引才、合作引才、乡愁引才等多种科技人才引进模式,加快集聚一批新兴学科带头人、战略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高端技术人才,探索人才飞地模式,加快吸引一批“候鸟型”“离岸型”高层次人才在汕头集聚,探索与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科技发达区域建立“哑铃型”科技创新合作模式,协同支撑汕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4.2 加快产业聚才

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科技人才水平。城市科技人才的规模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汕头市推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一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更大规模和更高起点上扩大产业发展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内生需求,在新兴领域加快集聚一批从事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治理的高端科技人才,在传统领域加快培育一批从事创意设计、产品开发、品牌营销的高端产业人才,为汕头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夯实产业科技人才培育基础。聚焦汕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完善创新平台建设部署,依托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本土创新主体,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建立互惠的科技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在汕头高新区、中以创新合作区等创新载体共建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金融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为引进和培育企业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特派员、科技金融特派员等高端产业科技人才提供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科技交流平台,依托完善的创新平台体系为科技人才集聚提供承载。

4.3 加强机制育才

一是建立科技人才培育长效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首先,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科技人才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科技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培育机制,从制度安排上破解以往重引进、轻培育的科技人才治理问题。其次,在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探索建立专技岗和管理岗“双肩挑”用人机制,定期遴选一批高素质科技人才跨系统、跨区域挂职、任职,畅通科技人才交流机制,拓宽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选择,加快培育一批专家型领导和管理型专家。再次,针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冷门绝学领域,设立大师工作室和举办技能人才大赛,建立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培养机制。最后,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中介服务,整合优势力量组建专业化科技人才服务机构,为相关用人单位引进和培育高端产业科技人才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二是坚持选人用才年轻化和专业化,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作为科技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选人用人时不唯年龄、资历论英雄,着力选拔和培养一批年轻化、专业型、负责任的优秀科技人才,加快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种子型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同时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人才竞争环境,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让青年科技人才真正成为汕头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4.4 深化环境留才

一是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人才竞争与淘汰的良性循环。坚持分类评价、多元评价的科技评价原则,赋予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方面更多的自主权,建立完善符合各类科技人才岗位特点和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同时强化对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使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参考,对绩效突出的优秀科技人才加大支持力度,对绩效严重不达标的应及时淘汰并加快引进补充,构建“有进有出、竞争择优、动态管理”的人才储备良性循环,通过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促进科技人才充分释放创新潜能。

二是优化人才服务体系,厚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社会文化。首先,探索科技人才发展多元投入机制,由政府牵头设立人才发展引导基金,引导多元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其次,切实落实好住房落户、社保医疗、子女教育、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护等人才福利政策,切实解决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确保科技人才在汕头安居乐业。最后,在全社会开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等思想观念普及,积极营造崇尚科学技术、尊重科技人才的社会价值观,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造优越的社会环境。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汕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科技人才作为支撑汕头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直接影响汕头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变量,因此加快打造一支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是汕头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汕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汕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科技人才驱动路径,以期为汕头在新发展阶段夯实科技人才基础、构筑科技人才优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猜你喜欢汕头市汕头科技人才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长江蔬菜(2022年19期)2022-10-31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长江蔬菜(2022年3期)2022-02-17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汕头市明德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中国酿造(2019年9期)2019-10-09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近代史学刊(2019年1期)2019-08-24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当代陕西(2017年12期)2018-01-19诗画汕头黄河之声(2017年10期)2017-08-09汕头海关查获侵权玩具玩具世界(2017年4期)2017-07-21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西藏科技(2016年10期)2016-09-26

Tags: 汕头   科技人才   中心城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