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Flash,动画制作》公选课协同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

2023-05-04 18:45:15

陈 雅,李 清,楚哲明,陈万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工业实训中心,广东 广州 51066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3 月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2].据此,课程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外,还须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塑造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只有承担课程教学的教师深入地思考与实践,才能找出将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协同实施的好的教学方法与路径.

本文所提及的《Flash 动画制作》公选课是指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通识教育课程.Flash 软件可用于制作网页片头、网络广告、课件、电子贺卡、MTV等.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达成信息素养的提升.

协同是基于协同理论提出的.协同理论是一门研究完全不同学科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和“相互促进”的理论.它认为各学科虽存在着属性不同,但在整个自然环境中,其相互间还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关系;
相互合作学科的各部分,在外来能量的作用下,会产生协调、融合,从无序变为有序,从旧结构变为新结构,达到产生1+1>2 的协同效应[3].

思政教育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教育指向,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为重点,培养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教育[2].因此,《Flash 动画制作》公选课协同思政教育就是指以《Flash 动画制作》课的知识传授为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元素隐含于知识传授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在掌握学科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同时,受到所蕴涵价值观思政教育元素的熏陶,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

2.1 《Flash 动画制作》公选课协同思政教育教学的理论分析

《Flash 动画制作》课程和思政教育在学科分类中,是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自然科学,教学目标是培养掌握课程所涵盖学科知识并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后者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张扬和赏析人类智慧的结晶,震撼其心灵而引发共鸣.课程思政教学要求将这两者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融合为一体同时推进,以达成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标.协同理论认为不同学科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各学科以某一社会现实问题为导向,贯穿在一起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无疑协同论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作用.

2.2 《Flash 动画制作》公选课协同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分析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设计,已做出明确的要求: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2].据此,课程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施,应选择能实施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以项目为单位,以解决现实问题、输出成果为目标,组织学科知识融合思政教育元素为教学内容,以项目的完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视项目情境自主寻求解决现实问题,输出学习成果,更新知识结构,达成在培养学科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人文精神的培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3.1 前端分析

3.1.1 课程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了解Flash 软件制作二维动画的原理,以及蕴含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中国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知识;
掌握中文版Flash CS3 工具、元件、实例和库的应用,以及基础动画的制作;
能综合运用Flash 知识制作画面稍多、技巧较复杂的主题动画.

(2)能力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视情境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完成学习任务.即通过“做中学”,实现知识的获取、团队协作、实践和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3)情感目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梦等相关元素作为素材设计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动手实践的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构建在线教学资源,运用QQ 创设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台,解决学生自主学习遇到的困难;
通过演示点评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分享他人作品完成的良好策略和技巧,体验优秀作品的美,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追求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

3.1.2 教学对象的学习特征分析

(1)教学对象学习本课程知识的基础

本课程属于校公共选修课,选课学生来自全校二至四年级本科文、理、工等专业.学生在学习此课程前,已全部修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掌握了word、excel、powerpoint 等办公软件的应用,已为本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积累了一定量的前期知识经验.且他们都是00 后,出生在网络普及的年代,已有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支持学习的意识,使本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顺利开展成为可能.不足之处是:选课学生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前修过的与本课程相关的计算机类课程不尽相同,已拥有的计算机应用的理论知识、技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会造成对本课程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速度和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此,在教学中需关注学习对象的个体学习需求,尽可为其营造“因材施教”的学习环境.

(2)教学对象认知与品德心理发展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认为,大学生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对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能持之以恒地观察,并能根据观察获得的知识选择合理的、有价值的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
且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对于知识的获得往往不满足于书本或老师提供的现成答案,而是喜欢独自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中实践寻找答 案[4]33-34.大学生的道德思维水平较高,道德行为方式较成熟,道德动机行动较规范,但由于其个性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道德情感不稳定,道德意志较薄弱,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与诱惑,自控能力较差.为此,在课程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教学中,需“注重实效、力戒空谈”,需将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融于知识中传授[4]272.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营造自主解决问题的情景,又要一视同仁地关注、引导学生开展线上线下自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3.2 教学内容的设计

3.2.1 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

(1)知识性和价值性的协同融合

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核心目标都是为培养人才服务.思政教育需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传授给学生,而价值观的形式是抽象的,离开真实情境支持的空洞说教,难于使学生理解价值观的内涵及内化为指导自己的行为[5].高等教育心理学也强调,道德教育不应以灌输为手段,需以促进学生在现实中实践自己的道德生活为目的的方式[4]275.为此,在课程教学中,需将价值观的教育元素融合于课程学科知识教学中,使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到“美”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2)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协同融合

高等教育心理学认为,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从直接的学习经验引发的,而是需要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服从—认同—内化”构 成[4]269-276.为此在课程思政教学中,需要将价值观的教育元素作为隐性知识与课程所呈现的显性知识融合创建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视情境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其熏陶,内化为良好价值观.

(3)整体性和具体性的协同融合

由于课程学科知识所涵盖的概念、原理和规则,是以较为严密序列的结构形成的整体性存在,为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中,首先需按课程知识的纵向顺序,从易到难,将前部分的学习作为后部分学习的“认知固着点”,以此按具体的循序渐进分化,保存知识间的联系和依存的整体性.然后,再将各部分所需要掌握的各个知识点,按其先决关系做横向排列,以使学生在了解学科知识的复杂性、整体性的同时,找到认知固着点,达成按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

3.2.2 教学内容的组织

(1)教学内容项目化的划分

鉴于本课程总学时数为32 学时,每周1 次课,每次3 个学时(余下2 节用于课程结束考核),为了使学生能将每次课所学到的知识体现在一个主题作品中输出,因此按课程知识从易到难的顺序,将教学内容设计为10 个项目(即10 个主题动画的制作).并将课程结束考核方式,设计为要求学生将在本课程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完成一主题作品(作为期终考查作品)[6].由此使学生按知识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完成项目的制作,实现将学科知识和思政教育元素综合融合的意义建构.

(2)教学内容项目化的组织

本课程按通识课程培养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人才教育目标,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即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为主题,将Flash 课程的概念、原理、技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元素和现代信息技术协同组织,设计10 个项目(主题动画制作),包括:①《风景画》,②唐诗《春晓》课件,③《嫦娥奔月》,④《庆祝元旦》,⑤《卷轴画》,⑥度假村的《网页片头》,⑦《生日贺卡》,⑧唐诗《咏鹅》课件,⑨《敖包相会MTV》,⑩《电子相册》.在①⑥⑦中,融入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价值观元素;
在②③④⑤⑧⑨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守时、讲诚信的良好品德的培养,即师生间约定作业不得迟交,迟交的作业不计分等.下面以①③④⑤项目为例,介绍课程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协同组织教学的方法及思政育人目标(见表1).

表1 课程学科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协同组织教学案例

3.3 教学资源的设计

3.3.1 学习资料的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是以项目为单位开展,而项目涵盖着多个概念和技能的应用,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需要对概念含义和技能操作法则的理解,才能进一步制定项目完成的策略、方法、目标.由于概念含义存在着抽象性和技能操作法则存在着复杂性,对于初学者来说,将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取得联系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将新知识概念的抽象性转化为具体性,技能操作的复杂性分解为多个单一性,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概念的含义和技能的操作方法,才能实现提取原有知识支持新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分别为每个项目所包含的概念、原理制作了解释资料(制成PPT 课件),并为每个项目的案例制作编写了教程(制成PPT 课件)和成果动画,如《嫦娥奔月》项目,对其所包含的元件、库、实例等概念,做了解释的PPT 课件—第3 章元件、实例和库概念的解释;
并将“嫦娥奔月”动画的制作步骤编写成PPT 课件— 第3 章Flash CS3 元件、实例和库案例制作教程,及呈现“嫦娥奔月”的动画效果等.以此为学生提供帮助诊断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

3.3.2 在线学习环境的设计

以“超星学习通”为在线教学平台,设计网络课程支持学生按需学习.首先按照教学内容设计涉及知识的先后顺序,完成网络课程页面导航的纵向设计,即完成课程知识域的设计,编制网络课程的导航“序列目录”(以章节的名称作为一级标题).然后以“序列目录”(一级标题)为链接点,构建学习资源“分类目录”(二级标题),以“分类目录”为链接点,将学习资源中对应的学习资料做超链接.以此为学习者营造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路径清晰、知识结构完整、学习资源丰富的网络学习环境,实现支持按需学习.同时设定在线教学平台作业提交时间,展示学生每个项目完成输出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守时、诚信的品质,提升作品的鉴赏能力.

3.4 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由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协同而成.

(1)课堂内的教学活动

课堂内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在课堂内先对每节课要学习的项目所含的概念、术语,给学生做针对性的讲解,然后演示项目相关案例(相关主题动画)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原理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规则,明确项目的完成需要“做什么”和“怎么做”,以此形成目标意向和目标期 望[4]218.同时预留时间演示与讲解学生上个项目生成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了解优秀作品生成的原因与方法,提升对作品质量的鉴赏能力,并受榜样的激励,促进后续学习任务完成质量的提升.

(2)课堂外的教学活动

课堂外的教学任务主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完成项目(属于开放式项目,项目输出的作品主题、相关素材的选取,都由学生自主决定完成)的制作、感受项目中所蕴含思政教育元素价值的“美”,内化为精神追求,每个项目都给学生预留一周的完成时间.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如遇到困难无法解决,可上网络课程查看相关教学内容的讲解、在QQ 上与老师或同学交流解决.课堂外的教学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现实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5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评价形式

为了使评价能切实有效地测评实际的教学效果与诊断学生学习进展情况,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选择适合项目化教学的测评方式— 真实性评价,它是一种测评应用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真实或模拟真情境任务,促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培养的评价形式[7].在教学设计环节,将真实性评价所涉及的真实性任务(将真实性任务分别融合于各项目中)和评价量规(评价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应用,清晰标注在各项目和期终考查作品真实性任务完成的要求中),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活动融合一起,让学生从课程教学一开始,就清晰地知道每个项目完成的评价标准,以此使学生将评价标准作为项目完成过程的导向和检验成果输出质量.教师可从每个项目及期终考查作品学生输出成果中,了解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蕰含的价值观念,从而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向更高水平的发展.

(2)评价主体

由于学生在每次课前,就已清楚地知道教学过程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和标准,因此能对项目的学习需完成输出的成果质量自主或相互地做出评价.教师在这种真实性评价方式中,既是评价的引导者,也是评价的主导者.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朝着既定学习目标努力前进,教师的主导使学生获得多角度、宽范围评价反馈,从而促使学生向全方面发展.如教师通过及时批改学生每个项目完成输出的作品,选出优秀作品挂在“超星学习通”让学生观赏学习,并针对存在不足的作品,在课堂上给予分析原因、给出修改意见,让评价切实起到诊断作用.在课程结束最后一次课用于《期终考查作品》分享演示,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当场商讨给每项演示作品评分,以此拓展学生对作品的关注视角和互相交流学习提升对知识应用迁移度.然后教师再对每位学生的《期终考查作品》进行审阅评分,并结合平时成绩(即过程性评价)和作品演示时同学给的成绩,综合评定出每位学生本课程学习的最终成绩.

《Flash 动画制作》公选课协同思政教育的教学已实施2 个学期(2021-2022 学年第一、二学期),通过深入挖掘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于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运用本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丰富学识、增长见识、温润心灵、塑造品格.在学习评价过程中,虽没有单独为项目输出成果设定含思政元素评价分数,但由于将“知识性和价值性、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等融合教学,形成润物无声的引导,学生每个项目完成输出的作品都能体现出思政教育的效果.如学生听老师讲解项目④《庆祝元旦》、⑤《卷轴画》、⑥《网页片头》的制作后,分别用这些项目涵盖的知识点自主命题制作的作品:《缅怀先辈》和《庆贺新春》(属于项目④)、《清明上河图》和《贴对联》(属于项目⑤)、《建党百年》和《冬奥网页片头》(属于项目⑥)等;
将所有项目知识点融合自主拟题制作的期终考查作品有:《新年快乐》《中国问天录》《抗疫勋章贺卡》《爱的幸福国度》等.这些作品的主题、素材的选择都是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体现出家国情怀、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可以说,本课程的思政建设,已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学科知识动画协同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模式研究参花(上)(2023年2期)2023-03-06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品读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21年6期)2021-08-11做个动画给你看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1年12期)2021-03-16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动画发展史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10期)2020-10-28我的动画梦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四化”协同才有出路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中国德育(2017年17期)2017-09-15

Tags: 协同   动画制作   教学实践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