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校企联合构建多元化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05 13:55:03

阎 浩,梁颖红,邱 硕,王 艳

(金陵科技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物联网等一批新兴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进,使得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进一步融合,所有参与其中的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空间——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概念一经提出很快被广泛接受,而网络空间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受到全球各国的重视。就我国而言,加强网络空间的安全保护已经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

网络空间安全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撑,但当前我国却面临着网络安全人才资源匮乏的不利局面。据公开资料显示,现阶段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缺口在140万左右,而每年人才输出规模仅仅2万余人,距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差距[2]。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仍然是一个极其重要且十分迫切的工作。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多所高校增设了网络安全相关专业,增加了本科及硕士的招生人数,扩大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规模。但由于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3],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如何高质量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及技术发展需要的网络信息安全人才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基础知识面较广。信息安全专业涉及数学、计算机、网络、通信、密码技术等多个学科内容,知识面较广、结构相对复杂且交叉融合特征明显。因此,要培养优秀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需要让学生全面学习专业所包含的各类学科基础知识,了解知识间的相互支撑、继承、依赖及联合关系,构建出完整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帮助学生打好专业学科的基础。

(2)技术理解较深入。网络信息安全的本质是对抗,对抗则是发现对方的弱点或漏洞,然后实施攻击、防御或反击。为避免被发现,绝大多数的弱点或漏洞都隐藏的较深,往往存在于技术的底层中。要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专业人才必须要了解底层技术,了解其原理和机制,否则面对问题将无从下手。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但要教会学生使用技术,而且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技术,深入理解技术,掌握技术的原理、机制和实现方法,以有效完成网络攻防对抗的工作。

(3)实践动手能力较强。信息安全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无论是网络安全管理、运维、攻防演练还是安全检测、应急响应等,都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完成任务或实现目标。特别是面对突发性、危害性较高的网络对抗活动时,专业人才只有具备丰富的对抗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攻防实践操作,才能够“实时”或者“及时”地完成对抗活动,维护网络安全。因此,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4)应用背景特色较鲜明。网络安全技术也具有较强的伴生性,不同的行业或应用背景所面临的安全问题各有不同,对网络安全技术的要求也各有侧重,比如物联网、量子通信、工业控制、人工智能等领域对安全技术的需求具有明显的行业背景特色。虽然不同行业的安全技术框架和基础是相似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与具体背景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领域方向安全技术,比如物联网安全、工控安全等。因此,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中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技术学习选择,以面向不同领域输出个性化技术人才。

金陵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信息安全专业坚持学校“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信息安全专业不断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引入企业的高水平师资、课程、实践等资源,并将其与校内人才培养相融合,构建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渠道。多年来,信息安全专业以开放、真诚、合作共赢的态度与多家知名网络信息安全企业,建立了稳定深入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在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灵活、高效的“1+N”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1+N”人才培养模型

“1+N”模式中的“1”是指传统的本科学历教育,学生通过在校四年的全日制学习,完成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所有课程,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证书。“N”是指专业为学生提供的多个面向行业、企业特定需求的细分领域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渠道,学生在完成学制教育的同时,可以参与多种辅助性的特色人才培养活动,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强化某类专业技能的训练,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并更好地对接职业岗位需求。

信息安全专业联合多家网络安全知名企业,围绕专业核心技术,构建了形式多样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组织和渠道,如创客虚拟班、人才定制班、特训班等,配合和辅助学制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充分考虑发挥企业和校内老师的技术特点及优势,个性化人才培养所侧重的技术方向各有不同,比如有些研究软件安全,有些研究密码技术应用等,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技术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企业差异化的用人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或对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加入其中任何一个或多个组织学习。

2.1 创客虚拟班

“创客虚拟班”是金陵科技学院为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而设置的虚拟的班级组织形式。信息安全专业联合多家企业共同申报了“智创金盾”虚拟班,该虚拟班主要面向程序设计、软件逆向等技术方向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培训。班级每期招收15~20名学生,分成2~3个小组开展活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内老师和企业老师的联合指导下开展软件安全开发和逆向分析等技术的学习、研讨、特训和实践活动。

2.2 科创团队

科创团队以老师的纵横向项目为核心组建而成。每个团队有1~2名老师根据项目需要招收5~10名学生参与项目研发。团队成员跟随老师到企业调研,参与项目设计、研发等全过程。团队以企业项目组方式进行管理,包括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工作分配、任务考核等。目前,信息安全专业组建了密码技术应用、物联网安全、信息隐藏技术应用等多个团队,团队中的学生经过实际项目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3 产业学院

信息安全专业与南京某公司联合成立了“量子密码技术创新与应用产业学院”,并获批南京市重点产业学院。产业学院面向量子密码技术、量子安全设备研发、量子安全技术应用等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项目研发和技术服务。产业学院主要面向大二、大三的在校生选拔人才,学生进入产业学院后,首先按照产业学院课程体系完成量子安全技术领域的学习,然后参与产业学院提供的实习、实践、科研项目及科技服务等活动,毕业后优先进入合作企业从事量子安全技术方面的工作。

2.4 嵌入式培养班

信息安全专业依托江苏省服务外包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与北京某知名网安企业联合设立嵌入式人才培养班,面向网络安全运维、安全体系评估与测试等方面开展人才培养。该班级的课程体系与常规学制教育的课题体系基本相同,但实践类课程及大部分专业课由企业一线工程师承担。嵌入式人才培养能够最大化发挥企业所拥有的实践经验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为学生实践锻炼、顶岗实习、职业选择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平台。

2.5 人才定制班

信息安全专业与南京某企业联合成了智慧人才定制实验室,被南京市科技局批复立项。该实验室依托合作企业在区块链技术方面的优势,集中培养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方向的专项人才。企业提供区块链技术学习和项目研发的设备、平台及资源,并委派工程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指导。学校提供场地及配套设施,并安排教师负责定制班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如组织学生完成技术培训,交付企业委托的项目,输出科研成果,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等。学生经过人才定制班的培训和锻炼后,能够掌握区块链开发等相关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区块链技术人才,并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

2.6 攻防技术特训班

为适应社会对网络攻防技术人才的需要,信息安全专业联合南京某企业成立了攻防技术特训班。特训班围绕网络攻防实战技术制定详细的特训方案,利用课外时间组织班级学生培训。特训班定位是培养高级网络攻防人才,因此采取宽进严出的原则,对人才进行严格考核与选拔。初期大量吸收有志于从事网络攻防工作的学生,特训期间设置严格的过关式考核,通过考核的同学直接被公司高薪聘用,不合格的学生则被淘汰。特训班基本从大二开始培养学生,利用半年的时间打基础,再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对技术特训和提升,并指导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大三末期就能够被企业直接录用,大四正式进入企业实习。特训班每期招生约40名学生,有10名左右的学生通过最终考核,成长为优秀的网络攻防技术人才。

“1+N”人才培养模式是信息安全专业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形成的探索和创新,其中“1”是基础,“N”是延伸,“1”支撑着“N”,“N”拓展了“1”,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校企育人和用人的对接。学生完全自愿选择加入校企合作辅助性育人组织,完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学习和培训,没有额外限制和费用。信息安全专业鼓励学生至少加入其中一个组织学习,争取做到对学生的全员覆盖,能力强的学生可同时加入其中的2~3个组织学习。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组织形式外,信息安全专业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学科竞赛、双创项目等多个方面也与企业有着深入且紧密的合作,校企联合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专业新工科建设。

在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推动下,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近三年,本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2项、省部级以上奖40余项,获批省级双创项目近10项,输出科研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成果20余项,参与的科研项目经费达500多万元。学生就业率和平均薪资位居全校前列,大部分学生就职于政府、公安、银行等单位及大中型IT、网络安全类企业,并且有多名学生考取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加快高质量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是国家安全战略需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行业、企业需要一起努力,协同合作共同承担起这份责任。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我校信息安全专业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的一些努力和探索,重点阐述了校企联合构建的“1+N”协同育人模式的组织形式和实施办法,以期为兄弟院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后续将继续完善“1+N”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尝试打破常规本科学历教育与辅助教育间的隔阂,探索课程互换、课程免修、辅助课程学分认定等方面的机制,以推进“1”与“N”间的贯通与融合。同时,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方式与方法,使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施得更高效、更深入、更持久。

猜你喜欢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校企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网络安全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10期)2019-01-07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信息安全研究(2018年12期)2018-12-29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信息安全研究(2018年12期)2018-12-29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2018年4期)2018-07-05保护信息安全要滴水不漏现代企业文化(2018年13期)2018-06-09高校信息安全防护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6期)2015-03-01我国拟制定网络安全法声屏世界(2015年7期)2015-02-28

Tags: 网络安全   多元化   构建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