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健康中国战略下“体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构建研究

2023-05-06 09:45:04

陈阳阳 陈湘 瞿晓林 任建立 李秋平

(1.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株洲 412012;
2.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株洲 412000)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比如,体力劳动与体育运动逐渐减少、吸烟酗酒、摄入食物结构不合理等,老年人的疾病谱发生改变,老年人群中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与其他慢性病等在逐年上升。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人口老龄化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基本国情。目前,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在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矛盾的背景下,构建健康养老模式迫在眉睫。

以传统养生体育为载体,以养生体育和健康养老相融合,探寻“体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集合养生、体育、养老、医疗为一体的干预模式,可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养老的特色与优势,可以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体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针对危害老龄人健康的各种老年病进行健康干预,可以让老龄人群感受真正的老年幸福。这为践行健康中国的战略发展目标,促进我国的长治久安等提供了可能[1]。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基于体育和养老乃至健康相融合的产业构造中,从供给侧着手改革,整体实现老年人健康。因此,在传统社区医养结合的社区康养模式之外,探索新的养老模式路径,更能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舆论保障、人才保障、资金保障、资源保障、政策保障等政策依据[3]。

但是,在“体医结合”中,参加体育锻炼人口的比例仍不高,尤其是受安全因素的困扰,老年人运动量普遍不足;
健身设施功能不全,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游泳馆、健身房等高质量体育服务供给不足;
养老管理机制尚需完善,医疗、医保等对“体医融合”有政策壁垒,社会层面参与健康养老的力量未能充分发挥,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尚待提高。此外,基层医疗机构体质体能测试和评估能力有限,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程度不高,大部分老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多种养老模式亟待构建。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有60岁以上老人2.54亿,其中近1.5亿患有慢性病,多病共存现象普遍;
有4000多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
1/3以上患有心理疾病。“如果不善加解决,到2050年,全国老人医疗费用将达13万亿元,这相当于2018年广东和上海GDP的总和。“体医结合”融合了健康中国战略发展规划,实现了现代体育和医学的完美结合,是将体育精神和体育锻炼方法融合到新型疾病管理的预防性医疗中的体现。这不仅借助积极结合的体育干预精神实现了有效的体育锻炼,同时也是以最恰当的时机引入医疗手段来实现有效监管和评价的体现,更是在全民健康的基本思路上,构筑健康中国的集中体现,为推动我国新时代健康老龄化更好地向前发展提供了构建思路和实施效能[2]。

现就健康中国战略下“体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构建研究思路阐述如下。

以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体医结合”健康养老理论模式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的“战略、规划”等政策文本为理论研究对象。

以“中医推拿—医疗体育—养生健康—健身指导”为核心内容,整合“医学院校—养老医院—城市社区—养老机构”优质资源,发挥教师、医师、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社区、机构养老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共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基于政策研究、现状评价和因素分析,对“体医结合”理论模式进行构建。在健康、体育、现代理念、可持续发展构思上,评价研究管理效果,通过专家问卷和老年人需求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实施方案—内容选择—学时安排—时间分配—过程监督—管理评价”等具体干预理论模式。

管理评价上,推出“养老养生+健康管理”模式,鼓励保险主体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用“养老养生+健康管理”模式推动综合服务体系。在多产业协同组合模式下,以现代医疗健康护理模式为前提,将文体娱乐、休闲运动乃至金融服务和便民产业等相协同组合。具体模型设计见图1。

图1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体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

4.1 “体医结合”的现状、政策、因素

我国当前的健康养老中,仍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尤以“体医结合”人才短缺最为明显,相关人才培养的深入度不足,具体表现为专业设置、教学方式、培养模式、考核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亟待深入完善。目前,人才培养体系仍不完善,涉及的相关部门之间,受其顶层设计上的交集度不够,无法有效结合实践体系过程。在协同监控体系方面,无法精准获取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大数据,在“体医结合”实际介入中缺乏科学依据。政策层面的资金投入扶持力度不够,意识观念尚需加强,该模式在实际推动过程中困难重重。

4.2 具体干预理论模式

第一,培养“体医结合”复合型人才,尤其需协同体育、医学、师范类高等院校间的专业协作关系,将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作为确保健康养老顺利推进的有效依据。让其具备专业的医学技能,掌握科学运动技巧,能辅助老年人实现医疗健康之路,帮助社区老年人制订高质量运动方案,确保体育锻炼更科学、更高效。在社区在职培养、高校专业培养的资格认证的前提背景下,以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实现对人才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培养,并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制度化建设层面,以多元化、系统化满足当下需求;
而基于该养老模式的培养速度和培养进程,更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利于后续应用。

第二,协同社区的优势资源,让社会层面的相关部门进行深度合作,尤其是加强卫生部门、社区机构、体育部门等的相互联系,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确保社区“体医结合”顺利实施。体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更能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完善的日常功能锻炼和五感刺激等,在康复激励方式乃至手段上,更早地让老人健康回归社会和家庭,获得归属感与幸福感。在体育和医学融合的背景下,将“治未病”与现代体育相融合,在疾病预防、康复合作等政策化沟通和行业产业的协作下,发挥健康合力优势。

第三,政策支持作为推进该模式的基础,可在专业人才、资源共享、基础完善上予以引导支持。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围绕资源、服务、人员、准入政策、创新服务模式、保障供给等多个维度出台政策,并将其细分到医疗、护理、康复、药学、安宁疗护等范畴中。在保障供给的前提下,改善养老产品和服务质量,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提升普惠度。

第四,加强体医结合,实现优势互补,构建监测体系。“为群众办实事,保障人民健康”是适应健康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与手段。目标是构建体育运动、体医结合的健康养老体系;
通过体医方法,让处于亚健康的老年人群恢复健康,让已患老年病的老年人群尽早康复。在健康中国的新趋势中,改变理念,深化中华文化体医养老相融合;
构建老年人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建立大数据库,通过物联网、通信信息化技术等的运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区执行、社会服务、家庭监护的高效化、协同化老年人体质健康监测体系,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质与体质。

第五,借鉴经验,取长补短。以德国居家养老护理型模式为例,依托周边的养老机构进行居家养老。养老机构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并提供日间护理和短期托老服务。德国老年居家式养老,即搬离原有老旧住所,入住最新购买或租赁的新建居家服务监护式公寓。公寓整体采用无障碍化设计,配备配齐老人服务硬件设施,如电子信号或电视监控器(本人要求)等。居家服务监护式公寓与养老机构型养老院,因均能为老人提供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所以多数老年人都是在最后时刻入住养老机构,因其能在24h的全方位服务中,从日间生活和起居等着手发挥功效[4-5]。

此外,还可以成立失能五保户护理院,集中照护片区失能五保户。失能五保户护理院内设的医院,也成为片区特困人群疾病救治的定点医养机构。护理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将生活照料与医疗、康复、关怀融为一体,为老人提供科学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并能针对每一个老人的身体状况,量身制订专业的康复计划,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促进恢复生活及自理能力。拓宽社会老年机构养老服务内容,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养老、孝老、敬老服务体系、支持架构和社会环境[6-8]。构建完善的“体医结合”体系,根据不同老人的具体情况、人群环境、身体状况等开具运动处方,最终能发挥全面健身的作用,以完善的健康体质监测,使“体医结合”的养老模式发挥作用,落到实处。

第六,干预理论模式下的路径。例如,促进身体功能发展的各种动作及动作模式的练习方法,促进走、跑、跳、投掷、攀登等身体基本活动的练习方法,促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的练习方法,促进运动后恢复的各种拉伸等的练习方法。为提高训练效果和趣味性,同一个练习,专门设计不同方位、幅度及速度的多种练习,除了徒手练习、自重练习,还设计多人、集体和使用简易器械练习的方法。转换思路,科学引导,找准目标,从顶层设计角度改革学校体育的教学与训练手段,以深化改革的思路,从根本上扭转老人体质健康持续下降趋势,顺应时代需要。

在老年人体质监测中,通过引入全面体育健身的健康理念,以在学生部分生活技能测试、体质监测手段上,满足其多样化、全能化需求,并在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背景下,应用在线软件监测技术,实现对老年人体质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估,在老年人体质连续性监测和使用环节确保相关信息更便捷。智慧养老系统实时监测老人健康生活,智能定位、全方位监控,对此通过进行访谈,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机制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如果干预措施被证明是有效和可行的,应寻求大规模实施,并通过验证性设计进行评估[9]。其中,以养生中医机构模式最多,是机构协同下的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

从Andersen模型各维度来看,对医养结合机构模式选择影响最大的是促成性因素,其次分别是需求性因素、倾向性因素和健康行为因素[10]。政府相关部门应更加注重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通过整合多种资源,提供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11]。结合国内外健康养老产业PPP发展模式,实现老年人的健康养老[12-13]。

5.1 结论

“体医结合”健康养老理论模式,受医疗认知缺陷的影响,如定位过高、规模过大、不具备运营的能力和条件等,同时规模过大,浪费资源,医疗化的设计风格背离了体育融合的初衷,加之缺乏针对老人需求的特殊考虑,使得投产的设备利用率低下。通过构筑“体医结合”的健康养老模式,融合“智慧医疗”的技术优势,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并在人工智能及其微处理器等的社区推广中支持老年人健康管理落到实处,对处于康复阶段的老年人进行移动终端设备连接,最终于软件开发管理的系统化平台中,实现对老年人线上线下的“健康养老”。运用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普惠托育(建设—运营—移交)、ROT(改建—运营—移交)等方式,创新养老托育领域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在“体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的建构思路上,探寻“实施方案—内容选择—学时安排—时间分配—过程监督—管理评价”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可为健康中国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可行性借鉴。

5.2 建议

构建以健康为核心的体医结合新模式,智慧健康养老,遵循老年人健康规律,为践行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而“体医结合”的健康养老模式作为重要尝试,对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践行中国战略发展目标,有效整合社会和政策资源,有效推进“体医结合”模式健康养老的时效性等提供了可能。但因该模式在我国推行的时日尚浅,在发展中仍旧面临着诸多问题,循证该模式的建构思路,能够为该模式的推行提供有效借鉴。

猜你喜欢体医结合体医养老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4期)2022-10-21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5期)2021-11-19养生不是养老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养老更无忧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武术研究(2017年7期)2017-10-11“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体育师友(2017年3期)2017-09-11辽宁省“体医结合”模式下运动对肥胖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体育时空·上半月(2017年4期)2017-05-05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体医结合”与大学生运动风险控制分析东方教育(2016年19期)2017-01-16共生理论对“体医结合”模式创建的启示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2期)2016-12-12

Tags: 健康   中国   养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