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上海“两会”上的工会好声音

2023-05-07 14:30:16

黄红代表市总工会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作大会发言 ■摄影 张锐杰

党的二十大首次把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与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等一起纳入了人才强国战略目标。上海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以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为代表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大会发言上,市政协委员、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黄红就推动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政策落地见效、发挥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主力军作用、营造尊崇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环境氛围等内容,代表市总工会进行发言。她提出,继续探索工匠人才的培养路径,推动更多上海工匠成为大国工匠,让“上海师傅”受人追捧再度回归。

现状——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摇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和气势恢宏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为推进上海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他们参与建造了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上海电机厂等工业“四大金刚”、风靡全国的“三转一响”;
如今,参与建设的洋山深水港、载人空间站、C919 大型客机等“上海品牌”代表中国走向世界。

截至2022 年,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约413 万人,高技能人才约119.5 万人。但是,也应看到:

○上海产业工人的数量、质量、结构与现代产业发展目标还不匹配,“招工难”“用工荒”问题并存,高端技术工人短缺;

○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育附加专项资金一直未足额使用;

○学生到生产一线的意愿不强,年轻人不愿意当技术工人;

○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获得感还不强,一些工人坦言社会地位、主人翁地位不高等。

建议——

1.推动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政策落地见效

据统计,目前583 名上海工匠中,仍有35 人未获上海户籍。要总结推广“临港工匠”直接落户、居住证专项加分、缩短“居转户”年限的经验做法,让更多技能人才落户、扎根上海。

完善校企双向聘用人才政策,推动高校教师进企业、劳模工匠进校园,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更好发挥技能人才作用。推动企业建设培训基地、实训基地,让学生早实习、多实训,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力度。

2.充分发挥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创新创造的主力军作用

要完善职工创新成果奖评选机制,保留2011 年设立的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组(全国仍保留),恢复独立成组评审模式,搭建职工岗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平台,让更多原始创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完善岗位创新机制,推动企业普遍开展示范性引领性劳动与技能竞赛,将创新要素纳入职工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体系,不断激发技术工人的创新创效活力。

3.大力营造尊崇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环境氛围

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做法,比如杭州、苏州等设立工匠日,成都出台礼遇工匠政策,优化服务模式。拓展行业领军企业优势,推动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专业劳模工匠人才创新联盟,持续扩大其在技术革新、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带动效应。

如何激励更多年轻人当好技术工人,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中,上海市总工会提交了《关于设立“上海劳模日”的建议》的提案,建议设立每年5 月18 日为“上海劳模日”,确立一个“价值坐标”、树立一座“精神灯塔”,更好地带动广大产业工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市总工会提出设立“上海劳模日”是出于以下考虑:

——以庄重严肃的法定节日形式,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凝聚起亿万职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进一步塑造好、利用好、宣传好“上海劳模”文化品牌,激励上海工人阶级勇当排头兵、先行者,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征途上再立新功;

——推动社会各界进一步形成合力,跨界整合劳模展示宣传资源,持续打造明星劳模、不断擦亮劳模品牌,打造属于劳模和全市劳动者的全民性节日;

——进一步激发劳模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培育职工的激情和热情,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更好推动全市劳模为上海城市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劳模良好氛围,为切实提高劳模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提升劳模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组织积极加入劳模关心关爱的队列中来。

那为何建议5 月18 日?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瑞金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模范就开始孕育在中华大地上。

1933 年,中央政府开展春耕生产运动,瑞金武阳区围绕耕种、施肥、杂粮蔬菜种植开展了生产比赛,形成家与家比、村与村比、乡与乡比的生动局面,激发了群众劳动积极性和革命热忱。

1933 年5 月18 日到22 日,在武阳召开春耕生产运动代表大会。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同志向模范单位赠送写有“春耕模范”的锦旗,并作了讲话。

1934 年春,苏区妇女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毛泽东同志亲自给学犁田、耙田的妇女劳动模范发了奖状和奖品,奖品是一条围裙和一顶竹笠,围裙上绣了“学犁耙能手”的字样,竹笠上印有“劳动模范妇女”几个大字。依据《中国劳模史》考证,这是中国首次使用“劳动模范”这一称谓来称呼在生产建设中成绩卓越的劳动者。此后,劳动模范阵营日益发展扩大,其影响贯穿了整个新中国发展建设史。

因此,建议将每年5 月18 日设立为“上海劳模日”。

上海是全国数字经济领军城市,亿欧数据显示,2021 年,上海数字经济规模占比已超过50%,数字经济规模位列全国首位,城市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是,数字经济高效发展的背后,高水平数字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今年上海“两会”上,市总工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提升上海劳动者数字技能的建议》的提案,提出从发布数字技能需求目录、打造数字技能提升平台和深化技能培训产教合作等方面,提升上海劳动者数字技能。

现状——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市场就业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大量重复性的传统岗位面临被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替代的风险,麦肯锡预测,至2030 年,中国将有2.2 亿劳动人口因自动化技术发展而面临技能重塑或被迫的职业变更。另一方面,高水平数字技能人才缺口随数字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人社部相关数据显示,预计未来五年,物联网行业、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缺口总量分别超过1600 万和900 万。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上海在线经济和三大数字经济相关的先导性产业的人才缺口分别在40 万和60 万人次;
同时,上海提出了“十四五”时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高达80%的发展目标,对从业人员的数字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技能供给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培训发展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限制了从业者数字技能的提升。

建议——

1.提高人才需求目录发布频次

数字经济具有创新发展快、产业覆盖全的特点,这也意味着数字经济时代对于数字技能的需求也呈现动态性、多元性、差异性的特征,导致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个人技能的重塑往往滞后于市场需要,形成技能人才供给侧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市总工会建议,上海市可依托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进行深入调研访谈,进一步细化《上海市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中对于数字领域紧缺工种的能力要求,充分阐明需求缺口,提高人才需求目录的更新发布频次,为职业培训体系的动态调整和产业工人的技能转型提供更加详尽、可落地的方向性指导。

2.市级打造数字技能提升平台

线上化数字技能培训是降低数字技能获得门槛的重要方式。而当前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数字技能学习资源对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形成了一定阻碍。

市总工会建议,上海可充分调动科研院所、职业教育、数字产业、行业智库等资源,打造市级层面的高质量数字技能提升平台,向社会尤其是缺乏自建培训体系的中小企业免费开放梯次化、差异化的数字教育资源与线上学习服务。

同时积极探索将上海市数字技能评定、人才评价的工作与平台教育学时、课程完成度挂钩的运行机制,激励劳动者自发、主动进行数字技能课程学习。

3.深化技能培训产教合作

数字应用技能的提升要以实践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单纯的脱产理论教育与线上化技能学习难以充分满足实际的技能提升需求,需进一步联动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与产业端的实战资源,深化实训教育。

上海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工业互联网企业数量均全国领先,市总工会建议,上海可借鉴成功案例,充分发挥市内数字经济标杆企业和数字技能培训机构、院校的带动作用,鼓励产教双方联合共建数字技能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为上海输出高质量数字人才。

猜你喜欢两会高技能劳模动物“劳模”竞选大灰狼画报(2022年5期)2022-08-06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文史春秋(2022年4期)2022-06-16“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中国煤炭工业(2019年5期)2019-11-04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焊接(2016年6期)2016-02-27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国工程咨询(2013年2期)2013-02-13排排坐,数劳模网球俱乐部(2009年9期)2009-07-16

Tags: 上海   两会   工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