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公园城市与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双修模式

2023-05-11 18:50:03

刘译浓,原英东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城市更新是一种针对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公园城市则是一种城市发展建设模式和形态,是以城市绿色本底为基础,将“城市中的公园”升级为“公园中的城市”,有机结合生态与生产、生活,提升人城融合、生态价值、文化延续、产业活化。城市双修即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现代“城市病”、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双修模式的实施顺应新时代对城市发展的要求,同时突出以生态文明引领的发展观。通过梳理和总结城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城市双修模式的实施要求,对现代生态城市的建设至关重要。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湿地、植被。试点城市可以在组织模式、规划设计理念、工程技术、资金筹措、机制体制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或先行先试。城市更新战略与公园城市理念贴切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在城市更新行动中嵌入公园城市理念,将有助于建设“人、城、境、业”高度融合的现代化新城。

城市双修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生态修复要满足百姓活动的需求,城市修补要记录城市的历史。

2.1 以人为本

无论城市怎样发展、更新,怎样变来变去,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就是“城市的核心是人”,就是“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特别是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正确的先后次序应为,第一是人行,第二是公共交通,第三是自行车,第四是机动车。

2.2 保护优先,科学推进

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修复受损生态,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科学推进“城市双修”。

2.3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原则也是城市双修理论的重要原则,因为进行城市修复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实施修复与保护,使城市向着自身本源的方向发展,而这样做的前提是掌握城市情况,真正因地制宜地修复城市生态、环境、风貌。

3.1 生态环境受破坏

目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受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城市生态景观不断受到影响和改变。城市生态环境本身是呈现平衡状态的,且具备一定的自我净化和恢复功能,但在城市快速扩张过程中,为了体现城市的现代化,对城市进行人工改造后影响了其自我净化功能,并破坏了城市的整体生态平衡。比如,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用水量与污水排放量增大,导致河道内部的存水量不断减少;
河岸的人工渠道构筑物的建设影响了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岸的自然植被也不断遭到破坏。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了城市空间的自我调节与恢复能力。

3.2 城市空间活力欠缺

目前,大多数的城市空间景观设计都是针对于城市中的风景园林、公园绿地以及河道临近区域的设计,与城市整体的关联性较差,导致城市景观与城市整体空间缺少协调整体性,对城市建设的统一性有所影响。另外,城市空间内部的景观设计之间也缺少联系,进而造成了郊区景观园林部分空间大居民却很少;
老旧小区缺少活力空间;
市政道路两侧绿带内多以纯绿化为主,绿地可观赏但不能进入;
由于对河道防洪防灾等功能的要求,在对河道两旁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会建筑大量的堤坝等,改变了河床本身的水文和形态,还有的河岸设计缺少灵活性,大多以直立式为主,降低了河道空间的景观感受。

3.3 生态环境管理欠缺

由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管理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进行。在园林景观设计和管理的过程中,环境部门、城市规划部门、风景园林部门、水利部门都要参与其中,并采取分段、分段式管理的方式,导致最终的城市空间景观设计与治理工作缺少连续性,使城市的整体空间出现断裂的现象,影响了城市区域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4.1 完善城市公园体系

在城市双修模式实施中,应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更新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在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公园体系是重要组成要素,对公园体系的更新设计能够突破城市传统结构布局以及城市道路框架的束缚,更新城市形态,增加城市绿色空间。公园体系的更新设计应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优化公园结构布局和城市公园功能,体现城市个性以及其地域性风貌特色。在城市公园体系的设计中应明确公园类型和定位,且各类型城市公园应分布均匀、配置合理且具有层次感。同时,在更新设计时应进一步丰富城市公园体系功能,使其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健身、交流等多方面需求。此外,城市公园体系还应与城市道路体系有机衔接,让城市居民能够通过城市道路便捷地进入公园,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4.2 利用区位优势,实现城市发展规划

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充分摸底本城市的生态环境,排查发展过程中制约生态环境建设的因素,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针对需要修复的生态环境建设领域,进行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城市的发展依靠资源的储备,依赖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因此,需要分析城市发展所能够依托的环境及地理优势,设计符合本城市发展的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城市双修理念的应用阶段,还需要综合性地发挥城市区域优势,提高城市发展规划效果。

4.3 市政道路更新科学规划

城市道路体系是现代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公园城市宜居环境的基础载体设施。因此,在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低碳出行要求以及道路景观营造需要,并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城市道路网络结构,确保城市道路密度以及层次设置科学合理,能够有效覆盖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以及休闲区域。

(1)在城市道路更新设计中,科学定位不同的道路,并根据慢行优先原则提高道路设计的安全性。在城市道路横断面更新设计中,应将城市道路空间从传统的车行为主设计策略转变为优先考虑慢行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要求,通过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以及非机动车与行人分离等方式,提高骑行空间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且步行空间要有充足的空间面积,也要合理设置过街设施等,保证车辆与行人的通行安全畅通。

(2)统筹设计道路断面、绿化带以及建筑退距等要素,并在建筑退距内布设步行空间。此外,由于城市更新过程中道路和两侧建筑之间往往存在建设时序不同的问题,因此还必须充分考虑道路两侧建筑与道路网络之间的建筑时序因素,结合远期以及近期合理预留边界,减少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3)结合机动车车道配置情况设置道路红线范围、绿化带宽度,科学规划包括非机动车道在内的道路空间,绿化带一般设置在建筑退距范围内,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采取物理分隔措施,而在人行道则设置无障碍设施以及盲道等。运用一体化设计方式通过绿化带、行道树、垃圾桶和导视标识等城市家具以及人行道铺筑等设计要素的灵活运用完成城市道路体系的景观设计,从而丰富城市道路功能,美化道路景观效果。

中央分隔带设施的安装是规避因车灯炫光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同时,还能在夜间行车、会车时,缓解不同方向驾驶人员生成的危机感,而在白天,可起到引导视线、优化公路景观的作用。通常栽植常绿灌木美化中央分隔带,本公路工程将中央分隔带设计为3m,而栽植的植物有红叶李、黄杨、金叶女贞。此外,部分路段选用的复合种植植物为蜀桧+木槿+麦冬。

不同形式的栽植作业所遵从的标准相同,均以1km为基准,控制两株植株的间距,且所选种的红叶李、木槿以及蜀桧高度为1.4m,而搭配的复合植被高度控制在0.5m 左右,不仅能防眩光,还增强了中央分隔带的观赏性,而公路两边也被混播草种、红花酢浆草等植被覆盖,有助于进一步强化行车过程植物景观的丰富性、多彩性。依托于立体复合种植技术,将各类植株科学、有效组合在一起,实现植被群体配色的合理性,既能够充分发挥出植被所拥有的绿化功能,达到防晕眩效果,还能带给驾驶人员、乘车人员更为良好的观赏体验,降低因长时间行车视觉疲劳程度,规避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4)在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设计应确保空间界面布局合理,道路设施完善,慢行空间充足,道路景观舒适美观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城市文化特性,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出行、休闲、健身等需要,使城市景观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开放感。在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设计中,加强城市绿道绿廊等网络结构的构建,既可以利用绿道作为城市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分隔,也可以通过城市绿道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流通,并引导城市居民进入绿色共享空间。在城市绿道绿廊网络中,林荫路是重要的单元基础,对于线性空间的美化具有关键性作用,也是城市绿色空间网络形成的重要补充。以公园城市建设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自然生态要素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进行城市绿色廊道体系的优化设计,并利用绿廊绿道有机串联城市不同功能区域,有机结合绿色廊道与现代城市的安全防护设施、景观观赏以及休闲娱乐,使城市功能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收益最大化目的。

图1 城市道路景观绿地

4.4 老旧社区更新科学规划

4.4.1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活品质。老旧社区有机更新的首要目标是解决老区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入住率低、人气不旺的问题。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是增强老旧社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城市双修工作应着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打通交通微循环,提升老旧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4.4.2 加强土地管控,促进自主改造。在老旧社区有机更新的过程中应加强梳理和管控存量土地。在空间优化的过程中叠加分析土地的管理属性,创新存量土地管控制度,拆除违法建筑和安全性无法保障的建筑,为老旧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拓展布置空间。此外,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还应探索配套的政策细则以鼓励土地使用权人自主改造更新,促进自主改造和参与意识。

4.4.3 挖掘地域文化,重塑地方特色。在双修工作中应注重梳理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存,并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与改造更新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将老旧社区打造为凝缩历史,展现地方和民族特色,承载历史记忆的一方热土,为老旧社区的活力注入新的发展动能。譬如,通过结合旅游项目,将老城街区的历史文化融入区域整体的产业结构,不但使传统的文物及遗产文化得以保护,也将老旧城区融入了现代生活,成为现代生活文化体验的重要部分,传承与创新得到了有机结合,老城也得到了跨越式发展。

4.4.4 增加活动空间。老旧社区更新改造过程中,要重视对广场的构建。广场通常是小区内最具公共性特点的户外交互空间,也是小区内使用最为频繁的户外交互空间。合理设置广场空间,为居民提供户外小型聚会活动、广场舞等场所,使广场空间多元化,满足不同喜好的人群使用,避免互相干扰,促进邻居和睦;
广场空间为动态空间,相对热闹,点位布置跟住宅楼保持友好距离,互不干扰影响。因此,实际设计过程中,可在广场的合理位置设计具有一定私密性的构筑物,在这里人们既可以娱乐健身、交谈,也可以休息,开展多种交往活动。广场户外交互空间的重要功能是交往性,其景观设计直接关系着交往活动。如某小区将广场户外交互空间设置在小区的人流交汇的核心位置,外部通过景观道路可以直接进入广场户外交互空间,从表现上看设计比较直接,但步行景观通道具有极强的生态化特点,走在景观大道上犹如穿梭在密林花丛之间,充满鲜活的生命力。在广场边上还设计有很多个小的节点,其中包括树阵小广场、休闲廊架等,这些小的节点和广场户外交互空间联结在一起。促使人们在此处发生更多的交往活动,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到了夜晚很多居民会自发到此处进行自由户外交互活动,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与邻里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图2 城市社区广场空间

总而言之,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生态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城市双修理念的应用,可以提高整体城市设计的效果。因此,在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城市管理部门应该紧抓机遇,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有效解决城市生态污染与环境破坏问题,从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双修城市道路公园我家门前的小公园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4期)2022-08-19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工业设计(2022年4期)2022-05-17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8期)2021-11-05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在公园里玩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5期)2019-06-26江西省“全省通”飞越抚州暨抚州市“城市双修”展示飞行活动圆满成功中国军转民(2018年1期)2018-06-08“城市双修”理念下邯郸采煤塌陷区河道再生体系初探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年8期)2017-03-22谢金英:德与艺双修 雅与俗共赏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Tags: 城市   双修   公园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