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心得体会 > 学习材料 / 正文

2024年在全省发改系统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交流发言(2024年)

2024-01-13 13:27: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在全省发改系统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交流发言(2024年),供大家参考。

2024年在全省发改系统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交流发言(2024年)

在全省发改系统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发展改革委将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A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引领,持续强化思想大解放、环境大优化、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任务大落实,深入推进“六破六立”,紧紧围绕“三地一区”战略定位,聚焦“七个强市”建设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系统性思维、项目化手段、闭环式管理,坚定不移把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确定的发展蓝图细化为施工图、转化为实景图。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聚力建设自立自强的科技强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市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以高水平创新型市份建设作为旗帜性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聚力构建以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推动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主动揭榜5项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获批6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创新优势和动能不断集聚。下一步,围绕科技强市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国家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使命。一是筑基底,完善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系统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级,推动实体化管理,依托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科学中心总部园区。加快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数据空间、环境研究院等高能级研究机构建设。二是强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和高水平科研院所争创“国字号”创新平台,采取“揭榜挂帅”方式支持组建市产业创新中心,打造任务牵引型创新联合体。三是促协同,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尖”计划,在汽车芯片、高端仪器、高性能材料等关键核心领域,接续实施产业链协同攻关项目。四是优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加快建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等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打造科大硅谷“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与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工业互联网等相互赋能。推进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任务落地实施。

  二、聚力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市发展改革委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特别是聚焦汽车“首位产业”,谋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市汽车办实体化运作,围绕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发展,制定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指导意见,发布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建设方案,形成建设新能源汽车强市的总施工图。下一步,围绕制造强市建设,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抓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坚持数改智转,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抓住双碳带来的潜在机遇,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二是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深入推进新兴产业百亿项目攻坚,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推动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国家级产业集群及市级产业基地。实施好汽车“首位产业”培育工程,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若干政策,实施“链主”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后市场培育计划,加强产业生态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强市。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三是抓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制定出台加快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集聚示范区,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供应链平台集聚区。

  三、聚力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市,勇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发展改革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打造长三角乃至全国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大厨房”,有力保障全市粮食流通市场活跃、秩序平稳,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积极创优“市粮”公共品牌、“中国好粮油”产品,全市粮食产业经济呈稳步增长态势。下一步,围绕农业强市建设,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着力提升粮食产能。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动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深入开展种业振兴行动,加强高标准农田和大中型灌区建设。二是着力强化收储流通。稳步推进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逐步化解“老小散旧”问题,实现仓储设施现代化、储粮技术绿色化。三是着力做优“头尾经济”。坚持“种养一起抓、粮肉一起抓、头尾一起抓”,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市美粮油”产品宣传推介,大力引进和培育若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制定市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实施方案,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四、聚力建设山水秀美的生态强市,加快打造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以加快推进美丽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聚力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断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机制,系统加强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下一步,围绕生态强市建设,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一是大力实施美丽长江经济带新一轮提升工程。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加快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系统总结市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效,合力推进与周边地市共同打造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使长江经济带产生更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二是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争取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推动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优化用能预算管理,精准配置能耗要素,严格审批新增“两高”项目。深入实施“一企一策”节能降碳诊断,运用退坡奖补、差异化用能等政策,推动企业改造提升。三是积极开展联防联治。持续开展长三角大气、水、土壤联防联治,携手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

  五、聚力建设英才荟萃的人才强市,加快实施人才兴市工程

  人才是第一资源。市发展改革委聚焦打造引才汇智的强磁场,将人才工作与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改革紧密衔接,创新体制机制,协调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等国家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点任务落地实施。积极搭建人才引育平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聚高层次科技人才2700余人,“科大硅谷”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超过1万人,590家市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累计集聚产业技能人才超过6.3万人。下一步,围绕人才强市建设,加快实施人才兴市工程,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产学研合作为重点、以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培育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一方面,精准招引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围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编制人才图谱,“一链一策”建立紧缺人才定向招引机制。实施制造业“揭榜挂帅”招才引智计划,支持承担国家和市级制造业补短板产品和关键技术攻关的人才团队发展。另一方面,提升高能级创新平台聚才水平。全面提升研究机构创新能级,集聚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强化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培养功能。以人才赋能“科大硅谷”建设,争取每年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万人。

  六、聚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发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市发展改革委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争取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强化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功能,推动合肥市“城市出卷、院校答卷、产业阅卷”打造产教城互融共生模式成功入选全国50个产教融合典型案例,有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下一步,围绕教育强市建设,以产教融合为重点,系统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一是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建设工程。持续推动合肥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面向理工农医等紧缺技术技能人才领域,谋划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二是加快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以科大讯飞、奇瑞汽车、阳光电源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打造一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三是深入推进培养模式创新。全面推广阜阳技师学院“三转四像”办学模式。协同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等高校开展汽车产业高端应用型人才双元制、订单式培养,推动产业、专业和就业“三业一体”。

  七、聚力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市发展改革委始终坚定文化自信,聚焦文旅融合、区域联动,着力加强规划引领和项目带动,系统构建“快进漫游”旅游交通网络,谋划推动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协同打造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有力促进全市文旅产业模式创新、提档升级。下一步,围绕文化强市建设,做好文旅产业高端化、融合化、特色化发展文章。一是推动高端化,聚力打造大黄山文旅新IP。制定实施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加快设立大黄山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动态充实大黄山建设重点项目库,着力建设大黄山现代化高端服务业集聚区。二是推动融合化,聚力打造文旅消费新业态。聚焦“文旅+”“+文旅”,推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拓展文旅产业链。实施旅游休闲融合提档工程,持续加强旅游休闲类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三是推动特色化,聚力打造徽风市韵新标志。谋划实施文化传承“专精特新”工程。加快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唱响“千年运河·传奇城市”品牌。建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加强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建设长三角高品质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融媒体中心主任中心组研讨发言:新媒体时代记者素质提升路径探讨 下一篇:返回列表

Tags: 在全省发改系统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交流发言   长江   会上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