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转正申请书 / 正文

2018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ISO45001、GBT50430-2017)

2020-12-01 00:06:57

**工程有限公司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程 序 文 件 (依据GB/T 19001-2016、GB/T 50430-2017、GB/T 24001-2016 及ISO 45001:2018标准编写) 版 本:
A/0 编 号:
ZH-CX-2018 编 制:
综合管理部 审 核:
批 准:
受控状态:
□受控 □非受控 分发编号:
2018年1月1日发布 2018年1月1日实施 坚持科学发展 创建精品工程 程 序 文 件 目 录 序号 文 件 名 称 编 号 1 文件控制程序 ZH-CX-01-2018 2 记录控制程序 ZH-CX-02-2018 3 管理评审程序 ZH-CX-03-2018 4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 ZH-CX-04-2018 5 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程序 ZH-CX-05-2018 6 资源管理程序 ZH-CX-06-2018 7 能源综合利用管理程序 ZH-CX-07-2018 8 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ZH-CX-08-2018 9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ZH-CX-09-2018 10 采购控制程序 ZH-CX-10-2018 11 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管理程序 ZH-CX-11-2018 12 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ZH-CX-12-2018 13 施工安全管理程序 ZH-CX-13-2018 14 相关方的管理程序 ZH-CX-14-2018 15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ZH-CX-15-2018 16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ZH-CX-16-2018 17 内部审核程序 ZH-CX-17-2018 18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ZH-CX-18-2018 19 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ZH-CX-19-2018 2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ZH-CX-20-2018 2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 ZH-CX-21-2018 22 废弃物管理程序 ZH-CX-22-2018 23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ZH-CX-23-2018 24 环境分析控制程序 ZH-CX-24-2018 25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 ZH-CX-25-2018 26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程序 ZH-CX-26-2018 27 变更控制程序 ZH-CX-27-2018 28 方针、目标、指标控制程序 ZH-CX-28-2018 29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管理程序 ZH-CX-29-2018 30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ZH-CX-30-2018 31 防护管理控制程序 ZH-CX-31-2018 32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ZH-CX-32-2018 33 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 ZH-CX-33-2018 34 环境运行控制管理程序 ZH-CX-34-2018 35 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管理程序 ZH-CX-35-2018 目录 文件控制程序 4 记录控制程序 9 管理评审程序 12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 16 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程序 18 资源管理程序 22 能源综合利用管理程序 26 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29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34 采购控制程序 40 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管理程序 44 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47 施工安全管理程序 54 相关方的管理程序 57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9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68 内部审核程序 69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74 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77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81 废弃物管理程序文件 92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94 环境分析控制程序 98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 10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程序 103 变更控制程序 112 方针、目标、指标控制程序 114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管理程序 117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19 防护管理控制程序 120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123 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 124 环境运行控制管理程序 125 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管理程序 130 文件控制程序 ZH-CX-01-2018 1目的 对公司范围内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在各个部门、各个场所可获得相应文件的最新有效版本,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控制。

3 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组织实施。负责全公司范围内体系运行文件标识、发放、归档管理及组织评审以及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文件编制和控制。

3.2 工程管理部负责技术性文件和施工作业文件的编制、更改以及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文件编制和控制。总工程师负责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

3.3 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管辖范围内文件的编制及本部门的文件控制。

4工作程序 4.1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 QEO管理手册—一级文件;

b. 程序文件—二级文件 c. 作业文件—三级文件(如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验收规范、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公司制度、办法、标准、计划书等);

d. 记录(如数据报告、信息单、过程活动记录、各种记录表格等) 4.2 文件的编号 4.2.1 文件的编号按文件层次递进,易于查阅和检索 文件编号由综合管理部统一规定,具有统一性标识。文件编号由企业名称代号、文件代号、顺序号几部分组成。顺序号从01开始。

a. QEO管理手册编号 2018 SC ZH 年号 手册代号 企业名称代码 例:ZH-SC-2018表示禹城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2018年发布版本。

2018 b. 程序文件编号 01 CX ZH 年号 顺序号 程序文件代号 企业名称代号 例:ZH-CX-03-2018表示禹城市**市政工程有限公司程序文件2018年发布的第1个程序文件。

c. 作业文件编号 01 ZH 部门代号 顺序号 例:ZH-02表示综合管理部第2号作业文件 4.2.2 文件的版本号和修改状态号 版本号以A、B……数字表示。

修改状态号以0、1、2、3、4……表示 当文件更改或修订后要相应变动文件的版本号和修改状态号,以便于识别文件的现行状态,并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相应有效版本。

4.3 文件的批准、评审与更新 a.《管理手册》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b. 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总经理批准;

c. 作业文件由各部门负责人审核,主管领导审批;

d. 技术性文件由工程管理部负责人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e. 外来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其适用性;

f. 必要时对文件评审与更新时,需再次批准。

综合管理部每年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现有体系文件进行全面评审,因评审或其他原因对文件的修改发布前应再次批准。

4.4 文件的更改和作废 必要时对文件进行更改。要填写“文件更改/修订审批表”,并保留更改内容的记录。

4.4.1 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由综合管理部负责实施更改,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4.2作业文件的更改由各相应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再由各部门指定人员进行更改。

4.4.3 所有被更改的原文件必须由相应部门收回,进行统一管理,以确保有效文件的唯一性。

4.4.4 文件更改后,与更改文件相关的其他文件应同时进行更改,以保证文件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4.4.5 文件的更改分为换页、插页和章节更改。

4.4.6文件经多次更改,或文件需要大幅度更改时,做相应修改,若由其他部门进行修改时,该部门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背景文件资料。

4.4.7文件更改应在“文件更改/修订审批表”上记录文件修改内容,修改日期和更改原因、更改生效时间,同时做现行修订状态标识。

4.4.8 作废文件由综合管理部按“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中原登记发放范围收回原版并记录,并在作废文件上加盖“作废”印章,填写“文件销毁/留用登记表”,经主管领导批准后,统一销毁。需做资料保存的作废文件,加盖“作废保留”印章后方可保存。

4.4.9 作废文件要及时从发放和使用场所收回,确保文件现行有效。

4.5 文件的发放和领用 4.5.1 受控文件的发放要加盖“受控”印章,经批准后,综合管理部按规定发放范围发放,确保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获得相应有效文件。

4.5.2 文件领用者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签字后,领取标有分发号的受控文件,并填写“文件收发登记表”。分发号由年代号和顺序号组成。

4.5.3 文件领用者的文件严重破损影响使用时,应向综合管理部申请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补发新文件,新文件的分发号仍沿用原文件的分发号,综合管理部将破损文件收回时,必须填写“文件销毁/留用登记表”。

4.5.4 当文件持有者的文件丢失后,应向综合管理部办理申请领用手续,但必须在领用申请中作出说明,综合管理部在补发文件时,应编排新的分发号,将丢失文件的分发号注明为作废文件的分发号,并通知各有关部门,补发文件在原文件编号前加“补”字样以示区别。

4.6 外来文件的控制 a. 对外来文件由综合管理部、综合管理部填写“外来文件适用性审批表”;

b. 经审批适用的外来文件,由综合管理部确定分发数量,综合管理部负责分发并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c. 对失效、过期的外来文件,综合管理部要及时收回,按作废文件处理。

4. 7 文件的管理 4.7.1 综合管理部是公司体系文件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更改控制,综合管理部负责建立健全公司“受控文件清单”并对全公司的文件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将公司“受控文件清单”发放至各部门。

对于受控文件应定期公布受控文件清单,以识别现行使用文件的状态。凡属受控文件均由综合管理部统一备案存档(包括软盘、光盘、录像带、录音带等)。

4.7.2 文件的借阅和复制 特殊情况需要查阅文件时,到综合管理部查阅,不得带走,不得擅自复印。需要增发时,由文件发放部门按本程序4.5文件的发放和领用执行。

5 相关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6.2 文件收发登记表 6.3 文件更改/修订审批表 6.4 文件销毁登记表 6.5 文件借阅登记表 6.6 受控文件清单 6.7 外来文件适用性审批表 记录控制程序 ZH-CX-02-2018 1 目的 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用以提供本公司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进行的证据,并为公司的产品实现、环境控制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可追溯性,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为文件修改提供依据。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各种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的控制。

3 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为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的管理。监督检查各部门对本程序的执行情况,并组织相关部门解决本程序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3.2 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体系运行记录的填写、收集,做好本部门记录的管理和保存,并定期归档上交综合管理部。

3.3 记录填写人应严格按本程序要求填写记录,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工作程序 4.1 记录的种类 记录的种类主要包括:培训记录、检验报告、试验报告、内审报告、评审报告、审核报告、事件事故报告、不合格报告、有关法律、法规信息、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记录等。

4.2 记录的形式 电子版填写(电子邮件、软盘、光盘等形式)。

纸张填写(卡片、表格、图表、报告等形式)。

4.3 记录填写 要求字迹清楚、内容真实、完整准确、填报及时。当需要修改或发生错误时,在被修改的内容上划一道横线,并在上方填写新的内容,必要时相关人员签字或盖章。

4.4 记录的标识 4.4.1一般以记录、表格名称、编号或代码来表示。对外来的与体系有关的记录可直接引用“原有标识”。

4.4.2 记录的编号方法如下图所示,由记录代号、程序文件代号、章节号、顺序号组成。顺序号从01开始。综合管理部负责记录的统一编号。

01 7.5 JL 顺序号 标准条款 记录代号 如:JL-7.5-02表示本公司文件管理第2号记录。

4.5 记录的检索 4.5.1记录的编目 综合管理部为记录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公司的《记录清单》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的《记录清单》。

各职能部门定期将有关记录整理交综合管理部归档,并办理QEO记录交接手续。

记录交接的内容包括:记录编号、记录名称、数量、填写部门、保存期限、交接人等。

4.5.2记录的归档 记录的保存部门半年进行一次整理,并归档交综合管理部。

4.5.3按照记录的编号、编目、部门或记录名称到综合管理部进行检索。

4.6 记录的贮存和保护 各相关部门定期收集,专人负责保管。纸张书写的记录贮存应防尘、防潮、防虫蛀、防鼠害、防火及防丢失,并便于查阅,录像带、光盘和软盘存放的记录应专人控制,注意防磁、防潮、防尘、防压,并有备份。记录的借阅要填写借阅登记表,必要时经部门负责人或主管领导批准。

4.7 记录的处置 4.7.1记录的销毁按《文件控制程序》中4.4条款有关规定执行。

4.7.2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的保存期限一般为3年。专业性记录保存期限按国家、行业有关规定执行。

5 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记录清单 6.2签到表 6.3会议记录 6.4文件销毁登记表 管理评审程序 ZH-CX-03-2018 1 目的 公司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QEO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3 职责 3.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审批评审报告。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3.3综合管理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执行。

3.4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评审所需的资料,负责对评审后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综合管理部保存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验证记录。

4 工作程序 4.1 管理评审计划 4.1.1管理评审以会议形式进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时间不超出12个月,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综合管理部于每次管理评审前半个月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管理评审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a. 评审时间;

b. 评审目的;

c. 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d. 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e. 评审准则/依据;

f. 评审内容。

4.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 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质量、环境、安全事故或用户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 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 当重要环境因素、危险因素及重大危险源变化时;

e.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f. 即将进行第二、第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g. 审核中发现严重不符合时。

4.1.4管理评审的范围可涉及到公司的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或其中部分活动。

4.2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包括以下方面:
a. 审核的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
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b.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 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完善,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

f. 可能影响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化管理体系的变化,包括内外环境条件变化、法律法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QEO组织结构的配置和调整;

g. QEO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方针、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管理方案是否可行,目标、指标是否需要调整,是否满足未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需要;

h. 利害相关方所关心的问题。

4.3 评审准备 4.3.1评审前半个月内,综合管理部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管理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 综合管理部根据管理评审要求,负责收集管理评审资料,提出管理评审会议中需解决的问题。

4.3.3 管理者代表根据议题要求,确定管理评审会议的议程、时间和参加单位,由综合管理部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通知”及本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3.4 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本部门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

4.4 管理评审会议 a. 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

b. 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间;

c. 管理者代表汇报体系运行情况及改进方案的要求和建议;

d. 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

4.5 管理评审输出 4.5.1 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以下方面:
a.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QEO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 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工程)的改进,对现有产品(工程)符合要求(质量的、环境的、职业健康安全的)的评价;

c. 资源需求等 4.5.2综合管理部负责管理评审会议记录,并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分发至相应部门,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6 不符合、纠正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各有关部门接到管理评审报告后,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整改措施,综合管理部根据《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7 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8 综合管理部保存管理评审有关记录,包括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报告、管理评审中各部门准备的评审资料、评审会议记录等,经整理后归档管理。

5 相关文件 5.1《内部审核程序》 5.2《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3《文件控制程序》 5.4《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管理评审通知 6.2 管理评审计划 6.3 会议记录 6.4 签到表 6.5 管理评审报告 6.6 不符合、纠正措施实施情况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 ZH-CX-04-2018 1目的 建立获取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渠道,以便及时获取、识别并更新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获取、更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适用性确认。

3 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负责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的识别、获取和更新,并填写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将信息传递到各相关部门,并确保实施。

3.2 综合管理部负责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发放及归档管理。

3.3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法律、法规的识别及收集,制定相应清单并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将相关信息及时与综合管理部沟通。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法律、法规适用性审批。

4 工作程序 4.1 获取范围 a. 有关的国际公约;

b. 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

c. 地方法律、法规、标准及行政规章制度;

d. 行业规定及标准;

e. 公司上级机构的规定或指令;

f. 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4.2 综合管理部通过国家、地方及行业主管部门(如:建设、劳动保障、工会、环保、安全生产、消防等部门)、刊物、网络及其他途径获取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文件。

4.3 综合管理部与相关部门确定其适用性,制定公司《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送各相关部门,并确保将文件发放至相关部门。

4.4 各相关部门制定本部门相应的适用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结合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组织学习相关内容,确保这些要求应用于公司的环境因素。

4.5 综合管理部将本公司的相关文件、资料每季度整理一次归档综合管理部。

4.6 文件的发放、保存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7 若有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更新或废止时,对更新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重新进行识别并审批其适用性。

4.8 法律、法规属强制性要求,尤其对环境保护、安全施工、安装材料应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确保适时、适用、最新。

4.9 涉及相关方要求的要及时通报给相关方。

4.10 综合管理部每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适用性评审工作。

4.11 综合管理部每年要进行一次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工作,同时每半年要监督检查各部门目标、指标、QEO活动表现与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符合性。确保在建立和措施QEO验证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

5 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适用的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 信息交流和沟通管理程序 ZH-CX-05-2018 1目的 保障信息交流畅通,及时、准确传递。对QEO体系的信息采用数据分析的科学方法,保证公司各部门之间,公司与相关方之间及时沟通各类信息,达到施工过程和服务的有效控制,以证实QEO管理体系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管理,以利于体系过程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QEO管理体系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管理,以利于体系过程的数据分析和应用。

3 职责 3.1综合管理部是QEO信息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与上级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方的信息接收、传递和处理。

3.2业务管理部负责与顾客的信息接收、传递和处理。

3.3 综合管理部负责对公司统计技术进行培训指导。

3.4 各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协助,上传下达、内外沟通,并选用适用的统计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3.5 项目部和各作业岗位做好本部门的信息交流,并向职能部门传递相关信息。

4 工作程序 4.1内部信息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确保QEO体系的有效性沟通。

内部信息主要包括:
a. 体系运行信息(向员工传达QEO方针、目标、报告各部门体系运行状况和内部审核、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验证结果、管理评审结果等);

b. 内部管理制度、员工有关QEO方面的建议和要求、相应法律、法规的信息传递;

c. 公司领导意图贯彻以及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和项目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d. 作业场所和活动中的隐患,评价出的环境因素、风险控制措施等;

e. 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

f. 绩效监视、测量结果;

g. 设备设施及物资变更情况;

h. 组织机构变化情况;

i. 新工程项目等;

j. 其他媒体对公司有影响的信息。

4.2 外部信息 外部信息主要包括:
a. 法律、法规、标准信息;

b. 执法机构信息:如来自国家、地方和行业方面的,环保部门、劳动安全部门、检测监督机构、行业协会、认证机构等相关信息以及上级部门的要求;

c. 外部的安全检查、参观、访问等;

d. 市场信息和顾客、供方等相关方信息;

e. 同行业技术信息和专业会议信息,竞争对手的产品信息、服务信息和技术信息;

f. 公司QEO方针的对外宣传。

4.3 信息交流方式 可采用口头、电话、通知、通报、书面报告、刊物、会议、板报等多种方式。

4.4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协商和沟通实施 4.4.1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委员会(设在综合管理部)负责如下工作:
a. 以综合管理部为牵头部门定期组织召开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例会;

b. 根据施工情况由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QEO检查;

c. 参加事故、事件调查,分析和处理事宜;

d. 由综合管理部进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内、外部事宜协商、协调工作。

4.4.2 在员工中确定几名职业健康安全代表,参与委员会的各种活动,并就有关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建议与安委会协调研究,并形成决议。

4.5 综合管理部每三个月作一次环境、安全信息汇总分析,经分类后,上报管理者代表。

4.6 信息处理 4.6.1 采用“信息联络单”传递给相关部门或主管领导。如需要时,有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技术及体系运行等方面的信息,可由各相关部门分别负责处理。涉及到外部相关方抱怨的信息处理,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必要时要向总经理汇报),形成处理决定后三日内答复。

4.6.2 不论内部或外部的,对顾客关注的问题和对重要环境因素影响的信息,定期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和通过执行与《相关方的管理程序》进行交流和实施,重要危险因素影响的信息都要特别加以注意,并迅速采取处理措施,记录其处理决定。紧急状况执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4.7 数据分析及统计技术应用 4.7.1 可采用的统计技术 可根据所获得的内、外部信息,采用统计技术的方法对产品实现过程其工程质量、施工环境、安全的运行控制及产品特性的数据(包括资料的)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反应出来,判断薄弱环节、环境隐患、安全隐患和趋势,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效率。

统计技术包括简单的图表,也包括高深理论和复杂计算的统计技术。常用统计技术的方法有:排列图、控制图、直方图和因果图、散布图等。公司鼓励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也可采用计算机将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4.7.2 数据分析的作用 数据分析可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
a. 顾客满意通过分析找出顾客不满意的主要方面及目前的和未来的愿望和要求;

b. 与产品(工程)要求的符合性能 通过分析,找出产品(工程)质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技术主攻方向;

c. 过程和产品的现状、发展趋势是否反映了潜在问题(有关质量的、环境的、安全的),有无必要采取预防措施;

d. 供方产品和过程的相关信息了解供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控制情况是否与本公司QEO管理体系相适应、相匹配,以及相互间的改进需求。

4.7.3 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对QEO管理体系活动过程和产品(工程)质量进行评价,从中寻找改进的机会及对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风险的评估,确定从哪些方面、哪些环节加以改进,提出决策建议。

5 相关文件 5.1《内部审核程序》 5.2《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 5.4《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5.5《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6《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信息联络单 6.2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6.3顾客意见与投诉处理记录 6.4适用的法规与其他要求清单 资源管理程序 ZH-CX-06-2018 1 目的 资源的管理就是人力、物力、财力的管理。本程序目的是确保组织提供所需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满足顾客、产品要求和组织有能力实施、保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人、财、物的资源管理和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及公司资源管理总体工作。

3.2 总工程师负责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的管理。

3.3 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力资源的平衡利用,人员的配备和培训。

3.4 机械设备部、工程管理部负责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的控制,并负责施工现场设备设施运行过程的监控及监督。

3.5 各项目部负责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

3.6 财务部负责基础设施、工作环境所需的资金提供保证,根据工程施工和运行需要及轻重缓急综合分析进行资金平衡,既要保证需要,又要节能降耗,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3.7 各部门作业人员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规范,精心操作,保障设备完好运行,在确保产品(工程)质量及环境、健康安全控制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工作环境。

4 工作程序 4.1为达到产品(工程)质量要求、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最高管理者应提供必需的资源,并加以实施控制,包括基础设施、过程设备、监视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服务设施、人员及其技术技能和财力的支持以及相应的工作环境。

4.2对相关职能部门、相关人员规定其职责、权限、明确其责任。

4.3资源管理 4.3.1物力资源 配备必需的基础设施(包括建筑、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监视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及用品、支持性服务(运输或通讯等)及所需的工作环境。

a. 吊车及运输车辆等关键设备设施要特别加以管理,以确保特殊过程的控制;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精心操作,确保无误;

b.各部门应相互协调沟通,确保采购、检定、使用、维护、监控等各个过程的管理,保证活动、产品和服务的适时性和有效性;

c. 新购置设备按《采购控制程序》执行,并由机械设备部按规定进行登记备案;
除正常外观检验外,设备管理人员还应按设备“技术说明书”要求试运行;

d. 设备安装检验: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对进入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按规定逐项检验,必要时进行维修、维护保养;
未经检验的设备不得投入安装、使用;

e. 符合报废条件的施工设备,由使用部门填写《设备报废单》按规定报废处理;

f. 提供必备的施工环境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如劳动保护用品、办公环境、施工场所等符合法规要求。

4.3.2人力资源 4.3.2.1最高管理者应保证公司范围内的人力资源配备,包括新增人员的配备和现有人员的调配以及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3.2.2综合管理部协助各级管理者做好人员配置工作,做好培训教育。

4.3.2.3综合管理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做好干部任职资格、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操作人员专项技术和特殊工种(包括电工、吊车工、质检员、安全员、司机、内审员等)、特殊过程操作人员、重要环境因素、重大/不可接受风险岗位上岗人员进行质量、环保和安全意识、能力培训。

4.3.2.4按《记录控制程序》保存适当的教育培训记录,综合管理部建立人事档案。

4.3.2.5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综合管理部建立健全有关保密制度。

4.3.2.6劳务人员按《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管理程序》执行。

4.3.3 财力资源 财务部除必要时提供资金保障外,还应围绕产品和顾客愿望,对相应的施工过程和服务过程做好经济性分析,加强经济责任制的考核和检查工作。

4.3.3.1原材料的控制 a. 原材料的采购见《采购控制程序》;

b. 采购的原材料经验证合格后,库管员要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并填写“原材料入库单”;

c. 项目部按施工需要,确定原材料名称及耗用量,由库管员填写“材料出库单”并发放原材料,月末“材料出库单”报财务入帐;

4.3.3.2 施工设备的控制 运行过程中,施工操作人员负责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日常的检查、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填写设备运行记录、维护保养记录。

4.4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检修记录、培训教育记录,并定期归档综合管理部。

5 相关文件 5.1《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5.3《文件控制程序》 5.4《采购控制程序》 5.5《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管理程序》 5.6《能源综合利用管理程序》 5.7《管理岗位人员任职要求》 5.8《岗位责任制》 5.9《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及产品防护管理规定》 6 记录 6.1 年度职工培训计划 6.2 特殊过程/关键过程确认表 6.3 特殊工种管理台帐 6.4 职工培训、考核档案资料 6.5 岗位资质培训、考核合格人员名册 6.6 服务供方调查、评价表 6.7 合格供方名录 6.8 出、入库单 6.9 设备台帐 6.10 设备运行记录 6.11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6.12 设备报废单 6.13 采购申请单 6.14 劳务供方调查、评价表 能源综合利用管理程序 ZH-CX-07-2018 1目的 对施工过程、办公区域中影响能源综合利用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能源的安全合理利用。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施工生产、办公等能源利用过程的管理控制。

3 职责 3.1机械设备部 a. 为公司能源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司办公区域及施工过程中能源(水、电、汽等)的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的实施与考核;
负责编制工程项目能源情况总结及年度能源综合利用报告;

b. 负责组织各部门编制能源系统维护维修计划,报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以保证能源系统的正常运行;

c. 负责公司新建项目能源装置(包括能源计量仪表)和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及调试;

d. 负责施工项目中的水暖、电器设备的技术选型、安装及调试;

e. 负责组织实施工艺、技术项目、主要设备的改进和更新工作。

3.2物资供应部负责公司所需的能源装置和设备的采购。

3.3财务部负责公司能源节能项目资金投入的监控管理。

3.4综合管理部负责办公区或能源综合利用的监督管理。负责编制办公区域中水、电、暖的维护维修计划,报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确保办公正常运行。

3.5项目部负责对施工过程的能源利用,节能降耗组织实施。

4 工作程序 4.1能源使用过程的控制管理 4.1.1工程管理部:工程项目开工前对施工能源供应系统要编制临时水、电施工组织计划,并报机械设备部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

4.1.2新建项目的能源供应方案由工程管理部会同甲方商谈确定。

4.1.3在能源使用过程中由项目部负责组织对能源系统的运行进行检查。

4.1.4电器运行操作按有关规章制度及标准执行,非专业人员不得进行电器操作,一旦出现异常事故执行《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4.1.5设备维修人员严格执行《电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规定,对公司项目部的能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检查、维修、并填写相应记录。

4.1.6施工现场需要检修而停止能源供应时,应先报请项目部批准,获准后应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作出安排,以免影响施工。

4.1.7临时能源线路、管路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并入系统,以免发生事故。

4.1.8项目部要配备专(兼)职能源管理人员,确保施工能源的有效管理,保证施工生产正常运行。

4.1.9项目部对施工现场违章使用能源的班组和个人按《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考核。

4.2能源耗用的计量、统计管理 4.2.1综合管理部每月统计办公系统能源耗用量,填写“水电综合利用统计表”,并上报机械设备部。

4.2.2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部经理负责相关部门提供的水、电量验收签字工作,并上报公司机械设备部。

4.2.3项目部负责统计月能源耗用量,填写“水电综合利用统计表”,并上报机械设备部。

4.3节能降耗措施 4.3.1总工程师负责公司能源管理和节能降耗工作。

4.3.2机械设备部根据施工生产实际情况制定节能降耗计划和措施,报总工程师审批。

4.3.3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办公系统能源管理和节能降耗工作,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节能降耗计划和措施,报总工程师审批。

4.3.4工程管理部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逐步改善环保节能效果,增强能源综合利用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4.3.5 各项目部在施工班组和员工中开展有利于改进操作工艺条件的节能降耗合理化建议,组织有关人员对节能降耗建议进行分析评价,并组织实施。

4.3.6加强项目部环保节能降耗管理意识和安全意识,减少施工现场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严格控制电缆、电线乱拉乱扯现象,严格执行《电气安全工作规范》。

4.4能源消耗的评价 4.4.1能耗单位应对各项能耗记录进行综合分析,预测节能降耗情况,为其制定有关能源计划、节能降耗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4.4.2工程项目完工后,工程管理部负责编制工程项目能源情况总结,进行绩效分析。

5 相关文件 5.1《资源管理程序》 5.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 5.3《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5.4《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5.5《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5.6《电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5.7《电气安全工作规范》 6 记录 6.1水电综合利用统计表 6.2设备检修记录 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ZH-CX-08-2018 1目的 对从事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的员工规定必要的能力要求,通过培训增强质量、环境、安全意识,提高其能力,使员工能胜任各自岗位工作。

a. 使员工了解并贯彻公司的QEO方针、目标;

b. 使员工具备岗位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

c. 对从事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人员都要进行培训,达到教育、培训、技能和(或)经验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从事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人员,包括临时雇用人员,必要时还包括供方、相关方的人员进行培训及有效评价的控制。

3 职责 3.1综合管理部 a. 编制公司的《管理人员岗位任职要求》,并组织编制各部门的《岗位责任制》, b. 编制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c. 负责新员工入厂教育;

d. 组织特殊工种的培训;

e.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f. 负责对安全、环保教育培训;

g. 负责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

h. 组织项目部做好全员“三级”安全教育;

i. 负责对重要环境因素、重大/不可接受风险岗位人员培训。

3.2 工程管理部 a. 负责对特殊过程、关键过程岗位人员培训;

b. 负责施工作业及设备使用操作培训;

3.3 各部门 a. 编制本部门《岗位责任制》,并报综合管理部;

b. 编制本部门培训需求计划;

c. 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岗位技能和环保、安全知识培训。

3.4 总经理 a. 批准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批准《管理人员岗位任职要求》;

b. 批准公司外培、内培培训计划。

4 工作程序 4.1对人员要求 4.1.1综合管理部编制公司《管理人员岗位任职要求》,报总经理审批。

4.1.2 《管理人员岗位任职要求》经审批后,作为公司选择、招聘、安排人员、培养干部的主要依据。

4.2能力、意识和培训 4.2.1新员工培训 4.2.1.1公司基础教育 包括公司简介、员工纪律、QEO方针目标、质量、环境、安全意识、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

4.2.1.2 岗位技能培训 学习施工、生产作业指导书、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环保知识、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并进行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4.2.2在岗人员培训 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岗位技能、环境污染防治和职业健康安全防护知识的考核。

4.2.3特殊岗位人员培训 对持证上岗人员包括特殊岗位的培训,按本程序中4.3.8条款实施。

4.2.4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
a. 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 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c. 自己从事的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

d. 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人有关,人人有责”。

4.2.5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4.2.5.1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业绩评定和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评价被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

4.2.5.2每年度,综合管理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及员工代表,就培训的有效性征求意见,以便更好地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

4.2.5.3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及时暂停工作,安排培训、考核或转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4.2.6综合管理部负责建立、保存员工的培训档案。

4.3培训计划及实施 4.3.1公司各部门根据岗位需要,以书面形式向综合管理部提出培训需求计划,并填写培训计划表。

4.3.2综合管理部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各部门培训需求计划,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4.3.3年度培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综合管理部在每年的元月份下达到各部门。

4.3.4年度培训计划内容包括:培训目的、时间、内容、参加培训人员、培训的具体实施和承办部门。

4.3.5综合管理部根据批准后的计划,落实培训人员、联系授课老师、选购培训教材、布置培训场地、制定考核要求。

4.3.6对培训考核不合格人员、重新安排培训或进行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不准上岗。

4.3.7新职工上岗前的培训,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4.3.8 对持证上岗人员的培训 4.3.8.1特殊岗位人员范围包括:项目经理、质检员、安全员、内审员、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关键过程操作人员、特殊工种人员。

4.3.8.2对特殊工种人员的培训,要经有资格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

4.3.8.3对技术岗位工人等级(即:初、中、高级工)的培训,要经劳动部门指定或认定的机构进行专业培训。

4.3.8.4对项目经理的资格培训,由国家建设部指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取证。

4.3.8.5对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审员的培训,要由授权资格的机构进行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并经总经理下聘书后聘用。

4.3.9培训形式 根据公司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职工的要求,针对市政工程施工的特点,进行多类型、多层次的培训,采取公司内培、外培,师傅传、帮、带及其他培训形式。

4.3.9.1公司内培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公司年度培训计划或临时计划,事先书面申请,送交综合管理部审查,经总经理批准后,即可组织实施。

4.3.9.2外培由综合管理部根据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及时作出安排。培训结束后,外培人员应到综合管理部报到,综合管理部将培训时间、内容(包括取得的毕业证、结业证、合格证、资格证等)记入职工培训、考核档案资料。

4.4考核 4.4.1由各部门组织的培训及安全、环保教育,其结果应书面通知公司综合管理部,综合管理部将成绩记入培训人员名册及成绩表。

4.4.2综合管理部组织的培训结束后,应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试题要经过公司总经理审批。

4.5培训记录 4.5.1综合管理部负责做好各类培训记录 4.5.2综合管理部收集各部门培训记录并存档保存。

4.5.3各部门将本部门的培训记录注意保存,每季度向综合管理部归档一次。

5 相关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培训记录 6.2 培训申请表 6.3 职工培训、考核档案资料 6.4 年度培训计划 6.5 岗位资质培训、考核合格人员名册 6.6 特殊工种管理台帐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ZH-CX-09-2018 1目的 a. 通过了解掌握顾客(甲方)现有的和未来的对产品(工程)以及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实施改进,确保实现对顾客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的承诺;

b. 对投标(合同)草案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评审,以证实公司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

c. 收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信息,解答顾客咨询,及时处理顾客投诉,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诚信度、挖掘潜在顾客;

d. 公司依存于顾客,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促进顾客工程投标(合同)的建立和顺利实施。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承揽的所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投标(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及其合同的履行。

3 职责 3.1 业务管理部 a. 负责开拓市场、洽谈业务、承揽市政公用工程项目;

b. 负责起草投标(合同),组织各部门进行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的评审。

3.2业务管理部、工程管理部、项目部负责施工图纸评审及预算编制,提出设备、材料清单。

3.3物资供应部负责对投标(合同)的资源可行性评审。

3.4工程管理部负责施工工程的竣工回访及质量服务等。

3.5总工程师负责投标(合同)的总体评价和审批。

4 工作程序 4.1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a. 与工程有关的要求的确定:顾客明示的和隐含的、对工程交付后产品的性能、用途、使用所必需的要求以及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和满足产品质量性能及服务要求以及任何迎合顾客超前意识的要求;

b. 与工程有关的要求的评审:组织应评审与工程有关的要求,评审要在对顾客承诺之前进行(如签订合同或订单前以及合同或订单更改之前);
确保组织有能力满足市政公用工程所要求的规定与合同和订单一致,以及有关环境、安全技术方面的要求;

c. 顾客沟通: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
顾客在形成合同和订单前对产品、服务信息的了解、合同和订单形成(包括修改)过程中以及合同和订单实现后顾客意见的反馈。

4.2 业务管理部(或到建设单位领取工程项目标书)选择文件市政工程施工图纸、产品要求及顾客期望,负责编制投标书。

4.3 工程管理部组织施工图纸会审,将施工图有关问题向设计部门反映,同业务管理部负责向招标办咨询。确认无疑后,业务管理部和工程管理部组织编制工程预算书和施工组织设计。

4.4 工程管理部根据工程预算书和施工组织设计,草拟工程投标(合同)书。

4.5 合同签订前的评审 4.5.1合同类型:市政工程施工合同。

4.5.2业务管理部根据市政工程施工合同组织由管理者代表、总工程师、各相关部门部门有关人员对投标(合同)草案进行评审。确保实现公司对顾客的承诺,解决合同草案中与顾客要求不一致的问题。

4.5.3业务管理部负责组织提供评审文件,包括合同草案及附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

4.5.4评审内容 a. 顾客的各项要求是否在合同条款中得到明确规定:
b. 顾客要求在没有书面说明情况下应确保口头协议在其被接收前得到确认;

c. 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要求是否得到解决;

d. 公司是否具有满足合同要求的能力。

4.5.5评审方式 根据市政工程施工合同,由业务管理部分别采用会议评审、传递会签、授权人签字评审方式。

业务管理部负责记录、并填写“合同评审表”报公司管理者代表或授权人审批。

4.5.6经过评审后的合同草案,由业务管理部与顾客联系签署合同事宜,由相关人员根据评审结果与顾客代表洽谈,就与顾客不一致的问题进行磋商,直至与顾客达成一致意见。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由管理者代表或授权人进行签订合同。签订后的合同一式两份。分别由顾客及公司业务管理部保存。

4.6 投标(合同)实施 4.6.1工程管理部负责向顾客提交工程开工报告。

4.6.2投标(合同)建立后,由业务管理部组织各部门收集、汇总迎合顾客的超前意识方面的资料。

4.6.3工程管理部根据工程预算、施工组织设计,提出设备、材料清单、工程进度、质量标准和采购计划交相关部门确认。

4.6.4财务部根据设备、材料清单、工期要求,提供资金保证,交工程管理部确认。

4.6.5物资供应部根据采购计划,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组织配备材料、设备等资源,转交项目部。

4.6.6工程管理部在投标(合同)实施前向项目部进行顾客产品(工程)施工交底,并将工程施工图纸、质量标准、工程进度交项目部审定。

4.6.7项目部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做好各项施工记录、行业资料、设备维护、产品验收合格单,要满足或超越顾客(甲方)的需求和期望,使公司产品(工程)服务处于领先的地位。

4.7投标(合同)修改 4.7.1投标(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顾客要求或现场客观因素影响,需修改图纸,经顾客批准由设计部门修改。

4.7.2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顾客要求或客观因素影响,需要变更合同文件某项内容时,业务管理部应视变更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分别处理,经公司管理者代表或授权人批准。

4.7.3合同的变更,应在不影响原有的产品(工程)主要性能的情况下做一般的更改,经公司管理者代表或授权人批准后,由业务管理部保存变更文件,并将变更文件及时传递到相关部门。

4.7.4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合同内容本身发生较大变化或顾客提出较大的合同更改(即 对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格的更改)时,要及时通报有关职能部门(财务部、物资供应部、综合管理部等)必要时报告公司管理者代表。业务管理部负责组织原合同评审的有关人员进行重新评审,填写“合同变更评审表”,并将评审结果报公司管理者代表或授权人审批。由管理者代表或授权人组织有关人员与顾客协商一致后,变更有关合同条款或签订补充合同,变更后的合同或补充合同按原合同发放范围及时发送到各有关部门及顾客。

4.7.5在合同更改时,要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变更内容。

4.7.6合同变更、修改,双方要及时以文字的形式传输,并履行完善签字或盖章的手续,同时按有关要求由业务管理部保存,并定期归档。

4.8顾客沟通 业务管理部负责与顾客沟通,并填写相关的记录表,如果顾客提出的问题涉及合同更改则应由原评审人员进行评审,按4.7执行合同更改。

a. 业务管理部负责对组织与顾客沟通作出有效安排;

b. 与顾客有效的沟通,目的是为了充分和准确的掌握顾客对公司产品的各项要求及服务、环保、安全性能等方面是否满意。

4.9投标(合同)完成 4.9.1顾客产品(工程)按投标(合同)要求完成后,由工程管理部负责向顾客提交产品(工程)完成(竣工)报告。

4.9.2工程管理部向顾客(业主)提交产品(工程)记录(竣工技术资料):
a. 竣工图纸;

b. 图纸会审记录;

c. 设计变更及技术签证;

d. 施工检查记录;

e.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f. 材料合格证及检验证书;

g. 材料检验见证记录;

h. 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i. 技术交底记录;

j. 工程结算书;

4.9.3申请顾客、组织相关部门对公司产品(工程)质量、功能检查验收。

4.9.4收集产品(工程)信息 a. 顾客对工程质量、环境、安全使用的意见和建议;

b. 施工过程中,顾客对工期,工程管理的要求;

c. 解答顾客对产品(工程)咨询,满足顾客需求。

4.9.5顾客对产品(工程)质量不满、抱怨、投诉时,由工程管理部负责与顾客沟通,向顾客赔礼道歉,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将补救措施反馈给顾客,直至达到顾客满意为止。顾客投诉在三天内答复。

4.9.6产品(工程)交付顾客使用后对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

工程管理部每年组织一次对交付工程进行责任期回访服务,帮助顾客维修产品。

4.10产品(工程)交付(竣工)后的总结评价 4.10.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公司产品(工程)交付(竣工)后的投标(合同)评价。

4.10.2业务管理部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总体评价。通报顾客满意度,公司诚信度的评价措施。

4.10.3工程管理部负责对交付(竣工)后产品(工程)质量的完好性评审,提出再改进的措施。

4.10.4财务部负责对资金使用、工程决算进行成本核算,对资产使用的合理性及公司利益进行评价。

4.10.5项目部负责对工序质量控制、资产运用的评价,提出对顾客服务质量控制的再要求。

4.10.6经过总体评价,提出改进的方向及时机。

5 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5.3《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5.4《施工安全管理程序》 5.5《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管理程序》 6 记录 6.1 顾客意见与投诉处理记录 6.2 工程竣工报告 6.3 合同变更评审表 6.4 合同评审表 6.5 工程施工合同台帐 6.6 回访记录 6.7 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采购控制程序 ZH-CX-10-2018 1目的 适用于所用材料、设备的采购过程及对供方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接的所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项目原材料采购的控制,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价和控制。

3 职责 3.1物资供应部负责物资采购业务的管理,负责对物资供方进行评价、选择,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及档案。

3.2业务管理部负责对劳务供方进行评价、选择,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及档案。

3.3物资供应部负责编制采购需求计划。

3.4物资供应部采购员按照采购计划实施采购 4 工作程序 4.1 采购物资的分类 采购物资按其在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重要性分为A、B、C三类:
A类为重要物资:直接影响最终工程质量,可能导致重大质量、环境及安全问题或顾客投诉的物资。

B类为一般物资:不影响使用性能或即使稍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弥补的物资。

C类为辅助物资:如周转材料、小型工具等。

4.2供方的选择与评价 4.2.1调查方式 根据各项目施工任务,物资供应部分别向可能与之合作的供方,采用信函、电话、传真等方式了解其质量保证能力,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有条件的可采取派人现场考察、调查、试用等方式对供方进行调查。每次调查都应有责任人填写调查表,并提出评价意见。

4.2.2 调查内容:
a. 企业管理、技术力量及人员素质;

b. 企业资质、信誉、售后服务;

c. 产品质量、供货能力、财务能力;

d. 是否获得相应的ISO9001、ISO14001、OHSMS18000认证证书。

4.2.3 供方评价方式 4.2.3.1物资供方评价方式 a. 在评价前由物资供应部采购人员负责提出物资供方的调查资料;

b. 物资供应部组织工程管理部、综合管理部等相关人员对供方调查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择;

c. 准备选用的供方,由物资供应部负责人对“合格供方调查、评价表”进行审核;

d. 经审核被列为合格供方的,由物资供应部汇集公布,“合格供方名录”报公司管理者代表审批后执行;

e. 凡被列入合格供方名录的在有效期内不再重复评价,本公司内实行资料共享;

f. 根据工程需要到合格供方名录之外采购的材料,在采购前按上述评价办法执行。

4.2.3.2劳务供方和运输服务供方评价方式 a. 在评价前由物资供应部采购人员负责提出劳务供方和运输服务供方的调查资料;

b. 物资供应部组织相关部门对供方调查进行综合评价,择优选择,分别填写“劳务供方调查、评价表”、“服务供方调查、评价表”,并审核备案;

c. 经审核被列为合格供方的劳务供方,由物资供应部汇集公布“合格供方名录”,报公司总经理审核后执行;

d. 凡被列入合格供方名录的在有效期内不再重复评价,本公司内实行资料共享;

e. 根据工程需要到合格供方名录之外选择劳务供方或运输服务供方,在实施前按上述评价办法执行。

4.2.4合格供方的跟踪考评 a. 项目部将物资供方的产品符合情况定期反馈给物资供应部;

b. 项目部将劳务人员及运输司机的技能水平定期反馈给物资供应部;

c. 物资供应部定期对合格供方进跟踪考评,分“优”、“好”、“差”,并填写“合格供方考评表”分别报物资供应部;

d. 每年末,物资供应部分别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合格供方重新进行评价,对合格供方进行动态管理,年初进行更新和发布。

4.2.5采购的实施 a. 对A、B类物资的采购,必须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采购;

b. 对C类物资可以直接由采购部门实施采购,但必须确保产品质量。

4.3采购信息 4.3.1采购信息应清楚地说明拟采购产品的情况,适当时应包括:
a. 类别、等级或其他准确标识的方法;

b. 规范、图样、检验规程及其他有关技术要求;

c. 对产品、程序、过程、设备和人员资格的批准要求;

d. 供方采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或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名称、编号和版本,在与供方沟通前,确保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与适宜的。

4.3.2采购文件 a. 采购文件由施工图纸等技术资料、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清单组成;

b. 物资供应部依据施工需要制定采购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批,由采购人员实施;

c. 劳务供方、运输服务供方采购需求计划由业务管理部制定,总经理批准,项目部采购人员实施;

d. 采购合同或协议签定要规范严谨,明确采购产品的规格、型号、质量、验证方式、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安全性能要求以及人员资质及要求,物资供应部负责审核,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批准。

4.4采购产品的验证 a. 采购产品进货验证分别由物资管理部、项目部负责;

b. 采购产品的验证按合同规定进行,公司或其顾客需要在供方货源处对采购产品进行验证时,应在采购合同中说明验证的安排,以及产品的放行方式;

c. 验证活动可包括检验、测量、试验、观察、质量验证、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方式;
根据采购产品对产品(工程)实现或最终产品(工程)以及环境、安全控制要求的影响,规定不同的验证方式,确保采购产品满足工程技术、质量规定以及环境、安全控制等规定的采购要求,并做好记录,详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d. 顾客对供方产品的验证不能免除本公司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也不排除其后顾客拒收的可能;

e. 劳务人员及运输司机的验证由业务管理部会同项目部通过工程验收、监督考核等手段来制定;

f. 验证拒收不合格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g. 对验证产品要做好标识、防护和现场材料管理工作,详见《标识和可追溯性及产品防护管理规定》。

5 相关文件 5.1《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合格供方考评表 6.2 劳务供方调查、评价表 6.3 服务供方调查、评价表 6.4 合格供方名录 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管理程序 ZH-CX-11-2018 1目的 对劳务供方和运输服务供方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劳务供方和运输服务供方满足市政公用工程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

2 运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工程项目所需劳务供方和运输服务供方控制管理。

3 职责 3.1业务管理部分管劳务供方及运输服务供方管理的全面工作。

3.2业务管理部负责组织劳务供方及运输服务供方的选择、评价以及控制管理。工程管理部和项目部参与配合。

3.3业务管理部定期对劳务供方及运输服务供方进行跟踪考评,参与劳务供方推荐考察。

3.4项目部具体负责所用劳务供方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并参与劳务供方的推荐考察。

4 工作程序 4.1劳务供方的初选 4.1.1业务管理部根据工程需要,采取推荐、自荐的形式确定劳务供方初选范围,初选劳务供方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并提供资料:
a. 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安全资格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企业简介,有关备案证件及员工的有效证件;

b. 班子成员名单及近三年企业的业绩情况;

c. 指定在建工程和竣工工程各一项进行考察。

4.1.2业务管理部根据参选劳务供方的初选资料进行选优,初步确定一家生产管理水平较高、质量、安全、信誉可靠的单位进行全面考察。

4.2劳务供方的考察、评定、审批。

4.2.1劳务供方的考察由业务管理部、项目部进行。

a. 业务管理部对劳务供方的“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备案证”、“安全资格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施工人员的构成”、“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等内容进行综合考察、评定并填写“劳务供方调查、评价表”;

b. 业务管理部负责对劳务供方竣工工程及在建工程的质量进行综合考察、评定。

c. 业务管理部、项目部负责对劳务供方在技术力量、施工能力、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察、评定。

4.2.2业务管理部将评审的“劳务供方调查、评价表”和队伍的有效证件整理齐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2.3建设单位指定的劳务供方,由项目部向其索取有效证件和项目部的使用意见一同报业务管理部,业务管理部将按资料评定,原则上按建设单位的要求操作。

4.2.4劳务供方审定批准后,业务管理部负责建立“合格供方名录”。

4.3运输服务供方的评价与选择 4.3.1业务管理部根据工程需要,组织物资采购人员、项目部对运输服务供方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填写“服务供方调查、评价表”。

4.3.2运输服务供方评价内容:企业资质证、营业执照、危险品运输、合法手续证明、驾驶员的有效证件、企业业绩及管理。

4.3.3经评审合格的运输服务供方,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业务管理部负责建立“合格供方名录”。

4.4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的日常管理控制 4.4.1业务管理部实施对所用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对所用劳务供方出现的工伤、质量事故协助上级部门进行处理。

4.4.2项目部实施对本工程所用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要及时上报业务管理部。

a. 负责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进场时对特种作业人员的验证工作,必须确保人证相符,机证相符,对存在问题的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要及时上报业务管理部;

b. 对劳务供方进行生产安排,组织施工、指导,并负责对技术、质量、环境安全交底与管理工作;
协助上级部门对出的环境、安全、质量事故进行处理;

c. 负责对劳务供方住宿,提供必要的生活资金,并尽量给劳务供方创造良好的生活、施工环境。

4.5劳务供方的跟踪考核评定 4.5.1业务管理部负责每季度对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的进度、质量、安全、环境管理四项指标的考核工作,并做好记录,对表现较差的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应随时建议公司采取整顿或更换措施。业务管理部每半年以“合格供方考评表”形式向业务管理部上报一次考核结果。

4.5.2业务管理部根据考核结果,对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每半年进行一次跟踪考核,并建立跟踪考核台帐。

4.5.3业务管理部根据跟踪考核结果和项目部等部门的日常检查结果为依据,对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进行综合评定,并组织相关人员(项目部)对评定意见讨论研究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进行通报,对在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工期进度、经营行为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列入公司“优秀队伍”名录;
存在问题严重的予以通报取缔。

4.5.4业务管理部负责将跟踪考核评定结果以正式文件通报各部门,并对达不到使用要求的从合格供方名录中除名。

5 记录 6.1 合格供方名录 6.2 劳务供方调查、评价表 6.3 服务供方调查、评价表 6.4 合格供方考证表 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ZH-CX-12-2018 1目的 对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环境质量的各个因素进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和向业主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的要求,实现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在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3.1工程管理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负责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协助综合管理部对污染防治、安全文明生产的监督管理,负责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及文件的监督执行;
负责计量器具的校准、检定管理。

3.2综合管理部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的控制与监督。

3.3物资供应部和机械设备部负责材料和机械设备的采购和调配。

3.4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员的培训管理及有效性评价,业务管理部负责劳务供方及运输服务供方的评价与选择。

3.5项目部负责工程过程中质量、安全、环境的控制、实施并做好记录。

4 工作程序 4.1施工准备 4.1.1工程中标签订工程合同后,由业务管理部领回合同规定数量的图纸,并负责将图纸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图集发放到工程管理部及有关人员。

4.1.2业务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和项目部进行审图并组织进行图纸会审,一般工程由工程管理部、项目部有关人员、业主、监理、设计相关人员参加,重要工程还需管理者代表参加,具体执照《技术管理制度》执行。

4.1.3重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由工程管理部和项目部共同编制,总工程师审批。一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由项目部编制,工程管理部审批。质量计划应包括环境控制、安全控制的内容。

4.1.4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计划的具体要求及有关文件组织落实:三通一平(水通、电通、道路通、施工场地平整)、临时设施及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

4.1.5施工准备全部完毕,项目部填写工程开工报告,报工程管理部审批。

4.2施工中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执有效证件上岗,项目部负责岗前检查并记录,无有效证件者严禁上岗。

4.3施工中项目部负责编制设备进场台帐和保养计划,组织对现场施工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机械设备部负责对项目设备的使用与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大型机械设备的故障排除或更换,由项目部填写维修、保养记录,具体按照《资源管理程序》和《设备管理制度》执行,以保证在用设备始终处于完好运行状态。

4.4施工中项目部严把材料验收关,具体按《采购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实施,出现原材料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5项目部按计划配备经鉴定合格的监视、测量器具,负责标识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存合格证明。监视、测量器具由专人负责保管。

4.6过程控制 4.6.1项目部在编制质量计划时,应依据施工图、有关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工艺流程图以及合同要求,确定项目工程的一般工序、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及可能具有对于环境、安全重大影响的相关过程。

4.6.2对于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由项目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技术方案,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工程管理部审批后由项目部具体组织实施。

4.6.3施工前由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设计文件、国家现行标准、规范及其工艺标准对施工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交底中要有重要安全和环境因素控制的内容,具体按照《技术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4.6.4一般工序的控制 a. 项目部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国家现行施工规范、标准要求组织施工;

b. 操作人员按照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操作;

c. 施工班组、项目部、甲方、监理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及合同要求进行验收;

4.6.5关键工序的控制 a. 工程项目中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包括对结构方面的影响和使用功能方面的影响)为关键工序。

b. 对关键工序除了按照一般工序控制外,施工前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应编制施工技术方案,以明确相关人员配备及职责、施工机具配备、物资验证及复验要求、设置质量控制点及质量要求、安全与文明施工要求等;

c. 施工中项目部应根据技术交底对班组进行跟踪检查,对出现偏离的内容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d. 施工时质检员对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并做好相关记录;

e. 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地基基础、主体就位,有关安全及重要使用功能的部分工程,施工时项目部应根据相关文件进行有关见证取样试验或抽样检测,并留有记录。

4.6.6特殊过程控制 a. 特殊过程是指那些工程中不宜检验,完工后又不能完全验证,投入使用后又容易出现问题的施工过程:如焊接;

b. 对特殊过程除了按照关键工序控制外,施工前项目专业技术人员应编制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呈报业务管理部审批后,由项目部具体实施;

c. 综合管理部组织,由项目部对特殊过程作业人员进行岗前技术技能培训;
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
项目经理、技术、质量、试验、材料、预算人员要具备相应的资格,项目部保存培训记录及资格证明;

d. 在特殊过程施工中,项目部质检人员应对过程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监控,并填写《特殊过程主要技术参数连续监控记录》,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项目经理确认并予以保存;

e. 对特殊过程应做工艺评定。

f. 特殊过程的所有记录由项目部保存,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检验及各类验收记录也应纳入技术资料中;

g. 人员、材料、设备变动时项目部需再次实施过程能力的验证。

4.6.7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控制 a. 施工过程中重要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及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参照《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执行)有噪声、建筑垃圾、粉尘和水资源消耗等,详见“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b. 对重要环境因素需实施控制,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在编制的施工方案中对运行控制应出题以明确,综合管理部审批后实施;

c. 综合管理部组织项目部对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控制的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

d. 施工中所用机械设备要始终处于完好运行状态,操作中项目部派专人指挥,防止超负荷工作;
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施工,所用料具要轻拿轻放,避免严重撞击,减少噪声发生;

e. 对施工中所产生的废物,项目部应规定专门的堆放地点,并定期清理外运;
操作相应检查记录;
工程管理部与综合管理部每月组织一次以施工管理、机械设备、材料、安全、卫生等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施工管理达标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用书面形式下达整改通知书,由项目部指定专人落实;
整改后,工程管理部、综合管理部进行复检,并按照公司《现场达标实施办法》具体落实奖罚,以确保施工过程环境的有效控制和持续改进;

h. 对需连续施工的过程,施工前项目部需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办理夜间施工手续并告知相关方;
对易产生粉尘污染的材料,外运时项目部需向当地环卫主管部门办理外运手续并告知相关方。

4.6.8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控制过程 a. 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是施工生产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关系到施工生产能否正常进行和企业能否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有:土方坍塌、车辆伤害、灼烫、高空意外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等,详见“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作业指导书,并遵照执行;

b. 对重大/不可接受风险要严格控制,努力降低风险,按照有关标准,公司制定安全目标和安全生产规定细则,由综合管理部监督,项目部具体实施;

c. 为实施目标管理,控制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由综合管理部会同项目部进行全员“三级”安全教育,坚持班组安全活动,并做好记录;

d. 在重大/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过程,对关键部位要严格检查,如:劳动用品、防护、施工用电、施工机具等;

e. 为控制重大/不可接受风险作业活动,综合管理部要坚持每月一次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大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指令项目部认真整改;

f. 项目安全员应配合项目部有关人员不定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下达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直至降低至可容许范围,否则,将停止工作予以整顿。

g. 项目部和班组要坚持经常性的自检互检制度,强化整改力度,做到雷厉风行,不留后患;

h. 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i. 特殊工种人员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取得资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特殊工种岗位严禁人员无证操作;
各工种要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杜绝“三违”的发生;

k. 对发现和避免风险事故的人员将予以表彰奖励,对玩忽职守和违章者予以处罚。

4.6.9对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过程及其对环境、健康安全造成重要影响的因素,施工时要严格加强质量、环境、安全控制,注意积累数据及经验。并对该过程进行环境因素识别、重要环境因素评价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

4.6.10操作人员根据产品(工程)特点及相关规定,依据流程图,采用过程方法,按照质量检测点、环境检测点、安全检测点及其检测内容,实施质量、环境及安全控制。

4.7过程检验 4.7.1过程检验应执行《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4.7.2一般隐蔽工程由项目部组织监理、业主等有关人员参加验收。地基基础隐蔽验收还需有勘察设计单位有关人员参加,验收合格后各方签字盖章。具体按照“技术管理制度”执行。

4.7.3项目部积极配合上级质量、环境、安全主管部门的抽查,对检查情况要留有记录,对出现偏离的项目及时上报给工程管理部、综合管理部或其他部门,积极落实整改,具体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和《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 相关文件 5.1《施工安全管理程序》 5.2《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4《资源管理程序》 5.5《能源综合利用管理程序》 5.6《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7《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5.8《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 5.9《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5.10《采购控制程序》 5.11《劳务供方及服务供方管理程序》 5.12《技术管理制度》 5.13《质量管理规定》 5.14《设备管理制度》 6 记录 6.1 特殊过程主要技术参数连续监控记录 6.2 特殊工种管理台帐 6.3 培训记录 6.4 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发放记录 6.5 设备台帐 6.6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6.7 计量器具台帐 6.8 工程技术复核记录 6.9 特殊过程/关键过程确认表 6.10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6.11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6.1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6.13 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6.14 风险控制策划表 施工安全管理程序 ZH-CX-13-2018 1目的 确保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的健康及安全危险因素被有效控制。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现场作业安全管理。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负责审批施工作业文件。

3.2工程管理部 a. 负责制定工程安全施工管理目标;

b. 负责编制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c. 监督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

d. 监督施工现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实施。

3.3项目部 a. 建立健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

b. 负责工程施工全过程作业人员的健康安全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 4.1施工前的准备 4.1.1工程管理部应根据公司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报公司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4.1.2工程管理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工程的施工作业特点识别危险源,制定《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清单》根据其危险程度编制施工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报公司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4.1.3施工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施工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和伤亡事故报告,一系列活动应按照公司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执行。

4.2安全防护措施要求 4.2.1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

4.2.2施工作业人员应配齐适合本工种作业的劳动保护用品。

4.2.3登高作业安全防护要求;

a. 登高作业人员必须设人监护,作业人员的垂直下方不得有人停留;

b. 登高作业前应对登高用具及劳动保护用品认真检查,确保牢固可靠,防滑、防倒;

c. 登高施工作业时严禁凌空抛掷物料。

4.2.4用电作业安全防护要求:
a. 用电设备接电源线时应停电作业,严禁带电接线;

b. 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用试电笔检测确认无电后方可使用;

c. 用电设备的临时线应根据现场环境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导线连接紧固,绝缘体不受损坏;

d. 焊接场所要检查易燃易爆物品,设专人负责,防止发生火灾;

e. 非电器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电器操作现场。

4.2.5沟槽作业安全防护要求 a. 应先支挡土墙或用水泥袋装砂土砌挡土墙;

b. 墙壁应加盖塑料条布;

c. 槽上部1米处应设护栏,禁止往槽内乱扔东西。

4.2.6施工安全防护要求:
按照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和建筑安全管理条例进行施工和检查。

4.2.7发生紧急事故按《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执行。

4.2.8施工现场管理按《施工过程控制程序》执行。

4.2.9安全劳保用品的发放和管理按公司《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执行。

4.2.10施工设备和施工机具的使用按公司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4.3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由综合管理部会同公司安全管理委员会定期监督检查,在实施过程中由专/兼职安全员进行检查与考评。

5 相关文件 5.1《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2《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5.3《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5.4《员工职业健康保护管理制度》 5.5《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 6 记录 6.1安全教育记录 6.2重大/不容许风险清单 相关方的管理程序 ZH-CX-14-2018 1 目的 对相关方在我公司的有关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对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的相关方进行管理,维护公司QEO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具有合作协议的合同方/承包方和进入工作现场、作业区域的人员的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涉及与相关方有联系的所有部门。

3 职责 3.1各职能部门负责对相关的合同方/承包方进行监督管理。

3.2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外来人员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包括QEO方针、环境、健康安全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等);
负责检查各部门对相关方管理的情况;
负责处理相关方有关环境、健康安全方面的投诉。

3.3综合管理部负责外来小车辆的出入管理。

3.4物资供应部负责外来货运车辆的控制管理。

3.5项目部负责对劳务供方和承包方的现场施工管理以及与外单位施工交叉作业的协调和管理,负责现场环境安全意识教育及安全知识教育。

3.6各相关部门负责对进入本部门所辖区域内的外来人员的QEO管理。

4 工作程序 4.1 管理对象 本程序主要是指采购供方、合同方、施工交叉作业单位、劳务供方、临时工、外来办事人员等。

4.2 管理内容 4.2.1业务管理部负责对外签定劳务合同,依据相应的劳务合同和(或)管理办法对相关合同方/承包方进行管理,劳务合同中应有明确的QEO要求或另外签订一份环境控制及健康安全协议书。

4.2.2物资供应部采购人员应依据供货合同规定对物资供方进行管理,向供方索要材料或设备必要的环境、安全性能指标和运输、包装、贮存条件说明等信息,并发放到相关部门,对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单位应提供准运证明。

4.2.3综合管理部依据工程承包合同的规定对工程承包方及劳务人员进行QEO运行知识的培训,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对查出的问题,按照《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组织实施。

4.2.4机械设备部依据设备维修合同规定及相应管理办法对设备维修分包方进行管理。

4.2.5对外来办事人员的管理: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相关的外来和进入所辖区域内的外来人员进行管理。

4.2.6接受外协的各部门对外协人员进行本部门的环境、安全教育工作,并提出其相应要求。

4.2.7当组织所购买和(或)使用的产品、设备(指本组织的或租赁、借用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的产品、设备)和服务中,含有可标识的环境因素或风险,要将有关的程序要求通知给供方和相关方。

4.2.8相邻单位及相关方的合理抱怨、意见由综合管理部负责搜集、整理并予以答复,综合管理部处理不了的向管理者代表反映、逐级上报,直到问题圆满解决。

5 相关文件 5.1《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2《教育、培训管理程序》 5.3《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6 记录 6.1 劳务合同书 6.2 相关方交流记录 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ZH-CX-15-2018 1 目的 通过对产品(工程)实现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确保产品(工程)质量满足顾客约定及合同规定要求;
通过对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危险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的监测和测量,确保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QEO管理体系所涉及的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各个组成部分。

3 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 a. 负责对公司QEO管理体系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完成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价;

b. 负责对QEO管理体系运行控制情况的监督;

c. 负责对劳务人员及运输服务供方司机的考核;

d. 负责公司办公车辆年检和员工的年度健康体检;

e. 负责QEO管理体系培训及有效性评价。

f. 负责制定劳动防护用品配置及发放标准;

g. 负责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的监督检查并做好记录;

h. 对公司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监督管理;

i. 对公司环境、安全风险、危险作业实施监督检查。

j. 对公司机械设备部特殊机械设备安全使用实施监督检查。

3.2工程管理部 a. 负责对购入的原材料、设施、设备计量器具进行监视和测量;

b. 负责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或委外送检;

c. 负责施工过程监视和测量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定期对过程监视和测量工作进行抽查,并做好抽查记录,负责竣工前的无损检验、压力试验、严密性试验;

d. 与甲、乙双方共同完成工程验收交付检验和试验,并负责与施工管理部门进行最后验收;

e. 负责对运输车辆年检监测;

f. 会同物资供应部对库存物资的保管进行监视和测量。

3.3项目部要特别关注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的监视和测量。

a. 对特殊过程及可能具有重要环境影响及重大危险因素的施工过程要严格进行监视和测量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上报工程管理部、综合管理部;

b. 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施工过程中及产品质量、环境行为表现、健康安全绩效进行监视和测量,确认每一个施工过程持续满足其预期结果的能力。

3.3财务部 a. 负责对工程成本、环境保护、健康安全费用的统计分析,包括:
——工程成本费 ——公司劳动保护用品费用 ——环境预防治理费用、健康安全费用 ——环保、安全奖惩费用 b. 做好季度、年度工程、环保、安全费用支出计划;

c. 做好季度、年度工程、环保、安全费用支出汇总。

3.4 各部门将监视和测量的相关信息提交综合管理部,作为数据分析信息的一部分。

3.5 管理者代表负责采购材料、设备的监视和测量。

3.6 总工程师负责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3.7 管理者代表负责QEO体系监测和测量总体工作。

3.8 总经理要关注体系监视测量的结果。

4 工作程序 4.1 根据施工图、设计变更文件及相关规范以及策划施工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制定实施计划,明确分工,明确各施工阶段进行监视和测量控制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4.2 进货检验 4.2.1 检验依据 4.2.1.1 依据施工图、进度计划和施工过程规定所需的工程设备、主要材料及相关的技术,如:型号、规格、技术等级以及合同中特殊明确要求的项目等。

4.2.1.2 依据工程设备、材料的相关国家规定、技术标准及有关环境标准、安全标准要求,制定检验和验收规程,对规定的项目实施检验。合格后办理验收或入库手续。

4.2.2 工程急需,尚未验证而又急需的材料,须经公司批准,监理、顾客同意,由技术人员填写“进货材料紧急放行申请表”并对该产品作出明确的标识和相应记录后方可投入使用并继续验证,由施工员记入“施工日记”。以保证一旦发生不合格时,立即追回更换。

4.2.3对进货检验的项目和数量,应根据供方所进行的检验程度及产品重要性确定。

4.2.4 原材料进场后由项目部材料员对材料进行验证,检查核对质量证明,查证货物是否齐全,数量、型号是否正确。

4.2.5 无产品质量证明的物资,特殊要求的安全标识,环保标识,经验证与采购计划不符的物资,由采购员实施退货。

4.2.6需经检验、试验的材料,由技术人员委托法定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和试验。

4.3过程检验 4.3.1工程管理部执行适用标准及相关文件要求,按相关专业规范的标准,对施工工程各项质量进行检验和验收,填写质量验收记录。

4.3.2项目部负责按相关专业的施工验收规范,对施工过程的工序进行检验,填写相应的检查记录,签字后报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对检查结果进行核定,签字认可。

4.3.3项目部对所有施工过程,按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项目,进行检验。由各班组自检,工程技术人员实施联检,并填写检验记录,签字认可。

4.3.4工程管理部组织对施工过程的隐蔽工程进行检验,并在检验单上签字。

4.3.5技术复核: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标高重要预埋件和特殊要求的部位进行技术复核,未经复核或复核不合格不准进入下一道工序。

4.3.6工程管理部不定期对各项目部已完成或正在施工中的工程进行抽查,检验评定,填写质量检验评定表。

4.4过程试验 4.4.1各项试验均由工程管理部和项目部执行,相关技术人员参加并签字后报项目经理认可。须经监理部门认可的,要报监理签字认可。

4.4.2见证取样由项目部的质检员在顾客代表或主管技术人员的监督下现场取样送法定检测单位进行试验。

4.4.3质检员按规定取样并做好试样(试件)标识和填写试验原始记录和试验委托书。

4.4.4环境监测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测试,并填写测试报告。

4.5最终检验 4.5.1工程竣工,经项目经理检查确认所有“进货检验”和“过程检验”的资料齐全完整,检验结果完全满足规定要求后报工程管理部。由工程管理部组织公司相关部门,进行竣工检验。检验合格后,报总工程师审批。

4.5.2工程管理部根据国家规范、标准及相关文件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竣工的单位工程进行检验评定工作。

4.5.3 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资料验收签字手续。

4.5.4工程管理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竣工的单位工程进行观感质量评定,填写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

4.5.5评定等级,由公司和各相关方面的主管领导签署意见,签字盖章认可。

4.5.6产品测量和监视形成的记录,由(项目部)委托监理及相关单位签字、并作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证明的证据。

4.6最终试验 a. 工程管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初验,对存在的问题,填写整改通知单,在限定日期内由项目部进行整改。

b. 整改合格后,由项目部邀请建设单位、工程监理进行初验;

c. 初验提出的问题整改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牵头联系监理公司,质检站,顾客及相关部门,组织最后验收,确认满足各项要求后,方可交付顾客使用;

d. 水、电专业各类设备调试及设备运行,由项目部各专业技术员组织实施,执行国家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按照试验程序进行,做好调试和试运行的详细记录,报项目经理签字后,报工程管理部审核。

4.7 不合格品处理 在检验和试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8检验和试验记录 4.8.1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各项记录由项目部负责收集,所有记录表格的签字应齐全,由规定的签字人签字。最终试验由项目经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要求填写试验报告、设备系统试运行记录,经甲方、监理、质检、设计四方签字认可。

4.8.2对执行本程序所作的原始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4.9监测类型 4.9.1技术性监测 a. 监测设备例行检测;

b. 职业病检查;

c. 特种人员资质年检;

d. 劳动防护用品监测;

e. 劳动安全卫生监测;

f. 监测设备校准等。

4.9.2管理性监测 a.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情况及效果监测;

1)综合管理部每季对职能部门和施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填写“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检查评审表”;

2)检查过程中发现管理方案不能满足QEO目标的适宜性,或无法按期完成时,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应及时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

3)综合管理部每年底以前对体系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书面向管理者代表汇报,并提出下一年度目标指标的修订意见;

b. 体系运行控制的监测 1)综合管理部通过每年的内审、外审、管理评审和每季度的体系检查对公司的体系运行及施工现场情况进行评价,发现不符合,按《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2)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的体系运行情况,发现不符合要予以记录,并按《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3)顾客满意度监测由管理者代表及工程管理部负责,发现不符合按《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c. 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符合性监测 综合管理部每年组织公司各部门对有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遵循的情况进行按《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评价。

4.10 监测方式 a. 现场自查;

1)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年检,按公司《设备管理制度》执行;

2)公司建筑物防雷、防静电、接地电阻值,由机械设备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测;

3)车辆的监测按公司《设备管理制度》执行;

b. 职业病检查:综合管理部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定期组织有关员工进行体检;

c. 环境监测:
1)噪声监测;

2)尾气排放监测;

3)废弃物监测;

4)粉尘监测;

5)原材料环保性能、安全性能监测;

d. 劳动防护用品监测:综合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及物资供应部分别对公司职能部门和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情况,并保留记录;

e. 监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
1)水准仪、经纬仪等监测设备的委外校准,由工程部按规定的周期进行,并保留校准记录;

2)使用部门负责监测设备的维修保养;
设备出现故障经检修后必须重新校准,并对检修前的监测数据进行复检,保留检修及复检记录;

3)监测设备的购置和报废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f. 劳动安全卫生监测:
1)各部门及项目部做好本部门日常的QEO劳动安全检查,保证工作、施工场所符合有关规定;

2)综合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组织对法定的四大节假日进行QEO安全卫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g. 特种人员资质年检:
1)电工、吊车工、焊工、架子工、技术员、司机、安全员、QEO内审员、质检员等均需经过上级有关部门培训、合格后上岗;

2)以上特种人员资质复印件由综合管理部保存并随时掌握其有效性、作出年检记录;

h. 紧急情况的监测:当发生紧急情况时,项目部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勘察、监测,记录监测结果,并尽快上报工程管理部、综合管理部,必要时报管理者代表。

4.11. 记录及不符合的纠正预防 a. 监测过程中应收集足够的监视、测量数据、并加以记录,以便有效分析评价,及时发现不符合;

b. 监视、测量中发现不符合按《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5 相关文件 5.1《设备管理制度》 5.2《施工安全管理程序》 5.3《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5.4《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5《废弃物管理程序》 5.6《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 5.7《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6.2 电气接地电阻测试记录 6.3 电缆敷设施工检查记录 6.4 设备运行记录 6.5 进货材料验收记录 6.6 计量器具台帐 6.7 施工日记 6.8不合格材料通知单 6.9不符合报告 6.10职工健康档案 6.11 QEO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公司及各相关部门) 6.12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完成情况检查评审表 6.13整改通知单 6.14工程竣工报告 6.15质量检验评定表 6.16质量抽查评定表 6.17 QEO现场检查记录 6.18环境检测报告 6.19员工体检报告 6.20监测设备检定合格证 6.21职业病台帐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ZH-CX-16-2018 1 目的 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定期评价对适用的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QEO管理体系所涉及的部门。

3 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组织各相关部门,对QEO管理体系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包括有关许可和执照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情况进行评价。

3.2综合管理部对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评价保持记录 3.3对企业遵循施工资质和营业执照的年鉴和遵循情况进行评价的记录有综合管理部保持。

4 工作程序 4.1 管理者代表每年组织综合管理部及有关部门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相关方、业主的要求进行评价,对评价的结果有综合管理部保持记录,包括监督有关部门对不符合要求,所实施的纠正措施的记录。

4.2 每年年底管理者代表组织综合管理部等有关部门对企业的资质的遵循情况和营业执照的生产许可范围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价,综合管理部保持评审和评审结果所采取纠正措施的记录。

5 相关记录 《合规性评价记录》 内部审核程序 ZH-CX-17-2018 1目的 通过内部审核,确定公司QEO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和体系要求以及法律、法规的符合性,是否得到有效地实施和保持,确保体系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QEO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活动。

3 职责 3.1总经理批准年度审核计划、聘任QEO管理体系内审员。

3.2管理者代表:
a. 负责组织年度内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负责内审报告的批准;

b. 任命审核组长、组成内审组,并负责内审计划的审批:
c. 负责对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方案的确认批准。

3.3 综合管理部:
a. 负责内部审核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组织内审组,确定审核员,编制年度内审计划和每一次内审的实施计划;

b. 协助审核组长做好审核工作,并负责内审计划,内审报告的发放和存档。

3.4审核组长:
a. 依据内审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内审,编写内审报告;

b. 会同相关部门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3.5 审核员:
a. 按照审核组长的安排,编制所分工范围的现场审核检查表,并报审核组长审定;

b. 对其分工审核部门,实施现场审核;

c. 负责对其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4 工作程序 4.1内审员的资格与聘任 4.1.1内审员的资格要求 a. 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b. 具有一定的组织、沟通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

c. 接受培训机构的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

d. 坚持原则,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

4.2.1内审员的聘任 内审员需经最高管理者正式批准聘用,一次聘任有效期三年,有效期过后由公司重新组织培训、考核后聘用。

4.2每年年初综合管理部编制年度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于每年1月底前报总经理批准后发至有关部门。一般情况下,每年开展一次内审活动,必要时,经总经理批准可增加审核次数。

4.2.1年度内审计划的内容 a. 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b. 审核的时间;

c. 审核的频次(可根据需要安排)等。

4.3 审核准备 4.3.1综合管理部依据年度内审计划,编制实施审核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实施审核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准则/依据、审核组成员及分工、审核日程安排等。

依据审核的活动、区域状况和重要程度以及以往的审核结果,必要时编制审核方案。审核方案针对的可能是某部门、某区域或是某标准条款要求。

4.3.2根据受审核部门及工作内容,由综合管理部提出审核组长及审核员人选,审核组成员需具有内审员资格并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担任。审核组长负责审核具体的组织工作。

4.3.3“内部审核计划”由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于审核前一周内编号发至受审核部门。

4.3.4审核组由二人或二人以上组成,由审核组长按审核计划进行分工。

4.3.5审核组长组织审核员学习有关文件,编制审核检查表,并准备好审核工作记录及审核所依据的资料。

4.3.6受审核部门收到“内审计划”后,如果对审核的日程安排有异议,可在接到“内审计划”的二日内与综合管理部联系,通过协调另行安排;
协商后仍不能一致时,由综合管理部汇报管理者代表予以解决。

4.3.7审核前受审核部门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研究确定陪同人员及所需要的资源等。

4.4 审核实施 4.4.1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审核组成员、管理者代表、公司有关领导、受审核部门领导参加。

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a. 明确审核的目的、范围和准则/依据;

b. 宣布审核组成员名单;

c. 介绍审核的方法,明确审核的要求;

d. 确认审核日程安排及审核中各次会议的时间,澄清审核计划中不明确的问题等;

e. 明确审核组成员与受审部门的联系人(即陪同人员1~2人);

f. 管理者代表或公司总经理讲话。

4.4.2现场审核 内审员按照内审计划的日程安排,分别对受审核部门进行现场审核,通过与受审核部门的主管领导、操作运行人员谈话以及现场观察、测量、验证或其他手段获取客观事实,记录审核发现。

审核组长召开组内交流会议,对内审员的审核发现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统一意见,最终确定不符合项,填写不符合报告,并作出本次审核结论,提出纠正措施要求,形成内审报告。

4.4.3末次会议 末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参加会议人员同首次会议。

末次会议主要内容包括:
a. 重申审核目的、范围和准则/依据;

b. 宣读不符合报告;

c. 进行审核总结;

d. 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有效性作出评价;

e. 提出纠正措施完成期限要求;

f. 公司领导讲话。

4.5 审核报告 现场审核完成后,审核组长应在三天内向综合管理部提交内部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一周内由综合管理部向各部门进行发放。

4.5.1 内部审核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a. 审核概要说明:审核目的、范围、准则/依据、审核日期、 核成员组成、受审核部门、审核综合情况的描述等;

b. 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及不合格项分布情况;

c. 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综合评价及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4.5.2 审核报告的发放范围:
a. 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公司有关领导;

b. 受审核部门;

c. 不符合项涉及的相关单位。

4.6 不合格项跟踪验证 a. 受审核部门接到“不符合报告”后,应组织本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和纠正措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纠正和改进(纠正措施的制定要“举一反三”,达到不再发生类似问题之目的);

b. 由综合管理部组织审核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受审核部门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效果实施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填入“不符合报告”验证栏,记录验证情况并签字;

c. 综合管理部将各部门效果验证的追踪情况向管理者代表汇报;

d. 在下次按计划对其进行审核时,审核员要跟踪检查此纠正措施是否依然有效,如不再有效,则应发一张新的不符合报告,在表中证明原来发现的问题;

e. 责任部门如在规定期限内未能完成纠正工作,应报告综合管理部,经调查属实后,由综合管理部协调解决,必要时应向管理者代表报告,协助解决;

f. “内审检查表”、完成纠正措施验证后的“不符合报告”及“审核报告”等相关记录由综合管理部保存,待不符合项关闭后,本次内审的全部资料归档于综合管理部。

5 相关文件 5.1《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2《文件控制程序》 5.3《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 6.1 年度内审计划 6.2内部审核实施计划 6.3内部审核报告 6.4 不符合、纠正措施实施情况报告 6.5 内审检查表 6.6 不符合报告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ZH-CX-18-2018 1 目的 为了确保对不符合要求的采购物资的不合格品、施工过程及产品(工程)产生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并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审、处置,防止非预期交付或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安全防护用品采购和施工过程及产品(工程)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全过程所发现的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3 职责 3.1 总工程师负责不合格品处置意见的审批。

3.2 工程管理部为本程序监督实施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处置,提出处置意见,并负责不合格品纠正后的再次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3.3 物资供应部负责对原材料采购、设备采购的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仓库管理员应根据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进行检查核对,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

3.4 项目部 3.4.1 负责对施工过程中不合格品处置。

3.4.2负责不合格过程、产品(工程)的处置,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隔离(可行时)。

3.5 综合管理部协助物资供应部做好安全防护用品不合格品的控制管理。

4 工作程序 4.1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识和记录 在原材料采购和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一旦发现不合格品,由操作现场的有关人员立即进行标识,并做好记录。标识用挂标牌、贴标签、采用不同颜色或画标志的方法,执行《标识和可追溯性及产品防护管理规定》。

4.1.1.1对已进场原材料由质检员根据《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进行检验,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应进行标识。

4.1.1.2 对顾客提供的不合格原材料要进行单独存放并标识。

4.1.2 半成品、成品不合格的识别和标识。

4.1.2.1按《施工过程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及国家验收规范标准以及行业要求进行识别。

4.1.2.2 顾客投诉、工程回访发现的不合格。

4.1.2.3 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的不合格。

4.2 不合格品的隔离 对所有的不合格品,有关人员将对其进行隔离或分区存放。

4.3 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

4.3.1不合格品的评审由工程管理部、物资供应部、综合管理部、项目部等有关部门参加。必要时请公司领导参加。

4.3.2 不合格品的处置 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案由工程管理部责成有关部门确定,报总工程师批准后,由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工程管理部负责监督管理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实施结果跟踪验证,相关人员应做好记录。

4.3.3不合格品处置方式 a. 原材料不合格品的处置 1)一般采取拒收或退货,若让步接收由物资供应部或综合管理部、工程管理部商定明确处置意见,并经总工程师审批后方可生效 2)如涉及降级使用则要做好标识和记录并注明降级使用,记录材料使用部位,以便于追溯;
材料员填写原材料不合格处置记录,并通知物资供应部,由物资供应部通知供方;

3)对物资供应方应进行重新评价,并追究其造成的经济损失;

4)对建设单位提供的物资不合格时,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并标识和记录,视情况协商后处置;

b.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处置 1)经返工处理进行重新检验,评审质量等级;

2)经加固补强或经法定检测单位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等级仅能评为合格;

3)经法定检测单位鉴定,能达到原设计要求并经设计单位认可能满足质量、环境、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时可不返工。

4)返工和返修后,应取得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认可。

c. 安全防护用品不合格的处置采取拒收和退货,不允许让步接收;

d. 产品(工程)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经评审可以有以下处置办法:
1)返工、返修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品(工程);

2)不经返工经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接收不合格品,但必须有授权人员批准及适用时应经顾客批准;

3)采取措施,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采取补救措施或更换部分部件)。

4.4 不合格品得到纠正后应再次验证,确保符合要求。

4.5 不合格品发生的相关部门填写“不合格品台帐”、“不合格品报告”。不合格品性质及采取措施的记录由工程管理部整理保存,定期归档综合管理部。

4.6 在非保修期内出现不合格产品,顾客要求处理,工程管理部与顾客沟通协调,并收取适当人工费、材料费用,予以维修。

5 相关文件 5.1《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2《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5.3《标识和可追溯性及产品防护管理规定》 6 记录 6.1 不合格品台帐 6.2 不合格品报告 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ZH-CX-19-2018 1 目的 建立和保持《不符合、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针对事件、事故和不符合采取有效地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QEO管理体系,减少由此产生的不利于公司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的影响。

a. 采取纠正措施,消除已发生的不合格,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

c. 报告和评估(调查)事故、事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防止或减少事故、事件再发生而产生的影响。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范围内所有的QEO产生的事故、事件和不符合所采取的改进、纠正和纠正措施。

3 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不符合(不合格)进行现场调查,指导制定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不符合项的实施情况负责监督和追踪验证。

3.2 工程管理部、综合管理部负责日常质量、环境、安全检查,并做好记录。

3.3 责任部门对发生的不符合和潜在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3.4 综合管理部负责环境和安全事故、事件的统计、报告、调查和处理。

3.5 工程管理部做好质量事故统计、处理工作。

4 工作程序 4.1不符合的判别 a. 监测和测量的结果不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或违反国家和地方及行业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b. 内审、外审、管理评审中出现的不符合项;

c. 自检自查出现的不符合(包括设备运行、材料的采购、搬运、贮存、施工过程检验和验收、交付过程、环境因素和风险控制等);

d. 经确认属不符合而由相关方提出的投诉或顾客抱怨;

e. 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环境问题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f. 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其他不符合项。

4.2 潜在的不合格 a. 生产运行记录的质量隐患、环境隐患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b. 相关方提出的质量隐患、环境隐患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c. 公司各职能部门在本部门工作中发现的质量隐患、环境隐患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d. 工程走访服务中发现的质量隐患、环境隐患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e. 内审、外审及管理评审中发现的质量隐患、环境隐患和职业健康安全隐患。

4.3 事故、事件 a. 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如:
——发生应急事故(火灾、触电等);

——车辆交通事故;

——施工现场摔伤、砸伤、烫伤、冻伤、中暑等;

——爆炸、坍塌;

——职业病发生;

——财产损坏、损失;

——其他。

b.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未发生伤害和安全危险的未遂事件。

4.4 识别和评审不合格(不符合) 4.4.1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不合格品指不合格产品(采购产品、工程项目),不合格项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不符合。

4.4.2现场技术或管理人员发现不合格应立即将信息反馈到综合管理部、工程管理部,由责任部门会同现场技术或管理人员对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项进行调查分析,视其性质和所承受的风险制定纠正措施,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

4.4.3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时的不符合项由综合管理部责任部门调查、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纠正措施,实施纠正,必要时制定预防措施。

4.4.4事件、事故控制要求 a. 各部门建立本部门的“事件、事故台帐”和“职业病统计台帐”,并按有关规定上报综合管理部;

b. 综合管理部建立公司的“事件、事故台帐和“职业病统计台帐”;

c. 综合管理部建立公司“职工健康档案;

d. 对发生的紧急事件或连续、多次发生的事件由安委会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以免酿成事故;

e. 一旦发生事故应采取响应措施并执行《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规定》。

4.5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 4.5.1根据不符合的判别和潜在的不合格,分别由责任部门制定 “不符合、纠正措施及实施情况报告”,限定整改时间,并追踪验证。

4.5.2 各部门应针对本部门的不合格,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实施方案,以纠正和预防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4.5.3各责任部门在制定措施时,必须明确应达到的目标、具体措施方案、由谁负责实施、完成期限等。

4.6 跟踪并记录纠正措施的结果。

4.6.1工程管理部负责工程质量方面不符合的跟踪验证。

4.6.2综合管理部负责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不符合的追踪验证。

4.6.3各职能部门日常监测及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和发生的不符合,由发现和发生的部门填写“不符合、纠正措施情况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或综合管理部)负责跟踪验证。

4.6.4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由项目部填写“不符合、纠正措施实施情况报告”,纠正措施的实施由相关职能部门(工程管理部或综合管理部)负责跟踪验证。

4.6.5定期检查、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不符合),综合管理部将不符合信息转交发生不符合的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限期完成。综合管理部或责成内审员负责跟踪验证。

4.6.6采取纠正、预防措施所引起的环境因素变化、危险源变化,要重新识别新的环境因素、新的危险源并进行重要环境因素评价、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执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4.6.7以上内容涉及文件的修改,依据《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 相关文件 5.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 5.3《危险源辨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5.4《内部审核程序》 5.5《管理评审程序》 5.6《文件控制程序》 5.7《记录控制程序》 6 记录 6.1不符合、纠正措施实施情况报告 6.2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6.3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6.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6.5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ZH-CX-20-2018 1目的 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使组织能够持续地识别、评价和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尤其对重大、不可接受风险加强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风险,减少人身危害和财产损失。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及办公场所范围内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及其实施。

3职责 3.1综合管理部是该程序的主管部门,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全过程监控。

a. 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

b. 负责制定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风险控制策划表”和“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制定相应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和风险控制策划表”、“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并经各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

3.3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确认公司的“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4工作程序 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业务活动分类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容许,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4.2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应以公司所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影响的职业健康风险为依据,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业务活动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工作场所、设备、人员(进入作业场所的所有人员,包括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等)和工作流程,并收集有关信息。

4.2.1 组织内存在的危险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a. 组织的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施工活动;

b. 组织的非常规活动,如停电、停机、检修等;

c.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d. 工作场所内本组织的内部设施,如建筑物、生产设备、物资等;

e. 工作场所内由外界所提供的设施,如组织所租赁的建筑物、设备等。

4.2.2危险源类别 根据组织工程施工及办公特点,主要危害因素类有: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空意外坠落 10)坍塌 11)滑倒(跌倒) 12)危险化学品的接触 13)其他 4.2.3 辨识方法 可采用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文件资料、询问、交谈、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与工作流程分析等方法进行辨识。本公司采用上述综合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4.3 风险评价 4.3.1风险评价方法 本公司采用LEC法,其公式为D=LEC 其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

a.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7,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7 完全可能预料 5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b.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分数定为7,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7 连续暴露 5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c. 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C)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的分数值1~20,轻伤规定分数值1,把造成2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2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20之间,如表3所示: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0 2人以上死亡 10 1~2人死亡 7 致残 3 重伤 1 轻伤 d. 风险值(D) 根据公式D=LEC,求出风险值D。风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风险等级的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组织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等级的界限值(由综合管理部确定),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风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表4 风险等级划分(D) D值 危险程度 风险等级 >50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不可接受的) >100~50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4(重大的) >50~10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中度的) >20~5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可容许的)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1(可忽略的) 4.4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的目的是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4.1风险控制策划 风险控制策划的原则:
首先考虑消除风险(如可行),然后考虑降低风险(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根源中或潜在的严重程度),最后考虑采用具体防护设备、防护用品。风险控制措施策划如表5所示。

表5 风险控制策划 风 险 措 施 不可接受的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

重大的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

中度的 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算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中度风险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的评价,以便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可容许的 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可忽略的 不需要采取措施且不必要保留文件记录。

4.4.2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在实施前应予以评审,评审内容:
a. 计划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b.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c. 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最佳的解决方案;

d. 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e. 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4.3风险控制的途经有: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及应急准备与响应等。

4.4.4各部门在进行危险源辨识、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计划时,应有员工代表及相关岗位人员参与,以确保该过程的严谨、完整和公正。

4.4.5风险控制措施由各部门组织制定,部门负责人审核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4.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的更新 组织的经营、施工、管理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外部社会对组织的要求以及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也在变化,因此危险源以及风险也会由于内外部的变化而变化。要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必要时调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方法。

4.5.1综合管理部每年组织更新一次,更新时应考虑每个新开工程及其他活动的更新情况。

4.5.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更新 a.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发生变化;

b. 职业活动发生变化;

c. 法律、法规、标准及相关要求发生变化;

d. 内审、外审、管理评审的要求;

f. 主要原辅材料发生较大变化;

g. 相关方抱怨或要求;

h.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完成,对剩余危险进行评价;

i. 新增项目时其他情况需要时。

4.5.3各部门需要更新时应及时通报综合管理部。

4.5.4更新引起的文件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5 相关文件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与更新程序》 6 记录 6.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 6.2重大/不可接受风险清单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与更新程序 ZH-CX-21-2018 1目的 对本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相关的能够控制和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确保环境因素及时更新。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QEO体系所覆盖范围内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3 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更新工作。

3.2各部门、项目部负责对本部门、本项目部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经部门领导批准后,报送综合管理部。

3.3综合管理部根据各部门、项目部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汇总整理成公司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并保存。

3.4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公司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审批,综合管理部负责将批准后的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下发至相关部门。

4 工作程序 采用“过程方法”的思路:确定活动/产品/服务,识别环境因素,环境影响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4.1环境因素的识别 4.1.1环境因素识别步骤:
a. 确定本部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

b. 识别工程施工及服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

c. 根据组织环境特点作出识别判断。

4.1.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考虑:
a. 对环境的影响;

b.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c. 相关方的关注和要求;

d. 已纳入计划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e. 不同状态、不同时态和不同类型的情况: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六个方面:大气污染、水污染、废弃物污染、土地污染、资源及能源的消耗及当地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等。

4.1.3识别环境因素时可采用的方法:
a. 调查法:
b. 现场观察法;

c. 排查法;

d. 过程分析判断法等。

4.2 环境因素评价 4.2.1 环境因素评价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发生的频率;

b. 环境影响的范围;

c. 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

d. 相关方关注程度;

e. 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

f. 可控程度及降低影响的可行性;

g. 其他方面。

4.2.2 评价方法 4.2.2.1环境因素评价方法有多种,如:专家判断法、是非判断法、对比法、跟踪环境影响或权重评分法等。考虑本组织的特点,公司采用评分法与判断法相结合。

4.2.2.2评分法评分标准 a. 设定6个评价因子分别用A、B、C、D、E、F表示,每个因子分值为1—4分。

发生频率A 连续发生 A=4分 一日以上一次至每月一次 A=3分 一月以上一次至每年一次 A=2分 一年以上一次 A=1分 环境影响的范围B 全球 B=4分 国家 B=3分 地区 B=2分 局部 B=1分 环境污染的危害程度C 重大 C=4分 严重 C=3分 一般 C=2分 轻微 C=1分 相关方关注程度D 相关方极为敏感、严重影响公司形象 D=4分 相关方较为关注,影响公司形象 D=3分 相关方关注或不关注,对公司形象有影响 D=2分 不影响公司形象 D=1分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符合性E 测定值超标 E=4分 测定值在允许范围内 E=3分 测定值等于规定值 E=2分 测定值优于规定值 E=1分 可控程序及降低影响的可行性F 有相应成熟技术且投资小于10万元 F=4分 有相应成熟技术且投资大于10万元 F=3分 有相应成熟技术但不成熟 F=2分 无现在技术待开发新技术 F=1分 b. 环境因素评价与重要环境因素的确定 1)按设定的评价因子对环境因素评定各项分值;

2)若A+B+C+D+E+F≥15分时,该因素初步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3)依据组织环境特点,结合实际,对比权衡,判定重要环境因素。

4.3 环境因素的更新 4.3.1 管理者代表责成综合管理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4.3.2 环境因素发生以下情况需要重新更新时,应重新识别评价,特别要注意重要环境因素的更新。

a. 适用法律、法规发生变化及国家、地方或行业标准发生变化;

b. 本公司扩大经营范围及改变经营项目;

c. 每年内审、外审或管理评审后涉及到环境因素的变化或发生严重不符合项;

d. 主要原材料及工艺方法有重大变化;

e. 重要设备、设施发生重大变化;

f. 发生应急事件/事故所涉及的环境因素变化;

g. 相关方连续投诉或提出合理要求。

4.3.3 环境因素的更新涉及文件的更改和修订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5 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5.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识别和更新程序》 5.4《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6 记录 6.1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 6.2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废弃物管理程序文件 ZH-CX-22-2018 1 目的 为确保废弃物能够得到控制和适当处理,减少和控制废弃物对公司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及人身伤害。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废弃物产生的部门、单位及施工过程。

3 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员培训,达到本程序所涵盖的岗位废弃物的识别、危害及处理办法能有清楚的了解,增强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

3.2 综合管理部负责监督施工现场和办公场所废弃物的收集、分类、标识和处理。

3.3 各项目部负责施工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收集、分类、标识和处理。

4 工作程序 4.1 废弃物辨识 4.1.1 危险废弃物:是指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方法辨识具有一定毒性、腐蚀性、易燃性、易爆性、化学反应性,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固态、半固态、液态和气态废弃物。如废化学试剂、稀料、油漆、沥青渣等。

4.1.2 一般废弃物:是指在施工过程、日常生活、经营活动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的、半固态(泥状)及不属于危险废弃物的废物。如生活垃圾、施工垃圾等。

4.1.3可回收废弃物:是指在施工、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再生利用价值的废物。如废桶、废编织袋、废铁、废纸,更换后的水、暖、电器材料等。

4.2 废弃物处理 4.2.1 可回收废弃物 a. 各部门将可回收废弃物收集、标识、分类存放,待有一定量时,按公司要求回收再利用或送回收部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并做好废弃物处理记录。

b. 各项目部应填写废弃物处理单,报公司综合管理部并由公司管理者代表审批送至行业主管部门审核,并按所在地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运送废弃物。

4.2.2 危险废弃物 a. 若有危险废弃物必须将其存放在指定位置并明显标识,该部门要填写“危险废弃物处理申请单”报综合管理部批准后,按危险废弃物处理办法采取处置措施。

b. 各项目部应对废料桶进行回收,按规定统一处理。

4.2.3 一般废弃物 a. 生活垃圾按指定地点集中存放,公司办公楼及项目部分别处理。

b. 建筑垃圾应进行袋装,并用车外运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外运时应加盖遮布。

4.3 车辆、机械设备废油泄漏应及时发现迅速处理。

4.4 废弃物存放若发生突发事件,按《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执行。

4.5 综合管理部负责制定施工现场、办公区域“废弃物分类、处理/处置一览表”下发各部门,并遵照执行。

5 相关文件 5.1《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获取、识别和更新程序》 5.2《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6 记录 6.1 废弃物处理记录 6.2 废弃物分类、处理/处置一览表 6.3 危险废弃物处理申请单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ZH-CX-23-2018 1 目的 为确保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对各种意外事件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发生时做出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职业健康安全影响,尽可能地降低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2 使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涉及的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该程序资源配备的审批。

3.2 总经理负责应急现场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工作。

3.3 综合管理部为该程序的主管部门。

a. 负责制定重大事故的应急计划,并负责该程序的监督检查和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以及应急时与社会相关部门联络,组织事故现场的救护工作;

b. 负责定期对公司范围内的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培训,可行时组织演练;

c. 公司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设在综合管理部。

3.4机械设备部负责应急设备设施的配备和维护。

3.5 机械设备部 a. 负责应急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技术方案确定和技术措施把关;

b. 负责对紧急情况发生后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并向综合管理部提出改进建议完善本程序。

3.6 各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可行时并做好应急演练。

4 工作程序 4.1 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意外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

4.1.1 任何火情发生。

4.1.2 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4.1.3 高处作业坠落及物体打击。

4.1.4 机械设备伤害。

4.1.5 坍塌事件 4.1.6 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

4.2 应急准备 4.2.1 公司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总经理任组长,管理者代表任副组长,组员由各职能部门及项目部等部门组成。

4.2.2 事故易发生部门(项目部)成立应急队并落实应急措施。

4.2.3 每年举行一次应急演习,验证应急计划和应急措施。

4.2.4 综合管理部建立包括有市消防队,医院等单位以及公司各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的通讯联络表,并与市消防队、建委、环保局等保持联络,以获取环境、安全及卫生方面的相关资讯。

4.3应急响应 4.3.1 火情的应急响应措施 a. 综合管理部、各项目部配备消防设施、器具必须齐全、完好、使用灵活;

b. 设备、线路安装应严格按相关规定管理和运行;

c. 有易燃、易爆材料的存放地严禁进行电焊或动火作业;

d. 如发生火情,发现人员应迅速将此信息传递给综合管理部和管理者代表,同时采取措施,立即断开相关区域内所有设备电源包括照明电源,控制火情,防止失控的恶性事故发生,由综合管理部联络相关部门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救援;

e. 如火情失控,应切断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火源,防止火情进一步发展,注意保护并抢救公司的重要财产,并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立即通知市消防队,报警时必须讲明起火地点、火势大小、起火物资、公司电话号码等详细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警,引领消防队或救援人员到着火地点;

f. 具体详情见相关部门制定的各种预案。

4.3.2 人身触电伤亡事故的应急响应措施不论何种原因,发生人身触电,在场人员需立即切断相关部分电源,避免严重人身伤害或伤亡事故的发生,并对因部分断电可能引发的连带过程采取措施,避免连带事故的发生。具体实施执行相关部门的制定的预案。

4.3.3 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件的应急和响应措施 a. 对即将进行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

b. 对即将进行高处作业的环境安全设施(如安全网、密目网、防护栏杆、脚手板等)进行检查、验收并记录;

c. 一旦操作人员或相关人员发生坠落、物体打击应立即停止作业,如发生人员伤亡应迅速进行现场救治或立即联系医疗单位等有效手段,保护现场有关物品。

4.3.4 机械设备伤害的应急响应措施 a. 对准备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验收,对于大型机械(如塔吊等),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有关规定进行报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b. 做好机械设备正常的检修维护,严格操作规程;

c. 出现异常情况,如设备有异物,电机异响,局部变形,安全装置破损等,应立即停止运转,相关人员撤离操作场所及周围环境;
报请现场主管人员,请专业人员查找原因进行修理,正常后方可使用;

d. 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对已投入设备的物料采取措施或撤料,注意防止设备漏油及物料洒落造成的环境污染;

e. 出现人员伤亡,立即组织进行救治,情况严重逐级上报主管部门。

4.3.5 坍塌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 在基槽开挖后,有关作业人员在基槽底部开始清槽时基槽侧面发生紧急情况时,在场的人员须及时通知相关的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本部门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必要时报告综合管理部,如果发生人员伤亡,应迅速进行现场救护或联系医疗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连带事故的发生。

4.3.6 其他事故的发生,参照本程序采取可行的应急措施。

4.3.7 当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在场人员须及时通知相关的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本部门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必要时报告综合管理部或向社会有关部门求援,视其严重程度请求协助。必要时当即或处理后报告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如与顾客或相关方有联系的,请示公司主管领导后报告顾客或相关方。

4.3.8 意外事件和紧急情况发生后,该部门编写“事故报告书”报综合管理部等候处理。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必要时由公司领导参加)进行事故分析,本着“三不放过”的原则,分析原因,限期整改。按照有关规定必要时上报上级机关。事故发生部门应将发生事故填入“事件、事故台帐”。

4.4 相关事故的处理文件及记录由综合管理部保存,定期报综合管理部存档。

4.5 综合管理部应半年评审一次上述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行评审和必要的修订。

4.6 应半年一次对各种预案进行演练。

5 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5.3 各种应急响应预案 环境分析控制程序 ZH-CX-24-2018 1目的 为满足GB/T19001-2016标准4.1的要求,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经营环境内外部因素识别、评价。

3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的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价。

3.2 工程管理部负责技术风险分析、质量风险分析。

3.3 业务管理部负责市场风险分析。

3.4 管理者代表负责经营风险分析。

3.5 财务部负责财务风险分析。

4 工作程序 4.1 风险识别时机: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

4.2 参与风险管理的人员应经过综合管理部组织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

4.3 需考虑的风险有:
4.3.1质量风险 a直接质量风险: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退货、换货、修理等风险。

b间接质量风险:产品使用过程,损坏了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应负民事赔偿责任。

4.3.2环境风险 a产品销售淡季与旺季,影响顾客的采购,也间接影响公司产品生产,考虑库存。

b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消费习惯不同。

c政策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d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同伙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4.3.3经营风险 a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b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c设备: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

d供销链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

e法律纠纷:消费者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

4.3.4市场风险 a市场容量: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b市场竞争力: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值风险。

c价格风险:产品的价格风险受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声誉、顾客消费等的影响。

促销风险:促销风险包括促销活动的成本的控制、效果预测失误以及对品质的怀疑等。

4.3.5财务风险 a融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比如风险筹资的费用很高, 而且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加大了筹资的不确定性。

b资金偿还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还风险。

c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

d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

e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4.4 环境因素分析、评价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优势,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有利的竞争态势;
充足的财政来源;
良好的企业形象;
技术力量;
规模经济;
产品质量;
市场份额;
成本优势;
广告攻势等。

劣势,也是组织机构的内部因素,具体包括:设备老化;
管理混乱;
缺少关键技术;
研究开发落后;
资金短缺;
经营不善;
产品积压;
竞争力差等。

机会,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产品;
新市场;
新需求;
外国市场壁垒解除;
竞争对手失误等。

威胁,也是组织机构的外部因素,具体包括:新的竞争对手;
替代产品增多;
市场紧缩;
行业政策变化;
经济衰退;
客户偏好改变;
突发事件等。

4.5构造SWOT矩阵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

4.6制定行动计划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
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

5记录 5.1 内外部环境分析报告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 ZH-CX-25-2018 1目的 为识别公司内外部相关方需求,明确并监视其对组织的影响,确保管理体系运行的持续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管理体系相关方及其需求的明确、监视及控制。

3 职责 3.1业务管理部负责顾客、供方、分包方的监视管理。

3.2物资供应部负责外部供方的监视管理。

3.3综合管理部负责除顾客、外部供方以外的其他相关方需求的识别评审及监视。

4 程序 4.1相关方的分类 a)顾客;

b)最终用户或受益人;

c)业主,股东;

d)银行;

e)外部供应商;

f)雇员及其他为组织工作者;

g)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关;

h)地方社区团体;

i)非政府组织。

4.2识别相关方 综合管理部年度组织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确定与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并将讨论结果登记录入《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识别清单》。

4.2识别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综合管理部年度组织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对这些确定下来的相关方其对本公司的需求和期望进行识别与登记,并将讨论结果登记录入《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识别清单》。

4.3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的监视和评审 综合管理部年度组织各部门人员共同参与对这些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的变更及达成情况进行监视和评审,并将讨论结果登记录入《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识别清单》。

4.4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示例 5 相关文件 《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6 相关记录 6.1 《相关方需求和期望识别清单》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控制程序 ZH-CX-26-2018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 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 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 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 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资源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 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 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 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职责 3.1综合管理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3工程管理部负责收集工程竣工交付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定义 4.1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不确定性是对某一事件、其后果或其可能性缺乏(包括部分缺乏)信息、理解或知识的状态。

4.2机遇: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4.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
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4.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4.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

4.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4.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4.10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4.11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x风险发生频度。

5作业内容 5.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a) 对产品(工程)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 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 设备、特种设备对工程质量造成的风险;

d) 工程质量的风险;

e) 过程失效的风险。

5.2建立风险/机遇管理团队 5.2.1建立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的,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总经理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
a) 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 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c) 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d) 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总经理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并赋予评估小组组长策划并实施风险和机遇的管理。

5.2.2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任职要求 为确保参与风险和机遇识别和评估的人员,其人员资质符合要求,能够胜任并且参与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制定应对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人员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a)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

b) 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c) 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

5. 3风险管理计划 评估小组组长应组织策划风险管理计划并编制《风险管理计划》表,指导操作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以及对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规定,编制《风险管理计划》时,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计划的范围,判定和描述适用于计划的设备物资和寿命周期阶段;
  b) 职责和权限的分配;

c) 风险管理活动的评审要求;

d) 风险的可接受性准则,包括危害概率不能估计时的可接受风险准则;
  e) 验证活动;

f) 有关生产和生产后信息收集和评审的活动。

5.4风险评估 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5.4.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以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
a) 法律法规、产品及客户要求;

b) 风险发生时导致的人身伤害;

c) 财产损失的多少; d) 是否会导致停工/停产;

e) 对企业形象的损害程度。

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
a) 非常严重 b) 严重 c) 较严重 d) 一般 e) 轻微 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
严重程度 描述 严重 等级 法律法规、产品及其他要求 人身伤害 财产损失 (万元) 停工/停产 企业形象 非常严重 违反法律法规、国际/国家标准、客户标准 死亡、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等 财产损失≥10 不可恢复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5 严重 省内标准、行业标准 受伤需要停工疗养,且停工时间≥3个月 10<财产损失≥5 需较长时间调整后才可恢复 省内、行业影响 4 较严重 地区标准 受伤需要停工疗养,且停工时间<3个月 5<财产损失≥0.5 间歇性恢复 地区性影响 3 一般 企业标准 轻微受伤,包扎即可 财产损失<0.5 可短时恢复 企业及周边范围 2 轻微 不违反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不影响 1 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

5.4.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 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级,如下所示:
a) 极少发生;

b) 很少发生;

c) 偶尔发生; d) 有时发生;

e) 经常发生;

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
发生频度 定义 等级 极少发生 发生概率≤0.001% 1 很少发生 0.001%<发生概率≤0.1% 2 偶尔发生 0.1%<发生概率≤1% 3 有时发生 1%<发生概率≤10% 4 经常发生 发生概率≥10% 5 发生频度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

5.4.3风险的可接受准则 风险可接受准则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通过对风险的严重度和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后,通过计算风险系数确定是否对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的计算如下公式:
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频度等级 风险系数的大小决定是否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如下表要求: 发生频度 严重度 非常少发生 很少发生 偶尔发生 有时发生 经常发生 非常严重 5 10 15 20 25 严重 4 8 12 16 20 较严重 3 6 9 12 15 一般 2 4 6 8 10 轻微 1 2 3 4 5 使用风险系数作为参考值,下表为风险系数的范围及当风险系数达到一定值时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
风险 系数 风险等级及应采取的措施 风险等级 风险措施 15-25 高风险 应立即采取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 5-15 一般风险 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5 低风险 风险较低,当采取措施消除风险引起的成本比风险本身引起的损失较大时,接受风险 风险的应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当潜在的风险可有效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时,应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认风险规避措施并予以执行,直至部分消除或完全消除风险。当尚无可行方案进行规避风险时,应采取有效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下表为识别风险系数后,对风险等级的判定应急应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对照表:
发生频度 严重度 非常少发生 很少发生 偶尔发生 有时发生 经常发生 非常严重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高风险 高风险 高风险 严重 低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高风险 高风险 较严重 低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高风险 一般 低风险 低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一般风险 轻微 低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一般风险 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保持风险措施的方案和实施结果的跟进应记录,记录的保持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文件执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的详细内容应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便于后续的查阅和跟进。

5.4风险应对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
a)风险接受;
b)风险降低;
c)风险规避。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

5.4.1风险接受 是指企业本身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
a) 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b) 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

c) 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

d) 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5的低风险。

5.4.2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即采取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坏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应制定的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低方法:
a) 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b) 无法消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

c) 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为5至15之间的一般性风险。

5.4.3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
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5.4.4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风险系数过高时应采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效的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a) 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

b) 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应得到明确;

c) 应指派一名负责人为措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进,确保采取的措施被有效的落实。

5.5风险和机遇的评审 综合管理部应按制定的周期组织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是否有效且完善;

b)风险应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进度;

c)对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潜在影响。

5.5.1 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 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
a) 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b) 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

c) 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

d) 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他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

e) 其他情况需要时。

5.5.2风险和机遇评审的实施 5.5.2.1实施前的准备 在风险和机遇评审会议之前,各部门应整理本部门对风险和机遇分析的资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内容以及风险应对所采取措施的结果等记录进行汇总分析。

5.5.2.2风险和机遇应是的实施 综合管理部按策划的要求组织个部门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综合管理部应保留评审的记录以及评审所确定的决议,包括后续的改善机会。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形成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评估报告;
b) 持续改进的机会;
c) 剩余风险分析及改进措施。

6 相关文件 6.1《环境分析控制程序》 7记录 7.1 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变更控制程序 ZH-CX-27-2018 1 目的 建立变更控制管理程序,对可能影响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和过程控制的所有变更进行评估,以此提高施工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与施工过程、工程质量有关的变更管理。

3 职责 3.1公司各部门共同负责本程序的实施。

3.2综合管理部负责变更的管理及跟踪检查。

3.3管理者代表负责对所有变更申请和实施计划进行批准。

4 内容 4.1变更的范围 变更的范围是分为施工组织设计、设备、设施、检验方法(包括取样方法、条件的变化,样品制备和处理方法的变化,对照品配备方法的变化,检验仪器型号的改变等)、质量标准、在技术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备案的技术文件、生产工艺、物料供应商、文件、记录、其他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等。

4.2变更的分类 根据产品相关管理相关法规的要求以及对产品质量或对产品的验证状态的影响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类:
4.2.1次要变更:对工程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基本不产生影响或影响不大。

这类变更由企业自己控制,不需要经过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或批准。如文件夹的变更、中间产品检验标准或方法的变更、关键监控点的变更等。

4.2.2中度变更:需要通过相应的研究工作证明变更对工程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制不产生影响。

4.2.3较大变更:需要通过系列的研究工作证明对工程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4.3 变更程序的流程 4.3.1变更申请部门应填写《变更控制记录》一式两份,写明变更的内容,包括变更所涉及的文件内容:应写明原有内容,变更后内容、变更原因、可能产生的影响和预计完成的日期,并由变更申请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名、签署日期。变更编号原则: “变更”用汉语拼音字母“B”表示,后接两位数字表示年度,其次两位数字表示月份,最后三位数字表示变更的流水号;
例如:2017年01月第一次变更表示为:B1701001。

4.3.2变更申请部门应将《变更控制记录》交到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各相关部门根据申请部门提出的变更预计完成时间,注明应进行的相关工作预计完成时间,最后提交综合管理部。各相关部门评估、审核后,受权人给出审核评估意见,对无异议的变更申请进行批准。对有异议的变更申请综合评估,必要时召开评估、审核会议,最终由受权人作出是否批准的结论。综合管理部汇总各部门的审核情况对变更申请做出基于质量风险的分析和评估,确定所提议的变更对产品质量是否存在潜在影响,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变更的实施计划,并规定变更的计划完成日期。

4.3.3变更从申请人提出申请到变更批准的时间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从变更批准到开始实施变更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若超过三个月,应说明原因,并明确实施变更的进度。

4.3.4未批准的变更由相关部门记录否决原因,并将相应《变更控制记录》交综合管理部归档保存。

4变更的实施 各部门按批准的措施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要在项目部管理人员和综合管理部的监控下进行。变更实施完毕,将完整的《变更控制记录》归档。

4.5变更后评价与跟踪 综合管理部应负责审核变更实施的情况并最终确认变更实施日期,并且对变更后的产品(工程)质量影响进行跟踪,还应及时跟踪确认变更控制的有效性,对推广实施中的变更的有效性产生置疑时,必要时及时终止该变更。

5 相关文件和记录 5.1变更控制记录 方针、目标、指标控制程序 ZH-CX-28-2018 1 目的 为建立、实施与改进公司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并不断改进公司的产品质量工作。

2 使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制定、更改与实施。

3 职责 3.1综合管理部协助管理者代表指定公司方针、目标、指标,并负责监督方针、目标和、指标和方案完成情况。

3.2其他各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公司制定的方针、目标、指标执行情况。

4工作程序 4.1管理方针 公司制定的管理方针,应考虑质量、客户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适当时考虑相关方的要求指定管理方针并形成文件,传达给公司全体人员。

a) 制定管理方针应考虑适合与公司活动、产品(工程)或服务的性质和规模;

b) 对持续改进作出承诺;

c) 对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作出承诺;

d) 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和基础;

e) 与公司的其他管理方针相一致;

f) 在管理评审上对管理方针进行评审,以确保方针保持相关的适宜性,并为公众所获取。

4.1.2管理方针的更改 每次对公司质量体系的评审,均需对管理方针进行评审,其适宜性,当管理方针需要更改时,应经总经理批准,形成文件后重新向全体员工传达。

4.1.3管理方针的宣传 通过管理手册的分发,以及公司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对公司各级管理人员、执行人员(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操作人员进行方针的宣传;

综合管理部组织公司全体员工进行管理方针的培训,以确保对公司管理方针正确、充分的理解。

4.1.4管理方针的公开 公司应考虑相关方或公众的要求,以适当的方式公开管理方针。

4.2目标、指标 4.2.1目标、指标的制定 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方针和年度销售计划,产品质量可行性、利益相关方的观点等提出年度目标和指标,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公司批准后生效。

质量体系建立之初的目标、指标,由管理者代表根据质量策划,组织制定并审核,报公司批准后予以传达和实施。

4.2.2目标、指标的制定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管理方针的内容;

b) 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c) 公司的产品质量;

d) 来自相关方的信息与要求;

e) 产品质量的改进;

f) 可选择的最佳技术,以及经济上、运作上的可行性;

g) 实施的进度,以及可调整性的要求;

h) 质量体系方针的逐层分解,量化后纳入相关职能部门,既目标明确、指标和方案具体可测量。

4.2.3目标、指标的更改:
a) 管理方针首次制定,应考虑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包括管理方案的进度状况以及相关方等要求;

b) 公司管理方针修订/更新,管理者代表应重新组织规划管理目标、指标、方案;

c) 管理者代表每年一次(一般为管理评审后),应组织各部门人员对目标、指标、方案系统修订一次;

d) 总经理认为需要时,管理者代表应组织更新部分管理目标、指标、方案;

4.2.4公司组织各部门对所属员工进行目标、指标的培训,确保全体员工清楚公司及各部门的目标和指标,并付诸实施。

4.2.5目标、指标的公开 相关方或公众要求公司的目标、指标时,需经过公司审批。

5 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管理程序 ZH-CX-29-2018 1 目的 1.1 确保所有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1.2 确保市政公用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

1.3 实现企业制定的质量目标。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承建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管理。

3 职责 3.1 工程管理部负责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并监督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协助编制重点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3.2 总工程师批准施工组织设计。

3.3 项目部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具体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进行工程图纸会审后签订市政公用工程合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4.1.1 重点工程 由工程管理部负责配合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4.1.2 一般工程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4.2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为施工合同、施工图纸、现行有效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等。

4.3 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4.3.1 工程概况 4.3.2 确定工程需达到的质量目标(可高于合同目标)。

4.3.3 施工准备。

4.3.4 施工布署。

4.3.5 施工总平面布置。

4.3.6 确定施工方案及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4.3.7 施工进度、施工机械和工具、劳力、材料需用量及加工成品、半成品计划。

4.3.8 关键工序的质量措施。

4.3.9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时需制定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4.3.10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QC活动及为达到质量目标而采取的其他措施。

4.3.11 安全生产、现场环境、卫生管理及文明施工。

4.3.12 质量目标计划与有关的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应一致,对有特殊要求的要制订特定的管理方法。

4.4 施工组织设计由工程管理部审核,经总工程师批准、工程管理部办理发放手续。

4.5 在设计图纸或施工情况发生变化,需要修改施工组织设计时,由项目部向工程管理部报告修改内容,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后,工程管理部下发修改通知书。

4.6 工程竣工后,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交工程管理部与其他技术资料一并存档。

5 记录 5.1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卡》 5.2 《施工组织设计修改通知书》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ZH-CX-30-2018 1 目的 对物资进行必要的标识,以确保防止不同产品混用,并在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进行追溯。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采购产品、顾客提供产品及施工过程的标识。

3、职责 项目部负责物资产品标识管理。

4、工作程序 4.1 采购产品的标识 项目部材料员用标牌方式加以标识,挂牌要求醒目、明确。标识内容包括:名称、规格型号、供货单位等,并明确其合格、待检等状态情况。

4.2 施工过程使用施工日志、质量验评记录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包括业务部位、施工班组及技术负责人和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

4.3 当合同规定有可追溯性要求的产品:
a、顾客必须验证产品;

b、使用了新材料、新技术的产品;

c、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有重要影响的产品。

应保证其标识移植的一致性,并预以相应的记录,以实现可追溯性。

5、相关文件 防护管理控制程序 ZH-CX-31-2018 1 目的 对市政公用工程及材料进行必要的防护,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2 范围 对公司所有在建工程及材料的防护。

3 职责 项目部负责公司工程及材料防护的实施及管理。

4 工作程序 4.1 搬运防护 4.1.1 对搬运产品的要求:
4.1.1.1 对各种大型构(配)件使用起重机械进行吊、安装时,要制订安全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

4.1.1.2 对施工过程中所用的原材料用水平运输器具进行运输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材料的混用和污染。

4.1.1.3 对水、电安装的设备及门、窗、玻璃等,在搬运过程中按各自特性要求进行搬运。

4.1.1.4 对易燃、易爆或对人身安全有影响的产品的搬运,要制定作业指导书。

4.1.2 对搬运工具的要求:
4.1.2.1 所使用的搬运机械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事故而影响产品质量。

4.1.2.2 对施工过程中用的小型运输设备要与计量管理相适应,以保证砂浆、混凝土的配合比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使工程的内在质量不受影响。

4.1.2.3 对危险品,根据作业指导书要求使用专用的搬运工具。

4.1.3 搬运过程的防护 4.1.3.1 在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各种材料的标识和有关检验、试验状态标识,保证各种标识的完整。

4.1.3.2 在搬运过程中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丢失、损坏,以保证搬运物品的完好无损。

4.1.3.3 对易燃、易爆等对人身安全有影响的产品,应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搬运,保证安全。

4.2 贮存防护 4.2.1 对原材料的贮存要求:
4.2.1.1 对各种原材料要建立仓库或相应的场地进行保管。

4.2.1.2 对危险品如:炸药、雷管、易燃、易爆物质,要隔离存放,设专库、专柜保管。

4.2.1.3 室外现场中的各种材料要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各种备用材料要成方成垛,对需防晒、防潮、防火的材料要有相应措施。

4.2.2 对原材料入库的管理:
4.2.2.1 材料入库时,仓库保管员应核对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进行验证,如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物资短损,仓库保管员不予签字,应立即与交货人一起查明责任,做好记录。

4.2.2.2 材料到货后,应及时根据《采购管理程序》进行验收,不得随意拖延验收时间,并要做到不合格材料不入库、不供应。

4.2.3 对仓库材料的管理:
4.2.3.1 加强帐卡管理,帐卡要准确反映实物的流转情况,同时要标出各种物资的最低存量和订购点,帐卡分类要始终一致,要有统一的编号。品种、规格、数量、价格要登记齐全,材料保管员应定期对库存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有丢失、损坏、变质等情况时,要作出记录并及时向材料科反馈,必要时隔离存放,作出标识。

4.2.3.2 对于材料的标识,要按照《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执行。

4.2.3.3 保管的物资要做到先进先出,有保管期限的物资严格保管期限,临近到期时及时反映,进行妥善处理。

4.2.4 严格执行材料出库手续:
发料前要认真审查材料单,凭单发料,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领导批示先发料后补单。

4.3 工程防护 4.3.1 施工过程中的防护 a、冬雨季施工前和施工中,要按照《冬雨季施工措施》做好保温、排水、防汛、蓬盖等临时设施,准备必要的材料和机具,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

B、对于分项工程。如:砌体、砼、抹灰、面层等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被践踏、碰撞等影响工程的质量。

C、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质量外观的部位。如:门窗、大墙面、水磨石、面砖、卫生洁具等要有防护措施,必要时隔离保护。

4.3.2 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后,在顾客没有正式接收之前,由项目部派专人看管保护,以保证工程在顾客接收时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满足使用要求。

4.3.3 项目部质检员负责对防护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出现问题时,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制定必要的措施。

4.3.4 工程经质量监督部门验收合格后,项目部负责人负责具体交付工作。

4.3.5 竣工验收证明资料由项目部技术人员负责记录、填写,由工程管理部负责接收、整理、立卷,并向档案室移交。

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ZH-CX-32-2018 1 目的 对公司检测设备进行管理,确保其测量数据准确,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2 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所有检测设备的管理 3 职责 3.1 项目部负责经纬仪、水准仪等检测设备检测和管理。

3.2 各使用部门配合检测设备的控制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项目部负责建立设备台账和周检计划。

4.2 根据检测设备周期检定计划,项目部及时通知各使用单位,进行周期检定。

4.3 项目部根据检测设备状况加贴标识,标识内容:
A、经法定检测部门周期检定合格的设备,贴准用标识。

B、正在维修的设备,贴停用标识。

C、暂时不用的设备,贴封存标识。

D、已报废的设备,贴报废标识。

4.4 检测设备在下列情况下需要随时校准: A、当环境变化较大时。

B、当较长时间不使用再启用时。

C、当检测操作过程中,发现失准时。

4.5 当有的检测设备发生超周期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对该设备进行检定,如检定合格,则说明该设备超周期数据有效,如检定不合格,则说明该设备超周期检测数据无效,应重新检测。

4.6 当检测设备发现异常,由项目部通知使用部门进行维修;
如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设备,由项目部提出报废申请,经总公司批准后,贴报废标识。

4.7 检测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关专业技术水平,熟悉设备的性能和国家有关检测要求,各种检测设备,按其操作规程规定的工作条件,进行合理的环境控制,保证数据准确,设备完好。

5 记录 《设备台帐周检计划》 顾客满意度测量控制程序 ZH-CX-33-2018 1 目的 对顾客满意状况进行测量和管理,以确保顾客满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顾客满意管理。

3 职责 3.1 业务管理部负责顾客满意管理。

3.2 工程管理部、项目部配合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工程竣工后工程管理部向顾客发放《使用说明书》、《工程保修书》、《用户回访单》让顾客了解使用要求及公司服务内容。

4.2 质量回访 工程管理部负责建立《回访计划一览表》,内容包括编号、顾客单位、工程名称、地址、竣工日期、联系人、联系电话、回访时间,按期进行回访,并记录回访结果。

4.3 质量保修 4.3.1 回访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按规定进行修理,达到顾客满意后,并办理验证效果记录,工程管理部存档。

4.3.2 工程管理部负责回访保修结果的信息传递有关部门,以使今后施工中对质量保证的改进。

4.4 顾客投诉处理 业务管理部负责顾客投诉的接待和管理,填写《投诉记录》分析投诉的问题并落实相关部门解决,并验证顾客的满意状况。

4.5 顾客满意度测量 综合顾客意见(表扬或批评)、顾客投诉、回访、保修情况,公司的社会形象,政府主管部门评价等因素,业务管理部综合分析,确定公司顾客满意程度,并对突出的不满意情况提出报告,提交管理评审确定改进措施。

环境运行控制管理程序 ZH-CX-34-2018 1 目的 对施工生产和办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重大环境因素,如废弃物、污水、噪声、粉尘和临时工程拆除后的废弃物以及有害物质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管理控制,确保对废弃污染物做到有序管理,减少废弃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施工生产、办公生活中产生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控制与管理。

3 职责 3.1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环境运行管理工作。

3.2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环境运行检查工作。

3.3项目部负责施工现场各项环境管理措施的具体落实。

3.4物资供应部负责对工程材料供方,业务管理部负责对劳务分包方等施加影响。

3.5综合管理部负责公司行政办公活动、能源、资源、固废处理的控制。

4 工作程序 4.1废水控制 废水分为工程废水和生活废水。

4.1.1工程废水的控制 工程废水排放源主要有:降尘产生的废水;

控制措施主要有:
需进行降水的工程,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计算排水量并进行排水设计,布置管道流向市政管网,尽可能有效利用水资源,如用于冲厕所等。

4.1.2生活废水控制 生活废水排放源:
a、食堂用水;

b、浴室用水;

c、洗涮用水;

d、厕所用水。

控制措施主要有:
4.1.2.1食堂刷锅水经隔油池作油水分离后排入管网,浮油用专用容器存放。

4.1.2.2浴室用水经过滤流入管网。

4.1.2.3厕所设化粪池,设自动冲水装置并定期冲刷。

4.2噪声控制 噪声源大致可分为机械作业噪声和人员作业噪声:
a、机械作业噪声指用于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的作业噪声;

b、人员作业噪声指施工过程中人员作业带来的噪声。

4.2.1机械作业噪声控制 4.2.1.1在市区或噪声敏感集中区域尽量避免现场混凝土搅拌。

4.2.1.2合理选用低噪声设备。设备的配备要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如防噪声设施等。

4.2.1.3高噪声设备尽量在室内操作或至少三面封闭,以尽量降低噪声对周围社区的影响。

4.2.1.4施工机械进场必须先试车,确定润滑良好,各紧固件无松动,无不良噪声后方可投入使用,运行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不准带“病”运转。

4.2.1.5设备操作人员应按规定持证上岗,并了解所操作机械对环境造成的噪声影响,并熟悉操作规程。

4.2.2人员作业噪声控制 4.2.2.1项目部在编制环境管理方案时,要制定具体的噪声控制措施,并落实到人,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对可能产生噪声的岗位人员进行交底(包括供方和分承包方)。

4.2.2.2各种与噪声有关的过程,作业人员必须按照交底作业,作业时做到轻拿轻放。高噪声的工序应分区段施工,加快作业进度,减少噪声排放时间和频次。

4.2.2.3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以降低或消除噪声影响。

4.3 固体废物控制 4.3.1 固体废弃物分类 分类 回收利用情况 固体废弃物名称 一般废弃物 可回收利用 废钢材、木材、纸,水泥的废弃包装等 不可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弃渣、弃土等 危险废弃物 可处置的 含油固体废物、废油、废包装 废油漆、废颜料、废涂料、废胶等 需特殊处置的 废旧灯管、废旧电池、废石棉制品等 4.3.2 固体废弃物收集、贮存 4.3.2.1堆料场的分类与废弃物的收集 序号 收集废料场分类 主要收集内容 1 废木材堆料场 废木材等 2 垃圾堆料场 木屑、弃渣等 4.3.2.2收集箱、堆料场的分类与整理 a、综合管理部在办公区统一收集箱的标识,负责安排收集箱的位置、数量和各收集箱的管理责任人,做到适时清运,并保持收集箱周围的环境卫生。

b、各部门/项目部应在本单位生活和施工现场统一规划布置收集箱,并负责安排收集箱的位置、数量和各收集箱的管理责任人,做到适时清运,并保持收集箱周围的环境卫生。

c、项目部负责安排堆料场地,施工现场建立垃圾站,存放施工垃圾。废材堆料场及废木材堆料场要设置围挡,并设立标识,明确责任人。

4.3.3固体废弃物的回收 项目部指派专人回收各类固体废弃物,集中存放,根据回收量的大小安排处置时间。

4.3.4固体废弃物的处置 项目部应适时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置,并对相关方资质予以确认后,将固体废弃物交相关方处置,并记录处置量。办公室负责处置公司办公后勤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4.3.5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 4.3.5.1综合管理部在办公区对废旧灯管和废旧电池采取以旧换新管理,回收后统一存放,集中分送当地有资质的部门处置。

4.3.5.2项目部在施工区对废旧灯管和废旧电池采取以旧换新管理,回收后统一存放,集中分送当地有资质的部门处置。

4.3.5.3项目部施工生产中产生的含油固体废弃物,全部回收后按有关规定处置。

4.3.5.4车辆设备产生的废润滑油、废机油在修理厂换油时处理,其他机械产生的废油集中存放,卖给有资质的处理商处置。

4.3.5固体废弃物的运输 固体废弃物,特别是施工垃圾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有泄漏、扬尘、遗洒现象。项目部在与相关方签订外销、外运合同时,需明确法律、法规及本公司环境管理方面的要求,对违反要求的现象由地方环保部门处置。

4.3.6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控制 4.3.6.1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渣、废土等在工程中应尽可能利用。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基坑开挖、挖基土石、路堑开挖弃方等,按设计文件、环境保护的要求及甲方与当地环保部门签订的有关协议和要求处理,应及时清运,不得倒入河流、弃置河滩。

4.3.6.2对开挖的河岸边坡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河岸冲刷。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不得堆置弃碴、垃圾等。工程确需采沙、取土和在河滩上存放物料、建房时,必须报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4.3.7临时设施产生的废弃物控制 4.3.7.1工程完工后,临时设施拆除产生的废弃物应及时外运, 弃置到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批准的地点或按批准的方案进行处理。

4.3.7.2 工程在验收移交后,立即从施工现场搬走或清除所属的设备、多余材料、垃圾以及各种临时工程,或按有关要求处理,以避免影响、污染、恶化周围的生态环境。

4.3.7.3临时用地、取(弃)土场、垃圾弃放场使用完毕后,必须恢复至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程度,必要或有特殊要求时应进行一定的绿化处理。

4.4 能源资源管理 4.4.1节水控制 4.4.1.1项目部负责对施工现场用水量较多的部位或过程进行重点控制,可行时采取新工艺、新材料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4.1.2加强员工素质教育,提高员工节水意识。

4.4.1.3浴室用水定时供给,浴室内禁止洗衣服。

4.4.1.4加强检查监督,避免跑、冒、滴、漏和常流水现象。

4.4.2 节电控制 4.4.2.1项目部施工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在选择工艺或机械设备时,除满足施工要求外,应尽量选用能耗低的工艺或机械设备。

4.4.2.2 提高现场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减少空转时间,节约能源。

4.4.2.3 严禁使用大功率的电器(如电炉子等)。

4.4.3 燃油的控制 4.4.3.1现场燃油设备所用燃油贮量以不超过一周为宜。

4.4.3.2燃油贮存要通风、防晒、下有隔离池、油桶不渗不漏,封闭良好,场地严禁烟火,备有充足灭火器材。

4.4.3.3对设备场地上的油污及时用棉丝吸附,油棉丝统一放置在容器中,以便集中处理。

4.5原材料消耗管理 4.5.1 节约技术措施:
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施工组织方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原材料的消耗。

4.5.2 原材料节约管理:
从原材料的招标采购、进场验收、点验入库、贮存保管、限额发料、消耗统计、节超分析、回收利用等环节控制材料的消耗。

4.6相关方施加影响 物资供应部、业务管理部负责向工程材料供方、劳务分包方等相关方宣传本公司的环境方针,明示公司环保要求并施加影响。

4.7监督检查 公司综合管理部、工程管理部每月开展针对环境运行检查,对施工、办公活动中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结果填写《运行控制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行《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5记录 5.1《运行控制检查记录》 5.2《环境/安全(隐患)通知书》 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管理程序 ZH-CX-35-2018 1 目的 对施工生产和办公生活中的各种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减少职业健康安全事故、事件发生,降低风险。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施工生产和办公电话各种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3 职责 3.1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3.2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检查工作。

3.3项目部负责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的具体落实。

3.4综合管理部负责办公生活中安全管理活动的控制。

4 工作程序 4.1职业卫生及防护控制 4.1.1职业伤害的预防 4.1.1.1为长期直接受职业伤害影响的施工人员配置必要的防护用品。

4.1.1.2尽可能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减少职业伤害的影响。

4.1.1.3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劳动保护。

4.1.1.4安全员在日常检查过程中,监督劳保用品的使用情况。

4.1.1.5对职业伤害影响较大的作业,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减少职业危害所带来的影响(如变换工种等)。

4.1.1.6尽可能改善各类人员的生活环境(如饮食卫生、休息场所等),减少病菌传播途径。

4.1.2劳保用品的采购和发放 4.1.2.1劳保用品由项目部负责采购。

4.1.2.2劳保用品必须为当地安监部门的推荐产品或合格产品。

4.1.2.3劳保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后,验收合格后发放,并做好劳保用品发放记录,劳保用品的使用应按其使用要求合理使用。

4.2施工用电控制 4.2.1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批 4.2.1.1工程项目开工前,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4.2.1.2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应包括:
a、现场布局的确定;

b、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配电室、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等的位置及线路走向;

c、进行用电负荷计算;

d、选择变压器容量、导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

e、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电器防火措施及用电设施、设备的安全防护;

f、绘制电器平面图和接线系统图。

4.2.1.3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由总工审批。

4.2.2临时施工用电的检查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的有关内容执行,对要求有测量记录的,安全员应分项测量,并作好记录。

4.3机械安全 对塔机等施工机械,必须经安检部门验收合格方可进场,公司制订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定,确保达到相应的安全要求,减少因机械原因造成的工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4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控制 4.4.1化学危险品要按其性质分类专库存放,严禁混存和超量储存。

4.4.2 化学危险品存放处严禁吸烟、用火及将火种带入。

4.5高处作业控制 4.5.1项目部应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履行签字手续,并保存记录。

4.5.2高处作业施工前,项目部应尽量为高处作业人员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如做好“四口”的防护等。特殊高处作业施工时,周围必须设置警示区,有明显的危险标志或警示标志,必要时由专人看护,严禁行人通过。

4.5.3为高处作业人员配备合格的防护用品,如配备“三宝”等。

4.6特种作业控制 4.6.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上级行政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操作证者,方准从事相应工种的作业。

4.6.2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前,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6.3项目部应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4.6.4特种作业人员工作前,应对自身的作业环境和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进行作业。

4.6.5项目部安全员在特种人员作业前应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劳保用品的正确使用和作业环境的安全。

4.7监督检查 公司综合管理部每月开展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检查,对施工中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结果填写《运行控制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执行《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办公室负责制定办公活动中安全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5记录 5.1劳保用品发放记录 5.2测量记录 5.3《运行控制检查记录》 5.4《环境/安全(隐患)通知书》 文 件 更 改 记 录 序 号 修改 日期 修改章 节条款 修改 页码 修改依据 (通知单号) 修改人 签字 验证人 签字 备 注 — END —

Tags: 质量   环境   文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