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入党自传 / 正文

【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县域经济发展讲话

2020-01-07 07:34:03
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对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协调调度,总结经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推动全省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会上,部分县(市)作了典型发言。文海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这

里,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研究。一、充分认识发展县域经济的新形势

县是我国功能相对完备的最基本经济单元,自古以来就是最基础的行政管理层次。县域经济在国计民生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以来,各县(市)坚持把县域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3年,全省县域实现生产总值5069.7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3.2;县域工业效益大幅提高,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181.9亿元,同比增长57.7。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粮食总产预计达到2480万吨,增长3.9;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61.2元,增长15.7,是7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各县(市)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本地优势和特色的产业、企业和产品,优化了区域和产业结构,县域经济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县域经济薄弱,城乡发展不协调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先进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许多县(市)经济缺少支柱产业,产业特色不明显,经济亮点不亮,后劲不足。一些贫困县,自然条件差,资源禀赋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今年1-9月份,全省30强县(市)人口占全省县(市)总人口的25.7,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县域经济总量的43.5,全部财政收入占县域总量的50.4。而且这30强县(市)主要集中在唐山、廊坊、石家庄三个市,共占20个。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一,发展县域经济对全省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省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了“翻两番、三步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县是关键。我省136个县(市)总人口占全省的82.6,实现生产总值占全省的71.4,完成全部财政收入占全省的4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51.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全省的68.5。县域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县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全省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县域经济搞不上去,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

第二,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广大农民集中在县以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县,难点也在县。特别是全省还有460多万未脱贫人口和未稳定脱贫人口。只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才能繁荣农村,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使广大农民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从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推动全省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强全省经济实力的优势所在。强省之基在于强县。与先进省市相比,我们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更多地表现在县域经济方面。在第三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价中,浙江省27个(比第二届增加3个),江苏省21个(比第二届增加4个),山东省21个(比第二届增加1个),我省仅有迁安(第69名)、遵化(第76名)2个县(市)入选,比第二届减少1个(第二届为丰南第64名、遵化第77名、迁安第80名)。我省百强县(市)的数量占全省县(市)总数的1.5,大大低于浙江的30、江苏的19.8和山东的15.1。浙江、江苏、山东正是因为有了一批强县、强市,从而推动了整个区域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我们要在竞争中占据有力位置,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取主动,必须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第四,发展县域经济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郡县治,天下安”。我省16.7万个基层党组织,31以上集中在县以下。在新的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县这个层次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省相当数量的县(市)经济落后,地方财政困难,使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有的地方乱收费、乱摊派,加重了群众的负担,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可以说,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增强财政实力,才能确保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才能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为巩固基层政权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基础保障。

当前,我们正处在县域经济发展的“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县域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富民强省的重大战略措施,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努

力实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二、认真总结发展县域经济的新经验

各县(市)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们今后更加卓有成效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出路。各县(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条件,积极调整和完善发展思路,实事求是地制定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具体目标和发展措施,努力使科学发展观落实到谋划、推进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促进县域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

二是坚持立足比较优势,做强特色产业。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只有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多数县(市)特别是经济强县(市)都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积极转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围绕优化区域经济布局,选择有地区特色和优势的资源或产业进行深度开发,精心谋划建设项目,加速形成具有市场优势的特色主导产业。通过做优结构、做大产业,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推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三化”并举。实现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各县(市)坚持把走工业兴县的路子作为一条基本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发展县域工业,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增强工业竞争力。同时,以工业化为依托,吸收和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县域和中心镇集中,推进城市化。坚持以工促农,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搞好农产品流通,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是坚持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使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发展民营经济是全省四项重点经济工作之一。县一级,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更为重要。各县(市)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加快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认真落实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壮大民营经济规模,形成了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同时,实行内外并举,树立县域以外都是外的观念,狠抓招商引资,提高了县域经济质量和水平。

五是坚持统筹兼顾,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这个层次的工作,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县域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全面发展。各县(市)坚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既重视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又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努力实现协调推进。积极实施人才兴县战略,注重吸引、培养和使用好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纠正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以及拖欠建设工程款、农民征地补偿费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并取得初步成效。

上述这些经验和做法,是多年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做好县域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努力开创发展县域经济的新局面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大思路、大动作。在一定程度上说,县域经济发展快不快、综合实力强不强,也是衡量一个县领导发展能力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支持和促进县域经济的大发展。

第一,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首先要抓住经济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着眼于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精心谋划建设一批立县(市)重大项目,培育发展支柱型产业和企业。继续坚持不断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以开放促招商引资、促外引内联、促改革发展,以招商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产业聚集,千方百计增强自我发展的基础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全面贯彻“五个统筹”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继续坚持和不断完善“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提出突出抓好30个经济强县(市)和30个经济欠发达县,这是基于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状况的分析提出来的,是加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目的在于通过强县带动和弱县推进,上下结合,强弱结合,促进全省各县全面发展。经济强县要率先发展,做到强者更强。要多同全国更强的县对比,看到差距和不足,瞄准更高目标,能搞多快搞多快。经济欠发达县要跨越发展,逐步缩小差距。这30个县大都是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要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立足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变资源优势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中等的县要赶超强县,力争进入强县。全省处于中等状态的有76个县,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要克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瞄准强县,加快发展,争取进入第一梯队。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县域经济前30强和后30位是动态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全省各个县(市)都积极行动起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我省的县域经济就会活起来,发展就会更快更好,也就会有更多的县(市)进入全国百强,跻身先进行列。

第三,积极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凡是经济实力强的县(市),产业特色都很鲜明,许多县(市)也是靠特色发展起来的。发展特色经济就是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发展方向,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要立足当地,放眼全省、全国和全球,以特色产品占领市场。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优质粮食、蔬菜等向优势产区集中,积极培育畜牧、蔬菜、果品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推广力度,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增加值。要大力发展特色工业,抓好以乡镇企业为主的现有县域企业;依托当地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大力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努力形成专业特色突出的区域性加工中心。要大力发展特色小城镇,坚持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积极吸引和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以企兴城、以业兴城、以市兴城,走出一条符合河北实际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第四,千方百计为县域经济发展搞好服务。县域经济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基础。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各县(市)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县域经济上,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狠抓落实。省直各部门和各设区市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发展县域经济的指导和帮助,进一步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特别是要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省里确定的简政放权政策,该下放的权力一样不少地下放到基层。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省市“强县扩权”的经验,扩大部分县(市)的经济决策权、事务统筹权和社会管理权,增强县域经济的自主发展能力。切实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积极帮助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同志们,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新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进县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