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入党自传 / 正文

试析马克思的技术观

2019-11-27 07:38:27

技术,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然而,什么是技术?学术界却是众说纷纭,其中,许多学者认为技术是劳动手段、生产工具和一切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物,或者技术是物质手段与方法的总和。前苏联的一些学者,还将这些观点加在马克思头上。如前苏联的a.a库津在《马克思与技术问题》一文中说:马克思认为技术即劳动资料。马克思认为技术实质上是人类在生产劳动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手段。①这些说法,在国内时有所见、所闻。最近,在讨论哲学中的技术转向问题时有学者还定义技术哲学是研究造物过程的哲学,是研究关于人的造物和用物、生产和生产的哲学问题的哲学分支。由此看来,技术范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弄清技术概念,特别是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范畴、技术观,对于深入讨论哲学研究中的技术转向与技术研究中的哲学转向问题,对于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和贯彻执行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②列宁也指出:人的概念并不是不动的,而是永恒运动的,相互转化的,往返流动的;否则,它们就不能反映活生生的生活。对概念的分析、研究,运用概念的艺术(恩格斯),始终要求研究概念的运行、它们的联系、它们的相互转化。③就是说,观点和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同样,技术概念也是一个历史范畴。现代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凡是人类的活动都伴有技术。于是,我们将技术分为自然技术、社会技术、思维技术和人本技术。④正如吴国盛教授指出的,技术就是现代性的象征和标志,一切问题都是技术问题,而一切技术问题都不是(狭义的)技术问题。⑤

在这里,我们只讨论狭义的技术即自然技术概念的演变过程。

1.自然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

观点和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就得用历史的方法(按着客体的时间顺序,按着历史表明的具体形态,阐明客体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来考察。我们认为:自然技术概念的演变,大致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古代的自然技术概念技巧、技能说。

技术的历史同人类一样,源远流长。人类社会是从采集狩猎时期开始的。整个农业文明时代,都是简单(初级)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即以采掘、直接利用或简单加工和消费原始资源的活动方式为主的时代。生产的初始产品保持了其直接的自然属性。于是,在手工劳动中,主要依赖于如何获取和简单加工自然物质的技巧、经验和技能,并不断地充实而承传给后代。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人猿揖别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完成了: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地获得新的技巧,而这样获得的较大的灵活性便遗传下来,一代一代地增加着这些遗传下来的灵巧性以愈来愈新的方式运用于新的愈来愈复杂的动作,人的手才达到这样高度的完善。⑥马克思也认为,古代自然技术是人们劳动的经验、手艺、技巧、技能和秘诀⑦。还说:在大工业以前的生产阶段上,范围有限的知识和经验是同劳动本身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整个说来从未超出制作方法的积累和范围,这种积累是一代代加以充实的,并且是很缓慢地、一点一点地扩大的。(凭经验掌握每一种手艺的秘密。)手和脑还没有相互分离。⑧于是,贝尔纳在《历史上的科学》一书中把技术的起源表述为由个人所获得而由社会保持下来的操作方法、技巧。

近代的自然技术概念物质手段说或劳动资料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或扬弃)而实现的。随着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迈入了工业社会。工业社会是以开发、加工、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为主的复杂(高级)的物质性活动方式,这是对农业文明的技术范畴、技术基础的根本变革。正如列宁指出的,从手工场向工厂过渡,标志着技术的根本变革。这一变革推翻了几百年积累起来的工匠手艺。⑨这样,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机器大工业第一次把巨大的自然力和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即机器生产的整个过程不是屈从于劳动者的直接技巧,而是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于是,机器就成为科学技术物化的综合体。正是这种机器的特征、机器生产的功能和原则,引起了技术观念的变化。然而,受机械自然观影响的人们,只看到了机器代替劳动者而自己具有技巧和力量、直接的劳动则被贬低为这个过程里面一个单纯的环节⑩这个表面现象,而没有追究其现象的本质从直接劳动转移到机器、转移到死的生产力上面的技术(马克思语)。因此,物质手段说或劳动资料说是机器时代的产物,也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由来和反映。

现代的自然技术概念实践性的知识体系。其实,技术的本质特征就是知识性,属于精神范畴,不是什么物质实体。[13]首先,现实存在的技术,如同其他事物一样,都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工具、机器或其他设备只是技术的一种物化形态,是形于外的现象,而藏于内的本质技术原理,制造、使用和维修的方式方法,则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靠理论思维才能把握。因此,科学技术研究的任务就在于把可以看见的,仅仅是表面的运动归结为内部的现实的运动[14]。其次,现实的技术是知识内容与外在形式的统一。同一种内容的技术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形态或不同的物质载体(人、物、电磁波等),同一种形式的技术会在不同条件下体现为不同的内容。因此,不能因为技术具有实物性的表现形式,就认为技术是各种不同形态的物质,甚至把技术与机器设备完全等同起来。同样,也不能因为技术具有观念性和实物性的两重表现形式,就把技术定义为观念形态和物质手段的总和。第三,技术,按照k·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既不是世界1物理世界的实体或客观物质世界,也不是世界2精神状态世界或主观精神世界,而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类产物、世界3思想内容的世界或客观精神世界,即技术的内容是精神的,其载体或外壳是物质的(因为科学技术同属于世界3,我们将科学定义为理论性的知识体系[15],就揭示了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第四,将技术等同于物质手段,就抹煞了技术成果与物质生产产品之间的本质区别。这样,它既否定了技术本身,也取消了技术成果的物化过程,既否定了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成果,又贬低了技术在现代生产力构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岂不是把物质手段、劳动资料视为第一生产力了吗?!第五,持技术即劳动资料论者中的某些学者又提出马克思主义技术决定论主张,那么,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就不成了劳动资料决定论、武器决定论了吗?!显然,技术不能等同于物质手段或劳动资料。第六,把技术等同于它的运用甚至是它的物质产品,或者视为物质手段与方法的总和,并将其作为技术哲学的研究对象,就会忽视技术及其发展过程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问题研究。

于是,技术哲学就变成了设备哲学或人造物哲学。正如m.邦格指出的:技术哲学把它的研究重点放在探讨技术本身所蕴含的哲学问题以及技术过程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上,显然不是从技术的产物汽车、药品、被治愈的病人或技术战争的牺牲者当中去探索。由于有些人把技术与它的运用甚至与它的物质产品等同起来,技术的概念方面就被轻视甚至被抹煞。(奇怪的是,不仅唯心主义哲学家而且实用主义者都忽视技术概念的丰富性,因此,不能指望他们对技术本身所蕴含的科学作出正确的阐明。)[16]因此,技术与其物质载体是有联系的,但绝非同一,犹如科学知识与其物质载体纸张的关系一样。如果是同一的话,科学不就成了研究纸张或其他物质载体的学问了吗?所以,技术即劳动资料的观念,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

2.实践性的知识体系:自然技术概念上的否定之否定。

马克思指出: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联系着。[17]自然技术概念、观念上的技巧说劳动资料说实践性知识体系说就表现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形式。初始形式的技巧说和对它的否定(劳动资料说)构成对对立面,它们都包含着抽象的片面性,只有克服了这种片面性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即对这两种片面性的对立形式的综合。

技巧、劳动资料和实践性知识是技术的三种不同的存在形式或形态,即主观形式、客观形式和主客化形式(属于k·波普尔的世界3)。这三种形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认为是并存的。但是,从本质或生成上说,劳动资料与其他两种形式之间又存在着因果关系。正如马克思说的,机器、机车等等劳动资料,都是物化的智力;从载体来说,劳动资料只是自然技术的物质载体中的一种(样品、机样、模型、纸张等等也是技术的物质载体),而古代的技巧、技能的载体是人(主要是工匠),现代技术的载体主要是现实的人,其中人的知识和一些技巧、技能既可以通过文字、语言、通讯网络等进行传播和扩散,又可以转移到机器、软盘等物质手段上;从作用和地位来说,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创造现实的财富决定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因此,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才第一次把物质生产过程变成了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变成运用于实践的科学。

普列汉诺夫指出:任何现象,发展到底,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但是因为新的,与第一个现象对立的现象,反过来,同样也转化为自己的对立物,所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有形式上的类同。[19]实践性知识体系说所肯定的是曾经被否定过的初始形式的东西,又维持和保存了第二阶段的全部积极内容,并在更高的基础上实现了综合。因此,技术概念上的演变如其他事物一样,也表现为前进性与回复性的统一既不是直线,也不是循环,而是螺旋式的上升与波浪式的前进运动。

总之,自然技术概念的发展所表现的是从一种质(或质态)向另一种质(或质态)的变化。这种由旧到新的变化是一个消灭和生成的过程,即新陈代谢的过程。当今社会,人类正在迈向信息业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还坚持技术即劳动资料或各种活动手段的总和说,显然是落后于时代之举。

1.马克思的技术范畴。关于技术是人对世界的活动方式的思想,马克思还有一系列的论述。如他指出: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是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这种结合的特殊的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21]这里讲的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除了工艺流程(自然技术)之外,显然还包括组织管理在内的社会技术。马克思在谈到各个经济时代的区分标志时还指出: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或从工艺上比较各个不同的生产时代[22]。马克思强调技术是人对世界的活动方式,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殊的方式和方法,是怎样生产或生产工艺,而说什么马克思认为技术即劳动资料或各种劳动手段的总和,显然是一种误解或歪曲。

2.马克思明确指出:技术属于知识范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的社会知识、学问,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已经是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知识的控制并根据此种知识而进行改造,不但在知识的形态上,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23]这就明确地指出了社会生产力中既有知识形态,又有实物形态的物质手段,而且后者是由前者转变的直接的生产力。还指出:直接的生产过程就是知识的运用。[24]因此,在工厂里劳动的工人可以获得某些操作方法的知识。[25]马克思还强调指出:技术知识是精神生产领域的产品。他说:一个生产部门,例如铁、煤、机器的生产或建筑业等的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发展部分地又可以和精神生产领域内的进步,特别是和自然科学及其应用方面的进步联系在一起。[26]恩格斯也将技术发明作为生产要素中的一种精神要素,即除劳动和资本之外的第三要素。[27]显然,作为精神要素和精神生产产品的技术,不是指工具、机器等物质设备。

Tags: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