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入党材料 > 入党申请书 / 正文

从学习和人际交往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020-05-28 08:40:41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问题

 ——大学生学习和人际交往

 大量的研究及调查表明,当代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形势比较严峻,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各种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甚至发展到较严重的程度。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过程,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处理学习、工作、社交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复杂问题时,常出现内心矛盾冲突,造成心理发张不平衡,带来不适感、焦虑感、压抑感等消极心理体验。大学生心理问题可归结为:学习心理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焦虑问题、情感问题、性健康、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和大学生活适应问题。本文重点谈谈学习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

  一、        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学习活动需要大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学习结果与大学生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放眼当今高校,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等学业问题始终困扰着。

  1、学习动力不足。通过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调查分析,排列在第一位的是学习压力大。调查结果表明:有69.6%的新生和54%的老生感到“学习难度加大,非常困难”;在座谈中问到学生为什么学习时,学生淡淡地说:“为学习而学习”。一位大二学生也写道:“学习始终不能进入状态,总感到是在巨大的考试压力下被动地学,而静下来想为什么学时,会感到很苦恼。

  2、学习目的不明确。自习路上永远有匆匆的身影,但仔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却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很多同学为了应付不得不参加的考试,有的学生甚至直截了当地回答:为了能够考试过关,至于为什么学心中没有底。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中学时代,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进入大学后,按照中学的惯性学习,尽管成绩还算理想,但却常常感到心力交瘁,学而无所获。”更多的学生是懒得“精益求精,但求蒙混过关。”面对人才市场的巨大压力,很多学生也感到内心的危机感,但真正要努力学习,却提不起精神来。

  3、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在大学生群体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他们的负性情绪,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有的学生不适应大学生生活,“小学、中学都是尖子学生,到大学生后一下子变为普通学生,个人约束力又差,自制力弱,大学期间较为放任,因而学习差了”;“虽然学习上很尽力,上大学就是为了求学,而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因而感到很自卑,也十分压抑。”

 4、学习动机功利化。市场经济的利益杠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对于学习,学生表现出空前的功利意识。对还没有学的课,学生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因而出现了专业课、基础课门前冷落车马稀,而技能类课程如计算机、外语、股票各种各样的证书班摩肩接踵、门庭若市的明显对比。“考证热”正是学习功利化的直接表现。学生充分了解到市场对各种证书的青睐,因而放弃了专业课的学习去追逐各种有用的证书。

  二、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人际关系,从广义上讲是指大学生和与之有关的一切人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从狭义上讲是指大学生在上学期间和周围的人之间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人际交往是为了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必要的生活协作的手段;也是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的方式;同时也是人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安全感的需要。可见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1、嫉妒心理。嫉妒是因为自己的社会尊重需要未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包括焦虑、、忧惧、悲哀、失望、愤怒、敌意等不愉快情绪。常人在一定情况下多少都有点嫉妒心,但虚荣心自尊心过强的人,则嫉妒心更强。

  2、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在心理学上,自卑属于性格上的弱点,即一个人对合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在社交中,具青自卑心理的人孤立离群,

 ;自信心和荣誉感受到抑制,当遭到周围人轻视时,有卑心会大大加强,甚至以嫉妒、,自欺欺人的方式表现出来。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往往是自尊心受挫的结果。

  3、自负心理。自负心理是指那些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极强、不主动与他人交际的心理现象。自负的主要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自负心理常表现为自视过高,看不起别人,并伴有过度防卫心理和明显的嫉妒心。

  三、学校的管理预防措施

 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预防的第一步,课堂教育、活动宣传、环境熏陶等都是开展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2、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水平评估。心理健康水平评估是依靠科学的问卷和测评系统对学生心理进行测量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防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各高校都通过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SCI对新生进行入学心理测评,建立心理档案,也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测评。测评系统有助于发现有抑郁症、强迫症等倾向的学生,测评结果的反馈为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当然,测评的结果受到一定阶段学生情绪、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并不能绝对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情况,更多的还是要靠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细心观察。

  3、重点人群的监测。对于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人群要格外重视,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SCI筛选出的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可能在测评的

 时间段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辅导员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多和学生谈心,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4、建立危机干预应急预案。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是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要发挥其功能,做到在心理上支持和关注学生,向大家传递希望和乐观的精神,引导大家更合理地表达情绪,带领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沼泽。

                                                                           10074229

                         2007级应用心理

Tags: 人际交往   大学生心理   学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