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文秘网

首页 > 公文写作 > 礼仪文书 / 正文

台风教案

2020-07-24 20:24:58

台风知多少 一、教材分析 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的天气系统会影响我国某些地区,如台风、寒潮等,并伴随着不同的天气状况。本节内容是在阐述大气基础知识和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讲述常见天气系统、常见气象气候灾害台风的形成发展规律,从而使学生了解台风的基本知识,增强学生的灾害防治意识。本节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新旧知识联系紧密,注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每年对我国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台风的发生、发展规律等深层知识可能知之甚少。

通过之前的教学,学生对大气运动原理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在教学上,本节课的重点是透过熟悉的现象探求台风的本质。

教师应把握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凡是学生能知道、能说的知识,尽量把“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拓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阐述台风的形成原因并归纳出台风的概念。

2.能够理解台风的移动规律并能够正确判断。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分析台风的形成原因,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台风危害和防御措施的学习,提高防灾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台风的概念与成因。

难点:台风的概念与成因、台风的移动路径。

五、课程类型 新授课 六、教学方法 演示法 ——动画演示台风的形成过程;

讲授法 ——台风的概念、移动路径;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台风的防治措施;

自主探究法——课后查阅资料分析台风的利弊。

七、教学用具 课本、板书、投影仪、PPT课件 八、课时安排 15分钟 九、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展示动态图片】利奇马及罗莎移动路径 2019年8月,台风利奇马携手它的伙伴罗莎一起来到了东亚,影响到了日本和我国台湾、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区。今年的这场第九号台风利奇马可是给我国的沿海地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既然它这么厉害,要想控制它,那我们就要先了解它。

【提问】那他们究竟是从哪来的呢? 我们来看看,它们的老家——热带洋面。

顾名思义,热带洋面,就是热带附近的大洋表面。那台风又是怎样从热带洋面上形成,又移动到我们这里的呢? 让我们来了解,台风是什么。

【板书】台风,概念与成因 观察图片并思考。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台风的形成过程 【展示PPT动画】台风的形成过程 【讲解】在广阔的热带洋面上,这里有台风生成的两个条件:
充足的水汽和足够的热量。

洋面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水汽蒸发上升,往天上走,于是四周的冷空气就跑过来补充,形成了风。补充的冷空气继续受热上升,中间就形成了一个热带低压中心。

这时跑到天上的水汽遇冷凝结放热,于是低压中心越来越热,气压相对周围也越来越低,风力越来越大,这时,气旋开始旋转。

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于是,气旋逆时针旋转,气团越转越快,离心力越来越大,中间就慢慢形成一个洞,和洗衣机一个道理,这个洞就是我们常说的台风眼。

台风中心旋转形成的离心力,与外面流动进来的风相抗压,于是,台风中心无风或微风,天气晴朗。接着气团转着圈往上走,到了顶上,开始往两侧走,遇到外围的冷空气,凝结成水滴,于是就下起了雨,所以台风眼的外围就是漩涡风雨区,而最外面就是大风区。

认真听讲并思考理解台风的形成过程。

总结概念 【本质】总结起来,台风的本质上就是一个热带气旋。

但小小的气旋还不足以被称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8~9级的气旋只是热带风暴,10~11级则为强热带风暴,12~13级才被称为台风,14~15级为强台风,大于等于16级的,就是超强台风。这次利奇马最大风力可达16级,可见其来势汹汹。

【概念】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台风是什么。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看谁总结的更全面。

台风是指在西北太平洋上发生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其水平尺度从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垂直尺度可从地面直达平流层底层。

其实台风还有几个兄弟,因为其出生的地方不同而名字不同。出生在西北太平洋的称台风,在东北太平洋,大西洋的称飓风,在印度洋的称热带风暴,在南太平洋的称旋风,它们的本质都是热带气旋。

观察、思考、分组讨论、总结台风的概念。

移动路径 【过渡】前面说到,北半球的气旋由于地转偏向力作用而逆时针旋转,整体向西移动,但由于台风会受到复杂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受到副热带高压的牵引等,移动路径会有所不同。那台风是怎样移动的呢? 【板书】移动路径 【讲解】 1、西移路径 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周围的基本气流很弱,这时候台风中心的移动主要是内力运动,方向往西北。由于遭受高空的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深厚的偏东气流会引导台风一直向偏西方向移动。直到广东西部沿海、海南岛或越南一带登陆,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海南、广东、广西沿海地区影响最大,经常在春、秋季发生。

2、西北移路径 台风在菲律宾东部海域生成后,会遭遇一股轴线是西北向东南的南风,台风在这股深厚气流的引导下,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经巴士海峡登陆台湾,再穿过台湾海峡向广东东部或者福建沿海靠近,在台湾、福建、广东等一带沿海登陆。如果台风的起点纬度较高,就会穿过琉球群岛,在我国浙江、上海、江苏一带沿海登陆,甚至到达山东、辽宁一带。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台湾省、广东省东部和福建省影响最大,这类台风多见于7月下半月到9月的上半月。

3、转向路径 台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在海上遇到西太平洋副高或西风槽的阻挡,就会转向东北,向朝鲜半岛或日本方向移去。这种转向台风又可以分为三类:东转向、中转向、西转向。其中的西转向类,特别是到了近海才向西转的台风,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移去,路径呈抛物线状,这也是最常见的路径。沿此路径移动的台风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最大,这类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只是转向点的纬度因季节而异,盛夏在最北,春季在最南。

4、特殊路径 当台风所处的环境形势变化很快,或是海上有多个台风相互影响时,台风的移动路径会变得比较怪异,这就像陀螺在旋转时受到外力的影响,中心将作一气旋式圆弧运动。当这种运动正好和原运动的方向相反时,就会导致台风的停滞和打转,如果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平衡,便会左右摇摆,像一条运动的蛇一样。这样的移动路径很复杂,也更难以预测,所以更容易成灾。如发生在2001年的台风“百合”,其移动路径就是一种特殊路径,生成以后,就像一条蛇缓慢地在台湾的北部海面原地转了一圈半后,在台湾宜兰附近登陆,肆虐了44个小时又窜到台湾海峡,最后在潮阳、惠来再次登陆,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和极大的损失。

【提问】那同学们可以根据之前的利奇马移动路径图判断一下,这次的台风王利奇马走的是哪种路径呢? 对,大致是西北移路径。

观察思考并理解。

西北移路径 危害 【板书】危害 【讲解】作为一种典型的自然灾害,台风的致灾方式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台风会掀起大浪,引发风暴潮。风暴潮指热带气旋扰动引起海面异常升降的灾害性自然现象,能侵蚀海岸,使海水倒灌,破坏沿海地区的船舶和建筑。

二是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阻碍行走。

三是暴雨,会引发洪涝甚至地质灾害,尤其在路面硬体化的城市,由于透水力和排水力都极差,内涝更加难以避免。

认真观察视频并思考。

防范措施 【过渡】台风破坏力如此惊人,我们该怎么防范呢? 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一下,给出你的方案。

个人:
①在电视、电脑、手机上时刻关注台风的移动路径,提前做好措施; ②台风天,要避免外出,并在窗户上贴好“米字”形胶布,防止玻璃碎裂; ③如果在室外,千万不要站在树下、广告牌下或进入水中; ④提前准备干粮、水、蜡烛等应急必需品。

政府:
①政府做好监测、预报和通知工作; ②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 ③要求相关水域船舶回港避风; ④发布黄色预警时,宣告停课;

发布橙色预警时除特殊行业停工停课; ⑤加固门窗、围板、棚架、广告牌等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切断危险的室外电源; ⑥做好防涝工作等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小结 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课后作业 最后,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台风只有危害吗?.2.台风是如何命名的?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式多样化;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把小组合作的成果分享出来,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自学辅导模式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方式转变成了主动学习,初步学会了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能主动用所学地理知识去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能借助图片等可视材料,帮学生突破时空阻碍;
多媒体的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分析,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整理信息探究地理规律、并指导实践,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多媒体中大量图片等可视材料的使用,可能使学生更关注声、光、色彩,而忽略应学习的内容,应正确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要注重思维与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都由老师预设好问题。

Tags: 台风   教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